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_第1页
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_第2页
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_第3页
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_第4页
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讨论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讨论随着20世纪因考古学而产生的音乐考古学的诞生与兴起,音乐文物逐渐在书写音乐史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改变了我们对音乐史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让以文献史料为主的传统研究方式的音乐史学研究再次焕发了活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参照?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考古?考古学报?等相关杂志,立足于2022年以前湖北地区即目前行政区划中湖北省境内的区域开掘出土及部分传世的相关音乐文物,通过资料梳理,对该地区出土音乐文物状况进展系统分析,力求对湖北的地区音乐历史有新发现、新认识。一、湖北地区音乐文物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长江流经之地。它北接河南省

2、,东连安徽省,东南与江西省相接,南邻湖南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交界。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成为了该地区开展的重要优势。它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承西、北、东三面山脉环绕、中间为千里江汉平原的多样化地貌,从而孕育了八方来风混融、多种文化并存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就是这样丰富的地理地貌孕育了人类早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也正是人类早期活动的积累为之后兴于此地的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奠定了深沉的基矗据笔者的最新调查显示,截止至2022年,湖北地区音乐文物约有800余件。其中除去23件为失去考古地层学背景的传世音乐文物外,其它均为考古发现所得,其年代上从新石器时代至明

3、清时期,除明确定性为夏王朝时期的音乐文物尚未发现以外,其它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文物几乎均有所见,数量之丰富、范围之广布于全国而言也实属罕见,因此对于其相关的研究活动可以说是刻不容缓。需要说明的是,湖北地区音乐文物800余件的数据,根本上是按照?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学术界现行惯例进展统计获得的结果。即现行惯例在统计编钟编磬时,往往不是按套计算而是以一套中的各件分别统计,而对其它类别的乐器,那么往往以一个完好的个体来对待,如一只排箫共有十三根箫管,就作为一件乐器来进展统计。二、音乐文物的整理一时间属性800余件音乐文物按时间属性可将其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4、各历史时期音乐文物因其社会历史状况的不同在数量以及详细音乐文物的制作和使用上都呈现出各自时期的特点,根本情况如下表所示:二空间属性湖北地区的800余件出土音乐文物中,根据当时的考古材料来看,有着明确出土地信息的有五百余件。从目前湖北省内的地域来看,以长江和汉江为界,大致可划分为西南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南部地区。各地区因地理、地域环境的差异,从其出土的音乐文物类型在数量上显现出各自的特点,大概情况如下表所示:三题材及质地800余件湖北地区音乐文物所反映的音乐信息是多角度的,所涉及的题材,所表现的内容也非常多样与丰富。湖北地区几个大墓的出土,让人们对当时乐队规模及乐器的组合情况的理解有了可供参考

5、的详细例证,根本情况如下表:另外,出土的音乐形象类资料所表达的音乐场景那么更为丰富。江陵马山1号墓舞文锦、江陵凤凰山53号墓乐舞纹梳、黄釉乐舞胡人扁瓷壶、当阳半月1号墓乐舞百戏画像砖、枝江姚家港乐舞百戏画像砖、3件彩绘女舞俑都从不同层面上共同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类音乐生活中的歌舞场面。出土的九宫山戏文杂技图石刻、咸丰唐崖土司城戏文图石刻以及所属年代为宋的魂瓶上的立体塑像等音乐文物,对我国古代人类的戏曲音乐生活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在笔者根据学术界现行惯例统计的这800余件音乐文物中虽未将乐器铭文、墨书等纳入到统计数据之中,但这些信息在我们进展音乐史的研究上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不容小觑的

6、。这些湖北地区出土的各时期的音乐文物按制作材料可将其划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大类,即西周早期就确立的所谓八音的分类方式。假设从其功能的角度,那么又可将其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大类。随着明器在墓葬中作为实用器的补充与替代地位的加重,其中所表达出的当时人对于死亡的观念可略见一斑。三、初步研究的认识一历史分期根据时间属性笔者已经将目前湖北音乐文物划分为了四个时期,即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唐时期以及宋元明清时期。根据已统计的音乐文物的数量来看,新石器时代共出土音乐文物55件,均为陶质响器;商周时期那么出土了563件音乐文物,在种类上更加多样,题材上更为丰富,质地上那么多为金石类乐器;汉唐

7、时期共出土67件音乐文物,以俑像类居多;属于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文物共有118件,较前一时期在金石类乐器上有所增加,且有一定数量的传世品。从以上笔者统计的湖北地区音乐文物来看,其在年代上几乎贯穿了我国历史开展的整个时期,虽然在与同一时期的某些中原地区音乐文物在类型与形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是符合黄翔鹏先生在其?中国古代音乐歌舞伎乐时期的有关新材料、新问题?一文中所提出的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划分的三个阶段的,即先秦乐舞时期、歌舞伎乐时期、剧曲音乐时期。在黄翔鹏先生的文章中,先秦乐舞阶段其音乐形式是以钟磬乐为代表,歌舞伎乐阶段是以丝竹乐为代表,剧曲音乐阶段那么是以戏曲音乐为代表。在湖北地区出

8、土的史前文明的新石器时代的音乐文物因其属于人类社会开展的早期遗产,笔者在此不作讨论。在进入文明时期以后的563件商周时期出土的音乐文物中,钟磬等金石类乐器正是该时期湖北音乐文物的主导。这无疑也表达出了商周时期江汉流域附近区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域与中原地区古代音乐生活的亲密联络。钟磬作为我国古代礼乐的代表在此古代湖北地区出土的汉唐时期的音乐文物与之前相比骤然减少,并且从其质地上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规模宏大的金石类乐器,取而代之的是表现歌舞、百戏等题材的俑像、石刻、画像砖。这也正与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歌舞伎乐阶段在时间和内容上所表现出的根本一致。宋代及其以后的音乐文物在金石类乐器上有了一定的

