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课件_第1页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课件_第2页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课件_第3页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课件_第4页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一、概述1、三病概念痉病:主症:颈项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兼症:外感,如恶寒,发热。 金匮所论以津液不足,筋脉失养,外感风寒而致。内经中对痉病的病因,是以外邪立论,认为乃由外邪侵袭,壅阻经络而成。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等。金匮提出伤亡津液亦可致痉的病因学说, 成为后世内伤致痉的理论基础。 暍病:主症: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 为主证。病因病机:伤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内经),暑为阳邪:伤津,耗气、(每易兼寒,夹湿)湿病: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证。 病因病机:由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夹风寒,侵袭

2、肌表,流注关节而成。(湿(内、外湿)阴邪伤阳,阻滞气机,不通则痛。) 合篇意义:在外均由外邪诱发,主证初起时均有太阳表证,在内都有平素阳气或津液不足的内因。三病病机相仿,病位相近,具三病均有 伤寒与杂病的过度性质。 痉病需要了解的内容: 1.刚痉与柔痉的证候及其鉴别。 刚痉与柔痉的证候及其鉴别。 原文(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原文(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主要鉴别点是在痉病症状基础上 无汗、恶寒为刚痉 ; 汗出、不恶寒为柔痉。本章学习重点湿病回顾一下湿邪的致病特点 六淫之一,首犯太阳; 易兼夹风寒之邪; 外湿 湿性重浊下趋,易犯肌腠,流注关节;湿邪

3、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痹阻阳气; 湿性粘腻,病程反复缠绵。 内湿 与饮食失节有关,是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 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湿病概述1 病位: 肌肉、关节。2 主证:发热身重、骨节疼痛。3 病因:外湿为主因,多挟风寒。 内湿脾失健运,湿自内停。4 病机:湿邪痹阻阳气,不通则痛;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治则:微发汗;利小便;顾护阳气。重点条文: 14、20、21、22基本内容湿病治法 发汗(18) 利小便(14)二 证治 头中寒湿内药鼻中(19) 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20) 风湿在表麻杏薏甘汤(21) 风湿兼气虚防己黄芪汤(22) 风湿兼阳虚表阳虚桂枝附子汤(23) 白术附子汤 表里阳虚甘草附子

4、汤(24)第18条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时正确发汗的治法。提要分析1风湿合邪,侵犯肌表,流注关节,痹阻阳气。-当用汗法2汗之病不愈的原因: (1)适值天气阴雨连绵不止,外界湿气较盛,影响体内湿邪排泄。 (2)发汗不得其法,未能了解风与湿邪之性质。风为阳邪,其性轻扬,皮毛开则汗出,风邪可随汗泄而尽去;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非阳气内蒸难以速去,故非一汗可能尽泄。今骤发其汗而大汗出,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同时还

5、可使阳气耗伤。3.正确方法:故必须微微汗出,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而排出体外。(如桂枝汤之汗法) 注意环境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风湿病每因气候潮湿, 病情增剧。 风湿病一经发汗,可使疼痛缓解,但应缓取微汗,不 可使大汗出,致病不愈。从伤寒论麻黄汤、 桂枝汤、葛根汤等方来看,均在服法内强调了覆 取微汗的方法,可见凡须出汗的病,都不可使其 大汗,必须注意及之。 治疗时除治风湿药外应配以温阳之品来助阳去湿。【辨治要领与思路】第14条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名词 湿痹:素有内湿,招致外湿,湿邪不仅流入 关节

6、,而且内合于脾,形成内外合邪 之证。以脉沉而细,关节疼痛而烦,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主证。 但:只,仅的意思。 烦:谓疼痛而烦扰不宁。 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 提要分析1.病因病机 感受外湿,流注关节筋脉 脾胃虚弱或外湿伤脾,形成内湿2.证候特点: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关节疼痛而烦关节疼痛,缠绵持续不解 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气化不利,湿趋大肠 脉沉而细沉脉主里,细为阳闭 (湿邪外袭,本应脉浮,却见脉沉)3治法:但利小便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叶天士分析利小便是治内湿的基本方法,里湿重症适用。但若外湿内湿相合之证,则应根据外湿内湿的孰轻孰重来决定发汗、利小便的先

7、后缓急。利小便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并用发汗法。体现治病求本,本条湿痹虽有大便溏,但切不可见大便溏就用止泻药,因为大便溏由湿所致。小便通利,湿邪排除则大便自然恢复正常,利小便所以实大便。本条从脉证上提出表湿与里湿的辨别,但只谈到里湿治法而没有谈到表湿的治法,可结合18条原文治风湿宜微汗法。后世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法可作参考。本证一般注家主张用五苓散。第19条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名词湿家:常患久患湿病的人,这里在于指明患者的体 质是素体阳虚。本条论述寒湿在于头中的证治提要分析 症状: 身疼发热素有寒

