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1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2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3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4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支出法国内消费总值的构成指标与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互相关系内容提要:本文在深化分析支出法国内消费总值的主要构成指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效劳进出口和有关的专业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贸易额的根本概念的根底上,详细地阐述了互相对应的指标在口径范围方面的区别和联络,并通过历史资料提醒了彼此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正确地使用专业统计指标估计支出法国内消费总值构成指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根据。本文发表在?经济改革与开展?1998年第7期。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效劳进出口等支出法国内消费总值的构成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计

2、算过程涉及到许多资料来源,其中相当一部分资料来源,如财政决算、会计决算资料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滞性,因此,这些指标在时间上并不总能满足宏观经济分析的需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季度支出法国内消费总值核算制度,在进展季度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时,根本就找不到这些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利用相关的统计指标估计或推算上述国内消费总值构成指标,以满足分析的需要。所以,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两种类型指标之间的互相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进步上述估计或推算的准确性,以免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式的分析和判断。本文阐述上述两种类型指标之间的互相关系。一、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居民消费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

3、全部消费性货物和效劳支出。“居民指的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住户或个人,不包括从事消费活动的企业、事业、行政等各种类型单位;“常住居民是对居民所作的进一步限定,使其涵盖了临时离境和住外使领馆人员,排除了临时入境和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使领馆人员。因此,原那么上讲,居民消费这一指标不包括非常住居民在我国境内的消费支出,而包括我国常住居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一定时期一般指一个核算期,即一年或一个季度。消费性意指不包括用于消费活动的房屋等建筑和机器设备方面的支出,这类支出属于固定资本形成。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有房屋,包括居民住房的购置,都属于固定资本形成,而不属于消费性支出。“全部消费性货物和效劳支出指除了包括

4、居民直接以货币形式购置的货物和效劳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效劳的消费支出,即所谓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居民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获得的货物和效劳;住户消费并由住户本身消费的货物,如农户消费并消费的粮食;住户的自有住房效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商业统计中的指标,它“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销售对象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额。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

5、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对企业、事业和行政等各种类型单位的零售额。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讲,这些单位是从事消费活动的,它们购置的各种商品,除了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支付给本单位职工和其他个人的部分外,要么属于中间消耗,要么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居民消费。例如,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包括的售给社会集团的办公用具、纸张、书报杂志、文体用品,等等,属于中间消耗;办公设备,如电讯设备,交通工具,如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等,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实际上并不是消费品)。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亲密的联络,因为其中大

6、部分直接构成居民消费,正因为如此,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计算居民消费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但是,两者之间也有许多方面的区别,这些区别可以概括如下:(一)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住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居民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消费总值核算中,这些消费品包括在货物和效劳的出口中。(二)居民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住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置的消费品,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三)居民消费包括效劳消费,如医疗保健效劳、交通和通讯效劳、教育文化娱乐效劳,等等,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些效劳的价值。(四)居民消费包括虚拟消费,即居民对以

7、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获得的货物和效劳的消费,居民对自己消费的货物的消费,居民对自有住房效劳的消费,等等,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五)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消费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居民消费。1978年至1992年,我国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表1: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元年度hsr1h-sr1(h-sr1)/h19781759.11121.2637.90.3619792022.41311.7693.70.3519802317.11

8、608.0709.10.3119812604.11798.5805.60.3119822867.91956.1911.80.3219833182.52169.51013.00.3219843674.52574.51100.00.3019854589.03391.41197.60.2619865175.03912.01263.00.2419875961.24562.01399.20.2319887633.15869.61763.50.2319898523.56376.42147.10.2519909113.26509.12604.10.29199110315.97358.52957.40.291

9、99212459.88621.33838.50.31注1:h:居民消费;sr1: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h-sr1:居民消费-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h-sr1)/hr:(居民消费-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居民消费。注2:1992年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再区分为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所以,本表数据截止到1992年。注3:资料来源:(1992,1996)。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还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1、附图2从表1、图1和图2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既具有亲密的联络,又有明显的区别。联络表现为两者具有一样的变化趋势;区别

