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型ContactDermatitistoCosmetics_第1页
化妆品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型ContactDermatitistoCosmetics_第2页
化妆品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型ContactDermatitistoCosmetics_第3页
化妆品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型ContactDermatitistoCosmetics_第4页
化妆品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型ContactDermatitistoCosmetic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妆品皮肤病流行病学和临床分型Contact Dermatitis to Cosmetics与化妆品使用的广泛程度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过敏性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不断增多,主要与化妆品消费者的不断增加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化妆品中的变应原加以介绍。1 化妆品的概念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化妆品的定义为:用于人体为了清洁、美化、增加魅力或改变体表形态而不影响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物质。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定义是:以涂抹、喷洒或其它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化妆品的范围广义上说清洁剂(洗面奶、香皂、牙膏等)、调色剂(眼影、口红、染发剂等)、

2、定型剂、芳香剂(香水、除臭剂等)、防晒剂、营养保护剂(润肤霜、营养霜等)、治疗用产品(除汗剂等)等都属化妆品。2 流行病学Nielsen1在丹麦调查发现1998年化妆品皮炎的发生率是1990年的2倍,患者年龄大都在20-55岁。Pramod2在印度的调查显示:有31.58%的女性患者在41-50岁间,38.71%的男性患者在21-30岁间,42.11%的男性对染发剂过敏,45.16%的女性对面霜过敏。 中国学者3统计发现:化妆品皮炎的发病部位以手部最多为36.7%,其次是面部29.2%,腿18.8%。根据IVDK(皮肤病学信息网络系统)的数据显示4:美甲产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7.8%,其次是脱

3、毛类占12.5%,美发类占10.3%,按摩品占9.1%,面、手、足的乳膏、乳液占8.6%,香水、花露水等占7.3%。3 临床分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台发布的化妆品皮炎的范围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3.1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3.1.1 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大部分化妆品不良反应是由化妆品刺激造成的。 可分为主观刺激和客观刺激。主观刺激表现为在使用化妆品后的烧灼感及刺痛感,可不伴明显的临床改变,又称化妆品不耐受。Fisher把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描述为患者对任何一种化妆品均有反应,似乎不能使用任何一种化妆品。

4、有两种亚型:速发型:在涂抹于正常完整皮肤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刺痛反应,常被用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迟发型:在化妆品涂抹于正常完整皮肤后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出现反应。客观刺激7为非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皮炎。刺激性皮炎的发生需要以下条件:个体皮肤特性、刺激强度、刺激物的浓度、刺激持续时间、当前的皮肤敏感性、环境条件(尤其是气候因素)等。任何化妆品都可引发刺激性皮炎,如有使用含氯化苯甲烃铵的洗发水后发生刺激性皮炎的报告9。3.1.2 化妆品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接触性荨麻疹都是免役介导的反应。其发生大多是重复或在已破坏的皮肤上使用造成的。致病因素有:化妆品成分、变应原浓度、作用

5、部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接触时间、接触频率。化妆品变应性反应比刺激性反应发生率小得多,但对某种成分过敏后,对含有相关成分的其它化妆品也可以发病,因此是皮肤科研究的重点。对化妆品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报告很多,接触性荨麻疹的例子相对较少,有使用含芝麻油的粉底霜后发生接触性荨麻疹的例子12,也有染发后对PPD同时产生速发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报告13。3.2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光敏感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由非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光敏感称作光毒性反应,由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反应称作光变态反应。两者的主要区别见表1。表1 光变应性皮炎和光毒性皮炎的主要区别14特征光变应性皮炎光毒性皮炎发病率低高首次接触后发病情况

