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之基本理论_第1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之基本理论_第2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之基本理论_第3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之基本理论_第4页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之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一一基础理论(自编复习讲义之二)南通市第三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2007.11基础理论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弱氧化性概念及转化关系反应物T I.还原剂变化氧化剂 变化乎氧化反应子还原反应氧化性化合价降低氧化产物-步还原产物j个,弱还原性-产物r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2、)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j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IT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单线桥:电子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 氧化剂=二者的主.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电子数目等,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配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强弱比较 氧 氧化剂、还原剂.、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

3、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1、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活泼的非金属,如 CI2、Br2、O2等;、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济:.、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 如KMnO 4、KCIO3、FeC K2Cr2O7、过氧化物,如 Na202、H2O2等。、活泼的金属

4、,如 Na、Al、Zn、Fe等;、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 CO、SO2等还原剂:、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 HCl、H2s等、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 Na2so3、尸6$。4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H2 、 C、Si等。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r离子互换反应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I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方法I写:写出反应的

5、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Q3 SiO2),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 3、Cu(OH)2、Fe(OH)3生成难溶的物质:Cu2+OH=Cu(OH)2l 盐:AgCl、AgBr、AgI、CaCOBaCO?,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s0427Ag2SO4J发生条件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

6、(OH)2+CO32-=CaCO3 J+2OH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2。、CH3COOH、H2CO3、NH3.出。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2、SO2、NH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 H单位:一般采用 KJ - mol-1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 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反应热: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 H0 ,用+表示。 ij燃烧热: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

7、热。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aq)+OH-(aq)=H2O(l); H=-57.3KJ - mol-、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 H| 本质、特点、分类、发生的条件的微粒分类*:分子反应.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按反应中的.一放热反应、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能量变化分吸热反应:一*燃烧热中和热物质的量f、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n,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摩、符号 mol:、1mol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L、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

8、罗常数:,:、符号N、近似值:6.02 M023,.、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基本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符号: Vm、单位:L巾。1-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 M 、单位:g mol-1或kg mol-1-.、若以g mol-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物质的量,|量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 -L-1;、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同温同压下:V1_V?=n _ n2NiN2

9、、推论:4同温同压下:也=P2M1 _M2 =Mr1Mr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同温同体积下:PP2n1n2_业一 N2其推论:产、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MMr标况下:p(气体)= g ?L22.4L?mol22.4、运用: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D(B) =P(A)P(B)M(A)M(B)n、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 m)M=22.4Lmol-1 x p ,n(A) ?M(A) +n(B)?M(B) + ?M =n(A) +n(B) + ?M =M(A) 6(A)+M(B) 6(B)+ 一 力为体积分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物理量的换算关系:|物质所含粒子及个X NA 1 川A

10、枇合价 IXM电解质电离出离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m)电量(C)X Vm(22.4L/mol)二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V气体体积(非标准状况)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KJ) Q性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A)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关系及其它、物质的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m V (g) Nn = 一 =M Vm NaQm(溶液)SH = M(100+S)=c?V(溶液)、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伯龙方程)PV=nRT 或mPV = RTM(R=8.314J/mol K)、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物质体积决定于1mol固、液体的体积1mol物质的体积决定于-mol气体的体积,、溶液稀释定律:

11、溶质的量不变,m(浓) w(浓尸m(稀) w(稀);c(浓) V(浓)=c(稀) V(稀)、溶液浓度换算式:S w =*100%100+ S、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 w换算式:S = 100-w1w、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1000? p?s c =M(100 + s)1000cMS = 1000d cM、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1000? p?w c =cM w =1000 p、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主要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祛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溶液的配配制:,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识差分析: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依据 c= n =

12、 m来判断。V MV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AX)中子N (不带电荷)决定原子种类于同位素原子核质子Z (带正电荷)质量数(A=N+Z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电子数(Z个):. f手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决定原子呈电中性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告电子层数三f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告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具体

