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周京昱_第1页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周京昱_第2页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周京昱_第3页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周京昱_第4页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周京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写好考场作文1、考场作文之门谈审题周京昱【考生求助】1近年高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在命题上有区别吗?2我一看到陌生的作文试题就特别紧张,不知该抓哪些东西,老怕跑题,怎么办?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审题,不是单纯看命题者让我们以什么为话题或者以什么为标题。很多考生在读题时常常“筛选”出那些自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将一些同样有价值的信息弃而不顾。这样一来,我们便难以全面地考虑问题。更难以周全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自己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在谈审题之前,我们先应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一、命题概况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目前可分为三种:话题作文、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一

2、般的认识是:它是以开放性为本质、兼顾开放与限定相统一的作文命题式样。它常常是由“材料”(提示话题来由)、“导语”(提示考生思考方向)、“话题及要求”(明确概念与成文应注意的问题)构成。话题作文坚持“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2002年至2005年大部分作文试题属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中最为自由的一种形式。限定了文章标题的命题形式,叫标题作文,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北京的符号”、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愿景”、江苏卷“人与路”、辽宁卷“肩膀”等题目。有的标题作文还可能同时限定了文体,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试题“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材料作文,指以20

3、06年全国甲、乙两卷为代表的作文命题。它给出一个完整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则寓言。也可以是一个生活现象),材料本身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或认识角度。要求考生在完整理解材料的前提下任选角度、立意成文。这种新的材料作文依然坚持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明确了上面三种命题的特点,我想正确的审题态度也随之确定了,那便是:考生应根据题目的特点读取命题者提供的所有信息,对试题多方面的规定、要求做出全面的审视、正确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二、审题技法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审读,真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考生,应该怎样理性地面对一道陌生的高考作文试题呢?下面我们提出作文审题的5种技法,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

4、内叩开考场作文的大门。1全面理解指面对题目的文字表述,不“断章取义”只拣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文章,而是对试题所给材料能形成完整的认识,真正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看清楚命题者给出的这段文字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命题一】(2006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

5、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解读】全面理解,首先指材料涉及的多重内容。本题所给材料,完整地看,是对近年我国阅读情况做出的调查。在材料中,阅读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阅读,即以纸制品的图书为对象:一类是现代新兴的阅读方式,即网络阅读。命题者所要求的“全面理解材料”,应包括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材料中不仅指出了现象,还分析了一部分原因。这些原因表面上只是纸质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它们也

6、是网上阅读迅速增长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整体把握下,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我看多元时代的阅读问题”便清晰显现出来。我们的角度选择、材料选取、立意确定也只有围绕着“多元方式阅读”才是最切合题意的。舍此空谈读书,纯粹以“读书”为话题作文。严格说不能算完全读懂题意。2虚实转化指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能够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从容转换,从而达到理想的作文境界。具体的人、事、物、景,为“实”:抽象的看法、道理、精神,为“虚”。无论怎样的作文命题,不外乎是让考生写生活,谈认识,因此,审题中的虚实转化就显得很重要了。【命题二】(2006年高考北京卷试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

7、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审题解读】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北京的符号”属“由实化虚”的命题。什么是北京的符号,是“实”;北京的符号象征的文化含义,是“虚”。换言之,这道题的考查重点在于“怎么看”北京的符号,而不是单纯罗列哪些算北京的符号。就考生写作实际来看,取材不是问题:故宫

8、、四合院、天桥杂耍、胡同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这是题目所示;天坛、牛街、皇城根,后海、角楼、万岁山;北大、红楼、潘家园,王选、王朔、侯宝林,会馆、人艺、德云社这是题外所想。而考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对这些“符号”的品味与感悟常常是浮泛乏力的。因此作为行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求“实”关注现实生活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务“虚”,即加强对生活的思考、理解与认识,在“怎么看”上做够文章。【命题三】(2006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顸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9、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乌。”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解读】与“北京的符号”由“实”化“虚”不同,2006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试题,先由故事说起,令考生由故事产生寓意,再由寓意

10、去观照现实生活走的是由“实”到“虚”再到“实”这样一个“虚实互化”的路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面“虚”对寓意的理解是关键问题。本着前面说过的“全面理解”的原则,这则寓言的主要对象是乌鸦,主要事件是“模仿老鹰”,主要问题是“该不该模仿”(对“忘记自己叫什么”的体认)。脱离这三个“主要”空谈“位置”“缺陷”,甚至将视角放在那对父子身上,大谈“代沟”“理解”“换角度看问题”等,就构成了偏离题意。这个题目属于材料限定,考生必须围绕着“乌鸦变老鹰”的象征意义来考虑,对乌鸦的思想、行为、心态等做出深层次的思考。其实,本题的角度是很多的,也就是说在“全面理解”的前提下,“虚”的方面仍然是多元的,命题依然带

