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 TOC o 1-5 h z 2、考古学家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很美很实用B.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古文字C.甲骨文是字母文字的起源D.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工艺成熟3、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A.沉重地打击了

2、地主阶级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4、“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5、“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6、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选项是(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A.中华文明的演进司母庆鼎战国铁型锌B.生产工具的进步D.古代纹饰的演进C.耕作技术的开展 7、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

3、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 TOC o 1-5 h z 一局部,空框中应填的是()夏 商一秦B.春秋、战国B.春秋、战国A.西周、春秋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8、唐朝的一位君主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位君主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9、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现在()A.唐高祖李渊时期B.唐太宗李世民时期C.唐玄宗李隆基时期D.女皇武那么天时期11、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

4、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以下图)。这一伟大工程()A.中心是长安B.最南端到达一一今天的扬州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TOC o 1-5 h z 12、据史书记载:“宫室燃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 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李密起义 B.黄巢起义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1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 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14、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 B.江南

5、地区C.东北地区 D.长江流域15、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表达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16、“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 项著名工程()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17、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 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重视教育18、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

6、交融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19、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 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对抗蒙古族入侵,兵败后被俘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A.岳飞B.文天祥 C.陆秀夫 D.寇准2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 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运至雄州交 割。”以下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漕渊之盟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7、21、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C.兴庆D.杭州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22、隋朝从建立到灭亡跟哪一朝代极为相似()A.秦朝B.汉朝C.三国D.东晋 23、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 24、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城于(A.上京B.咸阳25、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粮。”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C.明朝刑法严酷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

8、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开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开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阅读以下两幅图片图一图二(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 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 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史记周本纪(2)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政治局势有何特点? “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9、在 各地建立封国。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国君享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不承当 义务者,将受到惩罚。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 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材料二:秦始皇召集群臣朝议。丞相王维等建议实行分封建国,管理地 方。廷尉李斯建议建立郡县制管理地方。秦始皇说:“朕看廷尉的意见很 好,地方就实行郡县制吧!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2)实施上述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一分析实行这种制度的结果是什么?(3)你认为当时的国君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4)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比实行材料一的制度好,为什么?3、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

10、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 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 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 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眯,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材料三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 通权力之门。萧子文简读宋朝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唐太宗和武那么天分别对 科

11、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 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请再列举一例该国策的具体表现。(4)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开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 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B3、D4、D5、A6、A7、C8、B9、A10、C11、D12、D13、C14、A15、D16、A17、A18、C19、B20、D21、A22、A23、D24、C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分封制西周齐鲁(2)东周(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一层意思即可)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2、(1)朝代:西周;制度:分封制。(2)目的:控制全国,巩固周王的统治;结果: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3)权利:统治管理辖区土地和人民;义务:拥戴周王,服从派遣,交纳贡物。(4)原因:实行郡县制,不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或有利于巩固统 治,维护国家统一)。3、(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