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前沿_第1页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_第2页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_第3页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_第4页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工程学科前沿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主讲人:肖汉斌共七十六页主要(zhyo)内容机械工程学科前沿港口机械方面的研究(ynji)前沿共七十六页机械工程学科(xuk)架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xuk)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自主设立学科:物流技术与装备车辆工程共七十六页一、机械工程学科的定义(dngy)、范围二、国内外机械工程学科发展(fzhn)现 状及进展三、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展望共七十六页一、机械工程学科的定义(dngy)及范围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

2、学两大学术领域。机械学是研究机械结构和系统性能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包括制造过程及机械系统所涉及的机构学、传动学、动力学、强度学、摩擦学、设计学、仿生机械学、微纳机械学及界面机械学等。制造科学涵盖产品设计、成形制造(铸造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模具制造、表面工程等)、加工制造(超精密加工、高效加工、非传统加工、复杂(fz)曲面加工、测量及仪器、装备设计及制造、表面功能结构制造、微纳制造、仿生和生物制造)和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等科学。共七十六页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机械学机构学与机器人机构学与机器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器人机械学传动机械学机械传动流体传动复合传动机械动力学振动/噪声测试

3、、分析与控制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表1 :机械工程学科(xuk)的学术范围共七十六页表2 :机械工程学科的学术(xush)范围(续1)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机械学机械结构强度学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设计机械结构安全评定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机械润滑、密封与控制机械表面效应与表面技术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机械设计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概念设计与优化设计智能设计与数字化设计机械系统集成设计机械仿生学机械仿生原理仿生机械设计与制造人机环境工程学共七十六页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制造科学零件成形制造铸造工艺与装备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装备

4、焊接结构、工艺与装备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零件加工制造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非传统加工工艺与装备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装备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与装备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可重构制造系统可持续设计与制造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表3:机械工程学科(xuk)的学术范围(续2)共七十六页一级代码二级代码三级代码制造科学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机械计量标准、理论与方法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微/纳机械系统微/纳机械驱动器与执行器件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微/纳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微/纳机械系统组成原理与集成表4 :机械工程学科的学术(xush)范围(续3)

5、共七十六页二、机械工程学科发展(fzhn)现状 及重要进展共七十六页学校名称英文名称国家或地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美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伦敦大学学院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

6、ndon英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美国表5:世界前100名大学中开设机械工程专业(zhuny)的学校 (1-10)共七十六页表6:世界(shji)前100名大学中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学校 (11-20)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美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国苏黎世理工学院ETH Zurich瑞士东京大学Uni

7、versity of TOKYO日本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英国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日本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英国美国卡内基米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美国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加拿大共七十六页表7:世界前100名大学(dxu)中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学校 (21-30)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美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英国香

8、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香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加拿大昆士兰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澳大利亚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日本共七十六页表8:国内机械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bsh)授予权的大学(43所)1-10: 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

9、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共七十六页表9:国内机械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大学(dxu)(顺序按2009年综合排名)11-20: 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七十六页表10:国内机械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bsh)授予权的大学(顺序按2009年综合排名)21-30: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共七十六页表10:国内机械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

10、士(bsh)授予权的大学(顺序按2009年综合排名)31-43: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安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共七十六页研究前沿2、传动机械学领域1、机构学与机器人领域 3、机械动力学领域 4.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5、机械设计学领域 6、机械仿生学领域 7、数字制造领域 8、机械测量学科领域 共七十六页1.机构(jgu)学与机器人领域 并联机器人机构学是近20年来国际机构学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也是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学术(xush)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共七十六页机械学与机器人领域

11、燕山大学黄真、上海交通大学高峰、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金陵石化杨廷力等以螺旋理论、李群和李代数、集合论等为数学工具,提出少自由度并联机结构综合的普适性方法和通用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主螺旋解析识别模型、一阶和二阶运动影响系数模型以及性能与构件(gujin)尺度空间模型。利用上述理论综合出数十种新机构,开发出力传感器、微操作机器人、地震模拟器,并为锻造操作机、伺服压机、电铲等装备的自主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共七十六页天津大学黄田、清华大学汪劲松等提出基于线性空间理论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雅可比矩阵普适性建模方法及包括运动力传递特性和优质尺度域在内的多种性能评价与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攻克了运动学标定、轨迹

