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梗塞的出血转化热点问题概 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脑CT扫描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动脉-动脉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和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容易造成出血性脑梗死 。概 述发生率约3040,发生率与梗死面积成正比 。梗塞面积大于同侧半球1/2的大面积梗死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合并出血 。心源性梗塞时出血转化达71%,95%的出血性梗死为心源性卒中 。脑栓塞发病3天内自发出血约占20%,1周内占46%,2周占38%,3周占15%,绝大多数发生在脑栓塞后2周内 。病因1.
2、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约占50% 如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二尖瓣环状钙化、心房黏液瘤、左室附壁血栓等 。心脏疾病在心律骤变时栓子脱落引起脑部栓塞的血管易于再通,受损血管壁脆弱易破,当血液重新涌入时即发生栓塞区出血 。病因2.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的形成与梗死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 块状效应(mass effect ) :易发生梗死区出血 。常见部位:大脑皮质梗死的中心区 、梗死的周边部分 (分水岭梗死 )、皮质下梗死出血少见。 病因3、抗凝、溶栓治疗4、其他脑梗死溶栓后颅内出血病因总结总之,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和心脏疾病引起的脑栓塞有关、和梗死面积大小有
3、关、和梗死后的时间及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的使用有关。1、闭塞血管再通:2、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后大范围水肿:3、侧支循环形成 :4、抗凝、溶栓治疗及扩容、扩张血管药:5、高血糖:6、发病年龄:发生机制发生机制1、闭塞血管再通:脑血管被栓塞后栓子碎裂、溶解或因远端血管麻痹后扩张使栓子随血流移向血管远端,此时远端的血管由于已发生缺血坏死,在血压的作用下破裂出血而形成HI。发生机制2、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后大范围水肿:临床CT、MRI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后大面积脑水肿是HI的独立危险因素。水肿范围大、中线移位明显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更易发生HI。发生机制3 、侧支循环形成:脑梗死、特别是大面
4、积脑梗死后,由于脑水肿使脑梗死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受压而发生缺血坏死和内皮损害。病程第2周脑水肿消退,侧支循环开放,易发生坏死之毛细血管破裂引起梗死周围点状和片状出血。4 、抗凝、溶栓治疗及扩容、扩张血管药: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NINDS)tPA卒中研究组选择tPA治疗组311人,对照组312人,总出血率分别为106%和32%。其中有症状的出血分别为64%和06%,无症状的出血分别为42%和26%,大部分出血发生在tPA治疗的最初24小时。5 、高血糖: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时血糖升高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展为HI。动物实验发现,高血糖可使梗死面积扩大25倍,出血机会增加5倍。6、发病年龄:部分研究
5、发现,年龄70岁时HI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老年人脑淀粉样血管病较为常见有关,但这些资料例数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机制总结综合上述,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发生的基本条件不外乎缺血后血管壁的损伤,软化、坏死的脑组织水肿程度的增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病灶区血流的再通,再灌注压增高或梗死边缘侧支循环开放,继发性纤溶及凝血障碍等,最关键的机制是血流的再灌注。 病理 肉眼表现:红色软化灶镜下:软化区的格子细胞内含大量含铁血黄素,使组织呈黄色或棕色临床特征发病年龄:老年多见。起病状态:安静状态下或急骤发病。严重可伴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症状。分类根据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分两型 (1)早发型:脑梗死后3天
6、出血量大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2)晚发型:脑梗死8天后 此型多预后好早发型:梗塞第二天复查CT晚发型:一周后复查CT分类根据临床症状演变分3型 1、轻型:发生时间晚,多在原来脑梗死78天后发生,预后同原来的脑梗死。 2、中型:发病时间在脑梗死后47天发生,可在原来的基础上病情加重,一般无意识障碍、预后较好 。3、重型:发生在脑梗死3天内,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突然明显加重,有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及相关并发症,预后较差。并发症1、肺部感染:主要并发症之一2、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之一3、褥疮4、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 5、泌尿道感染6、其他检查方法 常用CT扫描好发部位:常见于颈内动脉供血区
7、(大脑皮质或中央灰质,并累及白质)。在低密度梗塞的背景上有散在、不均匀的高密度出血区,其密度不如血肿高,亦不如血肿均匀一致。出血量大时,在低密度区中有高密度的血肿影。 检查方法根据CT表现可分为3型: (1)中心型:在低密度梗死灶中心可见片状高密度出血灶。(2)边缘型:高密度出血灶位于梗死边缘。 (3)混合型:中心和边缘均有斑片状出血 。检查方法MRI特点:梗塞区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出血信号T1WI :超急性期、急性期、慢性期以等或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期以高信号为主。T2WI: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慢性期血肿周围区以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晚期以高信号为主。诊断1、根据病史、
8、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或MRI检查3、脑脊液检查4、有引起脑栓塞的原发疾病5、排除原发性脑出血、脑瘤性出血等颅内出血性疾病鉴别诊断1、原发性脑出血:自从CT问世以来脑出血临床诊断已不难 。2、脑瘤性出血:平时多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检查有视盘水肿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在此基础上病情突然加重。治疗治疗原则 (1)轻型出血性脑梗死:无需特殊治疗 。(2)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 。(3)脑血肿较大者或以破入脑室系统者:尽早行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治疗立即停用抗凝剂、溶栓药、扩容剂与扩血管药:以免促进进一步出血、血肿扩大及助长脑水肿。止血药:曾有人主张短期(3-7天
9、)使用,常用药物有6-氨基己酸48 g/d或止血环酸0.30.5 g/d,分别加入液体中静滴。 但Lee及其同仁(1995-1999)研究表明每1ml血液凝固可产生260-360U的凝血酶(其生成量与血肿周围的脑水肿成正相关)。因此,止血药的使用有促进脑水肿之嫌,不宜使用。血压的管理(调控同一般脑梗死)控制高血压 使其维持在原来水平的85%左右或维持在150/90 mmHg左右。也有资料,保持血压 160mmHg)病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组比安慰剂组减少卒中达36高血压治疗试验: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平均舒张压下降6mmHg可以使卒中危险下降42预防控制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标准血压分类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生活方式改变正常120160100改变2003年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第七次报告”预防控制卒中的危险因素吸烟:数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明确吸烟将增加卒中的危险(相对危险值2)。国外研究表明停止吸烟能迅速降低卒中危险。认为停止吸烟5年后,卒中危险和普通人一样。酗酒:酗酒可增加卒中的危险。少量或中等量的饮酒似乎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对卒中没有影响或有轻微的保护作用 。预防控制卒中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研究揭示妇女口服避孕药可使卒中危险增加5倍。多发生在35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有吸烟史或有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雌激素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评估中的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 解析汽车金融对二手车评估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通关练习试题及答案
- 第4讲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026版大一轮高考物理复习
- 食品质检员考试的职能与职责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设计执行的基础要素试题及答案
- 数据备份与恢复知识考核及答案
- 宠物饮食与运动结合的营养学视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考点介绍及答案
- DL∕T 753-2015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 临床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 JT-T-1045-2016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微生物农药经典
- 材料成型设备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逃生缓降器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部编(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 铁路客运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