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文献综述_第1页
史前考古文献综述_第2页
史前考古文献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新石器时代考古卷严文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陈星灿: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早期研究3-15赵辉: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谱系的研究19-34靳桂云:中国史前环境考古学研究,35-40张弛史前聚落与房屋的研究,41-58魏峻:中国史前埋葬习俗的研究59-68严文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69-78张弛:新石器时代石器的研究81-91赵辉:史前制陶工艺的研究92-101张弛:中国农业起源的研究102-111李水城:中国史前彩陶的研究102-125韩康信:新石器时代骨骼人类学研究126-137朱乃诚:史前宗教遗存和习俗研究138-152袁靖:史前贝丘遗址研究,153-167袁

2、靖: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研究168-174杨亚长:老官台文化研究177-186赵春青:裴李岗文化研究187-195韩建业:仰韶文化研究196-207石兴邦:半坡遗址发掘记事208-218张江凯:大汶口文化研究219-234郭大顺:红山文化研究235-258刘军:河姆渡文化研究259-270王明达:良渚文化研究271-284高广仁:山东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287-298赵辉: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299-315田广金、郭素新:岱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316-329魏坚: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330-346李水城: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347-363张绪球、刘德银: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

3、古研究364-386何介钧:湖南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387-396曾骐、杨耀林:华南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397-412王仁湘:西南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413-432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大事记(1901-1999)433-456颜訚:从人类学上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的关系,考古1965第10期,第513516页。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文物1986年第8期。高炜:龙山时代的礼制,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任式楠:中国史前城址考察,考古1998年1期。张光直: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断代,张光直:中国考古学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4、书店,1999年。朱乃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与新思考,东南文化,1999年3期。朱乃诚: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8-72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钱耀鹏:资源、技术与史前居住方式的演变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57-169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吕烈丹:史前工具研究的若干问题,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82-297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贺刚:中国史前艺术神器

5、的初步考察中国史前神器纲要,载何介钧主编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12月。安志敏:关于我国若干原始文化年代的讨论,考古1972年1期李仰松: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工具试探,考古1980年6期陈星灿:关于中石器时代的几个问题,考古1990年2期李永宪等:我国史前时期的人体装饰品,考古1990年3期尹达: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工作,考古1955年2期安志敏:细石器文化,考古1957年2期王思礼等:对“黄河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不分布与分期”一文的意见(三篇),考古1958年2期惠元:偶谈船形壶和细颈瓶,考古1959年6期梁钊韬:我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和

6、年代探讨,考古1959年9期安志敏: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1959年10期石兴邦: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考古1959年10期佟柱臣:中国原始社会晚期历史的几个特征,考古1960年5期吴汝祚:甘青地区原始文化的概貌及其相互关系,考古1961年1期王珍:略谈船形壶,考古1961年1期马承源:略谈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关系,考古1961年7期吴汝祚:从墓葬发掘来看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考古1961年12期李仰松:对我国酿酒起源的探讨,考古1962年1期方扬:仰韶文化合葬习俗的几点补充解释,考古1962年3期许顺湛:“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考古1962年5期杨建芳:仰韶

7、文化的几个问题,考古1962年5期王珍:略论仰韶文化的群婚和对偶婚,考古1962年7期杨建芳: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社会了吗,考古1962年11期周庆基:对“仰韶”时期已进入父系社会一文的意见,考古1962年11期杨子范等:试谈龙山文化,考古1963年7期尹达: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考古1963年11期唐云明:关于龙山文化的一些问题的讨论,考古1964年1期方扬:我国酿酒当始于龙山文化,考古1964年2期李衍垣:关于“仰韶文化”的讨论综述,考古1964年7期饶惠元:略谈对于粤赣地区几处新石器遗址的认识,考古1965年10期安志敏:略谈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问题,考古1972年6期佟柱臣

8、:从考古材料试探我国的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考古1975年4期李仰松:谈谈仰韶文化的瓮棺葬,考古1976年6期夏之乾:对仰韶文化多人合葬墓的一点看法,考古1976年6期严文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考古1979年1期安志敏:略论三十年来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考古1979年5期安志敏: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1981年3期佟柱臣:仰韶、龙山文化的工具使用痕迹和力学上的研究,考古1982年6期严文明:我国古代的陶支脚,考古1982年6期安志敏:略论华北的早期新石器文化,考古1984年10期许宏:略论我国史前时期瓮棺葬,考古1989年4期朱乃诚:史前墓葬分期排序研究方法的考察,考古1991

9、年3期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考古1991年8期高蒙河:史前器座初探,考古1993年1期任式楠:公元前五千年前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几项主要成就,考古1995年1期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考古1997年9期吴耀利: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陶三足器初论,考古1997年3期任式楠:中国史前城址考察,考古1998年1期任式楠: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考古1999年9期任式楠: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考古2000年11期陈洪波:鲁豫皖古文化区的聚落分布与环境变迁,考古2007年2期王建华: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考古2007年4期李新伟:再论史前时期的弃室居葬,考古2007年5

10、期裴安平:史前聚落的群聚形态研究,考古2007年8期罗二虎:论中国古代的系绳陶刀,考古2007年12期赵宾福: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考古2007年11期陈洪梅:甘青地区史前文化中的二次扰乱葬辨析,考古2006年1期杨建华:从聚落布局看史前宗教功能的演变,考古2005年8期王巍:公元前2000年前后我国大范围文化变化原因探讨,考古2004年1期朱乃诚:中国陶器的起源,考古2004年6期钱耀鹏:略论磨制石器的起源及其基本类型,考古2004年12期王仁湘:仰韶文化渊源研究检视,考古2003年6期张强禄: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考古2002年1期孔德安:浅谈我国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器及制作工

11、艺,考古2002年5期高去寻:黄河下游的屈肢葬问题,田野考古报告第2册刘燿: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田野考古报告第2册梁思永: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田野考古报告第7册尹达: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问题,田野考古报告第9册佟柱臣:黄河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的分布与分期,考古学报1957年2期安志敏:古代的糙陶面具,考古学报1957年4期贾兰坡: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考古学报1959年3期裴文中:关于猿人骨器问题的说明和意见,考古学报1960年2期杨建芳:略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分期,考古学报1962年1期李纯一:原始时代和商代的陶埙,考古学报1964年1期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

12、,考古学报1965年1期严文明:论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分期,考古学报1965年2期佟柱臣:试论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含有细石器的诸文化问题,考古学报1979年4期汪宁生: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考古学报1981年1期高广仁:史前陶鬶初论,考古学报1981年4期汪宁生:中国考古发现中的“大房子”,考古学报1983年3期安志敏:我国西部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报1987年2期安志敏:中国的史前农业,考古学报1988年4期高天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辨析,考古学报1991年2期高天麟:黄河流域龙山时代陶鬲研究,考古学报1996年4期戴向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之演变,考古学报1998年4期袁靖:论中国新

13、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考古学报1999年1期陈星灿等: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2期韩建业:晋西南豫西西部庙底沟二期龙山时代文化的分期与谱系,考古学报2006年2期井中伟:蛋形瓮研究,考古学报2006年4期王建华: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性别构成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4期金则恭:仰韶文化的埋葬制度,考古学集刊第4集李绍连:试论中原和江汉两地区新石器山东文化的关系,考古学集刊第4集孔德安: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考古学集刊第12集辛怡华:仰韶文化时期的人口问题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4集罗二虎:中国古代系绳石刀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4集谢端琚等:黄河上游史前陶器符号与图像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6集任式楠:长江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文化的交流,庆祝苏秉奇考古五十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梁启超: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重华月刊,1931年5月1期严文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简史,史前考古论集,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