12、规划、运动力控制、动态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利用上述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发(kif)出5轴联动大型龙门混联机床、飞行模拟器、柔性支撑装备、高速包装机器人、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作业单元等多种工程化装备,并在大型水电叶轮加工、射电望远镜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钢管相贯线火焰切割、新型网架节点数字化制造以及医药软袋和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中得到成功应用。机械学与机器人领域共七十六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宗光华等建立了一套以柔度矩阵为核心的全柔性并联精微机构设计理论,开发出若干微纳操作装配并联柔性微动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孙立宁等提出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宏微一体化柔性并联微动平台的理论和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张宪民等以平面三

13、自由度并联柔顺精密定位机构为平台,提出综合(zngh)考虑固有频率、最大应力、最大驱动力等在内的低耦合精密定位机构,并在电子制造装备中得到应用。机械学与机器人领域共七十六页机械学与机器人领域 基于并联机器人的多坐标数控机床研究已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以及机床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所推出的各种并联机床大多数都是单纯利用并联机构(尤其(yuq)是其中的Stewart平台机构)来构造机床(也有一些在并联机构的动平台上再串接一、两个转动关节以增加工具的姿态空间)。根据其相应的并联机构所具有的自由度主要有6自由度(6条腿)以及3自由度(3条腿)两类;按照各分支链的驱动方式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

14、为各分支链(定长杆)的一端通过滑块(或丝杠螺母副)沿固定平台导轨移动(简称“腿滑动”)来改变动平台的位置及姿态;另一种形式为通过各分支链杆长的伸缩(简称“腿伸缩”)来改变动平台的位置及姿态。共七十六页 并联(bnglin)机器人 共七十六页自1993 年起,在国家基金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从事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研究主要(zhyo)集中于各单元技术。经过几年的技术储备,研究重点开始由各单元技术转向系统集成,如微操作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动仿生机构综合、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理论、精细微操作系统的光-机-电集成设计等,并把生物工程作为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机械学与机器人领域共七十六页机械

15、学与机器人领域共七十六页机械学与机器人领域 纳米(n m)微操作机器人在1010微米的基片 上刻出的字样共七十六页 高速(o s)、高效、低能耗、低污染、高智能、微型化是近年来机械传动和控制研究前沿的基本特征。 超声电机是基于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的一种新型微电机,它突破了传统电磁效应电机原理,具有力矩重量比大、结构简单、响应快、噪声低等优点。其研究涉及振动学、摩擦学、材料学、电子学、控制和超精密加工等多个学科领域。 2.传动(chundng)机械学领域 共七十六页 传动机械学领域直线型超声电机2002年世界上最小的超声电机在清华大学研制共七十六页 传动机械学领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率领的研究

16、团队在新型(xnxng)超声电机运动机理、机电耦合模型、结构参数优化设计、驱动与控制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并撰写了专著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该书荣获2008年第二届中华优秀图书奖。他们还发明和研制了30多种独具特色的新型行波、驻波超声电机以及驱动器,其中已经有不少产品应用于重要工程中。鉴于他们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突出进展和成就,他们多次受邀在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著名专家Wallaschek教授评价说:“超声电机研究中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之一。”共七十六页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精密微动机构、工业控制、对磁干扰敏感的设

17、备、机器人工业、高档汽车(qch)等不连续工作领域。 传动机械学领域应用(yngyng):共七十六页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机电(jdin)系统的故障预示分析和智能维护是机械动力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机械(jxi)动力学领域 共七十六页天津大学(tin jn d xu)陈予恕等在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叉研究中,提出了约束分叉理论、时变产生系统的安全域侵蚀理论、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提出了转子系统非线性故障诊断的系列方法和技术,解决了国内十几个发电机组的振动疑难问题。东北大学闻邦椿等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振动利用工程的概念,提出了概率等厚筛分理论、振动同步和控制同步理论,并采用动态设计方法,设计研