13、表现形式编排依据I .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f排列原则、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周期表结构,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主族(I AWA共7个),族(18个纵行)、副族(I BWB共7个)、皿族(8、9、10纵行)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性质递变、主要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判断的依据 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LiNaKRbCs 具体规律: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CBr- NaMc2+Al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金属性强弱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互相置换反应依据: MgAl ;非金属 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 SiPSCL规律:、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

15、增大,如: LiNaKRbClBrI o、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 (约1.66 xi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 (单位1 一般不写)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如:一个 CL分子的 m(Clz)=2.657 x 10-26kg。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 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诸量比较:如35Cl为34.969, 37

16、Cl为36.966。(原子量)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r(Cl)=Ar( 35Cl)R + Ar(37Cl)右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 其丰度的乘积之和。注意:.、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定义: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同位素.、结

17、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特点:,、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 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1、2、化学键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存在:离子化合物(NaCl、NaOH、Na2O2等);离子晶体。/、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存在: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中(如: NaOH、Na2O2); 共价键,分子、原子、离子晶体。 不父子间分类!,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

18、极性键)/共价化合物子的极性非极性键非金属单质,、分类:相七子间,_共号象子工的一双方提供:共价键(孤对电子)单方提供:配位键 如:nh4+、h3o+键能3、键参数键长1键角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金属单质、金属晶体中。+分子的稳定性决定决定) 分子的空间构型 分子的极性、4、表示方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后两者适用于共价键).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

19、H之间(NH3、%0)、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氢键的形成及表小方式:F- -H ,一F-H ,一F- -H ,一代表氢键氢键、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 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2、H2、C12等。举例:,.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3、P4等分子极性4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坟口: CO2、CS2 (直线型)、CH4、CC14 (正四面体型)极性分子:-定义

20、: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举例.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1、NO、CO等L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L如:NH3(三角锥型)、H2O (折线型或 V型)、H2O2j非晶体.离子晶体固体物质j构成晶体粒子种类.分子晶体、晶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结构特点性质特点:构成微粒:离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举例:CaF2、KNO3、CsCl、NaCl、Na2O 等NaCl型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离子,每个C同 时吸引6个Na+; 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

21、1: 1。微粒空间排列特点:CsCl型晶体: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离子,每个Cl-同时I吸引8个Cs+; Cs+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 1: 1。,说明: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离子个数比的式子。.、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离子晶体固态时一般不导电,但在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可以导电;、溶解性:(参见溶解性表)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晶体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顶点,占 1/8;棱上,占,、构成微粒:分子.结构特点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空间排列:(CO2如右图)!、举例:SO2、S、CO2、C12 等.、硬度小,熔点和沸点低,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22、熔沸点越高;性质特点.:、固态及熔化状态时均不导电;、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原理”:即非极性物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齐L TOC o 1-5 h z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构成微粒:原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7举例:SiC、Si、SiO2、C(金刚石)等*I、金刚石:(最小的环为非平面 6元环).结构特点每个C被相邻4个碳包围,处于4个C原子的中心微粒空间排列特点:;(II、SiO2相当于金刚石晶体中 C换成Si, Si与Si间间插O.说明: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原子个数比的式子。.、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性质特点W、一般不导电;、溶解性:难

23、溶于一般的溶剂。、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结构特点、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空间排列:,、举例:Cu、Au、Na等.、良好的导电性;性质特点*、良好的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和具有金属光泽。金属晶体:.、层状结构.结构:、层内CC之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过渡型晶体(石墨):、空间排列:(如图)性质:熔沸点高;容易滑动;硬度小;能导电。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现象)来粗 略比较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V=S一、心t表小方法:,、单位:mol/(

24、L - min)或mol/(L - s )、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 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如:I说明:.对于方程式:aA + bB -. cC + dD 则有化学反应速率v(A) : v(B) : v(c) : v(D) = a : b : c: d1111 v(A) = v(B) = v(C) = v(D) a b c d“、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 p不变)、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f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 ,浓度:则慢。I、说

