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PPT课件1_第1页
辩证唯物论PPT课件1_第2页
辩证唯物论PPT课件1_第3页
辩证唯物论PPT课件1_第4页
辩证唯物论PPT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辩证唯物论(复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体系在心中一、辩证的唯物论知识体系 辨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 作用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观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更好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办事情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

2、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辩证的唯物论产生本质形式根源世界自然界 人类社会物质含义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意识辨证关系的本质客观方法论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树立正确意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制约注:规律还属于辩证法内容 主观能动性还属于认识论内容 规律 主观能动性性质含义表现影响因素认识利用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 B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

3、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DD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C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 B(3)(4) C(3) D(4)B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

4、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 B(1)(2)(3)C(2)(3) 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CB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A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 B

5、(1)(2)(3) C(1)(3)(4) D(2)(3)(4) C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C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6、,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1)(2)(4)B(2)(3)(4)C(1)(2)(3)D (1)(2)(3)(4)A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A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A对墙坏

7、必被盗未能预见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D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D17、审时度势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C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B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

8、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A(1)(2)(3)B(1)(3)(4)C(2)(3)(4)D(1)(2)(4)C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2、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AC23、人定胜

9、天思想(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C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D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D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

10、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1)(4) B(1)(3)C(2) D(1)(3)(4)B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 C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1、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A30、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 B、 C、 D、D31、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3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夸大了事物的运

12、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否认了事物静止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 B、 C、 D、C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33、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 ( )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34、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D、都肯定自

13、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DC35、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火 B、世界上没有神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36、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A、(1) (2) B、(2) (3) C、(2) (4) D、(3) (4)37、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DAA38、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14、。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 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自然的奴隶C40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A 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C 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D 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B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

15、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4143题。4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4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CB43、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B44、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

16、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B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445题。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45、前后两个绿字都是()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46、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CA 47、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 )原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

17、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48、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49、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BA50、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18、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D5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 B、 C、 D、B52、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

19、问题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承认矛盾C5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54、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C55、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2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A56、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57、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CB58、人事有代谢,往

21、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59、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60、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61、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

22、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C1、用哲学道理(哲理、哲学常识)分析或哲学启示 注意:第一、从范围上可用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人生 价值观 第二、从内容上可结合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侧重于方 法论意义,特别是哲学启示2、用哲学原理分析 注意:第一、从范围上看4方面都可用。 第二、从内容上应着重用世界观原理。3、用辨证唯物论分析(或其他) 注意:范围只能用唯物论,内容应结合世界观和方法论4、用具体原理来分析(如用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分析) 注意:应先展开原理、方法论分析,后联系材料。 5、用方法论来分析(如上

23、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方法论的)二、题型分析三、解题思路 第二、要会记。能联系书本知识,展现哲学体系。 第三、要会品。注意材料与哲学体系中的何原理相结合。 第四、要会展。能把材料中蕴涵的哲理进行适当的说明。 最后、要会连。把原理和材料相结合,简明扼要的写下来。 第一、要会审。注意看材料和题目的要求,找出关键词、切入点。(一)、解题过程(二)、解题方法注意:原理一定要从材料中得出来,而不是从书本中抄出来。 要简明扼要而不要罗嗦。归纳演绎法: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原理);如何反映?或者用什么道理(原理)分析材料;分析材料如何做到什么道理(原理)。四、题目操练1、南方某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了重点发展信

24、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生物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策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500多美元,成为我国第一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该市的做法体现了辨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这一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解题思路:审题目要求1、辨证唯物论,2、什么道理(原理和方法论)3、材料 中如何体现 记唯物论的知识体系(有什么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连把材料中心与唯物论连接,找准切入点根据。制订。 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反映出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参考答案 (1)、 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办事情要主观符合客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

25、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2)、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该市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该市正确的经济发展策略,推动了该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了意识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考?该市做法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什么道理?如何体现?提示:用A、主要矛盾 B、联系 C、发展 等原理来分析2、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26、并带来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逐步攀升,居民消费品价格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重。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这一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和支持农业、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消除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避免了经济出现大波动,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试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解题思路这一类题应先阐述原理的具体内容,后抓牢材料的连接。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 事物的

27、发展。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具体的说(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200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 形势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行业过热,而农业、教育等却相对滞后。因此国务院采取了 “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政策。(2)、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目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符合我 国的形势,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在国家一系列“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中取得了积极 成效,保持了经济 的稳定发展。试用唯物辨证法分析上述材料(“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2003年全国高考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

28、行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解题思路:1、审题目用了哲学道理,没有具体到什么范围,那么要着重从材料的中心思想 去把握。 2、品找准切入点(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的措施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缓解 旱情的举措,同时这一举措不是任意的、盲目的,而是建立在遵循和利用降雨的有关 规律的基础上的。因此,

29、“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应是唯物论中的“客观规律和主观 能动性的关系”。参考答案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2、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注:这里主要运用了唯物论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而不是物质和 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解题思路审、该题要求从唯物论的方法论角度来回答。 想、书本上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了什么要求 连、把书本知识和材料进行结合,具体说明是如何做到的。 写、组织好文字,简明扼要的写下来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

30、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