6、不发生发生光照后发病时间通常24-48小时(6-72小时)数分钟到数天光敏物的计量非决定性重要光照时间的长短非决定性重要临床特点 湿疹 红斑,大疱,色素沉着 组织学改变棘细胞层水肿性皮炎 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 光斑贴试验 阳性 阴性 (鉴别)诊断 光斑贴试验 临床史及体检 光毒性皮炎由接触光毒物质后经日光照射引起,众所周知的光毒物质有补骨脂素、煤焦油及其衍生物等。不同时期引起光变应性皮炎的变应原也不同,60年代,主要是皂类和清洁剂里的卤化水杨(酰)苯胺及其相关成分。70年代末,麝香是最常见的光变应原。现在,防晒霜15成为光变态反应的主要原因。3.3 化妆品痤疮1972年,Kligman和Mill

7、s17提出用兔耳模型测试化妆品致痤疮反应。化妆品可引起兔耳的两种组织学改变:一种是毛囊口缓慢扩张,充满致密的角化物质,即化妆品的致痤疮反应;另一种是毛囊口的炎症, 毛囊口内无致密的角化物,由化妆品刺激滤泡上皮引起,伴炎性脓疱和丘疹常不伴黑头粉刺。 但和人类皮肤相比兔耳实验模型非常敏感,所以在实验中弱的产生粉刺的物质对人类来说也许是安全的。化妆品痤疮的发病主要依赖于7个人痤疮易感性及日晒等能加重痤疮反应的因素。已知的化妆品中能引起痤疮的物质有18:碳氢化合物、羊毛脂衍生物、酯类及蜡类等。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色素性化妆品皮炎主要发生在女性面部。此型皮炎中,炎症的成分较轻而色素沉着的特点显著。目前认为

8、其发病是从小计量接触变应原开始,并且每天都接触,这种连续爆露于低计量的变应原并不引起皮肤的红斑、丘疹、肿胀或搔痒,而是表现为色素沉着。3.5 化妆品毛发损害烫发会破坏给毛发角蛋白提供强韧度的二硫键,不恰当的使用烫发药水会使头发断裂,氧化漂白或过度日光爆晒等也会破坏头发。3.6 化妆品甲损害使用美甲化妆品后可引起甲周湿疹、甲松离、指甲破坏、甲变色、指(趾)甲营养不良等甲改变。3 化妆品中主要的变应原化妆品中最主要的变应原是香料和防腐剂,此外,对苯二胺,抗氧化剂、乳化剂、遮光剂等成分也常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不同化妆品中的常见变应原见表1。 不同化妆品中常见的变应原 类别化妆品种类常见变应原美发类

9、 染发剂 对苯二胺,甲苯二胺 烫发液 巯基乙酸铵,丙三基酸 脱毛剂 巯基乙酸盐 洗发液 甲醛,羊毛脂,香料,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类别化妆品种类常见变应原面部化妆品 面霜 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硬脂酸,鲸蜡醇,丙二醇,对羟苯甲酸酯, 苯甲醇 剃须液 香料,丙二醇 唇膏 色素(伊红,偶氮染料,卡红),香料,防腐剂,蓖麻油,没食子酸丙酯,松香亮肤产品 对苯二酚,曲酸 眼部化妆品 睫毛膏 防腐剂如二氯苯氧氯酚,对羟苯甲酸酯,色素,松香 眼影膏,眼线笔,眉笔 松香,香料,防腐剂,色素 美甲产品 指甲油松香人工指甲酚醛树脂,异丁烯酸甲硬化剂甲醛3.1 香料香料广泛存在于化妆品中,连无香味的化妆品中也可能含香料,

10、是引起过敏性皮炎最主要的因素。可分为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天然香料又分为植物性香料及动物性香料。植物中香料含量很少,包括几百种化学物质。动物的某些分泌物也有香味,如麝香等。合成的芳香物质的成分通常与天然香料无差别,但也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新芳香化合物。香料在不同化妆品中的大概含量为6:香水12-20%,花露水5-8%,科隆香水2-5%,香皂和沐浴用品0.5-4%,面部化妆品和口红1%,其它0.1-0.5%,无香味的化妆品中约含0.1%。香料约有300多种成分,想检测出对那种特定成分过敏很困难,目前芳香混合物和秘鲁香脂是斑贴试验的两种常规变应原。1977年,Larsen将8种稳定的芳香成分制成混合物,作

