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2_第1页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2_第2页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2_第3页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2_第4页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shnghu)的变迁共六十八页中国近现代社会(shhu)生活的变迁表现(bioxin)原因、特点和影响铁路和公路水运和航空通讯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报刊业的繁荣影视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知识结构共六十八页(一)表现(bioxin):1、变化中的男女(nnn)服饰(1)概况: 阶 段 表 现 服 饰 特 征时代特征184019491949后19781978至今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变化趋势: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男子:列宁

2、装、制服装、绿军装女子:列宁装、连衣裙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异彩纷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美观大方彰显个性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六十八页 材料(cilio)三:“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fnx)服饰西化的原因?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

3、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生产方式的变化西方服饰的优点共六十八页2、并行(bngxng)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zhngcn)四大菜系(3)建国后凭票证计划供应到1987年菜篮子工程(2)西餐 :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3、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国传统住宅四合院中西合璧洋楼(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1995年安居工程4、习俗风尚的变革: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称呼、公历、思想观念表现: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葬礼厚葬公墓、火葬(文明、简洁)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共六十八页(二)探讨影响(yng

4、xing)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主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传入(chun r)中国)2、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变迁的主要特征: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城市改变快,农村风俗变迁微弱。影响: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共六十八页1(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8题)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kish)成为社会时

5、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D共六十八页2(201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nnn)会晤,男女(nnn)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共六十八页3.(2011年浙江文综,18)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chuntn

6、g)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A共六十八页4.(2011年天津卷,30)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yngl)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C共六十八页二、交通工具(jiotng gngj)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jiotng gngj)的更新(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a、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b、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生(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

7、成通车)。c、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d、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e、20世纪上半叶:进展缓慢(2)近代交通工具铁路:共六十八页现代以来我国铁路(til)建设发展兰新铁路宝成铁路f、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xbi)、西南 的沟通共六十八页青藏铁路现代(xindi)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线索中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 g、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投资,加快铁路建设。到200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lchng)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共六十八页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qch)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

8、放牌”载重汽车(qch),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shu c)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北京立交桥村村通工程图 (2) 公路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 较快发展(公路网、公路大桥)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共六十八页a、晚清中国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轮船招商局共六十八页图说(t shu)历史b、新中国(zhn u)成立后,发展较快;C、20c90年代,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共六十八页图说(t shu)

9、历史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bi jn)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1909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共六十八页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jiotng gngj)变化发展的特征?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chbi):对象:进程:种类: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海陆空共六十八页2、通讯工具(gngj)的变迁(1)电报(din bo)a、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b、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C、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

10、报局。a、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b、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电讯网络形成C、近年其它通讯方式:电子邮件、QQ等(2)电话共六十八页 思考1: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yunyn)有哪些?(2)中国社会(shhu)经济的不断发展;(3)政府的大力提倡;(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并产生了那些影响?(1)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2)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共六十八页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

11、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din bo)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A2.(2009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fichng)”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共六十八页3(2008宁夏,29)据记载,1888年清朝(qn cho)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12、。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B共六十八页三、大众传媒的变迁(bin qin)共六十八页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qin su wi yu)。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知讯者生存(shngcn)!” 广告语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共六十八页(一)报刊业走向(zuxing)繁荣 法国著名(zhmng)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

13、传播的初步功能。报纸的故乡在哪?兴起发展繁荣共六十八页1、兴起(xngq)阶段表现(bioxin):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2)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共六十八页戊戌变法(Wx Binf)时期辛亥革命(Xnhi Gmng)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时务报; 民报;新青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2、发展阶段共六十八页3.繁荣(fnrng)阶段(1)表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chxin)了一片繁荣景象。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14、传播知识、通达民情、开启民智、舆论监督、丰富人们的生活。(2)报刊的作用:共六十八页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j q)”申请了专利。“电影(dinyng)之父”(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共六十八页a、1905年11月,第一部电影无声影片 ,标志中国(zhn u)电影业诞生。b、1931年,中国(zhn u)第一部有声电影 。c、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d、 之所以著名,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1)中国电影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共六十八页文革时期,电影事业走入低谷。改革开放后,中国

15、(zhn u)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建国初期的中国电影,特点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tci)搬上了银幕。 共六十八页2.电视(dinsh)事业北京电视台(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dinsh)事业的诞生. (1)诞生: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共六十八页 (2)改革开放以后,电视事业(shy)不断发展。电视(dinsh)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技术的进步,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电视的优点: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电视得到普及原因:共六十八页(三)“第四媒介(miji)”的

16、兴起四大(s d)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3、互联网的优势:2、1994年,中国正接入互联网1、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共六十八页1(2013年江苏高考6题)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bogun)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C共六十八页2(2013年浙江高考18题)据中国

17、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dngsh)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C共六十八页3(2010海南单科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wnhu)交汇中心

18、D共六十八页4(2008年山东文综,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gngchng)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

19、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yn s)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20、(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共六十八页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旗袍的演变改良旗袍(民国初年)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民国上袄下裙共六十八页近代服饰(fsh):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共六十八页(1)

21、第一个阶段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nnn)服饰帝制印痕(ynhn) 畸形审美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国门大开 西服东渐旗袍的演变共和新貌 服饰鼎革民国上袄下裙共六十八页(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zhngzh)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zhngsh)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近代服饰:多元化与新旧并存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共六十八页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

22、口溜 。列宁装绿军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不爱红妆爱武装干部装共六十八页(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shji)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kunsh)的服装层出不穷。联系所学的知识谈谈服装所反映的时代信息(如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人们的心理等)共六十八页完全欧化(u hu)(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chuntng)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2)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

23、村”、“花园”、“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共六十八页老北京(bi jn)的四合院四合院 (内向(ni xin)性和封闭性)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共六十八页传统(chuntng)民居福建土楼江南水乡民居共六十八页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 西方建筑(jinzh)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上海早期洋房共六十八页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shngb),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共六十八页见证浪漫(lngmn)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五四前清末传统婚礼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24、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 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穿婚纱在教堂举行婚礼。蒋介石与宋美玲共六十八页建国初: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照1939年8月邓小平和卓琳的结婚照共六十八页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共六十八页见面礼:跪拜、作揖(zu y) 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zn bi)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共六十八页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25、 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nngyun)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辛亥革命(Xnhi Gmng)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封建迷信共六十八页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共六十八页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shn me)变化?图一:“三寸金莲(sn cn jn lin)”绣花鞋图二:时髦的高跟鞋比一比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26、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共六十八页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Gungx)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图说(t shu)历史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共六十八页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河北(h bi)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结合所学知识(zh shi)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铁路

27、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背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举办一批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是其中之一,为运输煤炭而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受中国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束缚,西方先进科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共六十八页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til) -京张铁路通车 图说(t shu)历史共六十八页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共六十八页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汽车(20C初)公共汽车(1924年)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1897年德国生产的本茨汽车共六十八页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 共六十八页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