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1页
初一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2页
初一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3页
初一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4页
初一数学的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23 -初一数学的教案设计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阅历的老师写得简略些,而新老师写得具体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依据上课班级同学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数学教案设计,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初一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把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直观熟悉到理性熟悉,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现课本P7的“问题”(同学画图) (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师:对比大家画的图,为

2、了使表达更清晰,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始终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同学学会画数轴.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其次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状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同学观看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索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全都;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同学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

3、1.5,-3,-2,0吗? 争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全部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都在原点的右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假如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例3】下列语句: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数轴是一条直线;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

4、数.正确的说法有() A.1个 B.2个C.3个D.4个 【例4】在数轴上表示-2 和1,并依据数轴指出全部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 【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便画出一条长为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A.1998个或1999个 B.1999个或2000个 C.2000个或2022个 D.2022个或2022个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特别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讨论问题供应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把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示大家

5、,全部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全部的有理数都可从用 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头,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力量 6.与原点距离为3.5

6、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 +2,-3,0.5,0,-4.5,4,3. 开放探究 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掩盖个整数点. 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 B.1 C.-3 D.3 初一数学教案设计2 相交线说课稿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相交线,我将根据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班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

7、,这些内容同学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同学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连续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讨论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究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讨论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同学们刚刚开头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识,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犯难点。) 4、教学目标: A:学问与技能目标 (1).理解

8、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把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洁推理和计算.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操作、探究、猜想、思索、沟通、归纳、推理等培育同学的推理力量和有条理的表达力量,培育操作力量、动手力量。 (2).体会详细到抽象再到详细的思想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 (2).感受合作沟通带来的胜利感,树立自信念. (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同学更加喜爱数学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熟悉、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熟悉,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晰的

9、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让同学对新学问的应用布满奇怪与期盼.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叶圣陶先生提倡:解放同学的手,解放同学的脑,解放同学的时间.依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实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帮助教学 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以同学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备: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 2教学过程:设置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请同学观赏观看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同学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

10、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讨论它们了解它们的爱好和欲望,适时的给出本章课题:相交线和平行线 环节二:问题苑(合作沟通,解释发觉)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详细操作: (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 (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让同学充分的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符合学校同学的熟悉规律和爱好爱好) (3):分析讨论此模型: 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A、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6对) B、对各对角进行分析,首先从位置上去分析结论:可把这六对角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哪些角?特点?它们有一条公共边,

11、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邻补角。 另一类是哪些角?特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对顶角 C、再从大小上进行分析量一量结论: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D、你能阐述它们互补和相等的理由吗? (一堂好课,是由一系列的真问题组成的,本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同学自由的发挥,通过观看分析,沟通 争论一步一步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学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让同学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环节三:欢乐房(大胆创设,感悟变换) (设置见投影,让同学推断形成的两个角是否为邻补角,这一变换让同学布满爱好,此时肯定让同学用邻补角的特点去检验,达到学问的正向迁移

12、,并理解邻补角和补角的关系) 环节四:实例库(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例子1:是一组不同形式的角,推断是否为对顶角,此题的目的是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培育同学的识图力量 例子2:例子2是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进行简洁的计算,在这里设置了一组变式题,而且变式题目不是老师直接给出,而是启发同学自己编,让同学过了一把编导的瘾,同学肯定特别的快乐,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的思维力量 (一方面巩固了对顶角的性质;另一方面说明几何里的计算题,需要用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要有根有据地计算.例题放手让同学自己解决,比老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会更好.尽管同学书写格式不如课本上的规范,但通过集体讲评订正后,同学印象会

13、更深刻). 最终支配一个脑筋急转弯:见投影 (让同学始终对课堂布满热忱,通过此练习,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忱) 环节五:点金帚(学后反思 感悟收获)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 我经受了 我体会到 我感受到 (同学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育同学归纳、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同时引导同学反思探究过程,关心同学确定自我,观赏他人,同时把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学问体系.)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有一个公共顶点 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消失。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

14、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环节六:深思阁(课后延长 张扬共性) 此为课后作业: (适当增加利用对顶角相等解决一些说理的题目,既让同学感受到对顶角相等这共性质在解题中的独特魅力,又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面对全体同学,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过程设计:同学亲身经受从现实生活的图形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抽象其蕴涵的数学本质(相交直线),最终回归生活去运用所学学问的全过程。 设计目的:让同学带着

