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课件_第1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课件_第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课件_第3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课件_第4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组成员:蔡爱华、阮璐薇、林玉婷、许彬煌、甘羽茜、庄万蓉、郭玉珠、唐力佳、顾晓群、游柳秀、周雪玲、林珊雅夏天暑热难解吃什么来解暑呢?冬天冻手冻脚吃什么来驱寒呢?西瓜?绿豆汤?还是 冰镇饮料?牛、羊、狗肉?还是人参、黄芪、虫草?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某些中医学派的影响,部分医家与学者将“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作为指导冬夏养生的原则,并经媒体的宣传混淆了视听,使许多人进入了养生的误区;加之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致使大众广泛接受了夏季养生必备绿豆汤、西瓜甚至冷饮以“清凉解暑”,以及空调营造的低温环境,而一到秋冬季节就食用具温热之性的牛、羊、狗肉或参、芪、虫草以“冬令进补”的观点,形成了“春夏不知

2、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想知道如何正确养生请猛拖下方解锁条拖动解锁查看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即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性来适时调整形体活动和精神活动,即强调生活起居和精神意志活动都要顺应四时之气的变化,使人体之气与自然四时之气取得一致和协调,使生命活动符合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保护精气、养护生命、防治疾病发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能望文生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春夏只对人身之阳进行调理,秋冬只对人身之阴进行调理。而应以人之先天与后天的个体性差异为依据,体质不同,素体之阴阳亦有着不同的状况。

3、要根据自身阴阳在四季变化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养与治疗。 从古汉语修辞角度分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运用的是互文的修辞,因此理解上也宜从互文关系的角度看,不能理解为春夏只养阳而不养阴,秋冬只养阴而不养阳,抑或反之。因为一年四季中,要根据每个季节的阴阳偏衰以及人体或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或治疗方法来调节阴阳,使身体处于相对的动态阴阳平衡。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制亢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以抑盛阴。以制为养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基。春夏养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秋冬养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阴阳互养 春夏顺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收藏之气即养阴。顺气而养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

4、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虚则内养张志聪张介宾王冰马莳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八个字黄帝内经的历代注家却有着不同的诠释主要的代表观点有四家各家观点 春夏季节,自然界气候炎热,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人体与自然相应,阳气盛于外,阴气相对不足,故常人自觉阳有余而阴不足,恣食生冷寒凉之品,远热近寒,恣意损伤阳气,而相应地注意保育了阴气。所以春夏季节由于恣食生冷,损伤脾肾阳气,以及露宿乘凉,不慎外感寒邪者临床上较常见。秋冬季节,自然界气候寒冷,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人体与自然相应,阴气盛于外,阳气收敛于内,常人自觉阴有余而阳不足,恣食辛辣温热之品,远凉近热,恣意耗伤阴气,

5、相应地注重保育了阳气。故秋冬季节因恣食辛辣温热之品,近火向暖,而致阴伤上火者亦不鲜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诫人们春夏阳盛于外,并非阳气亢盛,而是人体顺应春夏生长之性的正常反应,所以慎勿戕伐而应惜之养之;秋冬之时,阳敛于内,阴盛于外,亦非阴气独盛,而是人体顺应秋冬收藏之性的正常反应,所以不能伤阴而助阳,而应顺应自然,惜其阴气。只有如此,才能无偏无弊,达到养育阴阳的目的,保证人体阴阳二气处于动态平衡的生理状态。我们的理解现实的指导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因此调补阴阳也应有度。阴阳偏盛之人,春夏阳易盛极,秋冬阴易盛极,可依王冰之法口,调

6、之。历代医家对此也有不同发挥,但大多认同应春夏养生当顺应人体阳气生发长旺为主、秋冬季养生则顺应人体阳气内敛沉降为主的观点,以保持人体与自然之气机协同。在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时,调神当遵循此规律,四时调饮食也不外于此。春夏养阳,关键不在于进食温补食物,实则是顺应春生夏长之气而使人体阳气有序生发;秋冬养阴,关键不在于进补滋阴补品,而要顺应秋冬自然之气的沉降规律,人阳气内敛深藏。现实的指导意义情志饮食起居用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导养生的最高法则,其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调节情志,调整饮食以及作息时间,以养护阳气。“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

