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详解逻辑门电路课件_第1页
深入详解逻辑门电路课件_第2页
深入详解逻辑门电路课件_第3页
深入详解逻辑门电路课件_第4页
深入详解逻辑门电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逻辑门电路1 基本逻辑门电路2 TTL逻辑门电路3 CMOS门电路4 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5 ECL电路2概 述1. 门电路是用以实现逻辑关系的电子电路,与我们所讲过的基本逻辑关系相对应,门电路主要有: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等。按工艺:双极型TTL、MOS型COMS按逻辑功能:与、或、非、与非等按输出结构:推拉式、OC门、三态门按集成度2. 分类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 每片组件内包含10100个元件(或1020个等效门)。 中规模集成

2、电路(MSI-Medium Scale Integration),每片组件内含1001000个元件(或20100个等效门)。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 每片组件内含1000100 000个元件(或1001000个等效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每片组件内含100 000个元件(或1000个以上等效门)。 3在数字电路中,用高、低电平分别表示逻辑代数中的1、0获得高、低电平的基本方法:当S打开时,vO为高电平当S闭合时,vO为低电平S用二极管或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来实现控制管子工作

3、在截止和导通状态,它们就可起到图中S的作用VCCvOvIS输出信号输入信号4若以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则称正逻辑若以高电平表示0,低电平表示1,则称负逻辑10正逻辑01负逻辑本书采用正逻辑只要能判断高低电平即可高电平下限低电平上限52.1基本逻辑门电路2.1.1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外加正向电压时,D导通;UD=0,相当于一个闭合的开关。EDIUDEIU外加反向电压时,D截止;I反=0, 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EDI反UDEI反U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在数字电路中表现为一个受外电压控制的开关。62.1.2 二极管与门VCC=5VR=3KD1ABYD2设:VIL=0V,VIH=3V,二极管正

4、向压降忽略不计分析可得:若定义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则得真值表:结论:该电路实现了与的关系,为与门ABY72.1.3 二极管或门分析可得:若定义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则得真值表:设:VIL=0V,VIH=3V,二极管正向压降忽略不计RD1ABYD2结论:该电路实现了或的关系,为或门ABY82.1.4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1. 三极管开关电路只要参数配合得当,可做到:当vI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输出为高电平;当vI为高电平,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输出为低电平。vIvOVCCRcRBiCiB+-+-当vI=VIL(VIL=-1V)时,vBE0,则iB=0,iC0,三极管截止。此

5、时,RC上无压降,vOVCC,为高电平。 一般认为,在vIVON时,有iB产生,相应地有iC产生,三极管进入放大区;vIiBvO;定义放大倍数:2.1.4 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1. 三极管开关电路vIvOVCCRcRBiCiB+-+-10vI继续增加,RC上的压降也随之增大,vCE下降,当vCE0时,三极管处于深度饱和状态, vO0,为低电平。2.1.4 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1. 三极管开关电路vIvOVCCRcRBiCiB+-+-当iBIBS时,三极管为饱和状态; 发射结饱和压降 VCES=0.10.3V注:当VCE=VBE时,三极管为临界饱和导通;集电极临界饱和导通电流 ICSVCC/

6、RC基极临界饱和导通电流 IBS=ICS/=VCC/ ( RC)11总结:当vIVON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当vI增加到使iBIBS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当vI=VIL时,三极管截止,iC0,相当于开关断开,vOVCC;当vI=VIH时,三极管饱和,uCE0,相当于开关闭合, vO0 ;vIvOVCCRcRBiCiB+-+-VCCvOvIS122.三极管的开关时间快慢从截止到饱和导通所需的时间称为开启时间 ton从饱和导通到截止所需时间称为关闭时间toff输出vO落后于输入vIvIiCvOttttontoff发射区变窄、基区建立电荷所需要的时间。清除三级管内存电荷所需要的时间。132.1

7、.5 三极管非门电路实际应用中,接R2和VEE,使T可靠截止。-VEER2A为低电平(0),T截止,Y为高电平(1)A为高电平(1),T导通,Y为低电平(0) 实现了非门的关系 又称反相器。(vI)A(vO)VCCR1RcYAY141. 体积大、工作不可靠。2. 需要不同电源。3. 各种门的输入、输出电平不匹配。分立元件门电路的缺点4. 带负载能力差。 与分立元件电路相比,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速度快的特点,而且输入、输出电平匹配,所以早已广泛采用。根据电路内部的结构,可分为DTL、TTL、HTL、MOS管集成门电路等。152.2.1 TTL与非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基本原理2.2 TTL