15、爱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带着高涨的热忱离开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究。 初一数学教案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一、学前预备 【回顾】 1.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预习】 1、 仔细

16、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 2、_ _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 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探究活动 【例题分析】 例1. (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 例2. (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 例3. 解不等式组 【小结】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 不等式组(ab) p= 记忆口诀 (1)xaxb xb 同大取大 (2)xaxb p= xa p= 同小取小 a p= 同小取小(

17、3)xaxb p= a p= 同小取小axb p= 大小取中 a p= 同小取小(4)xb a p= 同小取小 无解 大大小小解不了 【课堂检测】 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B. C. D.无解 2、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A.-1x2 p= d.x2= c.x-1= b.-1 3、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P35练习1) 三、自我测试 1.填空 (1)不等式组x2x-1 的解集是_ _; (2)不等式组x-1x-2 的解集 ; (3)不等式组x4x1 的解集是_ _; (4)不等式组x5x-4 解集是_ _。 2、

18、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四、应用与拓展 1、若不等式组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_ _. 五、数学日记 初一数学教案设计4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学期一(1)班有同学40人,新转学来一名女生。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28人,高分人数3人,优秀人数15人,虽然同学成果在班级排名第一,能过镇中线,但是同学未能发挥出真实水平。优秀临界生以及及格临界生的提升潜力较大。 一(7)班有同学38人, 上学期末考试及格人数18人,高分人数2人,优秀人数5人,全班优秀同学不多不够拔尖,成果中层的同学占据大部分。同学好动,对数学学习的乐观性普遍不够高,同学好动,课堂气氛较活跃。同学数学基础不扎实。

19、提升空间较大。 两班的整体成果均不够抱负。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切合标准的课程目标,有以下特点: 1.为同学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供应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全部同学从事数学学习的动身点。 2.向同学供应现实、好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全部数学学问的学习,都力求从同学实际动身,以他们熟识或感爱好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绽开数学探究。 3.为同学供应探究、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同学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形成新的学问。 4.呈现数学学问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同学经受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5.满意不同同学进展的需求。 三、教学目

20、标及要求: 第一章: 1.经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展符号感。 2.经受探究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进展观看、归纳、类比、概括等力量,进展有条理的思索及语言表达力量。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洁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 4.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 (a+b)=a2+2ab+b2 其次章: 1.经受观看、操作、想象、推理、沟通等过程,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推理力量和有条理表达的力量。 2.在详细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1、。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受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把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数学方面的爱好,体验从数学的角度熟悉现实 。 第三章: 1.能形象地描述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们,进一步进展数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2.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实例,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4.能读懂统计图并从中猎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四章:

22、 1.经受从实际问题和嬉戏中了解必定大事、不行能大事和不确定大事发生的可能性。 2.体会等可能性与嬉戏规章的公正性,抽象出概率模型,计算概率,解决实际、作出合理决策的过程,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3.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洁概率模型。 第五章: 1.通过观看、操作、想象、推理、沟通等活动,进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2.在探究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进展推理力量和有条理的表达力量。 3.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了解图形的全等,经受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把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3、 5.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第六章: 1.经受探究详细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进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能发觉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 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进展有条理地进行思索和表达的力量。 4.能依据详细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猜测。 第七章: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受观看、折叠、剪纸,图形观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

24、熟悉轴对称,探究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3.探究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洁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究简洁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5.观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详细措施) 充分体现培优扶困的实施,提高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削减低分人数,切实做到: 1、依据同学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热忱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关心他们增加学习的信念,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2、细心设计练

25、习,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对作业严格要求,准时检查,仔细批改,对作业中的错误准时找出缘由,要求同学仔细改正,培育同学独自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仔细备课,深化钻研教材,坚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学习有乐观性,了解同学装学习数学的特点,讨论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坚持学习,多听课,多仿照,虚心向有阅历的老师请教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5、在教学中,加强同学思维力量的培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多开展数学活动课,扩高校生的视野,拓宽学问面,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进展数学才能,发挥同学的主动性,独自性和制造性。 初一数学教案设计5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 1, 整

26、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学问,把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进展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学问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头时,老师应通过详细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同学思索: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日我们已经是七班级的同学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身高1.73米,体重58

27、.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消失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同学活动:思索,沟通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看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同学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索争论,然后进行沟通。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凹凸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同学沟通后,老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

28、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学校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同学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学校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同学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同学自己看书学习是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同学猎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需要求同学理解. 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沟通. 这阶段主要是让同学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