11、有较大的开放性。3一点突破指面对一个陌生的作文试题,能够找到题目的“要害”,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思路,确定写作的角度和内容。这里所说的“突破点”又有多种表现。【命题四突破“关键点”】(2006年高考江西卷试题)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审题解读】一点突破,首先指能够解决内容上最核心的问题。就2006年高考江

12、西卷作文试题而言,这则材料可将其视为寓言。它的哲理意义与象征意义在生活中表现得很普遍。“雨燕减肥”中关键的是“肥”这个字,它所蕴含的“负担”并且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负担”(既包括取得的成绩也包括不良的习惯)就成了我们取材立意的依据。奥运金牌是刘翔的“肥”,多次捧得“大力神”杯是巴西足球队的“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企业的“肥”过重的人口负担是国家的“肥”为什么会成为“肥”?为什么要“减肥”?不减肥会怎样?怎么减肥?将“肥”这一个点想透彻,文章就生成了一大半。【命题五突破“多义点”】(2006年高考浙江卷试题)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

13、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审题解读】有时候,题目的

14、语词有多种意味。对“多义点”的玩昧与选择,是审题的智慧所在。就200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而言,“息”,指身体的休息,还是指奋斗的停顿或中止?我们常说:工作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而很多学者常常在读专业书籍之余,用看其他书的方式来休息。这是“有所息”还是“无所息”?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过去,“生无所息”是主动的,一些人想要人生变得不凡,以此来自勉;而今天,“生无所息”常常是被动的,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

15、退步?对生命的思考与探讨,离不开对话题的深层次追问。这些追问的起点,皆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审察。4常险审度指面对一个大众化的作文题目,考生对文章“难度系数”的选定。题目虽是一个,但考生的选择却大不相同。俗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些对自己要求较高的考生往往会抛弃惯常的选材、思路,标新立异,自出机杼,选择将平淡的题目写得更好看。【命题六】(2006年高考江苏卷试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件不限;(爹不少于800字。【审题解读】从众还是出众,是一个审度。200

16、6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试题不偏不怪,平平正正。而难也就难在平正上。因为很多考生面对平正的试题自己也便随之平静、平淡甚至平庸起来。面对“人与路”这个题目,首先想到自己是合理的,却不是最聪明的。如果我们的人生之路都差不多。从小学到中学,乏善可陈,我们为什么不想想陶渊明、李白、苏轼、沈从文、周作人、汪曾祺、史铁生们的人生之路呢?我们除了想想他们选择了怎样的路,为什么不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选择了那样的路?为什么不进而想想我们在人生的岔路VI应如何索取与放弃?为什么不再扩大一点儿想想除了个体的人,我们的国家甚至整个人类又应该选择怎样的路?“人与路”,多么宽阔的一个题目。而我们的不少考生,却显得单调了。面对一个

17、平正的题目,想脱颖而出,你就得变得不平,不正,不落俗套。5名实分辨指透过题目的文字表述辨认它的实质,恢复其本来面目或探求其深层意义,使作者看到广阔的前景。【命题七】(2006年高考天津卷试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审题解读】“愿景”是一个新词,但意思却是我们生活中早已有之的,题目又给出了解释,故本题并不难。我们不如直接将这一词代换成“所向往的前景”来看:“谁”向往?“前景”是什么?不同时代“向往的前景”有怎样的不同?仅仅“向往”行不行?怎么努力实现?不管题目有无新意,更重要的是考生自己有没有新意。就

18、像我们每天的基本生活都差不多,而有些人每天都能活出新感觉来。生活大同小异变的是我们自己。写文章亦是这个道理。【命题八】(2006年高考四川卷试题)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审题解读】“问”似乎是个大家都懂的词,但写一篇与此相关的文章,我们就有必要对其弄个究竟。话题前的一段提示性文字对审题有很大帮助。它表述了三方面内容:要不要问?怎样问?问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得开阔一些。“问”,是个多义词

