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下-下学期163,4_第1页
电路下-下学期163,4_第2页
电路下-下学期163,4_第3页
电路下-下学期163,4_第4页
电路下-下学期163,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独立参数,一个元件一、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它们的端口方程(端口VCR或端口特性)完全相同,或者说两个电路的参数相等。两个电路等效是指:它们对外电路呈现的特性相同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等效替代等效电路两个电路等效的条件无源线性一端口+两个二端口等效是指它们对外电路呈现的特性相同强调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两个二端口等效的条件等效条件:它们的端口方程(端口VCR或端口特性)完全相同,或者说两个二端口的参数相等。等效1122无源二端口+-+-1122无源二端口+-+-三、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1. 互易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不含独立源和受控源的线性二端口称

2、为互易二端口,它仅有3个独立参数。 是否可以用3个阻抗(或3个电阻)构成的二端口作为互易二端口的等效电路?考虑3个元件的连接方式? Y型连接和型连接 可以用3个元件的串联或并联电路作为互易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吗?试问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 假设可以YES!1122互易二端口+-+-NO!三、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1. 互易二端口的等效电路等效的条件:它们的端口方程(端口VCR或端口特性)完全相同,或者说两个二端口的参数相等。T型等效电路型等效电路假设可以1122互易二端口+-+- Yb+ Ya Yc1122-+ Zb Za Zc+-2. 非互易二端口的等效电路由3个阻抗(或

3、电阻)和一个受控源组成?4个元件的连接方式:T型或型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三、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考虑4个独立参数T型等效电路型等效电路类型、位置控制量1122非互易二端口+-+-+ Zb Za Zc+-+ Yb Ya Yc等效的条件:它们的端口方程(端口VCR或端口特性)完全相同,或者说两个二端口的参数相等。含有受控源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四、二端口等效电路的求解方法1. 互易二端口的T型等效电路注意对称二端口的T型等效电路也是对称的,即等效根据两个二端口等效的条件:1122互易二端口+-+-+ Zb Za Zc+-等效条件对称二端口的型等效电路也是对称的,即16-3 二端口的等

4、效电路2. 互易二端口的型等效电路注意四、二端口等效电路的求解方法等效条件等效1122互易二端口+-+- Yb+ Ya Yc1122-根据两个二端口等效的条件:3. 非互易二端口的T型等效电路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强调受控源及控制量的位置不同时,求解等效电路的方法相同四、二端口等效电路的求解方法1122非互易二端口+-+-+ Zb Za Zc+-等效等效条件4. 非互易二端口的型等效电路受控源及控制量的位置不同时,求解等效电路的方法相同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强调四、二端口等效电路的求解方法1122非互易二端口+-+-等效+ Yb Ya Yc等效条件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不是唯一的; 若二端

5、口互易或对称,则等效电路也互易或对称。 型和T型电路之间可以等效互换。注意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四、二端口等效电路的求解方法等效互换 Yb+ Ya Yc1122-+ Zb Za Zc+-+ Zb Za Zc+-+ Yb Ya Yc例题已知二端口的Y参数,求其任意一种等效电路。分析由矩阵Y知: ,原二端口是互易的。可用不含受控源的型电阻二端口作为其等效电路。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因为Y参数是实常数,原二端口是电阻性二端口。 Gb+ Ga Gc1122- u1 u2 i2 i1根据两个二端口等效的条件:等效条件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在实际电路中,二端口具有特定功能,并起着耦合电源/信

6、号源及负载电路的作用。 二端口的功能可以用转移函数描述或确定。因此,二端口的转移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 电源或信号源负载电路1122i1i2R 、L(M) 、C线性受控源+-u2+-u1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传递函数)是在复频域分析法(运算法)的基础上定义, 其定义为动态电路的网络函数定义:一、二端口转移函数的定义电源或信号源负载电路输入端输出端二端口内部不含独立电源和动态元件的附加电源,即 注意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122R、L(M)、 C受控源+-+-二、无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输出端不接负载电路,即输出端开路或短路; 输入端激励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理想电流源。转移电压比函数转移电流比

7、函数转移导纳转移阻抗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 无端接的二端口2. 转移函数的类型+Us (s)1122R、L(M)、 C受控源+-+- 输出端开路 输出端短路 3. 转移函数的求解方法已知二端口的结构和元件参数,用运算法求解,与网络函数H(s) 的求解方法相同。(2) 利用二端口的端口方程(Y/Z/T参数方程)求解转移函数。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无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122R、L(M)、 C受控源+-+-+Us (s)转移电压比函数转移电流比函数转移导纳转移阻抗 输出端开路 输出端短路 三、有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输出端接有负载阻抗ZL(s)0; 输入端接电压源Us(s)与阻抗

8、Zs(s)的串联组合或电流源Is (s)与阻抗的Zs(s)并联组合。双端接二端口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双端接”二端口端接阻抗ZL(s)和Zs(s)ZL(s)R, L(M), C受控源I1 (s)I2 (s)U1 (s)+U2(s)+Zs (s)+Us (s)输出端接负载阻抗,输入端接理想电源;输入端有端接阻抗,输出端不接负载。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2.“单端接”二端口三、有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端接阻抗ZL(s)和Zs(s)ZL(s)R, L(M), C受控源I1 (s)I2 (s)U1 (s)+U2(s)+Us (s)R, L(M), C受控源I1 (s)I2 (s)U1 (s)

