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_第1页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_第2页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_第3页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_第4页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教育一书是德国着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着,通过老师的入门引导和对此 书的阅读,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技能的培训。比如,在小学时,老师教我们 怎样读汉语拼音,怎样做加法减法。但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其教授的方法也并不是循 序善诱的。语言、数字等作为人们揭示自然,进行交流而发明的一种符号,它本身是非常 抽象的。但儿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这种抽象符号的理解会很吃力。我记得当时有很 多同学(包括我在内),对于乘法、除法的原理模棱两可,而老师并不会让我们去理解这 其中的原理,只要我们作对题就可以,最后,我不得不采

2、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付这些抽象 的符号。现在想象,这种做法一方面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 力的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死记硬背的方法固然可以解答我们的考试题目,灵活变通、用公式套就行,但由于我 们没有理解原理,没有掌握为什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当遇到完全陌生的领域时,就不能 解答了,何谈创新呢?这种问题现在已然存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雅斯贝尔斯在其书中将教育分为了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经院 式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上文所述 的即属于此。师徒式教育类似于古代孔子的教育形式。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照作者自己 所说,以师生间的平

3、等关系为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 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斯氏所提倡的正式这种形式的教 育。回到教育的本质。如前所说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只能称作“技能的学习”, 就像刚刚出生的雏鹰,必须尽快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飞翔,否则,它无法生存。但人 的教育,应该远远不止于此。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狼孩的存在说明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因此,通过教育,了 解历史,将历史活动或者说是社会活动与个人的内心活动相结合,人才能真正融入社会, 产生对于自己和整个人类群体的认同感。雅斯

4、贝尔斯在他的书中说:“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 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这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如果 一个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和为一体的活,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根据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教育必然会伴随我的一生,同时,它一定是一种互动的活 动!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今夏有幸阅读了什么是教育一书,本书作者思维开阔、观点突出。本书作者在书 中有诸多阐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的观点:“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原初性的哲学思考者享用了通过 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们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动的存在本身时,寻找勉强的知 识。”什么是教

5、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些许体 会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阅读有关书籍时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阅读是不够的,还有待深入的 学习。本书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论述,阅读本书不失为提高自己的阅读功底的一大帮助, 我想随着工作和生活阅历的不同,读书的感悟定会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阅读中有所学习有 所收获,以下仅述一些我的读书体会吧。我整理了一些书中的言论希望这些论点能够与大家分享。诸如“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又如“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 承,这种生活在人们的行为中直接表现出来”“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 断形成和

6、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的精神的每一进步 将是不可能的。”如此等等,我希望通过以上的摘录与分享能够带给大家阅读的兴趣,同时希望这样能 有益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多少能我们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3.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在精心拜读了于洁老师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一书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 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敲开教育的心理 之门,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等六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 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7、: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 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 勉,任何教育都不能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 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 他做事就会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 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 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 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

8、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 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 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于洁老师所说:“我不是神,但我依然可以做有坚持、有耐心、有期待的人”。因为有信仰,所以才会有坚持、有耐心、有期待!最好的教育,就是这样在各位教师的信仰的支撑下向着希望前行!4.教育漫话读后感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 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 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

9、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 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 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 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 教育家一一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 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 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

10、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 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 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 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 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 和独特个性。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 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 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

11、了讲述。主张孩子 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 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 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 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 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 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 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

12、孩子去做什么。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 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 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 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 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 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 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

13、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 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 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 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 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 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

14、。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 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 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 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 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 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 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 于第二位,只能作为

15、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 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 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 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 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 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 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 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

16、们倡导的“因材施 教”。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 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 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5.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逛书店偶得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断断续续的读完,有很多感触,其中,漫溢书 中的是浓浓的“爱心”,让我回味和反思。他认为有两类人是不能办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势 必追求短期效果,无视教育规律;商人重利轻义,把教育作为赚钱工具。我想,如果每个 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发达得多。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

17、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 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可我对学生的爱还没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还没有达到 向学生“还债”的程度。李镇西在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请他吃什么东西,或在毕业多 年后给他写信、寄贺卡、打电话,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安 慰,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更是教师非常在乎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爱,真的 不求回报吗?”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师、恋人们在发表爱的宣言时,都会强调:“我爱 你,我不期望从你那得到什么!”事实上,当子女忤逆,当学生忘本,当情人反目时,凡 正常人都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对对方都有许多怨恨,对人生也会生出许多悲观、痛楚的 幽怨。

18、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 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 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很明显,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索6.爱的教育读后感爱是什么?爱,宛如一盏孔明灯,明亮的灯火温暖着人间,给予了我们信心和希望。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更是对“爱”的伟大深有感触。走进爱的教育,我仿佛到了爱的天堂,是爱,拨动了心灵的旋律;是爱,让我们 有勇气面对挫折,坎坷;是爱,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了活力和关怀!爱有很多种,有同学之间的友爱;有长辈对晚辈的父爱,母爱等。每种不同的爱都令

19、 人无比的温暖,“爱”是世间多么重要,多么美好的东西啊!爱的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着我,老师的爱是无私的,她们为我们辛 勤的奉献着。人们都说:“同学们是小苗,老师是培育小苗的辛勤园丁,老师犹如一支蜡 烛,用最温暖,最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她们不图回报,默默的燃烧着自 己!”长辈对晚辈地爱是那样地令人感动,他们为了自己地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崭 新地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为了自己地孩子,拼命工作,干各种各样地粗活,为了 赚钱来养活自己地孩子,有地把自己累病了,年青地脸变得沧桑了,有地皱纹增多了,手 也变粗糙了。但在孩子们地眼里,无私奉献地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美地人!所以我

20、们一定 要孝顺自己地父母,为他们端上一杯热茶,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父母都会感到非常地欣 慰!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们吮吸着爱的乳汁,享受着蕴含道理的故事,感受着爱 的芬芳!爱,犹如一股永恒的暖流,流入我的心窝,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 爱,同时也要给予别人爱,让我们播洒下爱的种子,让人间沐浴在爱的阳光里,生根发 芽,枝繁叶茂!7.教育的奇迹读后感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以往是父母、教师 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可是,他们之后却成功了:牛 顿一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一不受教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一爱说谎的厌 恶鬼、爱因斯坦一连续考

21、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 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丐尊 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 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着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 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 其不一样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 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我的强项和弱项,他

22、们都会以自我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 我特有的天赋,所以,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 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教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 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8.守望教育读后感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景下,怎 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 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

23、对道德教育沉 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 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 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 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异常是他提到的以美德 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当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 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 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

24、他不会不明白 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 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 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 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置 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 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当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当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

25、,或许会反感以讲 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可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 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 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坚 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 受这个世界的美丽、欢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9.给教师的提议读后感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 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

26、给学生留出必须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 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日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 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日上课时,你瞧,班 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 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日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 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 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

27、考什么呢那里指 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 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那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 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 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这条提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必须的空白,学生能够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 我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10.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 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

28、的一些观点:1、什么是科学?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 代科学诞生的标志。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 )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3、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 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

29、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 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 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 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 过程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 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 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 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 来说,丝毫不过时。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 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 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 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