18、制了数十种工程振动机械,构建了振动利用工程学科。 机械动力学领域共七十六页西安交通大学屈梁生等针对大型机组转子振动难题,提出了全息谱的概念,发现了转子平衡过程在全息谱上的表现,提出了用全息谱技术识别和诊断机组故障、实现转子全息动平衡的方法(fngf)和技术,在机组故障分析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研究了三类典型的非线性振动控制系统,提出了含时滞控制系统动力学、含弹性约束的振动控制系统分叉机理和控制方法、含迟滞阻尼振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方法,被国内外学术界多次评价和引用,美国控制专家Schaechter在Applied Mechanics Review

19、上评价该研究成果为“耳目一新的系统方法”。 机械动力学领域共七十六页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提出了被国际学术界称为“翟孙模型”的“机车车辆轨道系统(xtng)精合动力学模型”,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和安全性现场测试评估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我国铁路机车的开发设计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械动力学领域共七十六页4、机械(jxi)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纳米摩擦学、生物(shngw)摩擦学、极端环境下的摩擦学和界面摩擦学是近年来摩擦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共七十六页 清华大学(qn hu d xu)温诗铸、雒建斌群体研究中发现在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存在

20、一个过渡区,进而提出了薄膜润滑的概念,发明了纳米薄膜测量技术,建立了薄膜润滑的物理和理论模型。薄膜润滑研究架起了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的桥梁,被国际上著名专家Granick、Hartl、Spikes等评价为“是对润滑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来又在纳米尺度界面微观黏着摩擦与生物运动的关系中,建立了壁虎爬行中快速黏附和脱附理论模型;将分子膜气体润滑理论与表面力作用相耦合,计算了磁头运动方程中范德华力对磁头飞行特性的影响,使磁头滑块的承载能力和俯仰转矩明显减小,改善了磁头飞行运动的稳定性;在界面减阻研究中,提出了微旋涡、微凸体、微空泡减阻新理论及新技术,大幅度降低了表面摩擦阻力,

21、该技术已经成功用于国家重要工程中。 机械动摩擦学与表面技术领域共七十六页西南交通大学周仲荣研究群体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大量微动失效问题,发现了切向微动混合区域、建立了新的运行工况和材料的微动图理论;提出了复合微动损伤机制,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微动摩擦学理论;在生物摩擦学,特别在自然牙的摩擦学研究中,揭示了自然牙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其摩擦磨损机制;结合高速铁路中的轮轨关系问题,系统开展了轮轨摩擦学研究,首次在试验中发现了轮轨波磨现象,从理论和试验上深入分析了轮轨波磨的形成机制,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等将自主发明的纳米固体润滑技术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上述一

22、系列突出(t ch)的学术进展和成就,摩擦学成为我国机械工程学科在国际学术界最具影响的学科之一。 机械动摩擦学与表面技术领域共七十六页 机械表面功能结构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新生长点。表面功能结构按功能。可分为:黏附表面结构、控制生命物质活动的表面结构、超疏水自洁表面结构、脱附降阻表面结构、疏水减阻表面结构、储油润滑表面结构、仿生降噪表面结构、光信息传输表面结构、光电转换表面结构、人工(rngng)结构色表面结构、强化传热表面结构、催化反应表面结构等 江苏大学光子制造中心周明等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K9玻璃表面制备光栅结构,并用流变仪证实了微结构表面滑移的存在。与光滑表面相比,超疏水表面具有明显的减

23、阻效果,且减阻效果与流体黏度有关;采用飞秒激光的方法,在液态光敏树脂中成功制得二维正方品格光子晶体及波导,同时制备了品质较高的三维木堆型光子晶体。 机械动摩擦学与表面技术领域共七十六页华南理工大学汤勇等采用大刃倾角多齿状新型刀具同时切出多条金属长纤维,并以此纤维为原料,利用烧结(shoji)工艺制成一种新型高孔隙率大孔径的金属纤维烧结(shoji)板。与传统金属纤维烧结板相比,该烧结板内部表面具有多茸状粗糙形貌特征,具有高比表面积,可增强催化剂黏结力和单位反应体积内催化剂的附着量,这种金属纤维烧结板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器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机械动摩擦学与表面技术领域共七十六页5机械设计学领