19、,它可以是“问学”之“问”,可以是“问罪”之“问”。也可以是“问疑”之“问”(这些“问”都不违背材料的意思)。问的原因,可以是“不懂”,可以是“不满”。也可以是“不信”。因此,“问”这个话题,不仅具有多向度,而且由此还可以引发我们对问与答信与疑”等复杂关系的思考。这样,以“问”为核心,多角度挖一挖、扩一扩本题就会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景观当然,创新的天地也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概念,表面上是什么?实质上是什么?对名与实辨别清楚往往是一名考生成熟的标志。全面理解,虚实转化,一点突破,常险审度,名实分辨,上面我们谈了审题常用的5种技法。这5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常常使考生在下笔之前就已成竹在胸。审题是考场作文的

20、第一道工序。希望那些一看到陌生的作文试题就紧张甚至恐惧的同学能够放松,甚至能够对考场写作产生兴趣。只要我们能对作文命题是怎么回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拿到一道作文题时懂得遵照一定的原则、方法读懂题意,叩开高考作文之门并“登堂入室,便不再艰难。2、考场作文谈角度周京昱【考生求助】1看懂了一个作文题目后,我的脑海常常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想,怎么办?2有时候,面对一个作文题,我觉得有好多东西可写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怎么办?过了审题关,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了。读懂命题者意图后,很多考生之所以还感到无所措手足。一方面是因为紧张,一方面是因为不得思维要领而一时“摸不着门”。因此,作为行将

21、参加高考的同学,在作文这件事上除了要求自己具备“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外。更重要的是要求自己掌握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在考场上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道路。所以“选角”选择考场作文的最佳写作角度,确定考场作文的思维大方向,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角度定了,才能顺着这个思路去取材(当然,我们也常遇到“根据占据的材料决定写作角度”的情况);角度定了,才能由此深入下去,产生文章的立意。对于考场作文而言,选择角度,是一项具有独立价值的工作,意义重大。一篇考场作文的写作角度,有很多种,篇幅有限,仅举5条思路10个方向供考生选择,它们是:正面或反面;内部或外部;大处或小处;远处或近处;析因或预果。下面我们依次

22、举例来谈。一、正面或反面指评价态度的肯定或否定。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持赞扬态度,还是持批评态度?是树立正面榜样,还是列举反面教材?可选择其一下笔,也可着眼于两面做辩证分析。【示例一(2006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以“乌鸦模仿老鹰”为材料)(片断1)鸟儿的梦今天的这只“黑天使”,已然不是那只甘心上狐狸的当而引吭高歌的鸟儿,也不是满足用小聪明把石子衔入瓶内而饮水的鸟儿。它有更新、更高的梦想。当这只鸟模仿老鹰的胆量与雄姿的时候,有人说它效仿的对象错了。那么,它该效仿谁?以雄狮怒哮称王为榜样还是以蜜蜂采蜜或蚂蚁搬家为楷模呢?它向自己的同类学习又有什么不当呢?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把贝多芬作为

23、自己的榜样。并最终成为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80年代,日本访问团拜访林林散之先生时得知先生的座右铭是“与古人争一席之地”。林散之先生以古人为自己的榜样,并继王羲之、怀素、张旭等书法泰斗之后成为“当代草圣”无论是查克贝瑞,还是林散之,他们若没有目标,没有榜样,也绝没有这样的成就。而榜样的作用和追逐梦想的道理,不是很好地在这只鸟儿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梦,不仅是这只鸟儿的梦,也应该是所有人都树立的前景。有梦才有远方梦是风标,梦是航向,梦是未来!(片断2)知与不知知,有自知、不自知之别,也有自知、知人之别。世间确有许多知与不知。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方面要自知一方面

24、要知人。了解自己的实力,了解他人的水平了解自己做事的条件、意义和有无胜利的可能,等等。当我们要追逐一个目标时,理应对其有深入的了解。条件不同国情不同,我们便是再勇敢,再有激情,再拼命地练习俯冲,也难免东施效颦,一辈子变不成老鹰。不但不能抓走山羊,自己反被山羊细软的毛缠住了爪子,凭空出了许多笑料。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悲夫!【选角分析】这两篇文章同样以“乌鸦模仿老鹰”的寓言为材料。鸟儿的梦,选择的是“正面”立意,即高度赞扬乌鸦的精神。文章第一段便很鲜明地提出“它有更新、更高的梦想”。接着由寓言转向现实生活,举查克贝瑞仰慕贝多芬、林散之“与古人争一席之地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地表达自i

