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南方开发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时间梳理220221222西晋266-316263魏灭蜀266晋代魏280晋灭吴 西晋版图(266年316年)1、五胡内迁: 东汉以来,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并非只有这五族,只是他们势力相对大些)2、八王之乱(290-306) 统治阶级内部(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加剧了社会矛盾。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

2、并趁机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相互攻伐。316年,西晋最终被内迁的匈奴族所灭。短暂的统一之后,进入了较长的分裂阶段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北方民族内迁西晋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十六国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实质:少数民族封建化少数民族内迁影响:弊端:激化民族矛盾,长期的民族战争,中原经济受到重创,汉人被迫南迁。积极:促进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统一奠定基础;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深受内

3、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稻北粟格局的形成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C.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D.社会生活的逼迫B【课堂练习】1.“五胡之乱”“南北对峙”“北人南迁”是我国某历史时期的特征,如果要增加一个关键词,最恰当的是A民族大交融B政治新格局C经济重心南移D科学技术辉煌2.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

4、魏孝文帝改革影响AB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东晋(317-420)十六国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灭383年淝水之战时间梳理时代特征: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上:民族交融(交流)220221222公元376年前秦统一北方西晋266-316263魏灭蜀266晋代魏280晋灭吴公元581年公元589年南下灭陈4204795025775345355575505771、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士族: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又称门阀士族) 。 门阀政治

5、指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是相对于皇权政治而言。1、概念:2、形成背景(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发展。(2)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3)政治原因: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削弱,皇族依赖士族的支持(士族是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4)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3、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占据高级文官职位。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衰落原因(1)世袭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日益腐朽(2)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

6、3)战争频繁,庶族地主以军功崛起(4)科举制、均田制的推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经济基础)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B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措施:中央委任中正官为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标准:从初创时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门第。知识链接: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魏王曹丕推行)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

7、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积极:评价消极: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失去乡里清议的基础;地方豪族控制选官权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形成门阀士族政治;靠门第世袭为官的士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逐渐没落。知识链接:隋唐宋元明清背景: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隋炀帝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常科每年举行,明经和进士最受重视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科举制(605-1905年)阶级: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

8、集权;打击门阀士族势力,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锁院制度糊名与誊录制度宋代元朝明清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科举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取士不问家世”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僵化: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实现南北卷制度。打破门第限制,扩大选官范围,扩大统治基础。知识链接: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605-1905年)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唐诗);把选官权从地

9、方士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不利于科技发展和创新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知识链接: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605-1905年)2、江南开发表现原因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都有明显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进步,南方城市繁荣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方(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我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

10、后世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注意:重心仍在北方)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魏晋南北朝唐安史之乱后奠定基础(南方发展)开始南移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南宋(2014重庆高考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11、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1、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2、江南开发3、两晋、南朝的户籍制度:黄籍、白籍、土断 选一P99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节选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主持改革。背景: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交融成为历史潮流; 冯太后的支持、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平城(山西大同)洛阳

12、经济军事文化政治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措施的推行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不能满足需要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东周、东汉、曹魏、西晋之都,利于争取汉族地主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南齐”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经济均田制、租调制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迁都洛阳:更近距离的融入汉民族俸禄制:整顿吏治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推动政权封建化文化风俗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穿汉服、改汉姓、讲汉话、通汉婚;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

13、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VS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北魏: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均田制、租调制政治:俸禄制、三长制、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民族关系:易服装、改汉姓、讲汉话、通婚姻;尊儒崇经,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 生活方式汉族化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

14、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最终导致其走向灭亡。“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一传而宣武,再传而孝明,而鼎祚移矣。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赵翼廿二史剳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知识链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P42-441思想上 佛道兴盛,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三教开始交融 魏晋玄学2文学艺术文学:建安文学 田园诗 南朝骈文 南北朝民歌书法:王羲之 “书圣” 兰亭集序绘画:顾恺之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石窟艺术: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魏晋南北朝)3科技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北朝 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东汉魏吴蜀三国(220-280)西晋北方南方东晋(317-420)十六国宋齐梁陈南朝(420-589)北朝(439-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灭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政权频繁更迭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