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_第1页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_第2页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_第3页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_第4页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贸易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导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A5、B6、C7、D8、D9、D10、D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3、AD4、ABCD5、CDE 三、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在可交易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方面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2、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或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3、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4、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

2、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5、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过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6、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和用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又称国际贸易值。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得出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7、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

3、成,即各类货物贸易额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以比重表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类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以份额表示。8、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洲、各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额占该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9、对外

4、贸易依存度:亦称为对外贸易系数。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的,它是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指标之一。 10、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而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11、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的是在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中,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从甲国出口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商品,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有些内陆国家同非邻国的贸易,

5、其贸易商品的运输路径必须通过第三国国境。12、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在一参加方境内向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人而提供服务。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13、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四、判断题 1、2、3、4、5、6、7、8、9、10、五、简答题 1、简述国际分工的类型。 答: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 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

6、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垂直分工是水平分工的对称。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结合起来的国际分工方式。 2、简述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 答: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1)转口贸易有第三国的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过境贸易无第三国的商人参与。 (2)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过境贸易通常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如印花费等。 (3)转口贸易属于间接贸易;过境贸易属于直接贸易。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

7、方向的集中和分散? 答:(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定义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式在不断变化,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经常变动,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不断变更。(2)对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看法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对一国而言,如果与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高,则对外贸易地理方

8、向比较集中;反之,则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比较分散。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以出口为例,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可以凭借对传统市场的熟悉而节省市场开拓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便于出口厂商间的信息交流,扩大出口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出口的集中在出口国厂商协调不力、产品差异化小的情况下,又会造成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出口收益。而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对厂商而言

9、,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集中还是分散,从根本上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二次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1)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上升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50%70%,个别国家更高.发展中国家比值也占到45%55。与此同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就业人口从农业、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各部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在整个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从1960年的51.6%上升到1996年的65%以上,美国、欧共体均接近70。同期内,发展中国家该比重从41.8%上升到50%左右

10、。因此,随着各国国民经济服务化的加强,国际间相互提供的服务也日益活跃起来。(2)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服务业日益专业化许多服务行业由制造业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服务行业,其目的是应付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例,由于面临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知识密集型服务必须不断地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能力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生产的各阶段不断出现对专门服务的需求。在生产的“上游”阶段,要投人的专门性服务有: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与设计、市场研究等.在生产的“中游”阶段,有的服务与货物生产本身相接合,如质量控制、设备租赁、后勤供应、保存和维修;有的服务与生产“中游”并行出现。公司运行需要各

11、种专门服务,如会计、人事管理、电信、法律、保险、金融、安全、伙食供应等。在生产“下游”阶段,需要广告、运输、销售、人员培训等。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下游”、“上游”和“中游”三个阶段服务的反馈,以保证其产品的接受性和销售的扩大。(3)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长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整个世界商船吨位从1970年的2.17亿吨提高到1995年的7.35亿吨,1995年海上运输量达到46.5亿吨,1997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达53800亿美元.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运输、银行、保险业等服务贸易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加强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大量发展,提高

12、了服务国际化的速度。跨国公司在金融、信息和专业服务方面都是重要的供应者,其中许多公司迅速扩大,向全球出售服务,推动这种趋势的发展。(5)国际服务合作的扩大促使服务贸易扩大国际服务合作是指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签订合同,向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由接受服务的一方付给报酬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国际服务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承包外国各类工程;劳务输出;各种技术性服务出口或生产技术合作,如出口各种技术、专利、科技知识、科研成果、工艺等知识形态的服务;向国外出租配有操作人员的各种大型机械;向国外提供咨询服务等。目前,国际服务使用己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国

13、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和内容。(6)国际旅游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加快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部门,成为蓬勃发展的行业。1970年以来,国际旅游业成为仅次于石油和钢铁工业的第三大产业。(7)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服务贸易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输出国对各种服务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8)各国政府的支持是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催化剂。六、论述题1、试述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主要变化。 答: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传统商品贸易结构进一步向制成品发展在传统商品贸

