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_第1页
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_第2页
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_第3页
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_第4页
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Chongqing Exploration & Design lnstitute of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EngineeringTel:02368288219 2014.09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项目负责:代 波 工 程 师 编 写:靳 鹏 代 波 工 程 师审 查:胡以德 高级工程师审 定: 杜春兰 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 杜春兰 教授级高工院 长: 李剑锋 高级工程师提交单位: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日 期:2014年09月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

2、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内 审 意 见2014年9月10日,我院对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监测实施方案进行了内审,形成意见如下:1、监测方案是在收集地质调查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崩塌库岸监测系统和预警指挥系统专项设计、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编制的,依据充分、正确,章节安排合理、齐全,文字表述清楚,图表清晰美观。2、监测方案中监测工作目的任务明确,满足业主委托要求,符合规范、规程规定。3、监测方案中工作部署原则正确,执行监测精度等级、选择监测仪器设备合理。方案中采用大地位移

3、监测、裂缝监测、巡查监测,方法合理,针对性强,切合实际。各种工作方法技术要求详细,且可操作性强。实物工作量合理,能满足实际需要。4、监测方案中项目工作进度计划安排、人员组织和设备配置周密详细,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可行。按本次审查提出的有关意见补充修改后,同意送交业主单位审查。审查人: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2014年9月10日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01949536 1前 言 PAGEREF _Toc401949536 h 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37 1.1任务由来 PAGEREF _Toc401949537 h

4、 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38 1.2 工作任务 PAGEREF _Toc401949538 h 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39 1.3 应急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PAGEREF _Toc401949539 h 2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0 1.4 项目必要性及紧迫性 PAGEREF _Toc401949540 h 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1 1.4.1地质灾害分布 PAGEREF _Toc401949541 h 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2 1.4.2 危及对象与潜在

5、损失 PAGEREF _Toc401949542 h 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3 1.4.3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PAGEREF _Toc401949543 h 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4 1.5 社会经济效益 PAGEREF _Toc401949544 h 4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5 2 工作区条件 PAGEREF _Toc401949545 h 4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6 2.1 地理环境 PAGEREF _Toc401949546 h 4 HYPERLINK l _Toc40

6、1949547 2.2气象水文 PAGEREF _Toc401949547 h 5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8 2.3 地形地貌 PAGEREF _Toc401949548 h 6 HYPERLINK l _Toc401949549 2.4 地层岩性 PAGEREF _Toc401949549 h 6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0 2.5 水文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401949550 h 7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1 3 滑坡基本特征 PAGEREF _Toc401949551 h 8 HYPERLINK l

7、_Toc401949552 3.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PAGEREF _Toc401949552 h 8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3 3.2 滑体特征 PAGEREF _Toc401949553 h 8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4 3.3 滑床特征 PAGEREF _Toc401949554 h 9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5 3.4 滑带特征 PAGEREF _Toc401949555 h 9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6 3.5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PAGEREF _Toc401949556

8、h 9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7 3.6 滑坡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 PAGEREF _Toc401949557 h 10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8 3.6.1 影响因素 PAGEREF _Toc401949558 h 10 HYPERLINK l _Toc401949559 3.6.2 变形破坏机制 PAGEREF _Toc401949559 h 1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0 3.7 滑坡稳定性宏观分析 PAGEREF _Toc401949560 h 12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1 4 应急

9、监测工作方案设计 PAGEREF _Toc401949561 h 12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2 4.1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PAGEREF _Toc401949562 h 12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3 4.2监测内容设计 PAGEREF _Toc401949563 h 1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4 4.3监测方法及技术指标 PAGEREF _Toc401949564 h 1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5 4.4监测期限 PAGEREF _Toc401949565 h 14 HYPER

10、LINK l _Toc401949566 4.5监测频率设计 PAGEREF _Toc401949566 h 14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7 4.6监测的等级 PAGEREF _Toc401949567 h 14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8 5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PAGEREF _Toc401949568 h 15 HYPERLINK l _Toc401949569 5.1监测数据的整理 PAGEREF _Toc401949569 h 15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0 5.2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 PAGEREF

