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我国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执行救济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执行机关或不当的执行行为侵害时,得以请求救济和保护的一种法律制度。执行救济制度旨在为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有效救济途径,是实现执行程序效率与公正价值的保障。本文首先对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要件进展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展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关键词】 执行救济制度 执行异议 对策一、概述一执行救济制度执行救济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既包括民事强制执行法上的执行救济,也包
2、括行政法上行政机关由于执行错误而以国家赔偿形式对相对人进展的救济以及权利人依据执行监视程序所获得的救济。本文拟采用狭义概念,仅指民事强制执行法意义的执行救济,是指执行当事人或与执行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以下简称利害关系人)因执行机关或不当的执行行为而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时请求救济的一种保护制度。 江伟.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大学,2004年第1版二执行救济制度的特征执行救济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对于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来讲,它是一种权利;对于执行机关而言,它是一种部监视,从其容来看,它是一种程序性规则;从其功能来看,它是一种补救的方法或手段。 谭秋桂.民事执行原理研究.
3、中国法制,2004年版执行救济具有以下特征:1、权利性。执行救济是在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受强制执行侵害而发生的,它是对公民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执行救济对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其性质为救济权。2、法定性。执行救济之所以能成为法律上的一种救济制度,原因在于它的权利性质、实现途径、方法等,都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执行救济的法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权利法定。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之所以享有强制执行法的救济权,正是因为强制执行法规定了这项权利。其二,享有救济权的主体法定。其三,实施执行救济的主体法定。其四,执行救济的途径与程序法定。救济权在实现时,必须依法定
4、程序提出,执行机关与审判机关必须依法定程序受理并作出裁判。3、弥补性。救济是一种纠正或减轻性质的权利,这种权利在可能的围会矫正由法律关系中特定主体违反义务行为造成的后果。执行救济的存在,正是为了防止和制止或不当执行行为,使受侵害或可能受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力得到恢复和保护或使损害的利益得以补救。弥补因或不当执行行为及其所带来的损害,是执行救济的主要目的和直接表现。4、监视性。执行救济对受侵害人而言是一种权利,而对执行机关而言,则又是一种监视。执行异议之诉与异议之诉,既具有救济功能,同时又具有监视强制执行依确实施的功能。这种监视实质上是赋予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在强制执行中的救济而实现
5、的。因此,这种救济必然具有监视性。5、双重性。执行救济既可以依靠申诉权来实现,又可以依靠诉权来实现。对于程序性的执行救济而言,其方法类似于行政法上的申诉权行使,其目标指向强制执行权的载体执行机关;而对于实体性的强制执行救济而言,其方法则为诉讼法上诉权的行使,其目标指向执行标的在实体法上的利害关系人执行当事人双方或债权人一方。由此可见,执行救济的实现实际上为行政手段与司法手段的统一,具有双重性。三执行救济的构成要件1、执行机关实施了执行行为这里的执行行为是指强制执行程序中,执行机关围绕强制执行而实施的行为,包括各种裁定、决定、强制措施及其它程序性行为,可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出现。只有当执行机关依
6、据执行权利人的申请而启动执行程序时,侵害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可能性才存在。2、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或不当执行机关按照执行名义和法律程序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致使债务人财产减少或权利发生变更,并不能导致债务人要求执行救济的问题。只有当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或不当,权利受侵害人才须通过执行救济而得到保护。3、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执行当事人是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利害关系人本不应受强制执行程序的约束,他们只有在与强制执行程序产生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时,其合法权益才有可能受到执行机关的侵害。客观上只有当*种损害结果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时,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才能
7、启动执行救济程序。 童兆洪.民事强制执行新论.人民法院,2005年版4、或不当执行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只有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受到或可能受到的损害是由于执行机关的或不当执行行为造成的,即或不当执行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采取纠正或补救措施。如果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受到的损害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就不存在执行救济的问题。二、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缺陷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在纠正或不当执行行为,维护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合法权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无庸讳言,我国现行的执行救济制度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执行救济制度在立法设计上存在缺陷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未就程序上的救济
