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_第1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_第2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_第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_第4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一、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意识,学会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二作业目标:知识:1、通过近一个月的对天气特征的观察和记录,做一份天气日历。2、了解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4、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能力:1、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记录能力、比较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4、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力。三、作业类型:

2、观察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资料收集。四、作业次数:4 次。五、作业安排:作业时间作业名称第15周做一份天气日历第78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第 11-12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1516周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六、作业具体内容:第一次 做一份天气日历一、知道什么是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 降水量,风速和风 向等。画一画天气符号,也可以自己设计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 向。三、怎样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呢?我们的天气日历 时间:9月9日星期一在坚持每

3、天观察,记录的同时,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看看 与我们的记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四、具体安排:1、第一小组负责观察统计云量;2、第二小组负责观察统计风向和风速;3、第三小组负责观察统计降水量。五、各小组统计汇报,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进行总结。说一说这段时间里,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那些影响。第二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设计。一、作业目标1、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 量地溶解下去。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 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4、,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 问题的兴趣。在溶解试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 试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4、作业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二、过程1、引入: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那么,一种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底有多大呢?2、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学生讨论。完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一、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勺食盐?二、准备的材料1、一杯100毫升的水。2、一小袋盐。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三、研究的方法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3、记录完全溶

5、解后的勺数四、研究结果我们发现: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勺食盐,即克食盐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4、交流分析研究结果勺数组别6勺7勺8勺9勺10勺11勺12勺13勺14勺14勺以上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5、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第三次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作业目标: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 通过柱 状图的分析,将尺子的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作业重点

6、: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因高的变化。作业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过程:一、引入在拨动塑料尺的试验中, 我们已经知道了尺子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断的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吗?二、小组制定一个研究方案。1、预测: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我们预测的理由是什么?2、进行实验先确定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如: 8 厘米、 12 厘米、 16 厘米、 20 厘米。能听到四种不同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3、确定记录的内容。三、整理收集到的事实。振动尺子一一我能听到和看到的尺子伸出桌面的长

7、度(厘米)我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 顺序曰问振动的快慢曰问振动快慢四、把我们的观察结果做成一张图表。五、整理数据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六、拓展:课后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第四次作业: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作业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 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 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2、查阅资

8、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作业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作业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跳动、奔跑起来的时候,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自我们每 天所吃的食物。食物是怎样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呢?二、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1、在右下方记 过的主要器官。2、交流想法。三、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录单上的人体轮廓图中,画出食物可能经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

9、大肠2、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说说这些器官的形状和功能。3、小实验: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儿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如果我们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 袋子?4、小实验: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 试验中的塑料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那一部分?5、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主要经历了那些过程呢?6、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查阅资料拿一张新的记录纸,修正记录单上的图画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 饭;白纸、瓜子;镣子、

10、酒精灯、瘦肉。【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 糊。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 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 了蓝色。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 物里是否含有淀粉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 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镣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

11、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镒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镒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 时要按照一个方向。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食盐、高

12、镒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 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 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实验结论】食盐、高镒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 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2、像高镒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 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 果最好。3、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实验前 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 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三、P12第5课

13、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实验步骤】(一)搅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 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结论: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用热水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到: 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结论: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三)研碎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

14、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 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观察到:研成粉末的冰糖溶 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结论: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实验说明】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对 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改进:可以用高镒酸钾颗粒或方糖代替冰糖,1到2粒,不能太多, 太多会影响观察。净化水的实验:沉淀(第7课:水里有什么)【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矶、泥水、药匙。【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矶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 的

15、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矶的水中的杂质沉淀 的快,水清澈透明。【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 明矶可以加快沉淀。【注意事项】加入明矶的量课前教师要试验好,按同一标准分发给各 小组。净化水的实验:过滤【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 ,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经过沉淀待过滤的水和干净的水【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2、将滤纸对折2 次成 4 层,打开,使其一边3 层,一边 1 层,成漏斗形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

16、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干净水浸湿,并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 45 度角) ,下端轻轻抵在3 层滤纸的一边。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缘。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 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 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实验结论】 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 使水变清。【注意事项】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规范操作要点: 一贴

17、、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 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成 45 度角;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四、 P20 第 9 课 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实验步骤】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18、。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实验说明】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四、P28 第 11 课 植物的叶(二)【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 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 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 、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

19、,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五、P30第12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 、矿泉水瓶、小刀等。【实验步骤】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20、。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说明】凤仙花俗称:指甲桃。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 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 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改进: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六、P34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实验步骤】点燃酒

21、精灯, 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 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实验说明】规范使用酒精灯。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 1 )感觉: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 ( 2)看: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

22、升。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近一点,再远一点)。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改进:选用小盘,里面放充足的酒精、 棉花, 这样产生的热量多,袋子上升的效果明显。袋子的选择要注意轻的、薄的,长条形的大袋子效果明显。七、P36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或打气筒) 、橡皮。【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或打气筒)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或打气筒)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或打气筒)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动时松手,

23、观察现象。用力压活塞, 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 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改进: 1 用塑料袋装半袋空气,扎住口,这时袋内空气几乎没有弹性。用手从袋口往里撸,压缩空气,袋子会鼓起来,用手摁一下,明显感觉有弹性。2、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让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得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二)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实验步骤】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方。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3、将气球