7、疾不起,是谓得道”;“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另外春夏秋冬并不仅仅是指四季,应从时空上加以推演。养有顺应、保养、储备、调畅之意,目的在于保证阳气顺时生长收藏。岁运有太过不及,春夏秋冬的到来也有先后,四时的养生都应以阳气为主,顺应阳气的性质,使之条畅,正常的发挥功能。这样就能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平素加强心性的修习,不使情志太过,若能效法自然,顺应天地四时阴阳的变化,就定能达到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目的。春千金要方指出,春日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适当进食辛、甘、温之品,宜清淡可口,可多吃黄绿色蔬菜、水果等,选择韭菜、百合、茼蒿、荠菜、山药、藕、芋头、大枣、豆豉、香菜、花生等食物

8、。同时要注意少吃寒凉油腻之品,以防损伤脾阳。夏要注意进食清淡可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不可过食寒凉之品。由于夏季阳盛于外而虚于内,体内阳气较虚,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上要注意顾护脾胃,少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少食酸涩辛辣、湿热助火之品,如羊肉、狗肉等。另外,冷食瓜果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食。秋在饮食上应注意“少辛增酸”,因为肺气盛于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故秋季要减少进食辛味食物以平肺气,增酸味饮食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使肝气郁结,可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另外,干燥是秋季气候的特点之一,秋燥易伤津液,饮食上亦要注意防燥护阴,可食芝麻、

9、蜂蜜、甘蔗、梨等食物以润肺燥;同时可多食益胃健脾、益胃生津之品,如山药、红枣、莲藕、板栗、菱角等;少食寒凉、生冷、不洁瓜果,以防造成湿热内蕴、湿滞肠中,引起腹泻等疾病。冬冬季宜进食热食,忌生冷食物,但燥热之品亦不可过食,因为生冷之品易损脾阳,使阳气不足,燥热之品易伤阴。另外,冬季与肾气相通,可适当进食一些补肾之品,尤其是培补阴精之物,如鸡、芝麻、兔肉、核桃、鳖、龟等,还可将药补与食补结合,可用人参、黄芪、枸杞、首乌、黄精等中药,顺应冬气的闭藏规律,护阴潜阳。机理:中医学认为哮喘发作的主要内因是阳气虚弱,肺、脾、肾三脏不足。气道高反应的重要病理基础是痰饮内伏,痰饮留伏,遇外邪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10、相互挟结,阻塞气道,发生哮喘,而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方法:用玉屏风散合肾气丸加味治疗,如患者畏寒较明显者,可加大桂枝用量;如患者畏寒症状改善不明显,可加重干姜、附子用量。从春夏季节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连续治疗两年防治哮临床研究哮喘应从两方面进行:化体内伏痰而祛除哮喘发作的病理基础,扶助正气,调节机体功能,抗御外邪侵袭而抑制哮喘发作的诱因。针对哮喘病机中伏痰留饮以及“春夏养阳”的思路用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春夏养阳“宜“冬病夏治”,采用春夏季节开始使用扶阳助阳之品治疗支气管哮喘,通过激发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运用“

11、春夏养阳”思路治疗小儿哮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夜卧早起,披发缓形,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光”。这是在内经中明确提出的关于四时起居的原则,其实就是跟着太阳走。 春三月,万物苏醒,人要晚睡(亥时21:00-23:00)早起(寅时3:00一5:00) 夏三月,天地之气交融,人要晚睡早起 秋三月,天高以急,地气清肃,人要早睡(亥初21:00)早起(卯初5:00)。 冬三月要早睡晚起,减少室外活动。这就是跟着太阳走,天人相应。 天藏我藏,天露我露;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法天则地,使五脏六腑得到恰当休养,脏腑功能恢复,人体自能调节平衡,很多疾病可以因此而愈。这是从“起居”上顺阳气的消长变化,从而达到体内阳气自然的消长变化,调和五脏的目的。春三月,披发缓形,广步于庭,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两勿夺,赏两勿罚。夏三月,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乎,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春天一阳生,木性舒展条达,故顺其舒展之性,使情志舒缓生发,勿抑阳之生发。夏天阳气隆盛,天气炎热,身热汗出。火性炎上,顺其性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