8、方法与实体上的救济方法进展划分,特别是对程序上的或不当执行行为缺乏相应的救济规则,无法保护执行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上的合法权益。由于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没有规定程序上的救济方法,当事人及案外人无法通过法律途径阻止执行机关的或不当执行行为。比方,债权人要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而法院不予采纳,这时债权人除了继续申请而别无方法。由于缺乏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制度的约束,执行机关完全可以不顾及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声请而我行我素。因此受损害的不仅是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程序正义也受到破坏和践踏。现行执行救济制度重实体轻程序的设计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程序性权利,与追求程序正义的现代法治理念背道而驰.二缺少对执行当事人
9、的执行救济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了案外人寻求执行救济的途径,但作为直接承受执行后果的执行当事人,其利益随时都可能遭受或不当执行行为的直接侵害,法律却未规定相应的救济方法来保护其合法权益,显然不合理。对此,有学者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有权通过再审提起审判监视程序获得救济。还有学者认为,如果债务人对执行标的有异议应当在诉讼进展中提出,即使当时因各种原因未能提出也可以通过提出再审而获得救济。因此没有必要为执行当事人设立执行救济程序。本文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也不全面。实际上审判监视程序只能给局部执行当事人提供执行救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提起再审的条件是已发生
10、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而实际上执行名义有错误并不是当事人对执行程序提出异议的必要条件。比方:在执行名义不存在错误的前提下,如因清偿、放弃、债权转让、抵消等事由造成债权人的主与权利现实状态不符的,债务人就不得提起再审寻求救济。 金永熙.法院执行实务新论.人民法院,2005年版债务人需要救济该怎么办现行法律没有答案。再比方:在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主体的情况下,被追加到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因具有当事人资格,便丧失了只有案外人才享有的提出异议的权利,如果当事人需要救济该怎么办现行法律也没有答案。此外,现行法律同样缺少对执行当事人程序上的救济。这一点与第1方面缺陷一样。三对程序上或不当的执行行为缺乏相
11、应的救济方法从*种意义上讲,救济先于权利,执行救济制度就是一种程序上的保障制度,对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来说,则更是如此。当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赋予他们可行的救济途径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否则,一切所谓的权利都是虚无的,不真实的。如前所述,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对于案外人的异议,由执行人员按照法定程序进展审查。但是,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对这个法定程序作出规定,因此,执行人员到底应当如何审查案外人异议,就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由此造成同一案件或同类案件往往会因人而异、因院而异或因地而异。如此这般,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怎能得到有效保护四执行异议制度欠缺合理性现行执行异议制度是执行救济制
12、度的主要容,但无论是救济方法还是程序设置都有不合理之处,实践中引发诸多现行制度框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1、由不具有审判职责的执行员来处理实体权利争议执行员集审判权、执行权于一身,造成执行权能不清晰,权力过于集中的不良后果,导致实践中问题多多。首先,执行机构的职责应限于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员因此只能就案外人提出的有关执行程序事项的异议进展处理,作出决定,而无权对实体权利归属进展裁决。而且以不能上诉的裁定方式解决实体问题,完全剥夺了权利人的诉权,权利人无法通过质证辩论程序主自己的权利,请求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其次,执行机构担负的执行生效执行名义的职责,要求其高效、低本钱、适当实施执行措施,实
13、现执行名义所确定的债权人的权利。将如此复杂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争议交由执行机构解决,片面追求执行工作的简单易行会适得其反,势必影响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损害民事执行制度的价值2、异议理由成立时,执行程序仅仅中止而非终结案外人提出异议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异议理由成立,则说明案外人对该执行标确实实享有可排除强制执行的实体权利。因此,应即撤销已实施的执行行为,并终结执行。此时假设仅以中止执行作为处理结果,缺乏以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也不符合逻辑。3、对执行异议缺乏救济途径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裁定,均在民事诉讼法第140条规定的可以上诉的裁定围之外,并且最高人民法院在1985年关