11、为斑贴试验的常规变应原,这8种成分包括:a-戊基肉桂醛、肉佳醇、肉桂醛、丁子香酚、香叶醇、羟基香草醛、异丁子香酚、栎树藓提取物。1984年每种成分的浓度降到l,以尽量减少刺激反应,即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是天然香料,主要成分是苯甲酸脂及与芳香混合物相同的成分如肉桂醇、丁子香酚等,是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中的香料变应原,约可检出50的香料过敏者7。北美接触性皮炎协作组统计显示8:3400受试者中的11.8%对秘鲁香脂过敏,11.7%对芳香混合物过敏。伊朗统计显示由芳香混合物和秘鲁香脂引起的过敏反应分别占4%和2.4%9。在芬兰,1995-1997到2000-2002年间,对芳香混合物过敏的患者在6-7

12、%之间,而对秘鲁香脂过敏的却从4%增加到6.2%10。香料过敏患者的预防重点在于选择不含该变应原的替代物。很多相关组织呼吁化妆 品生产商应将香料的具体成分标于产品标签上,但至今许多化妆品的包装上仍没有这个重要的部分。象香水,花露水这些芳香产品,其成份仍属于商业机密,很难要求生产商把详细成分公开。 此外,一些标着“无香料”的化妆品并不一定真正不含香料。“香料”的定义是在化妆品中仅用来散发香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所以在化妆品中充当其它功能的香料元素,也可不称其为香料。如玫瑰油可以用做软化剂,苯甲醇也可作防腐剂使用,一些“无香料”化妆品也会包含天然植物萃取物或精油(如玫瑰精油,甘菊精油,檀香木油

13、)等,都属于香料。一妇女在使用肥皂后双手疼痛、瘙痒,斑贴实验显示其对多种香料过敏,医生建议换用无香料的肥皂,但无好转,最后证实是由于使用了标明无香料却含玫瑰油的肥皂11。3.2 防腐剂防腐剂用于化妆品中防止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大部分防腐剂是低分子复合物,有生 物学活性,所以有致敏力。 可分为抗微生物剂 、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3.2.1 抗微生物剂分为甲醛、甲醛释放体、非甲醛释放体3.2.1.1 化妆品中应用最广泛的抗微生物剂有:对羟苯甲酸酯、咪唑烷基脲、Q-15、甲醛溶液、异噻唑酮6。对羟苯甲酸酯在化妆品中应用广泛,但很少引起过敏反应,甚至用在睫毛膏等使用在眼睑等薄嫩皮肤上的化妆品中,也很少

14、引起过敏反应。但作为于局部治疗因素时,相同计量的对羟苯甲酸酯的致敏力约为1%。Fisher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羟苯甲酸酯的颠倒现象”。咪唑烷基脲无色、无味也不需特定的pH,几乎能与化妆品中的所有成分相容,也可以与其它防腐剂协同,同时也是甲醛释放剂中最少引起过敏的物质12。Q-15是无色、无味的水容性抗微生物剂,也是化妆品中常见的变应原。北美接触性皮炎协作组统计斑贴试验阳性率从6.2%增长到9.3%8,13,但在芬兰对Q-15过敏的患者在1995-1997年占9364人中的1.1%,在2000-2002年占11802人中的0.8%10。3.2.1.2 Wilkinson在7万名患者中统计发现,防腐

15、剂中致敏力最高的是甲醛和MCI-MI,最低的是对羟苯甲酸酯14。根据Wilkinson14的统计,甲醛的致敏率在2%-2.5%间,中国学者统计的化妆品皮炎患者中对甲醛过敏的占2.7%3,由于它的高致敏力,已很少用于化妆品中,但一些甲醛释放剂却在广泛使用着14,包括:溴硝丙二醇、重氮烷基脲、咪唑烷基脲、Q-15、乙内酰脲。它们都是抗菌药,也都能释放甲醛。对使用含溴硝丙二醇和重氮烷基脲的护肤品后引发湿疹的报告也常见15。MCI-MI有抗细菌、真菌及酵母的活性,用于多种化妆品中。在芬兰,Hannuksela16统计了MCI-MI斑贴实验的阳性率从1983年的0%增长到1985年前半年的0.7%,到后