11、 _Toc401949570 h 16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1 5.3险情预警标准及预警级别 PAGEREF _Toc401949571 h 17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2 6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72 h 18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3 7 安全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73 h 19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4 8 项目组织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74 h 20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

12、5 8.1项目组人员配备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75 h 20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6 8.2项目投入设备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76 h 20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7 9 灾(险)情上报及防控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77 h 2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8 9.1 常规监测信息报送 PAGEREF _Toc401949578 h 2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79 9.2灾(险)情信息上报 PAGEREF _Toc40194957

13、9 h 21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0 9.3 灾(险)情防控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80 h 22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1 9.3.1 制定应急预案 PAGEREF _Toc401949581 h 22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2 9.3.1 制定应急措施 PAGEREF _Toc401949582 h 23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3 10 提交成果资料 PAGEREF _Toc401949583 h 24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4 11 工作

14、量统计 PAGEREF _Toc401949584 h 25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5 11.1 监测网建立工作量 PAGEREF _Toc401949585 h 25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6 11.2 专业监测工作量 PAGEREF _Toc401949586 h 25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7 12 经费预算 PAGEREF _Toc401949587 h 26 HYPERLINK l _Toc401949588 12.1监测经费预算主要依据 PAGEREF _Toc401949588 h 26 HYPERLI

15、NK l _Toc401949589 12.2监测费用预算 PAGEREF _Toc401949589 h 26 附图1、监测平面布置图(附后)附图2、监测特征剖面图(附后) 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专业监测实施方案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第 PAGE 27 页 共27页 1前 言1.1 任务由来巫山县位于长江和大宁河的交汇处,河流沿线斜坡和陡崖发育,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巫山县地质灾害比较发育,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区域。2014年8月31日2014年9月1日,重庆市渝东北地区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其中巫山县的持续降雨量普遍达到200mm以上

16、,最大持续降雨量达到384.6mm,暴雨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损毁了大量的房屋、道路、林地和耕地,造成人员伤亡,灾情严重。全县范围内发生的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了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百花台滑坡前缘已发生了滑塌,为及时掌控滑坡后缘平台及外侧稳定性情况,监控滑坡边界是否继续向后缘及两侧发展,做好监测预警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巫山县国土局特委托我院(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对百花台滑坡进行应急抢险专业监测,为指导监测工作开展,特编制

17、该实施方案。1.2 工作任务1、监测目的(1)通过对百花台滑坡体进行应急专业监测,从而获得滑坡体后缘及两侧整体发展变化趋势,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2)通过百花台滑移后后缘平台及周边影响范围进行监测,掌握潜在不威胁区的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进行临滑预报,杜绝和减少因滑坡地质灾害进一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监测任务(1)对滑坡体整体及局部不稳定区域进行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裂缝发展进行应急监测。(2)提供潜在变形体变形发展的趋势情况,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1.3 应急监测工作开展情况1、2014年9月3日上午9点,在接到巫山县政府及国土局紧急下达的对龙溪镇片区地

18、质灾害点进行应急专业监测的任务后,我院立即组织了专业监测人员,紧急调配应急监测设备和抽调了3辆越野车,于10点30分从重庆出发,赶赴灾区。2、在陆路交通完全中断的的情况下,我院监测人员通过水路的方式于9月4日中午到达龙溪镇,同日下午3点赶赴到达地质灾害点龙溪镇天城村百花台滑坡展开了应急监测点的布设。3、9月4日下午7点30分左右,应急监测点布设完成,分三条剖面布设监测点7个,主要监控滑坡后缘平台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稳定性发展趋势。4、9月5日上午10时左右,监测项目组人员从天城村花2.5小时步行至滑坡对面,布设监测基准点3个,随即采集了监测首次原始数据,开展了针对百花台滑坡的应急专业监测工作。 位

