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维和实践的关系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维和实践的关系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维和实践的关系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维和实践的关系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维和实践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维和实践的关系修 建 青 藏 铁 路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1984年建成运营。新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进入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 建设工期为6年。设计年输送能力为客车8对,货流密度500万吨。新线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2年开始从南山口向南铺轨,2004年在安多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铺轨,2005年铺轨通过唐古拉山,

2、并提前实现全线铺通。2006年7月投入试运营。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 体对 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性 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工人做工、战士

3、打仗、教师讲课 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学生教室里听课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P43专家点评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场馆建设者1、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 人是客观的对象自然

4、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青藏铁路的建设者(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聚焦“青藏铁路”50年代探测考察90年代群策群力共同规划2000后国富民强施工机械化(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对号入座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

5、会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知识点拨:(抓关键词)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例:回顾、总结、实践证明、获得,指向“旧”实践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例:遇到新问题、推动新探索、凭借科技进步推动认识的深化、开辟等指向“新”。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例:证明、表明、实验结果)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例:最终落实、理论运用、为了、促进等。 “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 认识是怎样得来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973年到1978年,第一期青藏公路科研组经过艰苦努

6、力,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路基研究中提出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除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段及融区外,一般均应遵守宁填不挖”的设计原则,并取得了根据不同地基条件和路基干湿类型,推荐9种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等成果。 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知识点拨: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启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

7、以获取直接经验) 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实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怎样回应国外媒体的质疑?青藏铁路成功开通,实践的检验证明,我国在

8、冻土工程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是完全可行。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宝贵经验”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课堂小结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默 写:1、实践的涵义?2、实践的三个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9、哪些方面?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 ; 实践具有 实践具有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和间接经验,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 实践的发展。学生小结:客观世界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阻碍客观物质性判断正误:1、实践决定于认识。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错误

10、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7、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论提升学生竞赛修建青藏铁路 医生看病农民耕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说明实践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种植水果

11、动物采摘水果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小试牛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 红 柿(狼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上述材料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1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湖北12 岁的聂利把蜜蜂翅膀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 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实践具有客

13、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 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 )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 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

14、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5.(09深圳一模2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

15、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7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

16、的根本动力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2009年广东高考文基16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

17、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1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 BC DD12.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站落成。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米,超过3千万像素相机,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体现的哲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思考题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青年输羊血,竞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

18、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此后,输血医疗手段也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一位医生给濒临死亡的一位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导致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答: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19、一标准。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有新提法: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七大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自主创新”“新兴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中国特色政治道路”。这些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材料三: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

20、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这一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建设性的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

21、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面展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

22、过快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在生产类型由“高出生、 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 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综合提高答案:(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则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课后作业】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