14、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在迅速下降,而制成品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则大大高于整个世界和其他两种类型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在制成品构成中,高技术产品已占据主要地位。在发达国家制成品出口中,高技术产品高达60。(2)技术贸易日益发展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技术、信息和智能构成的“软技术”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独立贸易商品。60年代中期,世界技术贸易总额为25亿美元,70年代中期增加到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又突破500亿美元,平均每10年翻两番。目前,技术贸易主要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进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约占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80%,在世界

15、技术贸易中,跨国公司控制了相当的份额。(3)服务贸易地位上升2000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已达1.4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1/4左右。而且,其年均增长速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高于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2、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定义对外贸易依存度:亦称为对外贸易系数。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的。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人发展,整个世界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

16、高,世界出口依存度己从1950年的8.5%提高到1980年的17.1%。它表明随着图际分工的深人发展,世界经济生活在不断地国际化。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运转的一个必需条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从1950年到1980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7.7%增长到26.8。国际分工的深人发展,也使贸易方式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2)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持续提高,这种现象的发生固然是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但是确实对中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

17、快,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正处于一个迅速上升的时期。外贸依存度的持续增加对中国的影响a.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国际化,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的外贸依存度总体上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来势迅猛,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幅度攀升也是一种必然。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道路。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属于中国自身,而且属于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国际层面意义。中国经济的发展终将

18、进入一个与世界经济荣辱与共的同步周期。b.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趋于频繁化。我国目前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及地区,对美、日、欧(盟)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些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它们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经济的繁荣与否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近年来,我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如此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成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率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200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先后对中国的彩电、纺织品、家具等商品展开一系列反倾销调查

19、,并不时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时代,这正是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结果。c.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重塑了中国的外贸结构,影响中国未来的就业格局。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带动相关行业的社会就业。由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曾经是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因此该行业吸纳了最大量的就业人数。根据测算,每出口1亿元的产品可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按2003年的出口规模计算,我国出口的产品可以提供就业人数大约5260万人。然而从另一

20、方面看,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也说明了中国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较低。随着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会作进一步调整,整体就业格局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思考与对策a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思考首先,应加强对外贸依存度合理测算方法的研究,正确评估当前外贸依存度对中国CDP的作用与影响。一国外贸依存度的高低,既与该国经济总量的太小有关,又与该国CDP的构成和汇率紧密相连,同时还受该国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贸易地理方向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影响。尽管外贸依存度已经成为我国研究人员在分析和评价外向经济活动时频繁使用的指标,但

21、对于当前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算值是否合理,其数值究竟多太为宜,众说纷纭。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正日益密切。如果不能理性地看待外贸依存度的大小,就会导致在对外贸易中不能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导致过度的保护政策或过度的开放政策,而这两者都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其次,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用传统的外贸依存度测算方法得出的数值显然夸大了中国的外贸依存程度。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用购买力平价法或者一般贸易出口依存度法计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其数值大致均为25%左右,与贸易大国美国的外贸依存度相近。笔者以为,两种计算方法都忽略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

22、的作用,但考虑到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容易重复计算的实际情况,应该加上加工贸易净出口占GDP的比重,2003年约为5.6%,这样中国实际外贸依存度大概为30%左右,这一比例对中国GDP的增长应该是适度的。总之,我们在分析外贸依存度的大小时,不能简单地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而应该综合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才能全面、客观、具体,为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b.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对策首先,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在巩固外贸、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制定内外兼顾的战略性经济政策。当前应进一步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的地区结构,在巩固传统的亚洲和北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洲市场,

23、并逐步向拉美、中东及非洲市扬进军,以不断提高我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居民预期,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同时综合协调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扩大有效需求提供支持。其次,应大力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今后我国加工贸易应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路子,以此促进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大力提高。再次,应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确定人民币币值的合理水平。我国有必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的步伐,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研讨人民币的合理币值,继续为外贸的发展提供货币政策的支持最后,应加快国内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由于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在GD

24、P中的份额仍然较低,不仅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而且造成外贸依存度的夸大,影响对外贸政策的总体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应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同时,考虑到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地区不均衡,今后要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努力提高中部、西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这不仅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中国总体开放格局下的必然。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A5、A6、A7、B8、C9、C10、B 二、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指的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对外贸易是获取