9、+U2(s)+Zs (s)+Us (s)3. 转移函数的类型转移电压比函数转移电流比函数转移导纳转移阻抗转移电压比函数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三、有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ZL(s)R, L(M), C受控源I1 (s)I2 (s)U1 (s)+U2(s)+Zs (s)+Us (s)4. 转移函数的求解方法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已知二端口的结构和元件参数,用运算法求解,与网络函数H(s)的求解方法相同。(2) 利用二端口的端口方程(Y/Z/T参数方程)求解转移函数。注意有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与端接阻抗有关。三、有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ZL(s)R, L(M), C受控源I1 (s)I2 (s)

10、U1 (s)+U2(s)+Zs (s)+Us (s)端接阻抗ZL(s)和Zs(s)转移电压比函数转移阻抗例1已知二端口的Z参数方程,求无端接二端口转移函数。解(1) 令I2(s)=0,即输出端开路,有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1122R、L(M)、 C受控源+-+-转移导纳转移电流比函数(2) 令U2(s)=0,输出端短路,有说明同理,可用Y、T、H参数求解无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解例1已知二端口的Z参数方程,求无端接二端口转移函数。1122R、L(M)、 C受控源+-+-例2已知二端口的端口方程,求单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解已知二端口的Y、Z参数方程为R2R, L(M), C受控源I1 (s

11、)I2 (s)U1 (s)+U2(s)+Us (s)端接阻抗转移电压比函数已知二端口的Z参数方程,求双端接二端口的转移函数。转移电压比函数联立求解,得例3解端接阻抗ZL(s)和Zs(s)ZL(s)R, L(M), C受控源I1 (s)I2 (s)U1 (s)+U2(s)+Zs (s)+Us (s)与端接阻抗有关四、二端口的转移函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转移函数描述了二端口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若已知输入量,可以求得输出量。2. 转移函数反映了二端口的特性和功能。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是由其参数和端接阻抗决定的,即由二端口的结构、元件值和端接阻抗决定的。3. 在电路的综合与设计时,首先根据工程技术的

12、要求建立二端口的转移函数,再根据转移函数综合设计出电路的结构和各元件参数值。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即网络函数H(s),转移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决定了二端口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转移电压比函数 在实际电路中,一个复杂的二端口通常是由若干个简单二端口按照某种方式连接而成的,其中每个简单二端口具有特定的功能(用途)。16-5 二端口的连接直流稳压电路举例复合二端口P1P2P3部分二端口多级放电电路具有反馈的放大电路反馈网络放大器 电路分析:一般是把一个复杂二端口(复合二端口)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二端口(部分二端口),一方面使电路的分析计算简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单独研究每个简单二端口

13、的功能。 电路的综合与设计:首先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二端口,再把它们组合成所需要的复合系统。 二端口的3种基本的连接方式: 二端口的级联;二端口的并联;二端口的串联16-5 二端口的连接复合二端口P1P2P3部分二端口多级放电电路16-5 二端口的连接一、二端口的级联(链联)1. 级联接法P1和P2称为部分二端口,它们的组合称为复合二端口P。2. 级联特点前一级的输出端与后一级的输入端直接相连接。 前一级的输出电压等于后一级的输入电压,即前一级的输出电流等于后一级的输入电流,即级联后每个部分二端口仍满足端口条件P1+-+-P2+-+-+-+-复合二端口P已知:级联后:3. 复合二端口与部分二

14、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一、二端口的级联(链联)P1T+-+-P2T+-+-T+-+-16-5 二端口的连接 级联后的复合二端口P的T参数矩阵等于部分二端口的T参数矩阵相乘。这个结论可推广到n个二端口级联的电路。结论强调级联时每个部分二端口的端口条件不会被破坏16-5 二端口的连接一、二端口的级联(链联) 二端口级联时用T参数方程分析比较方便,同时也给电路的综合与设计提供了思路。P1T+-+-P2T+-+-T+-+-1. 并联接法16-5 二端口的连接二、二端口的并联2.并联特点输入端并联输出端并联 并联之后,P1和P2的端口是否满足端口条件,由P1、P2的电路结构决定。P1+-+-P2+-+-+-

15、+-输入端并联输出端并联3. 复合二端口与部分二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16-5 二端口的连接二、二端口的并联设并联后P1和P2的端口条件仍满足,有P1Y+-+-P2Y+-+-+-+-3. 复合二端口与部分二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二、二端口的并联16-5 二端口的连接P1Y+-+-P2Y+-+-+-+- 两个二端口并联后,若P1和P2的端口条件仍满足,则复合二端口P的Y参数矩阵等于部分二端口Y参数矩阵相加。结论16-5 二端口的连接强调 两个二端口并联时,首先检查每个部分二端口是否仍满足端口条件,若端口条件被破坏,则上述结论不成立。二、二端口的并联 二端口并联时用Y参数方程分析比较方便,同时也给电路的综

16、合与设计提供了思路。16-5 二端口的连接三、二端口的串联1. 串联接法2. 串联特点P1和P2的输入端与复合二端口P的输入端构成一个回路;P1和P2的输出端与复合二端口P的输出端也构成一个回路。P1+-+-P2+-+-+-+- 串联之后,P1和P2的端口是否满足端口条件,由P1、P2的电路结构决定。 3. 复合二端口与部分二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连接特点:三、二端口的串联设两个部分二端口的端口条件仍满足,有P1Z+-+-P2Z+-+-+-+-16-5 二端口的连接 3. 复合二端口与部分二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三、二端口的串联P1Z+-+-P2Z+-+-+-+-16-5 二端口的连接连接特点: 两个二端口串联后,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