24、吹起松手,看现象。【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看到小车会运动。【实验结论】 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 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反冲。实验提示: 1 让学生把手放到气球口部感觉空气向哪个方向跑。2 用小一点的气球,不用吹的很大,气球向反方向跑的效果比较明显。 如果出现气球撒手后气球转圈, 可以解释因为气球的口朝的方向改变了。【补充实验】有趣的“气垫船”实验,将气球的口端穿过光盘的圆孔进行粘贴, 将气球吹起放到桌面上, 气球会像气垫船一样在桌面上滑行。八、 P40 第 16 课 瓶“吞”鸡蛋的秘

25、密【实验名称】研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目的】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器材】玻璃杯、硬板、水。【实验步骤】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将硬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2、先用手按住硬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到,硬板不会掉下来。3、将倒过来的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实验说明】1、瓶“吞”鸡蛋是本课的一个导入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以引人大气压力实验探究。注意:选择瓶口要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

26、鸡蛋剥去外壳,为了封闭好,鸡蛋沾上水会更好,而且实验时小头朝下。2、还可这样做实验: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迅速塞住瓶口,鸡蛋被“吞”进去。实验完毕, 鸡蛋不易取出。 可见本册教学参考书 P201 瓶“吐”鸡蛋的实验。实验改进: 1 倒扣杯子的实验尽量选用硬一点的纸,平着从瓶口的一边推过去,盖住整个杯口,避免杯口产生气泡。如果用软一点的纸,可以在纸上放一块玻璃片,就会避免手不平,瓶口进空气,导致试验失败。还可在杯子底部扎眼,用橡皮泥粘住,倒过来时,水流不出,把橡皮泥揭掉,水就流出来了。实验补充: 1 瓶吞鸡蛋时还可以先在集气瓶中倒热水晃一晃, 倒出水,把鸡蛋放到瓶口

27、,把瓶子放到冷水中。瓶吐鸡蛋时,可以不用三脚架,直接将集气瓶倒扣在一个杯子上,杯口大小和集气瓶粗细差不多,但不能让集气瓶漏下来,杯子里可以倒些冷水。在矿泉水瓶底和盖上各扎几个眼,盛上水盖上盖,水会从瓶底的眼流出来,用手把瓶盖的眼遮住,水就不流了。也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把矿泉水瓶内倒热水晃一晃,倒出热水,迅速拧上盖,瓶子会瘪,往瓶子上倒冷水,瓶子瘪的更明显了,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九、 P40 第 42 课水流有力量【实验名称】研究水流的力量【实验器材】小水轮、盛水的容器、大烧杯。【实验步骤】先检查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一)流量大小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先水流

28、量大,后水流量小。【实验现象】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二)水位高低1、在烧杯内盛满水,用同样水流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先在高处流下,后在低处流下。【实验现象】水从高处流下,小水轮转得快;水从低处流下,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高度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三)流速快慢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2、同样的水流量,先流速快,后流速慢。【实验现象】水流速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速慢,小水轮转得 慢。【实验结论】水流速越快,水流的力量越大。改进:流速不好控制,可以用注射器,用力大小来调节流速。【最终结

29、论】水流的力量与流量、水位、流速有关系。【实验说明】1、如果学校器材没有小水轮,可用身边材料代替制作。详见教 学参考书P216.2、控制“流速一样大”,可用注射器、水龙头等材料代替。3、实验中,对比实验的相同、不同条件要控制好。每次实验时, 水要倒在小水轮的叶轮外端,效果更明显。十、P46第18课杯子变热了(一)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污物桶。【实验步骤】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打开灯帽,口朝下竖着放在 酒精灯附近。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高)。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

30、后打开,再盖上。【相关了解】1、酒精灯的构造有三部分:灯身、灯芯、灯帽2、酒精灯加入量不要超过灯身的 2/3,不要对燃。3、酒精灯火焰从外到内分:外焰、内焰、焰心。4、熄灭酒精灯时,千万不要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实验说明】本册第一单元第 2课 我们的营养中就用到了酒精 灯,第四单元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中,使用酒精灯比用蜡 烛效果好。而教材在本课才有酒精灯的规范使用的要求, 建议老师可 自行把这一操作在学期初就让学生了解,以更有利于教学。(二)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底、立柱、铜棒、凡士林、酒精灯、火 柴。【实验步骤】1、在铜棒的五个孔内填满

31、凡士林,铜棒外表用干布轻擦一下,使每个孔内凡士林基本相同。2、在每个孔中心插一根火柴,并使火柴头垂直向下。3、用酒精灯给铜棒固定加热。【实验现象】用凡士林粘的火柴,自加热一端按顺序落到桌面上, 离火焰最远的火柴最后落下。【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传递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 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实验说明】1、为了防止“热辐射”原因使火柴依次掉下来,在第一根火柴和酒精灯之间,可用一纸板隔开。2、凡士林不要用蜡烛油代替。改进: 剪一块铁片,在上面滴一层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部位,观察蜡油融化的过程。H一、P48第19课水变热了【实验名称】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木屑(锯末) 、液体对流实验器。【实验步骤】1、在烧杯的水中,加入木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