25、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速率产生影 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反之则慢、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温度:-.a、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 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外因:、说明-b、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c、一般温度每升高10C,反应速率增大 24彳,有些 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才能加快。,.、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J a ,、具有

26、选择性;、说明:,b、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 逆反应速率;C、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 应速率减慢。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化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平衡状态特征: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p

27、q.、定义:mA(g)+nB(g) . pC旬)+qD(g)K = c(C) m?c(D) nc(A) m ?c(B)n)、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度。,、影响因素:温度(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增大;正反应放热时,化学平衡常数:温度升高,K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用途:a、Q=K时,处于平衡状态,v正内逆;b、QK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向逆向进行;、c、QK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 Qv逆向正向进行。,,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化学平衡:,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移动:.v(.正)v

28、(逆)向右(正向)移方向:1(正)=v(逆)平衡不移动、v(正)v(逆)向左(逆向)移.注意: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使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产吉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 压强,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压强:1I、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应,压强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1说明:口、压强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 化学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 性气体。W、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

29、应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 ,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 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等效平衡:(1)、定温、定容:、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规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K (2)、定温、定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

30、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 衡后与原平衡等效。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定义:凡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电解质: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溶于水强碱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大多数盐).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b类强酸强极性化合物弱酸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c(OH-)酸性PH7水溶液的酸碱性:. c(H+)=c(OH-)中性PH=7、c(H+)7.抑制电离:加入酸或碱影响水电离的因素:加入活泼金属,如 Na、K等;促进电离:加入易水解的盐,如 NaAc、NH4CI等;.升高温度。,

31、.表示方法:p H= lg(H+)适用范围:浓度小于1molL-的稀酸或稀碱溶液。:pH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跟比色卡比较,确定该溶液的PH值。.石蕊:(红)5.0(紫)8.0(蓝)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酚欧:(无)8.2(粉红)10.0 (红)及其变色范围甲基橙:(红)3.1(橙)4.4(黄)甲基红:(红)4.4(橙)6.2(黄)pH计:精确测定PHpH=-lgc(H +)c(H+) - +-p7,c(H )=10 p溶液的pH,:换算关系:C(H+) c(OH-)=KwpH+pOH=pKw pOH=-lgc(OH )pOHc(OH-) 俞c(

32、OH )=10 p+.,两强酸混合:c(H+)混=c(H )iVi + c(H )2V2 - pH()佃V1 + V2混合:两强碱混合:c(oh)混=c(0H )1V1 + a0H )2V2 一 c(H+)混=Kw/c(OH -)混 一pHV1 + V2+-,强酸强碱混合:1aH)酸?V酸 c(0H)碱?V碱|,强酸 强碱 pH值单一:弱酸 计算:弱碱VW + V 碱HnAc(H+)=n c(H nA)B (OH) n c(OH-)=n cB(OH -)nHnAc(H+)=c(HnA) 瓜(HnA)B (OH) n c(OH-)= cB(OH -)n - a B(OH -)n.,混合前混合后条

33、件.两强等体积pHi+pH2 15pH1-0.3pH1pH2混合(近似)pH i+pH2=14pH= 7pH i+pH 23c 13pH 2+0.3pH1pH2pH之和为14的一强一弱等体积相混结果:谁强显谁的性质。速算规律:;实质:盐中弱(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分子或离子,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条件:、盐中必有弱离子、盐必须能溶于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均水解、不弱不水解。规律:、弱的程度越大,水解的能力越强。、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属可逆反应,其逆反应为酸碱中和(符合化学平衡规律);特征:、水解程度一般微弱,