10、表现为前者始终大于后者,从未重合过。并且,绝对差额具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以1978年为最小,637.9亿元,以1992年为最大,3838.5亿元,平均绝对差额为1536.1亿元;相对差额呈较平稳的波动状态,以1978年为最大,36%,以1987和1988年最小,23%,平均相对差额为29%。因此,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居民消费的平均比例为71%。二、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政府消费包括政府在公共效劳上的支出和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效劳所承担的净支出。前一部分等于政府效劳的产出价值减去其经营收入价值;后一部分等于政府向居民提供的消费货物和效劳的市场价值减去向居民收取

11、的价值。政府效劳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等于政府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全额和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因从事业务活动而购置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和效劳的支出、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和支付的税金(消费税)之和。用公式表示,即:政府消费政府关于公共效劳的支出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效劳所承担的净支出(政府效劳的产出价值政府效劳的经营收入价值)(政府向居民提供的消费货物和效劳的市场价值政府就这些货物和效劳向居民收取的价值)其中,政府效劳的产出价值政府单位的经常性业务支出政府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政府单位购置的的用于业务活动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和效劳

12、的支出政府单位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政府单位支付的消费税)政府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如今两个方面:第一,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中的一部分,如售给政府单位的文具、纸张、报纸、图书、杂志等办公用品,售给部队的粮食、穿着、日用杂品等生活用品,等等,属于政府单位购置的用于业务活动的货物,因此是政府效劳的产出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政府购置然后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性货物,政府关于这部分货物的净支出包括在政府消费中。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社

13、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主要区别可以概括如下:(一)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政府消费中显然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置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政府消费。(三)政府消费包括政府单位关于效劳、劳动者报酬、消费税的支出和政府单位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这部分价值。(四)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包括政府购置然后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居民的消费性货物的全部

14、市场价值,而政府消费只包括这些货物的市场价值与向居民收取的价值的差额。(五)政府效劳的经营收入是政府消费的冲减项,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显然不受政府经营收入的影响。1978年至1992年,我国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具有如下数据关系:表2: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对照表单位:亿元年度gsrsg-srs(g-srs)/g1978480.0143.7336.30.701979614.0164.3449.70.731980659.0186.0473.00.721981705.0204.0501.00.711982770.0225.4544.60.71198

15、3838.0256.6581.40.6919841020.0324.7695.30.6819851184.0410.0774.00.6519861367.0462.0905.00.6619871490.0553.0937.00.6319881727.0665.01062.00.6119892033.0697.81335.20.6619902252.0741.21510.80.6719912830.0887.21942.80.6919923492.31083.52408.80.69注1:g:政府消费;srs: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g-srs:政府消费-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g-srs)

16、/g:(政府消费-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政府消费。注2:1992年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再区分为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所以,本表数据截止到1992年。注3:资料来源:(1993,1996)。政府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也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3、附图4从表2、图3和图4可以看出,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但前者始终大于后者,且两者间的绝对差额随时间逐渐变大,从1978年的336.3亿元逐步增加到1992年的2408.8亿元,平均绝对差额为963.8亿元。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17、之间的相对差额始终在60%和70%之间变动,平均值为68%。显然两者间相对差额较大,这是因为,在政府消费的价值构成中,政府部门的劳动者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占主要部分。三、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组成。最终消费也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根本上表现为居民消费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和政府消费与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

18、和外国住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消费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效劳的出口中。(二)最终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住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置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三)最终消费包括效劳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相应的效劳价值。(四)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消费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19、。(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置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八)最终消费包括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效劳的全部价值,即,不仅包括政府单位在从事公共效劳活动时所购置的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价值,而且包括政府单位从事上述活动时所购置的效劳、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那么只包括其中的货物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表3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表单位:亿元年度fsrf-sr(f-s

20、r)/f19782239.11264.9974.20.4419792619.41476.01143.40.4419802976.11794.01182.10.4019813309.12002.51306.60.3919823637.92181.51456.40.4019834020.52426.11594.40.4019844694.52899.21795.30.3819855773.03801.41971.60.3419866542.04374.02168.00.3319877451.25115.02336.20.3119889360.16534.62825.50.30198910556.5

21、7074.23482.30.33199011365.27250.34114.90.36199113145.98245.74900.20.37199215952.19704.86247.30.39199320222.112462.17720.00.38199427216.216264.710951.50.40199534529.420620.013909.40.4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5、附图6从表3、图5和图6可以看出,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一样的变化趋势,但绝对差额随时间逐渐变大,相对差额变化比较平稳。这些特点同居民消费