14、于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的批复中明确表示,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而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不属于抗诉围。根据上述规定,执行异议的裁定,一经作出即为生效。案外人对裁定既不能上诉也不能申请复议。这些规定不但排除了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自己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寻求执行异议救济的可能性,还剥夺了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通过检察机关进展执行监视从而获得救济的权利。五执行监视与执行救济相混淆当事人的权利因执行中的错误而受到侵害时获得救济的唯一途径就是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使上级法院启动执行监视程序,纠正执行法院的或不当行为。执行规定中明确了执行监视的概念和程序。其容涉及执
15、行依据和执行行为,以及滥用执行权和怠于行使执行权等多方面容,对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执行监视和执行救济是两个不同概念,执行监视属于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申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执行程序所专有的救济方法。而且监视的实施过程是在法院系统部,当事人无从参与,无法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三、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一我国执行救济立法模式的选择为改变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从而全面、系统地构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首先面临的必然是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借鉴和吸收兴旺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历,对于我们选择科学、合理的立法模式无疑是一种明智的方法。目前,就执行救济制度而言,大体存在以下两种立法
16、模式:一种是以德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地区为代表的集中型立法模式;另一种是以英国、法国等国为代表的分散型立法模式。 *汉富.国际强制执行法律汇编.法律,2006年版集中型立法模式具有系统性强、概括性好、适用围广的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缺乏,那就是其规定不是针对具体事宜,可操作性不强。而分散型立法体例,操作性很强,往往直接针对具体情况,但适用围比拟狭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强。在完善我国执行救济立法的过程中,本文认为应采用集中型立法模式,因为这种立法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立法习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市场经济建立与开展的阶段,这个阶段中法律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确立开放性、包容性较强的集中型立
17、法模式,不仅能够为因受到执行行为侵害的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及时、完善救济的法律依据,而且,通过完善执行救济制度的立法设置对或不当执行行为所产生的威慑力,还能够有效约束并规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抑制执行乱现象,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及司法实践不断开展的需要。二设立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执行异议和执行抗告强制执行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私权的程序,在国家权力运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是执行机关在运用国家强制力时的首要原则,应当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因为以强大的公权力侵害处于弱势的私权利是与强制执行制度设计初衷相悖的。因此,赋予执行程序中权利可能受到或不当执行行为侵害的人以程序异议权,是法治国家健全法制、保障
18、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步骤。执行异议是对执行当事人与利害关系人的程序上的救济,但凡执行程序中对程序问题提出的异议,都通过执行异议解决;执行抗告则是对执行异议的救济方法,如果救济请求人对执行异议的裁定不服,认为执行异议未能提供充分救济的,可以通过抗告继续请求救济。1、执行异议制度的重构执行异议是对于执行程序的或不当,请求执行机关予以救济的方法。因此要明确执行异议的程序救济性质,将异议事由限定于强制执行程序上或不当的执行行为,将现有执行异议制度(实际上是案外人异议)中涉及实体权利的裁判排除于执行异议之外,并将异议主体扩大,保护所有可能因或不当执行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设置合理的异议审理程序。2、建
19、立执行抗告制度执行抗告是指对执行救济的裁定不服或是在法定期间执行机关对异议人的请求或异议不予答复的,执行当事人、异议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继续以异议方式寻求救济。本文建议在现有体制下,在地方法院所属的执行机构部设置一个与执行实施机关并行的执行救济机关,专门负责对程序上的执行救济的救济,即受理执行抗告。执行抗告的审理程序与执行异议一样,也需要快速作出裁定。经审理后,认为抗告有理的,可以裁定直接撤销或变更原执行行为;认为抗告无理或理由不充分的,裁定驳回抗告。对抗告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间向执行机关所在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的审判机关上诉。抗告期间和上诉期不宜过长,一方面催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另一方面防止
20、执行程序的停滞,损害相关权利人的利益。设立专门的执行抗告处理机关的目的在于为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提供及时、公平的救济途径。专门的抗告机关不参与执行的实施,防止了自己裁判的弊端和救济请求人对裁判公正性的疑心。同时,因为执行程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其程序上的争议事项由执行机关部熟悉执行程序的专门机关进展裁决,而不是直接交给审判机关,防止了一些中间环节和业务跨度,提高了执行效率,更符合执行权所具有的行政性特点的一面。 童兆洪. 论民事执行权的构造J法律适用 , 2003,(11)而为了保障执行救济的公正性,必须将执行救济的最终裁判权交给执行机关以外的、消极中立的审判机关。三完善实体上的执行救济建立