24、域(ln y) 支持复杂机电系统(xtng)与大型重要装备自主研发与创新的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是近年来设计学的研究热点和学科前沿。共七十六页 机械设计学领域 浙江大学谭建荣提出了大批量定制的设计体系和复杂装备数字样机共性关键技术。针对在以批量生产的成本、效率来生产多样性、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中如何实现干变万化的定制设计这个技术难题,提出并实现了产品配置、产品变型、产品进化和产品递归这4项大批量定制关键设计技术,从而实现了将复杂机电产品模糊定制需求转变为产品信息模型(mxng)的功能定制设计;提出并实现了相似定制、派生定制、替换定制与关联定制4种广义定制的模块化技术,从而将现有变参数的变型设计

25、拓展到变结构、变部件、变参数的变型定制设计;将4种广义定制应用于装备产品的功能、结构、形状、性能4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有规律可循的(44)16种定制设计工具,从而实现了不同产品、不同类型、不同工况千变万化的复杂定制设计。提出了工程过渡状态、模糊状态、随机状态建模与数字样机集成的仿真设计技术,独创性地提出了分数维、整数维、高维相结合的混合维设计建模方法,有效提高了基于数字样机设计的可信度和可用度。共七十六页 机械设计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图形学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研究(ynji)内容。潘云鹤等研制开发了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与系统,并与国外著名CAD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在协同设计方面,冯培恩等

26、提出了以全系统、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优化为目标的广义优化设计理论,研究了方案智能生成和柔性优化方法、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技术、基于区间分析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等,建立了原理解特征模型和智能概念设计目录,提出了基于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策略。他们研制的采掘机器人和多功能组合式工程机器人实验装置在国际上首先实现了作业过程的局部自主控制,还在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集工况监测与故障查找、节能控制、远程无线遥控和局部自主智能操纵于一体的液压挖掘机器人。共七十六页上海交通大学谢友柏将现代设计理论归纳为设计过程理论、性能需求驱动理论、知识流理论和多利益方协调理论4个方面,科学地论证了创新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

27、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筹建了教育部现代设计与制造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在互联网上组织合作设计。圆弧剪刃滚动式剪切机是中厚板剪切重要装备,以前一直是国外装备垄断市场。黄庆学提出了新型滚切剪非对称曲柄机构设计原理,设计发明了性能优越的中厚板剪切装备,自主设计制造的产品颇具市场竞争力,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在密封技术(jsh)领域,王玉明等设计发明了双环带螺旋槽端面密封、双列双叶螺旋槽端面密封以及浮环螺旋槽组合端面密封,使防颗粒性能、停车密封性能、密封平衡比等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大型港口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的自主研发等. 机械设计学领域共七十六页全 场 自 动 化 调 度1、生产过程自动化德

28、国汉堡哈拉港实现自动化装卸船、自动化运输、自动化堆放的联调与控制(kngzh);系统特点: 高、低轨道龙门吊(RMG) 自动导向小车(AGV)国际前沿(qinyn)趋势高 低 RMG共七十六页ECT码头(m tou)(荷兰)共七十六页上海港的自动化堆场实景(sh jn)共七十六页创新研制(ynzh)双小车系统;可伸缩吊具,能实现20英尺、40英尺、45英尺等多型号集装箱装卸。实现4个20英尺集装箱的一次联吊;堆高能力从目前的堆4过5提高到堆8过9;无人化自动装卸。 大跨度(kud)、高效率轨道龙门吊 (RMG)自动化装卸技术共七十六页6机械(jxi)仿生学领域 机械工程学科与纳米科学、信息科学

29、和生物科学的交叉是20年来学科发展的最大特点(tdin)。其中伤生机械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交叉学科体系。共七十六页吉林大学任露泉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脱附降阻表面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土壤动物的表面脱附减阻现象。生物体作为有机整体, 其自身具有高度自适应协调控制能力, 土壤动物优异的脱附减阻功能就是上述各种因素高度调控的结果. 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 不仅其脱附减阻方式的调控程度会不同, 而且侧重点也会不同, 这些都是仿生研究的天然蓝本. 对于脱附减阻仿生而言, 人们既可以独立对其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因素进行单元仿生, 也可以同时模拟生物脱附的多个方面或多个因素