25、f,对“乌鸦模仿老鹰的赞美之情,令人振奋。知与不知,选择的是“反面”立意,即嘲笑甚至否定乌鸦的行为。文中的两笔很有力:“条件不同,国情不同,我们便是再勇敢,再有激情,再拼命地练习俯冲也难免东施效颦,一辈子变不成老鹰”、“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悲夫!”作者完全站在反面来评价乌鸦以及同类的人、事,观点同样很鲜明,文章同样很有力度。正面或反面,皆有好文章。二、内部或外部指审视方向的深入或远观。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向其深处开掘,还是跳出来看它?前者追求思想的深度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者则追求思考的全面。所谓“旁观者清”、“距离产生美”。示例二】(2004年高考福建卷试题以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

26、为话题)(片断1)薛宝钗魂断大观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为了心中的爱,承受的二十年的孤寂呢?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如今她仿佛已无牵无挂,可她却有着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

27、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片段2)忠与义的交织“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面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作逆贼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大的矛盾是他在“忠君”与“仁义”之间的选择。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

28、荣耀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无怨无悔,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选角分析】这两篇文章同样以“文学形象”为话题。薛宝钗魂断大观园一文,走的是“向人物内心深处想”的路子。这种“内部”刻画又呈现表里二层:表面上看,文章采用TAR心理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感受,如“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为了心中的爱,承受的二十年的孤寂呢?”等心灵体验;往内里看,文章揭示了薛宝钗这个人物悲剧性的本质原因,即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文章最终落脚点在“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由此看来,这种向内部挖掘的思考方式,展现的是作者深刻的思想。忠与义的交织与薛宝钗魂断大

29、观园有所不同。它走的是“跳出来看人物”的路子。从文章标题我们就可看出作者没有顺着宋江的某一方面性格挖掘下去,而是看到了宋江的两面性。“最大的矛盾是他在忠君与仁义之间的选择”、“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这些论述算是将人物看透。这种“透彻”,不是向内部深挖的结果,而是跳出来从多个角度看的结果。因此,文章的深刻在于对人物认识的全面、辩证。内部或外部,皆有大发现。三、大处或小处指反映生活的宏观或微观。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着眼于集体、民族、社会、国家甚至人类、自然等大的方面,还是着眼于私人情感、生活细节等小的方面?前者追求大气、壮阔;后者则追求亲切、细腻。【示例-

30、(2004年高考浙江卷试题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片断1)人文素养发展的灯塔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上古三代开始,在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中华大地上,人文素养就一直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拉动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向前发展。沦海桑田后的两千年。我们却发现人文素养的缺失与文化传统的沦亡。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是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瓶颈。+面对人文素养的缺失。我们呼唤人文精神的重建。孟夫子的“舍生取义”昭示我们心存浩然之气:范希文的“先忧后乐”告诉我们以天下为家: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更启示我们牢记匹夫的家国责任。只有让更多的国人培养起深厚的人文素养,方能使中国雄于地球。在社会发展的前进路上,我们

31、可能会迷茫,可能会彷徨,只有随时用深厚广博的人文素养来引导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片断2)我的“书”与“面包”论我认为,社会发展,一靠“面包”,二靠“书”。“面包”,是指基本物质条件,我们历经艰苦岁月,目前已初步解决了温饱。在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书”的作用。我们往往更关心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提高。近年来,先是少年徐力弑母事件,再是清华学生硫酸泼熊事件,还有前不久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都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缺少人文素养,漠视甚至残害生命。这样的学生怎能担负起民族的期许,社会的重任?恐怕。连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没有。“读通一本好书,构建一副脊梁”,人没有这副脊梁,无以成为社会

32、的脊梁。只有重视人文素养,才能使我们更加健全,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书”让我们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尽情享用,充分吸收吧!【选角分析】这两篇文章同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人文素养发展的灯塔一文,走的是“向大处写”的路子。文章的立足点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即开篇所说:“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上古三代开始人文素养就一直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拉动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向前发展。”作者将“人文素养与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建立起关联。再加上孟子、范仲淹、孙中山等伟人的言行,更强化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文章的整个构思都是在对“大”与“博”的追求中完成的。故此本文显得较