19、移监测点照片1.1 位移监测点照片1.21.4 项目必要性及紧迫性1.4.1 地质灾害分布位置、规模、范围百花台滑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北西方向的龙溪镇天城村,与巫山县城的水平距离约35km,地理坐标为北纬311611.41,东经1093846.71。百花台滑坡平面上呈“圈椅状”,宽约500m,纵长约350m,面积约17.5104m2,厚度8.070.0m,平均厚度约57.0m,体积约997.5104m3,主滑方向约93,属大型超深层土质滑坡。滑坡区地形总体为西高东低,整个斜坡为崩塌堆积层,整个斜坡发育三级陡坡和两级缓坡,百花台滑坡发育于斜坡最低一级缓坡和陡坡上,前缘为老鸦溪,斜坡坡向为9010

20、0,缓坡坡角一般为1020,坡面为宽约35m的梯田,陡坡坡角一般为3545,在缓坡前部发生的滑塌形成了3040m的滑坡陡壁,坡角为4560。滑坡后缘位于陡缓交界处,高程为475500m,滑坡北侧边界以滑塌区外侧的自然冲沟为界,南侧边界以滑塌区外侧的自然冲沟并结合前缘地形圈定,后缘边界沿缓坡后部的陡缓交界处圈定,前缘位于坡脚老鸦溪,高程为320340m,相对高差155180m。1.4.2 危及对象与潜在损失百花台滑坡危及天城村2社、3社、4社约118户505人生命财产安全,滑坡失稳将堵塞前缘的老鸦溪形成堰塞湖,将造成潜在经济损失约6000万元。1.4.3 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经现场踏勘和稳定性分

21、析,滑坡群现状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暴雨等外部因素作用下,有可能发生滑动,直接威胁到滑坡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将堵塞前缘的老鸦溪形成堰塞湖,威胁上游和下游的居民,对地方经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正值汛期,雨量充沛,不利于滑坡的稳定,为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持社会安定,保障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时对百花台滑坡进行全面实施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1.5 社会经济效益直接收益:通过对该滑坡的应急专业监测,可及时监控滑坡后缘及其周边稳定性发展趋势,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保障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效益:地质灾害是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工程完工后,消除了地质灾害对经

22、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将有效地保护影响区内居民点、交通等公共设施,滑坡区的居民建筑不用搬迁,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人心稳定,充分体现政府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关怀,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从客观上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确保了当地的稳定发展,避免了由于搬迁造成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安定产生深远的影响。2 工作区条件2.1 地理环境重庆市巫山县龙溪镇位于巫山县城西北部,大宁河畔,镇政府驻龙溪场,距巫山县城91公里。两巫公路从龙溪城镇穿过,南抵巫山县城,北达巫溪县城。大宁河常年通航。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3.1)。百花台滑坡图2.1滑坡区交通位置图2.2 气象水文巫山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

23、,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16.2以上,年日照1570小时,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200-1290mm。最大降雨量为2121mm,日照时数1503小时。滑坡区年平均气温16.2C,降水量847.5mm,无霜期235天,日照时数1350小时。灾害性气候出现频繁,往往旱、涝、风、雹交替出现。该区属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水系,滑坡区东侧坡脚为老鸦溪,在滑坡区北侧的花台村汇入大宁河,距离河口约4km,老鸦溪源头位于滑坡区南侧的

24、黄豹岭南东侧山麓,流域总长约10km,汇水面积约22km2,落差较大,雨季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滑坡区的老鸦溪水位约320350m,水面宽度为25m,水深约0.51.0m,流速约1m/s,访问最高洪水位涨幅约5m。2.3 地形地貌滑坡区属中深切割侵蚀构造低山地貌,近南北向的条状山脊与沟谷相间,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滑坡区西侧的山顶,高程约770m,最低点位于东侧的老鸦溪,高程约320m,高差约450m。斜坡整体坡向约90100,坡顶为陡崖,坡角近直立,高度约50m,其下地形为缓陡缓陡,总体为两级缓坡和两级陡坡, 缓坡坡角一般为1020,坡面为宽约35m的梯田,陡坡坡角一般为3545,顺