8、湿,感受寒湿,侵入肌表,闭郁表 气不流通。 面黄湿郁于上,此面黄在病机上与“黄疸”不同。 喘肺合皮毛,邪在于表,肺气不宣而上逆。 头痛鼻塞而烦多得之于晓行雾中,令雾之湿气蒙蔽 头面清窍。 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湿邪并未传里。阴性症状 此阴性症状目的在于明确内湿与外湿的鉴别要点 第20条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和治疗禁忌。提要分析 本条叙证过简,当以方测证。 1主证: 身烦疼,沉重。 还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而涩等表证。 2病因病机:素有湿病,肌表外感寒湿,痹阻阳气,阳气运 行受阻。寒湿在表 3治法:散寒除湿,微汗祛邪 4方药:麻黄加术汤 麻

9、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 白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 5禁忌:火攻 大汗伤阳,风去湿存。 变证:火热内攻,必伤津液,可引起发黄或衄血等病变。 1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 2本方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故重用白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辨治要领与思路】第21条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名词 日晡所:晡(bu),申时,即下午3-5时。所,不定之词,表约数。日晡所,指下午3 5时左右。 久伤取冷:即过度贪凉。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渐次化热伤阴)的成 因和证治。 提要分析 1成因: 汗出当风,久伤取

10、冷感受风湿之邪。 (湿邪来源有二:一是外湿侵入;二是未出透之汗液)2主证: 一身尽疼,风湿侵袭,滞留肌表,邪正相争。 (身重,疼痛呈走串性) 发热日晡所加剧-提示有化热趋势。 (补充) 恶风寒,脉浮数。以药测证3治法:微汗轻清宣化,解表祛湿(轻剂量,清热)4方药:麻杏薏甘汤麻黄汤中薏苡易桂枝 麻黄半两,甘草一两取微汗祛湿。 麻黄:辛温 辛凉、轻清 薏仁:甘凉5.调护:避风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病机寒湿在表风湿在表,有化热倾向主证身烦疼较剧,重着不移,恶寒较重,无汗疼势 较轻,呈走串性,发热较著,朝轻暮重治法辛温解表,散寒祛湿辛凉清宣,解表祛湿药物麻杏草(桂枝,白术)麻杏草(薏苡仁)麻黄加术汤与麻

11、杏薏甘汤异同比较相同点:同治外湿所致表实证;均有解表祛湿之功, 均属微汗之剂。第22条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名词 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 虫行皮中:指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 爬一样的感觉。 差:通“瘥”,病愈的意思。本条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 (此表虚与桂枝汤中风表虚证有区别吗?)提要分析1.病因病机:表虚不固素体表虚 复感风湿 风寒湿伤阳致虚 之邪2治法:微汗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本有汗出之证其治法应以微汗者为何? 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重、汗出、恶风、脉浮。 在注意辨病施治与辨证施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随症 治疗是张仲景重要治疗思想之一。本条方后喘加麻 黄

12、、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 细辛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张氏用药规 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重视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护理,是张仲景治疗疾病又 一重要思想。本条“坐被上”,“以一被绕腰以下”的 护理法,旨在助之以温,远之以寒,促进疗效的提 高。【辨治要领与思路】第23条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名词 身痹:此处指身体麻木。 冒状:此处指瞑眩、头晕眼花。这是服药后 的反应。本条论述风湿在表兼表阳虚的证治。提要分析1主证: “伤寒八九日”虽日久但未传变,病仍在表,见恶寒,发 热

13、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阴性症状 表明湿邪并未传里犯胃,亦未郁而 化热。(未传阳明,少阳。) 脉浮虚而涩“浮虚”为浮而无力,“涩”为湿滞,是表阳已 虚而风寒湿邪仍逗留于肌表的征象。伤寒论中有关传变地条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第24条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名词掣痛:掣,牵拉之意。掣痛,即牵引作痛。近之:近,作动词,意为触、按。去衣:即脱衣服或减少衣服的意思。本条论述风湿表里阳气俱虚的证治。 提要分析1.主证: “风湿相搏”恶风寒

14、等表证 “骨节疼烦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风湿 并重,已由肌表侵入关节,症状 比上条明显加剧。 “汗出、恶风不欲去衣”较上条为重。表阳虚甚。 “短气小便不利,身微肿”里阳虚,不能化气行湿。 2.病机:风湿表里阳气俱虚 3.治法:温阳补中,散风除湿 4.方药:甘草附子汤 附子振表阳而祛风湿 白术 共起温阳补中,散风除湿 桂枝温里阳并行表里之湿 风湿并重表里阳虚证的辨证要点:在骨节疼痛剧烈的基础上,兼见汗出恶风,小便不利等。 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之比较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皆治风湿相搏之兼阳虚之候,因而皆用附子温经助阳风湿在表,风重于湿 风湿在表,湿重于风 风湿两盛兼里阳虚故不用白术而用桂枝 故不用桂枝用白术 不能化湿故术附并用 治疗湿病应发汗祛邪,但发汗时应助阳益气,是治疗湿病规律【辨治要领与思路】 1 病因病机 外湿为主因多挟风寒 外湿与内湿相互影响发病 湿邪痹阻阳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