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 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 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 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 惊心。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1预防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 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
2、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 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 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 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 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 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 生物以及污
3、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 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 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 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 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 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
4、入的, 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 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 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 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过去危害就比较 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 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 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由于生
5、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 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 (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 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 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 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 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 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
6、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 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 “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 (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 Man 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 (EcologicalPestMan agement, 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 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
7、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 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 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 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 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 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
8、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 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 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 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 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 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 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
9、种学 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 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 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 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 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 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 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
10、,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 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 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 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 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 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 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
11、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 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 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 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 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 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 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 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
12、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 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 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 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 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 因此具有突发性。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 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总结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 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 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 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 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 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行业法律法规与标准考核试卷
- 玻璃涂层技术考核试卷
- 电气安装工程的监理与验收程序规范标准考核试卷
- 相机购买指南与消费建议考核试卷
- 玻璃太阳能集热器考核试卷
- 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考核试卷
- 玩具设计中的故事性与品牌塑造考核试卷
-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考核试卷
- 粮油企业绿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展与创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店铺装修施工方案
- 2025火灾报警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
- 中考数学《数与式》专题训练(含答案)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查房
- 体外诊断试剂培训课件
- 《ICC概述》课件:揭秘国际刑事法院的职能与运作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 DB33T 1214-202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液体配制安全
- 《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