25、坡向发育的沟谷切割深度一般为13m。2.4 地层岩性据现场调查,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滑坡堆积层(Q4del)、冲洪积层(Q4al+pl),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1)崩坡积层(Q4c+dl)分布于西侧山顶以下的斜坡上,岩性为泥灰岩、泥岩碎块石土,黄褐色、红褐色,干,中密密实,在公路切坡段可见碎块石呈交错排列,泥灰岩及泥岩碎块石粒径一般为50500mm,可见的最大块径达5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泥岩大部分风化强烈,泥灰岩风化中等,含量约5060%,充填物为粉质粘土,呈可塑状。该层厚度约080m。(2)滑坡堆积层(Q4del)分布于崩塌堆积层北侧

26、前部的滑塌体上,岩性为泥岩、泥灰岩碎块石土,黄褐色、红褐色,干稍湿,坡脚标高340m以下土体湿,从滑坡后壁可见土体中碎块石呈交错排列,松散至中密状态,泥岩大部分风化强烈,泥灰岩风化中等,碎块石粒径一般为20500mm,可见的最大块径达2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含量约5060%,充填物为粉质粘土,呈可塑状。该层厚度约870m。(3)冲洪积层(Q4al+pl)分布于老鸦溪河床内,岩性为漂卵石土,杂色,松散,漂卵石母岩成分多以灰岩、泥灰岩为主,粒径一般20500mm之间,大者可达1.50m,磨圆度好,次圆状圆状,风化中等。(4)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2.5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形条件,滑坡区东侧的老

27、鸦溪为区内的侵蚀基准面。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的岩石特征划分,本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崩坡积层的碎块石土层中,具潜水性质,直接由大气降水补给,顺地形坡降向滑坡区东侧的老鸦溪迳流排泄,区内地形坡度较大,地形被沟谷切割临空,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在斜坡陡缓交接处可能形成泉点或渗水,局部地段可能形成团块状的上层滞水,无统一的地下水位线,浅表层内水量贫乏。根据地区经验,碎块石土的渗透系数取1.02.0m/d。(2)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区内泥灰岩和灰岩属于含水岩组,但分布于山顶陡崖带,地形临空,储水条件差,地下水贫

28、乏;斜坡中下部为泥岩夹薄层泥灰岩,岩体中发育的裂隙多短小闭合,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贫乏。综上,滑坡区地形受老鸦溪切割临空,地下水储存条件差,浅表层内地下水贫乏。根据地区经验,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具微腐蚀性。3 滑坡基本特征3.1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滑坡边界根据区内地形特征及岩土结构确定,滑坡北侧边界以滑塌区外侧的自然冲沟为界,南侧边界以滑塌区外侧的自然冲沟并结合前缘地形圈定,后缘边界沿缓坡后部的陡缓交界处圈定,前缘为老鸦溪,对于目前形成的高约40m滑坡陡壁坡脚定为局部的潜在剪出口。潜在滑移方向为93,平面上呈“圈椅状”,宽约500m,纵长约350m,面积约17.5104

29、m2,厚度8.070.0m,平均厚度约57.0m。体积约997.5104m3。滑坡区地形总体为西高东低,整个斜坡为崩塌堆积层,整个斜坡发育三级陡坡和两级缓坡,百花台滑坡发育于斜坡最低一级缓坡和陡坡上,前缘为老鸦溪,斜坡坡向为90100,缓坡坡角一般为1020,坡面为宽约35m的梯田,陡坡坡角一般为3545,在缓坡前部发生的滑塌形成了3040m的滑坡陡壁,坡角为4560。滑坡后缘位于陡缓交界处,高程为475500m,前缘位于坡脚老鸦溪,高程为320340m,相对高差155180m。滑坡区全貌见照片3.1。照片3.1 百花台滑坡全貌3.2 滑体特征为崩塌堆积体,岩性为泥岩、泥灰岩碎块石土,黄褐色、