34、且吸热。r内因:盐类本身的性质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Na2CO3NaHCO3 (碱,性)影响因素:Na2CO3 NaAc 礴性),.、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变大;矽卜因,:、浓度的影响:稀释可促进盐类的水解,浓度越低水解程度越大;,、pH的影响: NH4+H2O 1, NH3 H2O +H+加酸抑制,加碱促进。NaAc Ac-+H 2O ,- HAc + OH 一,强碱弱酸盐: Na2SO3 (分步)SO32-+H2O -、HSO3-+OH-盐类的水解单水解:HSO3NH2O R - H2SO3 +OH-弓虽酸弱碱盐:NH4CINH4CI +H2O、 HCl +NH 3 - H2OAlC

35、l 3 (应分步但简为一步)Al 3+3H2O 、Al(OH) 3+3H,.分类(,、常见易双水解的离子组合:Al3+与CO32-、HCO3、S2-、HS-、AlO2-Fe3+与 CO32-、HCO3-、AlO2-、(S2-、HS-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双水解:NH4+与 AlO2、SO32-能进行到底不用可逆号,用等号,沉淀、气体一般要标出:表示 J如:2Al 3+2CO32-+3H 2O =2Al(OH) 3 J +3CO2 T,.、表示:NaAc -酸卜iE HAcH 2CO3酸性 NH 4Cl Al(OH) 3、解释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矶净水、纯碱去污、泡沫灭火器、FeCl3溶液配制。,电

36、荷守恒c(H+)+c(Na+)=2c(CO32-)+c(HCO 3-)+c(OH -)正负电荷相等,.相等关系:物料守恒 c(Na+)=2c(CO 32-)+2c(HCO 3)+2c(H 2CO3) C 原子守恒(以 Na2CO3),质子守恒c(OH-)=c(H+)+c(HCO 3)+2c(H2CO3)H+离子守恒离子浓度比较:,.多元弱酸 H3PO4 c(H+)c(H 2PO4-)c(HPO42)c(PO43)多元弱酸形成的正盐 Na2CO3c(Na+)c(CO32-)c(OH -)c(HCO 3-)c(H+),.大小关系: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浓度0.1mol/L的、NH4cl、CH3CO

37、ONH 4、NH4HSO4 则 c(NH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0.1mol/LNH 4Cl与0.1mol/LNH 3混合 则:c(NH 4+)c(Cl-)c(OH-)c(H +),、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概述:玻璃球组成的阀);、规格有25ml、50ml,估读到0.01ml;、分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HF以及Na2SiO3、Na2CO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滴定管:使用方法:检漏-润洗-注液-排气-调零-放液-读数-记录.,、滴定管在装入酸或碱溶液后,要排净滴定管尖嘴

38、内空气使尖嘴内充满液体而无气泡。方法: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i注意:,、调整刻度时,应使液面在“0”或“ 0”以下,但不能太往下以免液体不足。、控制滴液速度,使得液体逐滴流出。,、读数时等液面稳定后,视线与凹液面相切的刻度水平,并估读到0.01ml的精确度。% _ cAVACb = 一 ?VAVb;定义:用已制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中和实质:H+OH-=H2O 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

39、确定终点;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酸滴碱,一般选甲基橙终点由黄色 -橙色;【、碱滴酸,一般选酚池终点由无色-红色;,准备:滴定管(锥形瓶)洗涤一滴定管查漏一滴定管的润洗一注液一排气一调零一读 数记录操作:.移取待测液,加入指示剂 23滴,然后滴定,判断终点,读数。滴定:.:左手操管、右手旋瓶、目视瓶中、滴滴入瓶、突变暂停、半分定终、重复两,次、求均值。【计算: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平均值然后求c待,.、滴定管的“ 0”刻度在上端,刻度值由上往下增大;、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切;,体积:

40、、滴定管测量液体,有两次读数(初、末)两数值之差为液体体积;-、中和滴定体积测量,有待测液和标准液两方面。原理:C测C ?VC , V标误差分析方法是分别判断 C标、V标和V测的误差变化而对C测的影响。.、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I中和滴定 误差分析:、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水洗后没润洗,就装标准液;偏,、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高 ,、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挂有液滴;、滴定后仰视读数(前正常);举例.、滴定前俯视读数(后正常);、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没有润洗就取待测液;,偏 、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低,、滴定后俯视读数;、滴定前仰视.说明:由于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引起的误差,一般可忽略

41、不计。电化学,装置特点I形成条件原电池:基本概念: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卜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反应原理氧化反应Zn-2e-=Zn失e一,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电解质溶液,-、普通锌一一镒干电池:干电池:-、碱性锌一一镒干电池正极(PbO2)负极(Pb).,铅蓄电池:总反应:还原反应2H+2e-=2H2 T,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

42、-=Zn正极(石墨)2NH4+2e-=2NH+3+H2 Tj 总反应:Zn+2NH 4+=Zn2+2NH3+H2T电解质溶液:糊状的 NH4CI【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1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PbO2+SO42-+4H+2e=PbSO4+2H2OPb+SO42-2e-=PbSO4一放电PbO2+Pb+2H2SO42PbSO4+2H2O化学电源简介蓄电池*.其它蓄电池电解液:1.25g/cm3i.28g/cm3 的 H2SO4 溶液 特点:电压稳定。I、银 镉(Ni Cd)可充电电池;Cd+2NiO(OH)+2H

43、 2OCd(OH+2Ni(OH) 2放电口、银锌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燃料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电池 、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负极:2H2+2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O2 +2H2 =2H2O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 Hg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概述:

44、腐蚀危害:腐蚀的本质:M-ne- M n+(氧化反应)分类: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腐蚀.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负极(Fe): Fe-2e-=Fe2+;正极(C): O2+2H2O+4e-=4OH-电化 吸氧腐蚀:.总反应:2Fe+O2+2H2O=Fe(OH)2腐蚀后继反应:4Fe(OH% +O2 +2H2O =4Fe(OH)3钢铁的腐蚀:2Fe(OH)3 Fe2O3 +3H2O负极(Fe): Fe-2e-=Fe2+;,析氢腐蚀:,正极(C): 2H+2e=H2 T总反应:Fe+2H+=Fe2+H 2 T.影响腐蚀

45、的因素:金属本性、介质。;金属的防护:,、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保护方法: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池原理f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形成条件,:、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电极I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概念1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电极反应:-Vso3- H离子放电顺序:,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阳极:阴离子还原性S-ABrClOHSO/一(含氧酸根)阴极:阳离子氧化性 Ag+Fe3+Cu2+

46、Pb2+Sn2+Fe2+Zn2+:F-H+Al 3+Mg 2+Na+:电子流向反应原理:氧化反应4OH-4e-=2H2O +O2移向阳离子,还原反应Cu2+2e-=Cu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总反应:2CuSO4+2H2O 电解 2Cu+2H2so4+O2 T.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用CuSO4 (加一定量H2SO4)作电解液。,阴极:Cu2+2e-=Cu电解精炼铜阳极:Cu-2e-=Cu2+、Zn-2e-=Zn2+、原理:dNi-2e-=Ni2+阳极泥:含Ag、Au等贵重金属;:、装置,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电解液:溶液中 CuSO4浓度基本不变、电解铜的特点:纯度高、导电性好。.、概念: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将待镀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方法: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电镀: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配成电镀液。电解的应用、原理:阳极 Cu-2e-=Cu2+ ; Cu2+2e-=Cu、装置:,、电镀工业:镀件预处理-电镀液添加剂-(装置:(如图)现象、阴极上有气泡;、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能使湿润的淀粉KI变蓝;:电解食盐水;1、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有碱生成原理: 通电前:NaCl =Na+Cl- H2O、=H+OH-原理.阴极(Fe) :Na+,H+移向阴极;2H+2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