9、复苏,但其在规模上却远不及之前的商周时期,之前未曾涉及的戏文题材被运用在了该时期所特有的随葬品魂瓶上,这也使中国音乐史中的剧曲音乐阶段在湖北地区出土的音乐文物上得到了当时实物的有效印证。综上,可见对于湖北地区音乐文物的整理一方面从侧面上印证了我国古代中原音乐历史在文献上的记载;另一方面也让偏安于中原之外的地方的音乐史在无较多文献留存的情况下有了可供追溯的载体。二文化属性目前的湖北地区的音乐文物至少有803件,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陶响器主要开掘于江汉平原一带,该地区正是当时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所在地。也有少数出土于湖北省的西南部地区,而今湖北的西南部地区是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遗址。由此观之,笔

10、者认为正是因为人类史前文明这三种文化的存在而构成了该地日后社会开展、文化繁荣的基矗因此,当今我们所能见的这些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音乐文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就显得意义重大了。当人类进入到有着国家概念的社会生活之后,其在消费力方面,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相比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当时的人不仅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而且已经具备运用文字记载事物的条件与才能。这些都为之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在对上一章统计材料的分析中,所呈现的一些同等类型的音乐文物在某些地区的集中分布、某些音乐文物在个别特定地区屡次出土的现象,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在出土量最大的湖北省中部地区所出土的407件音乐文物中,虎座鸟架鼓就较

11、为集中地开掘于该地区,在湖北省西南部地区出土的81件音乐文物中,那么主要是以编钟和錞于为主。而50件以句鑃和铜鼓为主的出土音乐文物那么是在湖北省境内的东南部地区才有所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与古代的湖北地区存在的楚文化、巴文化和吴越文化这三种较为典型的区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络。湖北省中部地区出土的音乐文物较其它两个地区是最为丰富也最为多样的,其音乐文物的种类与当时位于其它北部的中原地区并无二致,但虎座鸟架鼓在其鼓类乐器中却显示出了丰富的楚文化特色。并且就全国的考古情况来看,这种鼓根本出土于楚墓之中,从而使之表达出自身的区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在巴东、秭归、恩施等湖北省西南部地区出土的

12、编钟和錞于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后汉书南蛮列传?记载:巴郡南蛮郡,初有巴氏等五姓,处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之子务相独中之;又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约能浮者为君,独务相能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可见,人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将该地称之为巴巴地现属湖北地区,在古代的时候就有先民活动的痕迹,巴正是古人对该地的称呼,而在其地域环境上生活的巴人所创造的文化便被人们冠以巴文化。同时虎又是巴人所崇拜的图腾,故而以虎钮为特殊设计的錞于较为集中的出土于该地,由此看来也是有着其内在缘由的。另外,据?左

13、传?记载,齐桓公九年,巴欲与邓为好,需先告于楚,且要在楚使的率领下,巴客才能聘与邓;楚文王时,跟随楚人伐申;鲁文公十六年,巴人从楚师灭庸。可以说明,巴对于楚而言,至少是一种依附的关系。同时此处也再次说明至迟在春秋末年,巴的区域概念就已经形成。而从目前实际出土的音乐文物来看,巴确也始终与辐射楚地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严密联络,即独产于巴地的编钟虽有着其地域性特点,又与中原地区的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巴地的先民一方面承受着来自中原强势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在此根底上参加了他们自身的美学思想,由此在与其它地区同时都有錞于的情况下,该地的錞于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标签。这种对原有文化的吸收与开展

14、,着实令人惊叹!就目前湖北省内有明确出土地的音乐文物而言,其543件音乐文物中,只有湖北的东南部地区出土了句鑃这种乐器。据?战国策秦策三?载,楚悼王时,吴起南攻扬越。?史记楚世家?又载:楚成王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楚威王时,杀越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可见,楚、吴、越三国虽互为邻邦,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战事不断。不过,这也从客观上无形之中为各国互相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在当时对礼乐制度极度尊崇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礼乐的物化形态乐器,也在长期的战乱过程中

15、得到了一定的开展,这也正为仅在今湖北省东南部的吴越地区才出土的句鑃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三史学价值通过对湖北地区音乐文物资料的整理,笔者有了对史学研究的几点认识:其一,音乐文物资料通过其时间、空间、题材等属性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出古代人类生活的音乐图景。其二,这些在音乐文物资料上所记录的信息能相对完好地呈现出我国古代音乐的根底理论,是对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和纠正。其三,这些出土的音乐文物资料最重要的价值当是其作为乐器的实际演奏功能,然而古人在制作它们的过程中却不止步于此,而是匠心独运地将它们制作成了一件既可以实际演奏又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因此使古代先民的音乐美学思想在这些音乐文物上显露无遗。其四,对于鲜有记载的地方音乐史,出土地音乐文物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再结合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以文献结合实物的二重证据的史学研究方式,对地方音乐史的研究可以做到更为全面与客观。四、结语通过对?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北卷?及?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中国文物报?相关材料的整理可知,湖北的音乐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乐器类和图像。据笔者最新统计,其中乐器数量不少于768件,图像类音乐文物那么约为32件。从时间上看,这些音乐文物可明显分为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时期,根据它们所表达出的规律与特征,又可借用中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