30、红褐色,干稍湿,坡脚标高340m以下土体湿,从滑坡后壁可见土体中碎块石呈交错排列,松散至中密状态,泥岩大部分风化强烈,泥灰岩风化中等,碎块石粒径一般为20500mm,可见的最大块径达2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含量约5060%,充填物为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坡脚340m标高以下土体呈软塑状。该层厚度约870m。3.3 滑床特征老滑坡的滑床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其岩性主要以泥灰岩、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020;目前发生滑塌的部分系土体内部滑塌,滑床为崩塌堆积层,岩性为泥灰岩和泥岩为主的碎块石土。3.4 滑带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已发生滑塌的土体系崩坡积层土体内部滑塌,滑动面受

31、前缘临空条件控制,滑动面位于坡脚陡缓交界处,滑带附近土体含水量较高,呈软塑状,常见有渗水。3.5滑坡变形破坏特征滑坡前缘已发生了滑塌,滑塌区横宽约330m,纵长约160m,形成的滑塌后壁高约3040m(见照片1、照片2),前缘滑动约50m,将老鸦溪堵塞高度约10m,形成了小型堰塞湖(见照片3)。在滑塌区南侧和北侧边界外约30m范围内,发育了多条近东西的裂缝,裂缝一般延伸长度约1050m,裂缝张开宽度约15cm,下错高度约15cm。滑塌区东侧向坡内约50m范围内发育了多级拉裂缝,呈“叠瓦状”,裂缝延伸长度10200m,张开150cm,下错高度一般为530cm,局部可达1m,裂缝走向近南北向。见照

32、片4。 照片3-2 边界滑动后陡壁 照片3-3 前缘老鸦溪堵塞情况照片3-4 滑坡壁后侧拉裂缝3.6 滑坡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3.6.1 影响因素百花台滑坡变化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条件滑坡区为一斜坡地形,为缓坡及陡坡交替,前缘为老鸦溪,岸坡地形较陡,为滑坡滑动提供了空间条件。(2)地层结构及岩性斜坡坡体由崩坡积层的碎块石土组成,厚度大,该类土孔隙度大,渗透性较好,有利于地下水的下渗、迳流,地表、地下水补给后,极易造成土体饱水,土体强度降低,松散物质源是滑坡滑动的基本条件。(3)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滑坡形成和滑动的主要动力因素,2014年8月31日至9月1日连续强降雨

33、,降水量约380mm,集中强降雨导致斜坡的碎块石土饱水,降低了土体强度,提高滑体容重,短时间内提高地下水水位,形成动水压力,从而加大坡体下滑力,使坡体产生滑动;另一方面,集中强降雨导致坡脚的老鸦溪河水位暴涨,冲刷岸坡坡脚土体,降低滑坡前缘坡体强度和完整性,导致滑坡前缘抗滑力下降,滑塌后牵引后侧土体发生“多米若骨牌”式滑塌。(4)地下水地下水对滑坡形成和发展影响因素如下:地下水的浸泡降低了土体强度,起“润滑剂”的作用;地下水的将产生动水压力和浮托力,动水压力增大下滑力,浮托力降低滑体重度,根据坡体的潜在滑动面倾角,为后陡前缓,前缘靠近老鸦溪,地下水为抬升形成浮托力,将降低滑坡抗滑段的抗滑力。上述

34、情况形成了滑坡后缘下滑段土体饱水,增大下滑力,另一方面,中前部抗滑段土体由于地下水抬升形成浮托力,降低了抗滑力,一增一减导致滑坡坡体受力平衡被打破,是导致滑坡形成和滑动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3.6.2 变形破坏机制根据现场调查对滑坡体上的变形特征和诱发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发生的变形和破坏主要位于斜坡前部,是由于坡脚地形较陡,在集中强降雨作用下,导致坡体土体饱水,降低土体强度,前缘老鸦溪水位暴涨、冲刷,抬升地下水水位降低前缘坡体的完整性和强度而形成的,从滑动后的变形裂缝范围分布来看,滑动范围受前缘临空条件限制,为斜坡中前部土体局部滑动,破坏模式为推移牵引式,以牵引为主,斜坡整体无滑坡变形迹象,整