21、执行异议之诉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是指债务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债权人的主与权利的现实状态不符,或者具有足以阻却债权人请求执行的实体事由存在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实体法律关系进展裁判,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救济方法。实体上的执行救济因涉及实体权利争议,必须以诉的方式,由审判机关作出裁判,才能从实体上和程序上给予救济请求人充分的权利保障。而由执行机关行使的执行权,只能对与执行程序相关的程序性事项进展裁判,对于涉及强制请求权存在与否的实体争议无权裁决,所以只能交由审判机关依审判程序裁决,因此可称实体上的执行救济为异议之诉。执行机关受理强制执行请求时,只需就执行名义的形式要件进展审查,因此执行名义所载的债权可
22、能跟现实的权利义务状态不符,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提出异议,保障债务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异议之诉提起人的不同,分为债务人异议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1、债务人异议之诉债务人异议之诉,是指债务人对于执行名义所载的请求,主有阻碍或是排斥强制执行的事由,请求裁判机关依法裁判,除去执行名义的执行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债务人异议之诉并非是对执行名义的正确性提出异议,而是针对执行名义成立后发生的实体事由造成执行名义所载请求与现实权利义务状态不符的情形,提出排除强制执行的请求。1提起异议之诉的事由债务人得以提起本诉,需有阻碍或排斥强制执行的事由,具体而言:、债务人主有排斥强制执行的事由,即债务人认为债
23、权已经局部或全部消灭或不成立。债权可能因清偿、抵消、和解并执行完毕等原因局部或全部消灭,这时债权人执行名义全部或局部丧失执行力,债权人自然丧失强制执行请求权。、债务人主有阻碍强制执行的事由,即执行名义所载的债权并未消灭,但因特定事由暂时不得行使请求权,如执行名义所载的清偿期未届满、债权人允许延期清偿等。这些事由足以阻却执行名义的执行力。上述两项事由必须是发生在执行名义生效以后,如果是在执行名义成立前,债务人可以通过上诉等方式阻止执行名义的成立。但如果以判决为执行名义,异议事由发生在诉讼辩论完毕以后的,也可以提起本诉,因为诉讼辩论完毕以后法庭不采纳提出的新证据、新主,当事人无法通过原诉讼程序提出
24、主,应当在执行程序中为其提供寻求救济的途径。2诉讼当事人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原告是执行债务人,不限于执行名义所载的债务人,包括执行程序中的实际被执行人。本诉的被告是债权人。3管辖法院和审理机构本诉的管辖机构为执行机关所在法院的审判庭,委托执行时,由委托执行的法院管辖。之所以不由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行使管辖权,是因为本诉的前提是债务人成认原债权的存在,即认可执行名义的正确性。债务人提起本诉是为了请求法院确认原债权因各种原因局部或全部丧失执行力,目的是排除执行名义的执行力,并非是对原裁判的否认,所以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由作出执行决定的执行法院管辖更符合本诉的关联性和时间的特定性。4起诉与审理本诉的起诉与审
25、理与普通民事诉讼的程序一样。起诉应在执行程序终结前完成。如果执行程序已经终结,再提起异议之诉就失去意义,债务人只能通过其他救济程序请求债权人返还不当得利或赔偿损失。为防止债务人借连续异议之诉给债权人造成诉累,债务人提起异议之诉的原因有数个时必须一并提出。5对强制执行程序的影响本诉进展时,对强制执行程序并不当然产生影响。即原则上不停顿执行,但在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情形下,可以停顿执行或继续执行。判决后,异议之诉经审判确认无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执行程序未停顿的,继续执行;如因担保而停顿执行的,恢复执行。法院认为异议之诉有理由的,判决一经作出即为生效,执行程序立即停顿,并撤销已为的执行处分。假设执行
26、程序已经完毕,则无法撤销已为的执行处分,除非另有执行名义,法院不能为之恢复原状。2、第三人异议之诉第三人异议之诉,也可称为案外人之诉或利害关系人之诉,是指不受执行名义效力约束的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的,请求裁判机关依法裁判,不得就该执行标的执行的救济方法。执行机关在实施强制执行时,只能执行债务人的财产。对于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不得强制执行,除非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但由于强制执行追求效率的特点,决定了执行机关在实施执行行为时,通常以执行标的物的外表财产归属情况为依据而采取执行措施,这样就难免误将第三人享有所有权或其他实体权利的财产加以执行,从而对执行名义效力所不及的第三人的实体权利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为第三人提供主实体权利的救济途径,即建立第三人异议之诉,以取代我国现有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打胶工程物资采购合同
- 成都沙盘模型2024年度合作研发协议
- 2024年度建筑施工进度控制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茶园与茶叶博物馆建设捐赠合同
- 废品买卖合同3篇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技术成果归属及权益分配
- LED显示屏安装合同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窗帘设计著作权保护与授权合同
- 2024电商平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协议
-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对辊破碎机使用说明书
- 桥梁工程应知应会
- 门诊患者安全管理
-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 中山大学240英语(单考)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2023年版)
- 区块链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口腔放射工作人员培训
- 糖尿病中医治疗及护理
- 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