33、为大气。我的“书”与“面包”论一文,走的是“把文章写小”的路子。“书”与“面包”,象征着“精神”与“物质”。对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发表看法作者从“青少年教育”这个较小的领地切入,所举材料如“弑母事件”“泼熊事件”“马加爵事件”等。均为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尽管文章最后落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上来,但行文所走的路仍属“小中见大”。写“小”常常使文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深的感受性。大处或小处,皆有真性情。四、远处或近处指题材选择的历史或现实。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写过去,还是写当前?前者追求思古之幽情;后者则努力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示例1(2004年高考全国卷II试题以“遭遇挫折和放大

34、痛苦”为话题)(片断1)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人生是历程。无论是充满荆棘的坎坷小径。还是一马平川的阳光大道,我们都要自己走过!人生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陷入低谷。敢于面对,那么挫折后的痛苦,便如一段纸墙。而放大痛苦,足以让一个人万念俱灰、永不再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用他溢满忧伤的语言,诠释了他难以名状的痛苦。美好的往昔“恰似一江春水”奔流不复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历史将他变成了一个弃儿,他痛苦地挣扎,终日以泪洗面,却挣不出忧伤的梦魇。他不敢再抬头直面上苍放在他人生路上的挫折。我承认李煜是出色的词人。但他却不是人生的斗士,痛苦的涟漪无限扩张。终于为李煜招致杀身之祸,不得不以

35、死来结束这样的悲楚与无奈。读史,可以益智。不要以为人生真的是一帆风顺。不要认为自己身旁真的会春光永驻。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达观、洒脱地面对生命中必经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昂扬而自信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片断2)爸爸,我爱你尊敬的爸爸:爸爸,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想哭。曾经,你是我的偶像。还记得吗?那天,你下岗了,妈妈落了泪。你握着她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天塌下来我顶着。”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的微薄资助,开始在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和忙碌的身影,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你一样坚强。那年,妈妈在艰难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

36、的病魔夺去了生命。多少个夜晚,我总是等来你醉醺醺的身影。一天,我帮你洗衣服,看到那张打麻将的欠条;又听人说,你跟着别人去抽那种很特别的烟。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康的父亲。爸爸,勇敢地站起来吧,我多么希望再看到那个健壮而坚强的你,多么希望看到你重新站起来。让我们从头开始。爸爸,我爱你!爱你的女儿【选角分析】这两篇文章同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一文,以写远去之事为方向。走的是“读史,可以益智”的路子。用李煜这个反面的历史材料表达“敢于面对,那么挫折后的痛苦便如一段纸墙。而放大痛苦,足以让一个人万念俱灰、永不再来”这样一种认

37、识。历史的智慧在文中体现得很清楚。爸爸,我爱你一文,以写当下事为方向。走的是“剖析现实案例,关注现实人生”的路子。这封书信体的文章,写了父亲“遭遇下岗”和“遭遇丧偶”的两次变化前后对比,将“遭遇挫折”后的不同表现交代得很分明。作者借此文呼唤父亲告别颓废、重拾自信,重返健康的生活,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文章虽然写的是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当代人生活的窗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远处与近处。皆有大天地。五、析因或预果指事理思考的探因或预见。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分析其原因,还是预见其结果?前者探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后者则探寻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会成为什么样。【示例五(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以

38、“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片断1)月是故乡明是谁,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因为深爱,所以偏执。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是因为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北平。因为深爱,所以偏执。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

39、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满与平庸,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如同女儿对并不美丽的母亲,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月是故乡明”。因为深爱,所以偏执。(片断2)“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安嘉和梅湘南为我们演绎了一幕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悲剧。现实中有无数人在上演着,内容虽不相同,但结局却同样“泪满衣襟”。第一幕妈妈错了晨是一名小学生,一个乖孩子,特听妈妈的话。妈妈经常告诫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有一天晚上,晨去同学家写作业,回来晚了,他匆匆往家走,后面有一位叔叔跟着他,他很害怕,跑了起来,那人就赶忙追他。那位叔叔追上了他,

40、晨很害怕。那位叔叔递给晨一个本子,本子是晨刚才丢的。那位叔叔不说一句话就走了。晨呆在原地怀疑起妈妈所说的话,不禁喊了一声:“妈妈,你错了!”画外音:每个人都有感情上的亲疏往往较容易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陌生的人而陌生人有时也是值得信赖的。陌生人,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相处久了,陌生人也会变成熟悉的人。有一首歌叫“只爱陌生人”。网络上的人们虽也陌生,却常常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信赖。不要让感情的亲疏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要让陌生的概念阻隔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让我们向着蓝天高喊一声:“和陌生人说话吧!”【选角分析】这两篇文章同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月是故乡明一文,走的是“析因”的路子