35、体处于稳定状态。3.7 滑坡稳定性宏观分析根据上述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和变形破坏机制等综合分析,百花台滑坡所处斜坡整体稳定;百花台滑坡滑动后前缘将老鸦溪堵塞约10m,前缘低到对岸沟谷,整体无临空条件,目前来说整体稳定,但由于滑动后前部土体松散,坡体可能发生蠕动。百花台滑坡滑动后形成的陡壁高3040m,坡角4560,后侧坡体可能在陡壁坡脚发生潜在剪出,陡壁坡角较陡,坡体内部也极易发生圆弧形滑塌,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从发展趋势来看,老鸦溪上游段流域长6km,流域面积达15km2,降雨时汇水面积大,沟谷纵坡大,水流速度快,堵塞在河道内的滑坡前缘土体在河水冲刷作用下极易形成泥石流,降低百花台滑坡整体

36、稳定性,从而坡体发生“多米若骨牌”式滑塌,降低整个斜坡的稳定性。4 应急监测工作方案设计4.1 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作为变形监测主要技术标准。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7-2006),适用于替代(JGJT8-97)中相应精度的直接水准,建立竖向基准网。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8-2009),适用于系统联测和沉降监测。4、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要求。5、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崩塌库岸监测系统和预警指挥系统专项设计。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7、崩塌、滑

37、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8、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29-96)。4.2 监测内容设计1、大地位移监测大地位移观测是掌握滑坡体变形趋势的重要手段,根据滑坡范围及变形特征共布设3条监测主剖面, 共设计专业位移监测点7个,对滑坡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进行监测。2、拉裂缝变形监测拉裂缝监测点与地表位移监测点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反应滑坡体变形状态,本次抢险监测共布设拉裂缝监测点6个。3、巡查监测对测区宏观变形情况进行定期的巡查监测,及时发现滑坡宏观变形先兆,预测滑坡变形趋势 。4.3 监测方法及技术指标1、水平位移使用进口拓普康GPS-7501全站仪(测角精度1,测距1mm(1m

38、m+1ppmD-6),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垂直位移采用三角高程法进行观测。(拓普康全站仪)2、拉裂缝监测点采用小钢尺、钢卷尺进行测量,测量精度0.2mm。3、巡查监测组织有经验的专业监测人员和地质人员,定期对滑坡进行系统的巡查。4.4 监测期限受业主委托,我院对巫山县龙溪镇百花台滑坡应急抢险期限为2个月。4.5 监测频率设计1、大地位移监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本次应急抢险专业监测频率按以下方式执行:1)应急监测前15天采用每天观测三次,若变形加剧则进行加密监测;2)15天过后若滑坡未出现变形加剧,则将监测频率减少为每天观测一次;3)第二个月若滑坡未变形加剧,则监测频率按每两天观测一次执行。

39、2、裂缝监测1)应急监测前15天采用每天观测三次,若变形加剧则进行加密监测;2)15天过后若滑坡未出现变形加剧,则将监测频率减少为每天观测一次;3)第二个月若滑坡未变形加剧,则监测频率按每两天观测一次执行。3、宏观巡查监测宏观巡查监测频率与大地位移监测和裂缝监测同步进行。4、基准网检核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在每次监测前对定向基准边进行边长检核,确保基准网的稳定性。4.6 监测的等级1、位移监测中的水平位移监测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垂直位移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采用三角高程进行测量。2、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的平面精度按

40、二级精度执行,即平面观测坐标中误差3mm。垂直位移基准网亦采用三角高程进行测量。5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5.1 监测数据的整理在变形监测中,观测中的错误是不允许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一定的观测程序得到消除或减弱。在变形监测中,由于变形量本身比较小,临近于测量误差的边缘,为了区分变形与误差,提取变形特征,必须设法消除较大误差(超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从而尽可能地较少观测误差对变形分析的影响,因此对监测资料的检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1 、监测资料检核的方法(1)野外检核:任一观测元素(如高差、距离、方向值、PDOP值等)在野外观测中均具有本身的观测检核方法,如限岔所规定的往返较差、闭合差

