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系统常用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课件_第1页
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系统常用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课件_第2页
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系统常用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课件_第3页
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系统常用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课件_第4页
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系统常用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采油气工程管理处工程技术研究院二一一年三月第1页,共38页。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前 言 油田开发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注采关系的过程。调整效果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都将反映在开发综合指标上。 指标既是评价油田开发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又是指导油田开发生产决策、调整的主要依据。做好指标的准确统计与分析,意义重大。第2页,共38页。1、总井数 指统计期末全部已完钻井数之和。原则上应与油藏工程数据一致(2005年以后规定),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开井数、关井数均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油井总井数包括所有自喷井、抽油机井、电潜

2、泵井、螺杆泵井和采取其他方式抽油的井的总和。它反映整个油田的油井总数量。说明:井别和举升方式改变的,以统计之日该井的井别和举升方式为准。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3页,共38页。2、总关井数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总关井数=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说明: 计划关井:以油藏管理部门数据为准。即必须有完备、正规的手续,且符合以下规定:测压或作业占用关井。钻井要求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新井未见产,但有产能、有措施潜力的归计划关井。注气井算在计划关井内 停产井:包括低压低产、高含水、高油气比、砂堵、蜡堵、井下故

3、障、地面原因及其它。油气水井停产井原因分类中“井下故障”:是指除“待废弃关井”外,所有因“井下故障”而停产的井,不能与待废弃关井统计重复。 待废弃井:指已向股份公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油气水井。新井未见产无措施潜力的归待废弃井。第4页,共38页。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3、开井数 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一天(小时)以上,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生产井的井数。其中,包括有间开制度,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间开井(不包括报废再利用井)。 指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的井。4、长停井第5页,共38页。5、月油、气、水井开井率 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油、气、水井

4、当月总井数*100% 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开井率(%)=(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100%。6、油、气、水井(阶段)开井率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实质是开发指标)第6页,共38页。7、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 (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关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100% 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利用率(%)=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关井数当月待废弃关井数)*100%。8、油、气、水井(阶段)利用率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7页,共38页。 油井利用率指标,主要反映由于各种地质原因和工

5、程原因,如油井高含水、高油气水、因封隔器失效水串严重或管外串漏以及砂堵、井下事故、设备损坏等而停产的状况。一般说来,油井管理水平高,关井比重小,开井比重大,油田利用率高,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越大。为此,加强油井维护作业措施,尽量减少关井数量,提高油井利用率,是保证原油稳产、高产的积极措施。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8页,共38页。9、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 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生产时间 / 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日历时间 *100%;生产时间单位为小时。 它是反映开井时间利用情况的指标,说明开井的实际采油时间占开井日历时间的比重。说明: 累计生产时间

6、:指当期开井累计生产时间,按照实际生产时间统计。 累计日历时间:指当期开井累计日历时间,按照实际日历时间统计。 其中特殊情况日历时间规定:间开井按间开制度计算;新投井、大修、侧钻、改采、转注井,当月投产按投产后实际日历时间。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9页,共38页。10、综合利用率(工程) 油井综合利用率(%)=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待报废井日历小时之和)100%。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100%。 它是全面反映油井利用程度的指标,既说明油井中有多少井参加生产,也说明参加生产的油井实际生产多少小时。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

7、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0页,共38页。11、综合利用率(油藏) 油井综合利用率(%)=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100%。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开井率生产时率*100%注:报表中综合利用率算法为油藏算法。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1页,共38页。12、油气水井躺井 是指除对油气水井主动采取措施和非井筒和地面工程因素之外,油气水井因工程因素关井,时间超过24小时、特殊工艺实验超过三天,而未恢复正常生产,谓之躺井;它反映油气水井生产组织衔接管理水平。 即:因井下管杆泵系统、地面拖动系统、地面管网系统、供电系统等出现故障而停井超过24小时未恢复生产。(高含水关、供

8、液不足关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2页,共38页。油井躺井说明:(1) 抽油机井躺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抽油井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测压、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3页,共38页。油井躺井说明:(2) 电泵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面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

9、法第14页,共38页。油井躺井说明:(3)自喷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蜡、砂垢、井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24h内未能开始上举升措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关井测压、清蜡、地面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5页,共38页。油井躺井说明:(4)工艺实验井,因实验设备、工具出故障停产超过三天不能恢复生产算躺井。(5)作业返工井不算躺井(作业开井1个月内因作业质量导致的返修井)。(6)带产上措施不属于躺井。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6页,共38页。13、油、气、水井月躺井率 油、气、水井月躺井率