41、。作者看到一种现象,凡有人群处,皆有偏执心,即“月是故乡明”。整整一篇文章都在探求、分析其原因。“因为深爱。所以偏执”的结论,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大异我生于斯,我恋于此。“析因”所得,不仅高度切题,且给人以极大的情感震撼。“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文,走的是“预果”的路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说“感情疏,信不着”、“感情亲,信个够”。作者的写作方向在于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我们都“不和陌生人说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于是。就有了本文叙写的片断:相信亲爱的妈妈不信陌生的叔叔,险些错过了人间的温情。“画外音”的提示使文章意旨更加鲜明:不和陌生人说话,可能会出现令人尴尬的结

42、果,将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巨大隔阂。因此文末作者高呼“和陌生人说话吧!”设想事情发展的结果以此来证明某种认识,不失为一作文妙招。析因或预果,皆有好文章。上面我们谈了考场作文选择角度的思维方法,即5条思路10个方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角度、方向,在很多时候是综合选择的。对于一个成熟的考生而言,每次下笔之前,总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设计,它涉及上述10个方向的许多方面(参见后附“综合选角分析”示例)。通过对多种角度的整合,一个题目、一篇文章便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了。作者对角度与方向的选择能力,其实就是他对全文的掌控能力。“选角”问题,不可不察;选对角度,则左右逢源,一马平川。【附“综合选角分析

43、”】(2006年高考北京卷试题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北京的符号“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嘹亮的歌声穿越时空的阻隔从曾经的1919一路唱到如今。由太学到红楼,千万北京人、莘莘学子们用智慧与精神铸成一个响亮的名字:北大。于是,这缥缈的歌声由红楼弥散开来叉汇入未名湖的波心北大精神也便这样飘散了一个世纪,成为北京明亮耀眼的符号,日久弥新。犹记得,那在照片上泛起旧日黄昏的年代,从静谧的红楼赫然走出一队喧嚣。那一张张尚显稚气的脸上显着平和而坚毅的光。1919年5月4日,历史记录了北大人的壮举,记住了代表着北京人不屈与反抗的北大精神。那时的北大,坐落在莲花底座八角红楼中的北大。是

44、北京最耀眼的符号。从此,那里走出口衔烟斗的鲁迅,以笔为枪,用北大的不屈书写北京的顽强;走出嘴角紧抿的蔡元培,用北大的鲜活引领北京的脉动。红楼的北大。是浓缩了的北京。不屈不挠的北大人,开创了一个勇敢、坚强、充满活力的北京。犹记得,那博雅塔映印在未名湖中婆娑的倒影。“大师身旁易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那时的你,在没有硝烟没有纷争的战乱年代,欣然隐退,在未名湖的波光里,在博雅塔的庇佑下,燕园成了你新的家。你也随着燕园一起,消退了一丝刚烈,蕴藏起一片柔和。北大,你那严谨治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悄然顺着未名湖水流向北京的角落,滋润着北京人尚布满烟火气的心。从那里,长须飘拂的冯友兰缓缓走出,用哲学乎复北京人

45、惊魂甫定的心灵。妙语逢珠的昊组缃缓缓走出。用智慧赋予北京人力量。北大,你的圆融安详安慰了北京人。让那古都的恬然大气叉一次笼罩。未名湖畔的北大,是全新的北京的脊梁,有你在,有你代表北京,北京人便可身寄星云,爱及八荒,拥有一片永恒的圆融与安详。犹记得,北大人在天安门广场上展开的“小平您好”;犹记得,王选与北大方正人傲视群雄的风姿;犹记得,无数托欠人在你、我、他的身旁恬然淡泊的微笑今天的北大,不再寄身于“一塔湖图”当中,而是走出燕园,象征着新时代北京人的开放与大气象征着北京人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昂扬斗志。融入千家万户的北大精神,是北京永不淡褪的符号,向申因向世界展现出北京的宽厚博大的襟怀。品味北大的历史

46、,便是品味着北京的历史。北大精神,是北京的灵魂,北京的象征。她构成北京的一个耀眼符号,彰燕着北京的勇毅、平和、大气与宽容。耳旁又传来燕园情的歌声,多想也融入北大,共同书写北京未来的符号啊: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来名水,胸中黄河月【综合选角分析】这是一篇激情四溢,读来令人气血沸腾的考场作文。本文的角度选择如下表:正面或反面内部或外部大处或小处远处或近处析因或预果正反内外大小远近因果构思结论本文从旁观者的角度(外部),通过对北大历史(远处)的思考和对当代北大(近处)的审视,表现了北大作为北京文化教育甚至思想领域的符号,对国豕和民旗大处)的意义,从而表达了对北大精神的赞美之情(正面)。备注