25、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内财富,他们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重商主义主张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因此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追求有利的贸易差额,因此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2、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口号。作为近代后期放任主义的经济学鼻祖,重农学派提出了自然秩序的观点。3、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投人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投人的话,则称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4、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

26、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称该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5、相互需求强度:指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程度的强弱。需求强度较大的一方,双方贸易的交换比率更贴近对方国内的交换比率。三、判断题 1、2、3、4、5、6、7、四、简答题1、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财富观:以贵金属作为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2)世界资源静态观: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奕,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另一个国家比受到损失。(3)对外贸易政策主张: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2、试述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答:绝

27、对优势说是曲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的。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他的绝对利益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求,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

28、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他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虽然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斯密绝对利益学说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也有一些非科学成分。 从国际贸易实际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备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

29、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3、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答: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如下: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

30、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对于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比较利益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

31、主要贡献。 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

32、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当他看到这一情况时,表示无能为力,认为适用于国内交易的规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 该理论并未从根本土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因为从逻辑与现实出发,厂商首先要收回投资、获取平均利润之后才会追求超额利润,因此,将国际贸易发生说成是为了追求比较利益(超额利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比较优势学说暗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以被相对落后国家接受。总之,在发达国家这一理论仍被

33、认为是正统贸易的理论基础,至少在教科书中说是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研究中,这一理论有不适于当代现实的地方,应加以完善、补充,使之多因素、动态化、数量化。对于我国而言,比较利益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4、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什么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答:(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来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来获取专业化分工的利益,由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著作国富论中最先提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效果。亚当斯密主张各国应

34、当参与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亚当斯密认为:国际间的分工能够使劳动者从事专门的工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并且有利于工具和机械的创新和改良,因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整个国际贸易应当是一场双赢的“正和博弈”,参加贸易的各国都能够获取利益。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他主张:各国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就是说,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较大

35、的产品,而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当集中生产其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开展贸易,获得贸易利益。(2)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有指导意义的原因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这种贸易模式只能建立在两个在不同产业互有优势的国家之间,无法解释一个在各个产业都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要参加国际分工的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生产方面都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却存在劣势最小的产品部门;与之相对应,一个国家可能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存在优势,但是可能有的产品的优

36、势最大,这样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分工生产,即劣势国家应该生产劣势较少的产品,而优势国家应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优势,但是仍然可以分工生产进行国际贸易。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拓宽了国际分工的范围,为更多的国家加人全球分工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5、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内容。答:相互需求原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它是用供求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按照什么条件进行交换、国际贸易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配以及决定这种分配的

37、因素是什么。由此可知,相互需求理论主要有如下的内容:(1)国际贸易进行的条件相互贸易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了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有利。因此国际贸易进行的条件应该是双方进行交换的比例必须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2)贸易利益的分配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因为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例,说明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自己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

38、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因为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意味着离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越远,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超过分工和交换前自己生产时的产品量越多。(3)决定贸易利益分配的因素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贸易利益分配的因素主要是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强,那么生产该种商品的国家将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反,那些生产需求强度较小的商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将居于不利的地位。五、计算与分析题 1、答:按照绝对优势理论,A国应专业生产具有高劳动生产率的X产品,B国应生产具有高劳动生产率的Y商品,进行专业分工后:A国将全部劳动用于生产3个单位的X产品,不生产Y

39、产品,B国用全部劳动生产3个单位的Y产品,不生产X产品。很清楚,在全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与分工前相比,总产量增加了2单位,各国的消费在保持1单位X产品、1单位Y产品时,按照1X:1Y的比率进行交换,A、B两国和全世界都因此而获得利益,即消费了更多的商品。2、答:(1)中国小麦,美国计算机 (2)美国分工生产计算机并出口,中国生产小麦并出口 (3)25:120:13、国家 酒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分 工 前 美国 11201100葡萄牙 180190合计 22002190分 工 后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交换后 美国 1葡萄牙 1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