8、逻辑门电路一、基本结构+5VFR4R2R13kT2R5R3T3T4T1T5b1c1ABC输入级倒相级输出级16典型的TTL与非门电路 (a) 电路原理图; (b) 多射极晶体管的等效电路171. 任一输入为低电平(0.3V)时“0”1V不足以让T2、T5导通三个PN结导通需2.1V+5VFR4R2R13kT2R5R3T3T4T1T5b1c1ABC二、工作原理18+5VFR4R2R13kR5T3T4T1b1c1ABC1. 任一输入为低电平(0.3V)时“0”1Vuouo=5-uR2-ube3-ube43.6V高电平!192. 输入全为高电平(3.6V)时“1”全导通电位被嵌在2.1V全反偏1V截

9、止+5VFR4R2R13kT2R5R3T3T4T1T5b1c1ABC1.4V202. 输入全为高电平(3.6V)时+5VFR2R13kT2R3T1T5b1c1ABC全反偏“1”饱和uF=0.3V21一、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2.2.2 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及抗干扰能力测试电路+5Vuiu022UOH(3.6V)UOL(0.3V)传输特性曲线输出高电平uO(V)ui(V)123输出低电平理想的传输特性u0(V)ui(V)123UOH“1”UOL“0”阈值UT=1.4V截止区放大区过渡区饱和区23二、主要参数uO(V)ui(V)1231)输出高电平UOH、输出低电平UO

10、LUOHUOL UOH2.4V UOL 0.4V 便认为合格。 典型值UOH=3.6V UOL=0.3V(3.6V)(0.3V)2)输入高电平UIHUIH 输入低电平UILUIL 典型值UIH=3.6V UIL=0.3V 开门电平Uon= UIH(min)Uon关门电平Uoff = UIL(max)Uoff 典型值Uon=1.8V Uoff =0.8V 243)阈值电压UTuiUT时,认为ui是高电平。UT=1.4Vu0(V)ui(V)123UOHUOL阈值UT=1.4VT5输出管由截止转为导通(输出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所对应的输入电压254)抗干扰能力(输入噪声容限)uO(V)ui(V)12

11、3UOHUOL(3.6V)(0.3V)UIHUILUonUoff低电平噪声容限: UNL= Uoff- UILUNL高电平噪声容限: UNH= UIH - UonUNH用来说明门电路抗干扰能力26一、输入特性(输入端的伏安特性)1.vI=VIL=0.3V时负号表示输入电流流出门.2.2.3 TTL与非门的输入特性、输出特性和带负载能力VIL=0.3VIIL=?R13kT10.3VIILVCCbe2be5输入端等效电路vI=0V时输入短路电流272.vI=VIH=3.6V时T1处于倒置放大状态一般情况下,IIH40A正号表示输入电流流进门.VIH=3.6VIIH=?R13kT13.6VIIHVC

12、Cbe2be5VB1=2.1V输入端等效电路284.输入端悬空相当于接高电平输入端悬空时,VCC通过R1加在T1集电结、T2、T5发射结上,使T2、T5导通,输出低电平。故相当于输入端接高电平。3.输入端伏安特性曲线结论:当输入为低电平时, 输入电流流出门,大小为1.4mA;当输入为高电平时, 输入电流流进门,很小40A。iI /mA0.51.01.52.0-0.5-1.0-1.5-2.0-0.5-1.0vI /V40uAR14kT1VCCbe2be5VB1=2.1V29二、输出特性(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变化情况)1.高电平输出特性输出高电平时,T4导通,T5截止,电流流出门:拉电流从图上看,

13、负载电流为10mA时,电平下降不多,但考虑到功耗,实际使用时负载电流不能超过0.4mARL | iL | vR4 VOHRLVOHiLVCCR4T3R2T4R5iL /mA2030103.02.01.0VOH /V3.640302.低电平输出特性RLiL T 5 饱和程度 vCE5 VOL 输出低电平时,T4截止,T5饱和VCCR3VOLT5iLRL电流流进门:灌电流为了保证输出为低电平,实际使用时灌电流不能超过16mAiL /mA2030 102.01.0VOL /V0.3504031三、带负载能力?1. 前后级之间电流的联系32R1T1+5V前级输出为 高电平时前级后级反偏前级流出电流IO

14、H(拉电流)+5VR4R2R5T3T433前级输出为 低电平时R1T1+5V前级后级流入前级的电流IOL (灌电流)+5VR2R13kT2R3T1T5b1c134关于电流的技术参数352. 扇出系数驱动同类门的最大数目。IiH1IiH3IiH2IOH前级输出为 高电平时+5VR4R2R5T3T4T1前级T1T1输出高电平时,前级流出的电流(拉电流)36+5VR2R13kT2R3T1T5b1c1前级IOLIiL1IiL2IiL3前级输出为 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时,流入前级的电流(灌电流)37输出低电平时的扇出系数:一般与非门的扇出系数为10。 由于IOL、IOH的限制,每个门电路输出端所带同类门电