41、、两次读数等,此部分内容以各种规程、规范中要求的技术为依据。(2)室内检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的计算是否有误;2)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岁数据的筛选等内容,它涉及到用数学方法来计算与检验;3)原始资料的逻辑分析: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的可靠性,主要用于工程建筑变形的原始实测值,一般应进行以下两种分析:一致性分析: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从变化趋势上推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其主要手段是绘制时间效应量的过程线图和原因效应量的相关图;相关性的分析: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内在物理关系的效应量之间的

42、相关性。2、观测结果的平差计算本工程采用固定基准进行经典平差,可采用条件平差法或间接平差法,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满足各项精度指标要求。3、平差成果的整编为便于对变形监测成果的分析,需要将变形值绘制成各种图表,本工程设计主要采用变形监测位移增量成果表和变形过程线来分析。变形监测所要求的是相对变形,因此在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值为初始值,计算出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周期内的累计变形量和观测点每相邻周期间的变形量,形成位移增量成果表,并依此绘制出变形过程线图。变形过程线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变形值为纵坐标绘制,它可以明显地反映出变形的趋势、规律和幅度,对

43、于判定变形体稳定性是非常有用的。5.2 变形值的统计规律及成因分析根据实测变形值整编的表格和图形,可以显示变形的趋势、规律和幅度,在经过长期的观测,掌握了变形规律后,可以绘制观测点的变形范围图。变形范围图,绘制时可先绘变形过程曲线,然后用两倍的变形值中的误差绘制变形值的变化范围,变形范围图可以用来初步检查观测是否有粗差,同时也可以初步判断各变形体是否有异常变形。但对异常情况,如违规加载、坡底违规临空开挖等引起的变形值超过变化范围时,再用变化范围图来判断各变形体是否正常就缺乏理论根据,这时,就需要进行变形分析。(1)变形的几何分析变形的几何分析是对变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作几何描述,其任务在于描

44、述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参考点的稳定性分析、观测值的平差处理和质量评定,以及变形模型参数估计等内容。(2)变形的物理解释变形的几何分析仅对变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作几何描述,还不能对变形的原因作出解释。确定变形体和变形原因之间的关系,是变形物理解释的任务。变形的物理解释应确定变形体与变形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引起变形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以预报变形发展趋势。变形物理解释的基本方法有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和混合模型法三种。本工程采用统计分析法中的回归分析法进行物理解释。由于变形的物理解释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已远不是测量人员所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但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异常变

45、形时,需配备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变形加剧变形原因。5.3 险情预警标准及预警级别将同一监测点或多个监测点的位移速率-时间曲线和累计位移-时间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两条曲线的特点共同判定滑坡的演化阶段,当滑坡加速变形时,其变形曲线将出现明显“拐点”,由此作为明显特征和判断依据确定预警级别,并结合滑坡当前状态反分析结果,评估滑坡体当前稳定性状况,并向主管部门进行通报。预警级别的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预警级别的规定,将地质灾害预警按变形破坏的发展阶段、变形速度、发生概率和可能发生的时间排序分为:注意级、警示级、警戒级、警报级。将上述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46、予以标示。预警级别发布需根据规定工作程序进行认定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由相关单位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级别的划分表预警级别变形阶段宏观前兆破坏时间预报时间红色(警报级)加加速变形各种短临前兆显著数小时或数周内破发生的概率很大临滑预报橙色(警戒级)加速变形中后期有一定宏观前兆特征几天或数周内发生的概率大短期预报黄色(警示级)加速变形初期有明显变形特征数月或一年内破坏的概率较大中期预报蓝色(注意级)匀速变形有变形迹象一年内破坏的可能性不大长期预报6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我院是重庆通过GB/T19001-2000-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单位之一,根据GB/T19001-2000-IS0900

47、1:2000标准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SJY质量手册、SJY作业文件和SJY程序文件。SJY质量方针:质量为本、精心设计、竭诚服务、顾客满意。SJY质量目标:为顾客提供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的产品和服务,确保顾客满意。在监测工程中,我们坚持按SJY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监测作业,结合本次应急抢险监测工程的具体实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监测质量:编制监测方案前做好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熟悉地灾变形体基本情况,为监测网的布设和监测点的选择打下基础;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监测方案设计,使监测方案切实符合地灾变形体的现状;根据审批通过的监测方案,按预定的监测方法、作业程序和操作手