40、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C6、A 7、B 8、B 9、C 二、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要素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等。(技术知识、经济信息);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又称为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2、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性。3、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指单位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要素密集型产品指根据

41、产品里面投入的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不同,把产品分成不同的种类,即哪种生产要素在这种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就把这种产品叫作这种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如生产小麦投入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就把小麦称为土地密集型产品。4、里昂惕夫之谜:指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于1947年美国进出口贸易构成分析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论结论相反的结果。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资本丰裕的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里昂惕夫验证的结果确是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5、H-O定理:各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6、要素价格均等化

42、定理:国际贸易将使生产要素的实际收益均等化。7、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有益于一国使用其丰富要素进行的生产,但减少稀缺要素的实际收入。8、罗勃津斯基定理:如果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在两种生产要素中,其中一种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其绝对产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其绝对产量将减少。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四、简答题 1、为什么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答:(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是

43、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2、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三个主要结论是什么? 答:(1)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反之就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输出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各个国家之间的价格差;(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

44、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3、为什么通过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趋向一致? 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生产要素无法在国际间进行自由流动,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必然出现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比率的差异。但是,随着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活动开展,这种差异会逐步趋缓,并渐渐趋向一致。根据H-O模型分析得出的理论,相对于他国而言,当一国的某一要素禀赋较为丰裕时,该国就会集中使用这一丰裕要素来生产和出口产品,随着对该要素需求的增加,这一要素又会变得相对稀缺,从而引起该要素价格的上涨。相反,那些禀赋原先并不丰裕的生产要素,由

45、于国际分工后对它们的需求减少,稀缺程度因此相对降低,要素价格趋向下跌。同样,他国也会产生相同的情形。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迷,它的主要解释包括哪些? 答:按照 HYPERLINK :/ /netcourse/webpage/InterTrade/exercise/JiaoAn(32,7).ppt%20-%20-1,6,%203.4.4%20%20H-O H-O HYPERLINK :/ /netcourse/webpage/InterTrade/exercise/JiaoAn(32,7).ppt%20-%20-1,6,%203.

46、4.4%20%20H-O 理论,美国应出口准备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验证却与此相反。里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外贸状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H-O理论恰好相反,即“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 里昂惕夫之谜不仅促成了一些类似的研究工作,也引起了对“谜”的不同解释: 劳动效率的差异。 人力资本的差异。 贸易壁垒的存在。 未考虑自然资源因素。 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5、如何理解“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出口。它们没有什么资源使丰裕的。

47、它们的资本和土地都不丰裕。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里,甚至连劳动也不丰裕。” 答:这个论点没有区分一国的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重点不是在于要素的绝对丰裕度而是其相对丰裕度。与其他较发达国家相比,穷国通常拥有较为丰裕的劳动而不是资本。五、论述题 1、简述H-O定理。 答:HO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他的学生俄林共同提出的。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图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但对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给以解释,H-O模型对此给予了说明。(1)HO模型的假设前提第一,两个国家,两种要素讨(劳动和资本),

48、两种产品。第二,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投人系数相同,即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人量的因变量。第三,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第四,两个国家中一个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因而利息率相对较低;一个劳动力存量相对丰富,因而工资率相对较低。第五,影响贸易的其他一些因素,如运输、需求、贸易壁垒等被排除。(2)HO模型的基本命题第一,每个图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

49、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第二,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的比率不同,即使两圈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这点是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三,国际间的贸易一般会使贸易参与圆之间的工资、地租、利息这些要素的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3)HO模型的基本内在推导过程相同种类产品的绝对价格差是图际贸易的直接基础,价格绝对差是由成本差决定的,成本差是由要素的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差异是由要素存量比率差异决定的,而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而要素的供给则是曲要素禀赋决定的。因此,要素供给的票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4)简要评价HO模式与比较利益说的异点。从基本层面看,HO

50、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但HO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圈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用于国际贸易,价值的决定只是由劳动一种要素决定的。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分析的出发点。HO模型的政策含义。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其政策含义。例如,马来西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等。对HO模型的评价。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产品结构、地理格局),从贸易对经