16、半年和1986年初又增到4.6%,因此在欧洲及美国限制了其使用,所以,过敏患者从1995-1996年的2.4% 降到了2000-2002年的1.3%10。抗氧化剂3.2.2 抗氧化剂可防止化妆品被不饱和脂肪酸腐败和氧化,主要用在唇部化妆品中,面霜等护肤品中也可见。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C等。许多使用含没食子酸酯的口红的患者,过敏症状表现为唇炎17。维生素E也经常引起过敏反应18,相反维生素C很少引起过敏反应19。紫外线吸收剂3.2.3 把紫外线吸收剂加到化妆品中即增加了它的防晒功能又使其不易变质。但遮光剂也可引起光敏反应12。过去常有对氨苯甲酸(防晒药)

17、过敏的报告20。目前,二苯甲酮-3是遮光剂中最普遍的变应原。有报告一女性在用了防晒品(雅芳, 华沙,波兰)后引起面部湿疹,光斑贴实验显示对二苯甲酮-3和二苯甲酮-10呈强阳性21。3.3 植物天然植物萃取物在化妆品中用的越来越广泛,“草本植物”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有调查发现,化妆品不耐受的患者对“天然植物”产品更易发病20关于芦荟有益于皮肤的报告很多,在化妆品中应用也最广泛,偶尔也有发生接触性皮炎和接触性荨麻疹的报告22。黄瓜做面模是一种即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对黄瓜过敏的报告23。 目前没有对使用含银杏的化妆品后发生过敏性皮炎的报告,可能是因为化妆品中的银杏萃取物不含

18、银杏的果实,只有果实才是银杏树中已知的唯一的变应原。熏衣草油主要用做芳香剂,对含熏衣草的香水和芳香治疗液过敏的报告也有24。薄荷油包含至少45%的薄荷醇,主要用在牙膏、芳香疗法、洗涤剂、漱口液中,引起的口腔炎很常见25。迷迭香有抗氧化作用,在化妆品中应用广泛。3.4 载体,乳化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等基础成分载体、表面活性剂都可引起化妆品过敏性皮炎。公认无害的凡士林油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乳化剂在面霜和洗液中使水和油脂性物质混合,可引起轻度刺激剂反应,但过敏反应罕见。3.4.1 羊毛脂作为软化剂和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用于正常皮肤致敏力很低,但作为局部治疗成分是,致敏力却很高12。1995-1996年

19、对羊毛脂过敏的患者占9391人中的1% ,2000-2002年降到了11810人中的0.8%10。3.4.2 丙三醇是一种无毒,无刺激的保湿剂,在化妆品中起柔滑作用,但由于它的溶解力不如乙二醇,现已广泛被其代替在乙二醇中丙二醇和1,3-丁二醇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多,丙二醇是溶解剂、保湿剂和抗菌剂。北美接触性皮炎协作组13统计对丙二醇过敏的患者从1.1%增加到4.2%。1,3-丁二醇也是保湿剂和抗菌剂,有很好的可溶性及低刺激性,也常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26。3.4.3 蓖麻油作为软化剂,用于口红,卸妆液及增湿剂中。常见的过敏患者大多是使用了含蓖麻油的口红,蓖麻油中的顺蓖麻酸和金属盐是引起唇炎的常见变应原27。两性离子界面活性剂主要用在洗发水、液体(肥)皂、洁肤护理品和淋浴液中28,也专用于婴儿清洁产品中。对含两性离子界面活性剂的洗发剂和淋浴液过敏的报告最多29,也有使用含两性离子界面活性剂的牙膏和嗽口水引起唇炎的报告28。3.5 化妆品中的其它变应原 3.5.1 蜂胶主要用在唇膏、洗发剂中。斑贴试验的阳性率正显著上升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