30、进行多元(du yun)耦合(协同)仿生. 进行单元仿生时, 特别要注重模拟那些对生物脱附减阻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机械仿生学领域共七十六页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李涤尘等在人工骨仿生制造研究中发现了入骨组织中“Y”和“H”形结构,建立了骨组织的模型,优化分析了骨组织结构,阐明了骨微组织的构建对于骨转化的作用规律;建立了骨缺损的复合结构修复方法,采用(ciyng)快速成型法制造了人工骨的结构框架,并在动物骨缺损修补中获得成功。清华大学颜永年等在人工细胞培育和制备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机械仿生学领域共七十六页7数字制造(zhzo)领域 数字制造是机械制造学科与信息学科交叉的产物,是机械制造现代化最重要

31、的体现。现在数字制造已成为(chngwi)信息化制造的代名词,已经广泛深入到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中。共七十六页2002年10月24日国内第一台七轴五联动的数控螺旋(luxun)锥齿轮磨齿机在中南大学研制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 数字制造领域共七十六页 中国第一台全数控锥齿轮磨齿机,2007年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全数控铣齿机、中国第一台全数控锥齿轮磨齿机、中国第一条锥齿轮数字制造化生产线等众多“第一”,在数控锥齿轮装备领域步入世界领先水平。共七十六页这种车床弥补了传统车床主轴结构复杂、换挡停车、费工耗时的缺点,真正(zhnzhng)实现了车床主轴的全

32、自动控制,填补了一项国内外空白。车床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但目前,中国车床大部分依赖进口。我国第一台主轴全自动控制数控车床的研制成功,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08年10月9日我国第一台低频大扭矩无级变速数控车床近日在山东莱芜研制成功。共七十六页数控机床共七十六页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完成的“数控机床数字制造技术的研究”专题,开发网络化集成应用环境之上的数控机床虚拟产品(数字样机)技术和工具。进行数控机床产品数字样机的运动仿真和数字样机的切削过程模拟及动力学分析,并开发1-2个数控机床产品数字样机。共七十六页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尹周平科研(k yn)团队针对发动机类

33、零件设计、制造、测量中存在的普遍难点问题,以复杂曲面零件快速开发中的共性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提出了基于可视锥的几何推理新方法、复杂曲面轮廓误差的统一判别理论,基于线几何理论的直纹面类型判别与参数重构、复合形夹持理论及定性定量分析等数字制造基础理论;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产品数字建模和可制造性分析软件系统;建立了集成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设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应用于缸盖类、进排气管道类、叶片类等复杂曲面零件快速产品开发,在汽车、国防等行业得到成功推广,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数字制造领域共七十六页武汉理工大学周祖德科研团队提出了数字制造的概念和内涵、建模理论、基于制造

34、网格的数字制造资源共享、数字制造环境下敏捷供应链理论模型、数字制造车间智能调度(diod)的理论和算法、数字制造设备远程虚拟场景重构理论与模型、数字制造中信息安全理论;发明了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的大型机械装备数字监测的新原理、新方法;建立了基于制造网格的制造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制造环境下虚拟数控加工系统以及数字制造设备远程操作、监控与诊断平台、嵌入式数字控制系统及数字产品协同交互设计平台和协同交互设计工具集等;创办了颇具特色的数字制造学术刊物;发明了光纤光栅高速解调器系统、基于光纤光栅的旋转体机械监测无线光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了重大机械装备中用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监测和诊断的难题。 数字制

35、造领域共七十六页 上海交通大学丁汉、朱向阳等将距离函数和伪距离函数理论应用于力旋量和运动旋量空间的定性与定量几何推理,建立了夹具和夹持机构的封闭性、稳定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统一处理包括摩擦约束、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在内的各种非线性约束。应用伪距离函数的微分性质,提出了一个最优接触点构形规划的增量算法,这是国际上迄今为止唯一的通用算法,可以应用于任意三维物体、任意接触点数的夹持规划。以约束条件下夹持点最优静力分配为目标,提出了满足(mnz)定量指标约束的全部夹持构型计算方法,为操作规划及夹具设计的多性能指标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38套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

36、,广泛应用于焊接、装配、码垛和机械加工等行业。 数字制造领域共七十六页8机械(jxi)测量学科领域 大尺寸和微纳尺寸测量、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测量、纳米计量、无线网络测量和智能数字化测量是近年来测量领域的主要发展(fzhn)方向。机械测量是近年来机械工程研究中原创性技术成果产生最多的领域。共七十六页仪器校准和量值传递是保证精度的最重要基础,天津大学叶声华等在先进制造测量领域发明的空间(kngjin)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代制造中急需解决的现场校准及其装置问题。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利用多种靶标特殊几何结构和自身基准尺寸以及在测量空间内不同位置的量值传递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全新