15、路的个数,称为扇出系数。输出高电平时的扇出系数:取NOH和NOL中小的一个。38四、 输入端负载特性(输入端通过电阻R接地)Rui输入端“1”,“0”?+5VFR4R2R13kT2R5R3T3T4T1T5b1c1ABC39R较小时R较小时,uiUT 相当输入低电平,所以输出为高电平。Rui+5VFR4R2R13kT2R5R3T3T4T1T5b1c1ABC40R增大RuiuiUT时,输入变高,输出变低电平。R临界=1.45KRui+5VFR4R2R13kT2R5R3T3T4T1T5b1c1ABC411. 悬空的输入端相当于接高电平。2. 为了防止干扰,可将悬空的输入端接高电平。说明422.2.4

16、 TTL与非门的动态特性一、传输延迟时间输出电平的变化落后于输入电平的变化。原因:二极管、三极管的状态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vIvOtttPHLtPLHVm/2Vm/2tPHL :导通传输时间tPLH :截止传输时间平均传输时间一般为1020ns43二、动态尖峰电流静态时,电源电流较小,在10mA左右。输出从低到高变化时T5由深度饱和到截止慢, T4由截止到导通快,故有一段时间T5、T4同时导通,电流很大 尖峰电流(浪涌电流) T4从放大到截止较快,T5从截止到导通快,同时导通时间极短,尖峰电流持续时间较短输出从高到低变化时尖峰电流的影响:使电源的平均电流加大了vOiCCttICCHICCL应采

17、取合理的接地和去耦措施。442.2.5 TTL与非门的主要性能参数结合前述内容自学查看表2-4(P58)2.2.6 其他类型的TTL门电路一、集电极开路的门电路(OC门)二、三态输出门电路TTL门电路除了与非门外,还有其他逻辑功能的门电路,如与门、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等。45一、集电极开路的门电路(OC门)推拉式输出结构的局限性:不允许输出端并联使用电源确定后输出高电平不能变化驱动能力不够克服上述局限性的办法:把输出级改成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结构。称为集电极开路的门电路,简称OC门若G1门输出高电平,G2门输出低电平,则G1门的T4和G2门的T5同时导通,

18、产生很大的电流,可能使门电路损坏。VCCVCCR4Y2T5R4Y1T4R3G1G2并联使用46集电极开路与非门的电路结构及符号:工作原理:1.单个门使用T5ABVCCR1R2R3YT1T2使用时需外接上拉电阻RLVCCRL只要A、B有一个为低电平,则T2、T5截止,Y为高电平。且VOH VCC只有A、B均为高电平时,则T2、T5导通,Y为低电平。ABY472.输出端并联使用(线与)两个门共用一个上拉电阻RLVCCYRLVCCAY1T1T2T5BVCCCY2T1T 2T 5DG1G2ABYCDRLVCC线与48当G1门输出高电平(T5截止),G2门输出低电平(T 5导通)时只要RL足够大,电流即

19、可被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此时输出为低电平VCCYRLVCCY1T2T5VCCY2T2T 5G1G2i49 当G1门、G2门输出均为低电平时,T5、T5均导通输出为低电平VCCYRLVCCY1T2T5VCCY2T2T5G1G2i2i1只要RL能满足情况的要求则肯定能满足情况的要求50当G1门、G2门输出均为高电平时,T5、T5均截止输出为高电平此时RL值不能太大,否则输出高电平会下降过多因为有漏电流和负载电流VCCYRLVCCY1T2T5VCCY2T2T5G1G2ICCIOHIOH结论:输出端并联,实现了与的关系,称为线与Y=Y1Y2VOH51OC门的特点:输出端可并联连接。输出高电平近似为V

20、CC,可改变。有些OC门输出管尺寸较大,可承受较大电流和电压。如SN7407 允许的负载电流达40mA。52上拉电阻的计算假定将n个OC门的输出端并联使用,负载是m个TTL与非门输出为高电平时,RL不能太大,否则输出高电平下降太多IOH为输出管的漏电流IIH为负载门的高电平输入电流VILRLVCCVILVIL.pnICCIIHIOHmp是输入端的个数,m是负载门的数目53当只有一个输出为低电平,其他输出为高电平时,RL不能太小否则,输出低电平的门会被烧坏。注意:与非门的低电平输入电流为m IIL ,而不是p IIL VIHRLVCCVILVIL.mnICCIILIL根据以上两式选择RL的值。p