47、】“析因或预果”未及,即“北大为什么会成为北京的符号?”“北大成为北京的符号后会出现什么结果?”等闯题文章来直接提及。3、考场作文谈材料周京昱【考生求助】1我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找不到材料,觉得无话可说,怎么办?2一篇考场作文,可能要涉及许多材料。怎么使用它们好呢?在考场作文的诸多问题中,对很多考生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常常是“没的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也难出佳作。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无材料一一以讲道理代替引材料,有“码字儿”之嫌;材料陈旧一一以常识性的“纸材料”为主,缺乏鲜活、有力度的“金材料”;材料单调所采用的均为同一角度、

48、同一层面、相同色彩的材料,缺乏变化。那么,如何聪明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两个问题。一、材料的选择在选择之前,应该先有“积累”才对。所谓“积累”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之上广种而博收;一是立足于考生熟悉的生活,挖掘其中的生活道理。如果我们把积累材料比作征兵,那么,选择材料就是调兵。如何调兵遣将?有很多道理早已达成共识,如围绕立意选材,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等。在此,我们只想强调两个问题。1选择新鲜的材料材料鲜活,是高考作文评阅“发展等级”的要求。所谓材料鲜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会选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涌现的新人新事;一是学会选用那些并非新近发生,却很少被

49、人用过的材料,或者发现熟悉的人物身上不为人知的一面,即旧人新事。片段示例1】(2005年高考上海卷试题以“文化生活及其影响”为内容)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的杨万里,赋诗日:“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然而,我不能为了追求浪漫而请回驿车正如不能因为追求古典而躲避现代。正

50、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如果古诗文如明月那么时过境迁,它“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吗?当连战、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不正是与大陆人民吟诗唱和互道衷肠吗?古诗文不正是在融入现代,为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吗?是的古诗文是一轮明月,不要为求古韵而追求它千年前的容貌,看,这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点评这篇文章,作者将视点放在古典文化上,最终提出书写“新文化的新篇章”这一倡议。自居易与杨万里交往的材料很新鲜,切入的角度亦很别致,表现古人情谊、情怀、情趣,虽是旧事,却鲜有人用。文章最后联系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借此表达同祖同宗的中国

51、人对同一文化根脉的珍视,也表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应保持自己的活力。将文化问题与“两岸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属于新人新事,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本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深谙新颖、鲜活之道。文章虽以说理为主,可读性却很强。2选择熟悉的材料考场作文,无论面对怎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其实写来写去都是在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命题与自己的种种关联,从“题是题我是我”转化为“题是我,我是题”。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文学家尽管可以

52、心骛八极,无限虚构,但他总有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熟悉的生活。高考也一样,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在我们最有发言权的领域里做文章,是最务实的选择。片段示例2】(2005年辽宁卷试题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自古以来.我的老家安徽就是人杰地灵之地,无论是El出江花红胜火”的长江之滨,还是“两岸垂柳淡如烟”的淮河岸边都留下了无数让人称颂的骄傲。历史上的安徽给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绚丽的篇章,如今的安徽在中国发展史上书写了更辉煌的一页,正所谓“今年花胜去年红”呀!安徽,是值得骄傲的科技大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都坐落于此,其中一些学科和项目在国

53、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安徽,是值得骄傲的旅游大省,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徽,是值得骄傲的农业大省,其农业经济在全国居第9位;安徽还是全国的矿产和能源大省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两淮煤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不止于此,安徽还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大省,1997年3月18日,奇瑞汽车发动机厂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安徽人拉开了建设“汽车大省”的序幕,从1999年第一辆汽车下线到2005年,短短几年的时间,奇瑞迅速跻于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历史见证了安徽的古今变化,昔日的安徽是文化之都商业之都,是名人之地,国