10、(%)=(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特例:如果开井数为0,躺井井次必须为0,躺井率记为0。 油、气、水井(季度、半年、年)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 中石化2010年半年躺井率4%,最高4.5%,最低0.9%。14、油、气、水井(阶段)躺井率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7页,共38页。 平均泵挂深度:L=L/n(m), 式中:L-统计井泵挂深度之和(m),n-统计井数,L-单井泵挂深度(m) 统计方法分单位和举升方式都适用。15、平均泵挂深度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8页,共38页。 平均动液面:H=H动/nH动-统计期内最近一

11、次统计井动液面之和(m)。 其中,针对非掺稀井,测不出液面的油井动液面按泵挂深度减去500m来计算,没有测的油井动液面按上次计算;针对掺稀井,能测试的井按上次测试值计算;有掺入压力的井按液面在井口处理,没有掺入压力的井动液面按泵挂深度减去1000m来计算;掺稀井动液面因受掺稀的影响并不真实。16、平均动液面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19页,共38页。 沉没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抽油泵下入动液面以下的长度,单位:米。 平均沉没度:由平均泵挂深度减平均动液面算出。 统计方法分单位和举升方式都适用。17、平均沉没度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0页,共38页。平均泵效 =Q实Q理

12、*100%式中:Q实-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实之和(m3/d), Q理-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理之和(m3/d)。注意:实际排量计算必须将实际产液量的重量t根据混合液比重或油、水比重转换为体积m3,这样计算结果才是真实泵效。对于非掺稀有杆泵井泵效大于80%的不参与统计,对于掺稀有杆泵井泵效大于100%的不参与统计。对于电泵井泵效大于120%不参与统计。18、平均泵效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1页,共38页。 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与最后一次检泵作业到统计之日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相比,取长的一个。19、单井检泵周期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2页,共38页

13、。几点说明: 1、 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2、 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3、 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时间计算。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3页,共38页。几点说明: 4、 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电转抽等举升方式的变化参照执行)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4页,共38页。

14、几点说明:5、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是:a、截止统计之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b、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补孔等,若未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井天数后连续统计;c、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5页,共38页。 是符合统计条件的所有油井的检泵周期的平均值。(分单位、分举升方式都适用) T=单井检泵周

15、期之和/统计井数之和(天)。 20、平均检泵周期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6页,共38页。 生产周期(1)+生产周期(2)+.+ 生产周期(N)单井免修期=- N生产周期(只统计当年的)说明:、两次维护作业之间的油井正常生产时间;、最后一次作业时间不包含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那么最后一次作业日期到统计之日作为最后一个生产周期;如最后一次作业时间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本周期不参加统计;、当年第一次维护作业井及长寿油井可跨年度统计;、措施井的生产周期可连续统计。21、单井免修期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从数据统计角度已经不再使用)第27页,共38页。 是指维护油水井正常生

16、产的日常维修作业,如检泵、下泵、换封、换油管、换抽油杆、冲砂、一般性打捞、解卡,以及动管柱监测等,不是以增产为目的的新工艺试验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22、维护作业第28页,共38页。总部统计方法:月报: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12;半年报: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2; 年报: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23、作业频次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29页,共38页。24、原油计量误差 是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产油量的差与井口产油量的比值,单位%。 公式:原油计量

17、误差=(井口产量-核实产量)/井口产量 *100%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25、油井工况合格率 机采井宏观控制图中合理区井数与上图井数的比值,单位%。第30页,共38页。26、机采系统效率 地面电能传递给井下液体,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做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油井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系统效率,%; Q 油井产液量,m3/d; H 有效扬程,m; 油井液体密度,t/m3; g 重力加速度, g =9.8m/s2; P电机输入有功功率,kW。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31页,共38页。27、百米吨液耗电 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把一吨液量从井下提升一百

18、米(有效扬程)所消耗的电能。计算公式如下:式中:x百米吨液有功耗电量,kWh/100mt, W单井日耗电,kWh Q单井日产液,t H有效举升高度,m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32页,共38页。系统效率与百米吨液耗电关系: 机采系统效率和百米吨液耗电这两个指标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二者之间是常数关系。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第33页,共38页。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28、地面回压达标自喷井回压达标指标:回压值为油压值的0.5倍以内;(低压自喷小于1MPa不统计,因集数系统压力原因导致回压不达标的不统计)机采井回压达标指标:回压值小于1.5MPa;地面回压达标率=回压达标井数/统计井数*100%;第34页,共38页。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1)连续生产两年以上且到统计之日为止仍正常生产的油气井纳入到长寿井的统计范围(长寿井统计的是生产周期);(2)长寿井生产期间未进行过任何动井下管柱的措施或维护作业;(3)自喷井不在长寿井统计范围之内;(4)间歇井按照实际生产时间统计。29、长寿井指运行周期小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