21、是输入端的个数,m是负载门的数目54OC门的应用:实现逻辑函数ABABFFABAB55OC门的应用:实现电平转换FABVCC(+10V)用作驱动器允许的负载电流较大,可用于驱动指示灯、继电器等。FABVCCR56二、三态输出门电路工作原理:VCCR1R2AYT1T2T5BT4END增加使能端EN当EN =0时, D导通,VC2为低电平,T4截止同时,VB1为低电平,T2、T5截止,输出端呈高阻态。输出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态,故称三态门当EN =1时,D截止,电路与与原TTL电路无区别,输出决定于输入Y=AB。57功能表:EN=1正常工作EN=0输出高阻功能表:EN=0正常工作EN

22、=1输出高阻ABYENEN为1时,处于工作状态,称为控制端高电平有效EN为0时,处于工作状态,称为控制端低电平有效ABYEN58三态门的应用总线结构:将输出端并联,将各输出信号 分时送到公共总线上。EN1=1时,G1数据到总线;EN2=1时,G2数据到总线; ENi =1时,Gi数据到总线;G1G2Gn.总 线A1B1EN1A2B2EN2AiBiENiEN1、EN2、ENi轮流接入高电平,将不同数据分时送至总线。59三态门的应用G1G2NEN双向传输:EN=0时,G1工作,数据MN; EN=1时,G2工作,数据NM 。M602.2.7 TTL集成门电路系列简介74系列74H、74S、74LS、

23、74AS、74ALS系列改进74系列74H系列(高速,功耗大)74S系列(速度快,功耗大)74LS系列(低功耗,高速度)74AS系列(超高速,大功耗)达林顿小电阻抗饱和有源泻放二极管输入大电阻小电阻大电阻小尺寸74ALS系列(超高速,低功耗) 54系列的TTL门电路,其电路结构和电气性能参数与74系列相同,主要区别在于54系列比74系列的工作温度范围更宽(74系列为070 ,54系列为-55+125 ), 电源允许的工作范围也更大(74系列为5 V(15%),54系列为5 V(110%)。 61补充: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NMOS管开关电路VDDRDGiD+vIvO+SD当vI=VIL时,场效应管

24、截止,iD0,相当于开关断开,vOVDD;当vI=VIH时,场效应管导通,uDS0,相当于开关闭合, vO0 ;当vI VGS(th) 时,场效应管工作在恒流区;当vI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场效应管工作在 变阻区。uDSiDUGS1=UGS(th)OUGS1UGS2UGS3可变电阻区夹断区恒流区622.3CMOS门电路2.3.1 CMOS 反相器工作原理设 T2的开启电压为VGS(th)N,T1的开启电压为VGS(th)P,且VDD VGS(th)N+| VGS(th)P|T1导通T2截止vO = VOH VDD一、电路结构T1为PMOS管,T2为NMOS管T1T2VDDS2vOiDvIPNG1S

25、1G21.vI=vIL=0V时0VVDDvOR1R2小大632.vI=VIH=VDD时T1截止T2导通vO = VOL 0V可见实现“非”的逻辑关系VDDvOR1R2大小T1T2VDDS2vOiDvIPNG1S1G2VDDT1、T2一个截止一个导通,具有互补性,故称CMOS电路。642.3.2 CMOS与非门AT1T2VDDYT3T4BT1、T2构成反相器;T3、T4构成反相器 将T1、T3并联,T2、T4串联只要A、B中有一个为低电平,则T2、T4 有一个截止,T1、T3有一个导通,输出高电平。只有A、B均为高电平,则T2、T4均导通,T1、T3均截止,输出低电平。工作原理:65T1、T2构

26、成反相器;T3、T4构成反相器 将T1、T3串联,T2、T4并联只要A、B中有一个为高电平,则T2、T4有一个导通,T1、T3有一个截止,输出低电平。只有A、B均为低电平,则T2、T4均截止, T1、T3均导通,输出高电平。利用与非门、或非门和反相器又可组成与门、或门、与或非门等工作原理:AT3VDDYT1BT2T42.3.3 CMOS或非门662.3.4 CMOS三态输出的门电路当EN=1时,T1、T2截止,输出为高阻态;当EN=0时,T1、T2导通,输出Y=A电路结构与符号AVDDT1ENYT1T2T2控制端低电平有效YAEN672.3.5 CMOS传输门(也称双向模拟开关)In/OutOut/InCCMOS传输门逻辑符号当C=1时,模拟开关导通,信号可在双向输入端间通过;当C=0时,模拟开关截止,输入和输出之间断开。682.3.6 CMOS集成电路的各种系列CC4000系列54/74C、 54/74HC/HCT、双极性CMOS等改进二、双极性CMOS系列1.缩小尺寸2.减小电容1.逻辑部分采用CMOS结构2.输出部分采用双极性三极管一、高速CMOS系列( 54HC/74HC系列)改进措施:改进措施:54HC/74HC系列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