48、段进行监测作业;坚持监测工作的“四固定”原则: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或观测线路)和观测条件、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间并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采用适当增加观测量(如GPS增加观测时间、全站仪观测增加测回数)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对控制网的稳定性进行复核与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测,确保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加强对监测基准点、观测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破坏,保证监测成果的连续性;按时进行测量仪器设备的检定,使用中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完好状态;坚持成果验证和审批程序:各种原始资料在作业人员和小组互检后方可进行内业计算监测成果资料须经三级验证(校

49、审、审核、审定)后才能出版。7 安全保障措施监测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环境和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为了保证该项目系统修复、建设期间和运行期间的人员、设备安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制定以下保障措施。(1)在严格执行国家、单位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项目组野外安全守则,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检查制度。项目负责人为项目组安全第一责任人,自己、逐级负责,并设立安全员负责现场检测监督。同时为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适宜的劳动保护用品,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2)进行地灾变形体监测作业的专业监测人员必须穿统一的地质工作服,防滑防重击的安全鞋,佩戴安全帽;(3)作业过程中竖立“施工作业中,闲人勿扰“的安全警示牌,避

50、免社会闲杂人员看热闹发生意外。(4)监测过程中遇雷雨天气情况下,必须待雷雨过后方可作业,并避免在高大树木底下躲雨;(5)选择监测用工作基点时避免在高压电线下面,目的是防止电磁辐射破坏监测仪器;组织监测工程实施前,必须由院专职安全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将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8 项目组织措施8.1项目组人员配备措施项目组人员配备表(表8-1)项目组任职人 数专 业职 称备注项目负责(地质)1地 质高级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测绘)1测 绘高级工程师项目组专业技术人员2测 绘工程师1地 质工程师专职安全员1/工程师后勤保障1/合计7人8.2项目投入设备措施专业监测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表(表8-2

51、)编号仪器设备名称精度指标数量备注1GPS(中海达V30)5mm+1ppm1台2拓普康GPT-75011秒1台检定合格3小钢尺或钢卷尺0.2mm2套4数码相机/2台5手电筒、雨具等/3套6交通车/2辆9 灾(险)情上报及防控措施9.1 常规监测信息报送应急抢险监测信息报送内容(1)日手机报:将每天的位移监测、裂缝监测及宏观巡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手机简报,发送到巫山县国土局相关领导手机。(2)专 报:对于紧急情况应及时报送,不受时间限制。主要以电话和函件的形式及时通知业主方。(3)监测工作总结:应急抢险专业监测工作结束后,对滑坡在应急抢险期间的现状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降雨情况对滑坡局部和

52、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及预测滑坡变形发展趋势。9.2灾(险)情信息上报当灾害点变形量异常增大,达到预警预报的要求,并伴随宏观灾(险)情征兆的情况下,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当地区县政府制定的灾(险)情上报程序进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1、发现险情后,监测单位第一时间将监测数据、评价结论及预研判的险情预警级别采用手机信息和电话传真形式即时报送业主(巫山县国土局),然后由区县国土局将监测单位上报的险情信息上报给当地区县人民政府,并同时上报给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市国土房管局。2、橙色预警期间的监测信息,由市国土房管局每日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红色预警期间的监测信息,由市国土房管局即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市政府应

53、急办即时向市政府应急委报告。监测单位不得随意将灾(险)情信息越级胡乱上报,影响灾害点当地社会治安,阻碍下一步有关部门应急抢险措施的决策和实施。9.3 灾(险)情防控措施9.3.1 制定应急预案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关部门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变形体灾害防灾及应急预案。黄色(警示级)即加速变形初期下的监测预案1在加速变形初期专业监测频率每天2次4次,每12小时用手机直接通话的方式向业主抢险指挥部门预报1次。2监测单位晚上必须安排值班人员值守现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橙色(警戒级)即加速变形中后期下的监测预案1在加速变形中后期专业监测频率每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