51、济的影响分析是理论有益的方面;但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同时该理论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另外对于需求因素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2、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20%。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解释上述现象。 答:(1)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定义及假设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虽然生产要素在地区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地区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地区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

52、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这是因为两地在实行分工和发生贸易之后,各自经常大量地使用本地区丰裕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产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价格不断下跌。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两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和利息差异的缩小,并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存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它假设: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在所有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都是固定的,在各国之间没有生产要素的移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两个国家不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

53、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能完全自由流动。(2)分析在本题中,之所以美国国内价格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仅仅是从理论上来讨论价格均等化存在的可能性,但现实的环境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理论假定,这样的结果可能阻碍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这点也可以从美国国内要素价格存在差异可以看出。首先,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可能存在问题。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发展程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要素在国内流动就非常顺利的矿由于障碍的存在,导致美国国内要素价格的差异。其次,运输成本的存在阻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实际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国际间商品流动的成本为零,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假设

54、是不存在的。对美国国内而言,也存在这种情况,即使同一种商品,由于运输问题,在不同的地域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要素价格的不一致。最后,国际贸易利益在区域间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可以知道,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收入在不同国家的重新分配,但是在不同的地域,这种分配是不平衡的。以美国为例,美国出口和进口的商品较多采用东海岸的港口,这就导致这些口岸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金融口岸,这样在收人分配中,这些口岸的利润分配必然较高。东海岸由于贸易量较少,导致收人分配的利润转移量就必然较少,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该地区的经济,制约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六、计算与分

55、析题 1、分析说明为什么里昂惕夫等人的研究结果会与要素禀赋理论相矛盾。答:要素禀赋理论有一系列的重要的假设,包括生产要素各国是同质的,各国同时生产多种商品,各国技术水平大致相同,贸易使各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这些假设并不能够都满足。比如,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可能反映了美国教育水平较高、工人劳动生产率较高,从而人力资本比较密集这样下种情况,而不是美国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比其他国家多。也可能是由于美国出口中主要使用了创新的技术,而创新的技术需要较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不是资本。这些人的研究结果之所以与要素比例理论矛盾,是因为在此实证研究中没有将国际上实际

56、存在的技术差异因素、人力资本差异,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考虑进去。2、答:(1)。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总是倾向于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本题中,本国是土地相对丰裕的国家,所以土地密集型产品水稻的相对产出较高,成为水稻的出口国,电视机的进口国;外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电视机的相对产出较高,是水稻的进口国,电视机的出口国。(2)里昂惕夫之谜引发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疑问。里昂惕夫发现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没有其进口产品的密集度高。这个谜的部分解释是对生产要素的定义和测量方式不同。各类别劳动是有区别的(如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同样的,在

57、资本的定义中也有这样的问题,没有反映出进口相对于出口的技术密集度。3、答:甲国:(1)生产小麦成本:410+1141元(2)生产棉布成本:41+11014元乙国:(1)生产小麦成本:110+2112元(2)生产棉布成本:11+21021元根据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得出的结论,一国应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图相对充裕要素(即相对价格较低的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即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增加社会财富的目的。根据计算结果,甲国生产棉布的成本比乙国要低,生产小麦的成本比乙国要高,因此应生产并出口棉布,进口小麦;而乙国生产小麦的成本比甲国低,

58、生产棉布的成本比甲国高,因此应出口小麦,进口棉布。第四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D 7、B 8、B 9、A 10、C 11、B二、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的贸易。产业之间发生的贸易活动,主要基于不同国家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2、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同时同一种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3、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

59、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T的取值范围为0到1。4、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换言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边际收益递增)。 5、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这类商品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对象,但由于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现象。6、产品的差异性或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7、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创新出来,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到逐步标准化生产,市场

60、不断扩大;再到完全成熟,标准化生产,市场基本饱和;乃至最后被新创新的产品淘汰这样一个过程。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差异?运用什么方法来区分这两种贸易形式? 答:(1)具体比较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模式,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的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的可能就越大;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经济规模越接近,产业内贸易的机会就越大。可以说,产业间贸易反映了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而产业内贸易反映的是可获得的比较优势。第二,产业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