22、与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关系一样,这是因为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绝对差额以1978年为最小,974.2亿元,以1995年为最大,13909.4亿元,平均绝对差额为3893.3亿元;相对差额以1978年和1979年最大,44%,以1988年最小,30%,平均相对差额为38%。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最终消费的平均比例为62%。四、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关系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通过购置和销售、易货交易、实物资本转移或自己消费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增加价值和因消费活动所实现的非消费资产的增加价值之

23、和。前一部分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固定资产净增加价值通过购置获得的新旧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易货交易获得的新旧固定资产价值通过实物资本转移获得的新旧固定资产价值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出售的旧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易货交易交换出去的旧固定资产价值通过实物资本转移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这里的固定资产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产。有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培育资产,后者即人工培育的水果林、役畜、奶畜,等等。从理论上讲,无形固定资产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文学或艺术品原件,等等,受资料来源的限制,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无形固定资产只包括矿藏勘探,没有包括其他类型无形固定资产。后一部分包括土地

24、改良和非消费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土地改良指增加土地的数量、进步土地的质量或防止土地退化所进展的重大的土地改良,包括开开荒地、填海造田、修建水库、灌溉渠,等等。非消费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指土地、矿藏等非消费资产在所有权转移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律师费用、经纪人费用、税金,等等。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主要指标,它“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是我国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最根本资料来源。两者间的区别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相应的投资。(二)从理论上

25、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应包括上面定义的所有土地改良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包括部分土地改良投资,即通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投资,而没有通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支出那么没有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三)从理论上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非消费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而固定资产投资额那么不包括相应的费用。(四)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人工林的成长价值和役畜、奶畜的成长价值以及通过购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所实现的役畜、奶畜的净增加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那么不包括这部分价值。(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相应部分。(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

26、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198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表4: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元年度fffaiff-fai(ff-fai)/ff19801318.0910.9407.10.3119811253.0961.0292.00.2319821493.21230.4262.80.1819831709.01430.1278.90.1619842125.61832.9292.70.1419852641.02543.297.80.0419863098.03019.678

27、.40.0319873742.03640.9101.10.0319884624.04496.5127.50.0319894339.04137.7201.30.0519904732.04449.3282.70.0619915940.05508.8431.20.0719928317.07855.0462.00.06199312980.012457.9522.10.04199416856.316370.3486.00.03199520300.520019.3281.20.01注1:ff:固定资本形成总额;fai:固定资产投资额;f-fai: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f-fai)/ff:(固

28、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注2: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起始于1980年,所以,本表数据也从1980年开始。注3:资料来源:(1996),其中1995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有所调整;(1950-1995)。198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关系也可利用图形表示如下:见附图7、附图8从表4、图7和图8可以看出,同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相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具有更接近的特点:两者的变化趋势一样;绝对差额在1986年的78.4亿元和1993年的522.1亿元之间变动,平均值为287.8亿元;相对差额较小,平均值

29、为9%,除前五个年度外,平均值为4%。可见,导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产生差异的因素的影响相对较校五、货物和效劳进出口与进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关系货物和效劳出口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效劳的价值,货物和效劳进口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置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效劳的价值。这里的货物出口和进口均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出口贸易额是海关进出口统计指标,它指引起我国境内物质资源增加或减少的进出口货物。其中,进口贸易额按到岸价格计算,出口贸易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货物和效劳进出口与进出口贸易额之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货物和效劳进出口不仅包括货物进出口,而且包括效劳进出口

30、,而进出口贸易额仅包括货物进出口。(二)在货物和效劳进出口这一指标中,货物进口按离岸价格计算,而在进出口贸易额这一指标中,货物进口按到岸价格计算,其中包括进口货物从出口国口岸到我国口岸所发生的货物运输和保险等费用。(三)在货物和效劳进出口这一指标中,出口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我国境内购置的货物,进口包括常住单位在国外购置的货物;而在进出口贸易额这一指标中,出口和进口均不包括上述货物。1982年以来,我国货物和效劳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之间具有如下数据关系:表5:货物和效劳出口净额与进出口贸易净额对照表单位:亿元年度nexpnextnexp-next(nexp-next)/nexp198291.156.334.80.38198350.816.534.30.6819841.3-40.041.331.771985-366.9-448.982.0-0.221986-255.2-416.2161.0-0.63198710.8-144.2155.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