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变形监测方案_新_第1页
隧道工程变形监测方案_新_第2页
隧道工程变形监测方案_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D.WD.WD.隧道变形监测方案1、目的为明确隧道内变形观测的作业内容,标准技术细节及作业程序,总结隧道构造变形规律,为隧道构造维修养护提供依据,指导津滨轻轨隧道变形观测工作进展,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特制订本预案。2、适用范围2.1适用于津滨轻轨隧道变形观测的相关工作;2.2线桥室从事变形观测的相关工作人员须依据本方案开展各项变形观测工作。3、职责分工隧道变形工作由线桥室主任及安技主管进展监视指导,桥梁维修主管负责变形观测工作的全面管理与协调,桥梁检测工程师协同隧道工程师、桥梁维修工程师负责隧道变形观测的相关技术工作,并由桥隧检测工区负责具体实施。4、参考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地下铁道、轨

2、道交通工程测量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5、变形观测工作内容5.1隧道沉降观测监测隧道构造的沉降,主要是监测隧道构造的底板沉降,实质上是对道床的监测,主要包括区间隧道的沉降监测以及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处的沉降差异监测。运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与原施工测量一样。5.1.1监测基准网监测基准网是隧道沉降监测的参考系,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网形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或沿上、下行线隧道布设成结点水准路线形式,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标准进展。水准基点采用隧道线路两端远离测区的国家II等水准点,在沿线车站内和联络通道处布设工作基点,每个车站布设4个工作基点,联络通道处布设2个工作

3、基点,水准基点与车站内、联络通道处工作基点共同构成监测基准网,如图1所示。基准网的高程值由国家水准点引入,每季度校核一次,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然后,再通过车站内两侧的工作基点,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对每段隧道构造进展沉降观测。图1 监测基准网示意图5.1.2沉降监测点津滨轻轨地下构造由明挖段和盾构组成,明挖段沉降监测点按施工浇筑段每段设4个点,分别布设在左右两侧墙上。具体布置见图2。图2 明挖段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为方便以后长期的位移监测工作,隧道内沉降监测点布设在隧道中线的道床上,隧道直线段每隔30m设一个测点,曲线处根据曲线半径大小设置测点间距,半径为400m曲线处每隔12m设一个测点,半径为

4、800m曲线处每隔18m设一个测点,半径为2000m曲线处每隔30m设一个测点。具体布置见图3。图3隧道内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5.1.3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处得沉降差异监测在隧道与地下车站交接缝两侧约1m处的道床上布设一对沉降监测点,如图4所示,用精细水准测量方法监测交接缝两侧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当高差变化量大于3mm时应预警,变化量大于5mm时那么应报警。图4车站与隧道交接处沉降差异点布设示意图5.2隧道横向位移变形监测5.2.1横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隧道横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与沉降监测断面距离一样,即位移监测点和沉降监测点设于同一断面上,并利用局部沉降点作为位移监测的坐标基点。基点的坐标值由地上国

5、家坐标点引入,每季度校核一次。盾构区间每个断面布设四处点位,重要点位粘贴反射片,其余点位做好油漆标记;明挖区间每个断面监测2个点位,重复使用沉降观测点作为位移测点使用。点位布置详见图5。图5 盾构区间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5.2.2位移监测的开展由于位移基标点与沉降基标点共有一个,初期需要对各个基标点进展测量,以获取隧道中线初始数据,初始数据与设计隧道中线坐标进展比照。待此项工作完成后,可将全站仪置于需要测量的断面所在的基标点上,任意其他基标作为后视点建设坐标系,依次对隧道断面进展位移监测,每次的监测数据与初始数据进展比照。5.2.3监测标准横向位移的监测标准定位戒备值5mm,控制值10mm。5.3隧道变形监测周期运营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开场每半年至少观测一次,直至沉降量小于1mm/100d止,中远期可减至1次/年。当隧道出现显著变形时,应缩短观测频率。5.4特殊加密测量5.4.1保护区内大型施工监测保护区内出现大型施工时,应对构造进展加密监测。加密措施包括点位密度及监测频率,测量范围应在施工范围内前后各延伸100m。施工范围内的监测区域加密至直线12m一个断面,曲线510m一个断面,同时增加隧道拱顶及相应断面的地上监测点,监测频率视施工进度和内容确定。各点位布置详见图6。图6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5.4.2变形异常地段的监测在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