54、剧之源,今日的安徽是科技、旅游、农业、矿产能源和汽车都蓬勃发展的安徽。安徽,今年花胜去年红,我爱我的老家!点评本文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作者构思时巧妙地在题目之前加了一个“我的家乡”,于是,这篇文章就变成了“家乡的今天更美丽”。这种“转换”,是考生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时找寻“我”的重要一环。这个工作顺利完成后,本文就从“昔”与“今”两个方面写家乡安徽。特别是对安徽今天的展示,作者从科学、旅游、能源、工业等方面展示安徽辉煌的业绩。许多材料信手拈来。特别是一些数字性材料,言之凿凿,令人信服。如果每一个考生都能如此熟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国家、民族又会有多么强大的凝聚力啊。在取材上,本文作者在自己最

55、为熟悉的园地中大做文章,可谓明智、老到。选择熟悉的材料,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家乡变化、眷恋家庭生活更现实的问题是,有很多东西离我们很近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比如教材资源,各学科教材中的作品、事件、道理均可入文,成为考场作文中颇有分量的材料。比如试题素材资源,对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阅读材料深入思考,从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中吸取养分将其转化为写作材料。比如个人爱好资源,文学、影视、体育、歌曲、绘画、旅游、动漫只要我们有所爱,便有写不完的素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如果能足够珍视。并对其加强认识与感悟,考场作文定能在选材上左右逢源从容不迫。二、材料的运用选择,是调兵;而运用,则是“实战”。如果说积累材料要“多”,

56、选择材料要“广”,那么,运用材料则要“活”。灵活运用材料,有四种技法值得借鉴。1深入挖掘材料选用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兵不在多而在精。我们不妨对有限的材料做由表及里地挖掘,把它的内在意义充分开发出来,以一当十。挖掘材料的过程是我们对事物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深化文章主题思想的过程。对于材料的开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材料的蕴涵进行延展,使同一材料发挥尽可能多的作用:也可以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发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体现材料价值。片段示例3】(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小学那会儿,

57、“三好”生由同学们选。记得四年级时班里有个女孩羞怯拘板,又倔头倔脑,没有什么朋友,更不会亲合老师。同学偶尔提到她,总叫“老蔫儿”。谁也没想到,这“老蔫儿”期末居然考了个第一。选“三好”时,老师先把一贯名声显赫的“红人儿”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中央,再由同学提其他候选人。考了第一的“老蔫儿”似乎被人遗忘了,直到提名快完时,才有同学提到她,她的名字极不起眼地缩在黑板的一角儿。举手表决时,她又被遗忘了,同学们争着选自己的知交好友。当老师一个个擦去落选的人名时,才在角落发现了她。透过厚重的眼镜片,老师斜睨着满眼的不屑问:“哦这还有一位呢,还选吗?”引出全班一阵哄笑。无意中,我瞥见“老蔫儿”,她缩在教室的

58、角落,两眼失神地大张着注满了惶惑。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感到了我们的残忍,虽然还不明了这残忍究竟是什么。大了我才明白那眼神中包含的是自身价值被否认的痛苦。我们在老师有意疏远的指挥棒下残忍地否定了一个同学的价值,把一个孤言寡合的同学狠狠推向自卑的悬崖!那时,我们虽然年幼,但“以亲疏断优劣”的意识却早已潜移默化,扎根心田。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竞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甚至诋毁!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便要伴其终身了。点评“有色眼镜”的论断,是切合题意的这个“色”,即“感情的亲疏”。文章以此立意,无疑是找到了一个恰当

59、的角度。文章最有分量的是对童年旧事的反思,此时的作者已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他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心灵的拷问是理性的,也是充满勇气的。这个材料用得好,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者并不是空洞地说理,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激起读者的共鸣“她缩在教室的角落,两眼失神地大张着,注满了惶惑”等描述相当到位;第二,作者的论析相当深入,“我们在老师有意疏远的指挥棒下,残忍地否定了一个同学的价值;把一个孤言寡合的同学狠狠推向自卑的悬崖”“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竟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甚至诋毁!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便要伴其终身了”。这些自责、质疑

60、与忧思娃得异常有力。这段文字,通过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表现m较为深刻的思想,很见功力。2选好使用角度任何一个材料都不止一个属性,看你要用它做什么。同一个材料,在证明不同观点、为不同立意服务时,可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阐释,即“一材多用”。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此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意思是说:文辞(包括材料),就像物品,思想见解(即中心观点)好比使用物品的工匠、医生。橘子、山楂等果品,厨师拿它做拼盘待客,医生拿它来人药治病。懂这个道理的人,相同的文字(材料)可有不同的用法和用途,在不同人的笔下,它们(指材料)的样子不是死板不变的。因此,一个多义的材料从哪个角度去用,不得不去问你的写作目的。并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