37、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大范围空间进行现场校准;提出了小分束角渥拉斯顿棱镜和直角棱镜作为反射镜的共光路自适应系统,测量结果稳定性好;提出了互易回归非线性现场校准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回归,发现各自测量的非线性误差,实现高分辨率测微仪现场校准。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机器人的柔性视觉现场误差测量技术,已经用于飞机和汽车车身的高精度制造误差测量。 机械测量学科领域共七十六页清华大学张书练等以其发明的正交偏振激光器为核心技术,研发了多种精密测量仪器(yq)。在激光器内置入双折射光学元件,使一个激光纵模分裂成两个偏振正交,间隔可调的频率,频差可从40MHz到kMz,发明了频差大于40MHz双折射双频

38、激光器;研究发现了双折射双频激光器腔调谐的三偏振特性,以此为原理发明了测量位移的“激光器纳米测尺”。 机械测量学科领域共七十六页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赵维谦等在大型超精密仪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出了超精密主轴回转润滑面和直线导向复合(fh)节流与匀压等方法,发明了高性能系列直线及回转运动基准装置。提出基于自身参照原理的仪器运动基准间误差分离等方法,发明了一种新误差分离装置,使仪器基准间的位置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提出了差动、超分辨、复色和二次共焦扫描测量方法,发明了基于上述方法的多种共焦扫描测量装置和显微镜,使水平、垂宜分辨力达到了亚纳米量级。基于上述超精密核心单元的技术已经成功地用在

39、我国航天、国防工业和精密装备制造领域,为我国研制出第一台圆柱度和微小深孔测量仪标准装置,使我国具备了在该领域进行量值传递和溯源的能力。 机械测量学科领域共七十六页重庆大学秦树人等在虚拟仪器研究中,提出了“智能虚拟控件”概念和原理,建立了信号变换的统一模型,奠定了这一新型仪器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上千种独具特色的虚拟仪器开发系统(VMIDS)和可直接用于组建仪器产品的“智能虚拟控件”产品,已经广泛用于教学和科研测量分析中,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重庆工学院彭东林发明的“时栅位移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是近几年来精密测量领域少见的原始创新(chungxn)成果,是对传统栅式位移传

40、感器的重大突破。其主要创新(chungxn)包括:提出了精密位移测量“时空转换”思想,把基于空间刻画的精密位移测量转化为简易精确的时间差测量问题;根据上述思想发明了全新原理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用圆周单刻线实现了任意圆周分度精密测量。时栅角位移精密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达0.8角秒,由于精度高、成本低、稳定性好,已广泛用于各种数字精密角位移测量。 机械测量学科领域共七十六页大连理工大学孙宝元研究组提出了新型压电石英传感器及测量技术,成功解决了机械制造中复杂力学量的测量问题。发现了石英晶体切向灵敏度分布规律、石英晶体扭转效应、多次压电感生效应,发明了系列化压电传感器与测量仪并进入国内外市场;研制成功毫秒

41、级瞬态切削力和瞬态切削温度(wnd)测控系统,解决了高能化爆材料切削加工难题,为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机械测量学科领域共七十六页三、机械工程学科(xuk)发展展望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总趋势机械学发展展望共七十六页机械工程学科(xuk)发展总趋势 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两个“轮子”的制约和推动,一个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学科的演变进步。 鉴于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五化”)。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制造业的“五化”提供所需求的机械系统新理论、新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 工程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主要回答“做什

42、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机械工程学科不仅是自然科学,更是一门工程科学,强调学科对实践的依赖性,其基本任务是解决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同时(tngsh)在改造自然和解决工程中科技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学科本身。共七十六页机械工程学科(xuk)发展总趋势 随着世界的进步、国家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以下显著特点和趋势:一方面,高技术领域如光电子、微纳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重大(zhngd)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机械与制造科学向这些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因而出现了微纳制造、仿生及生物制造、微电子制造等制造科学新领域;另一方面,随着机械与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纳米科学技术的交叉,除了推动着机构学、摩擦学、动力学、结构强度学、传动学和设计学的发展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