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氯乙烷气相催化裂解脱氯化氢制氯乙烯可行性报告_第1页
1,2二氯乙烷气相催化裂解脱氯化氢制氯乙烯可行性报告_第2页
1,2二氯乙烷气相催化裂解脱氯化氢制氯乙烯可行性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二氯乙烷气相催化裂解脱氯化氢制氯乙烯可行性报告概述氯乙烯(H2C=CHCI)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C,临界温度142C,临界压力5.22MPa。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并能与醋酸乙烯酯、丙烯腈、丙烯酸酯、偏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等共聚,制得各种性能的树脂。此外,还可用于合成1,1,2-三氯乙烷及1,1-二氯乙烯等。1835年法国人V.勒尼奥用氢氧化钾在乙醇溶液中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基于氯化氢与乙炔加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生产。初期,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与氯化氢催化

2、加成的方法生产,简称乙炔法。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的合成迅速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194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二氯乙烷法。为了平衡氯气的利用,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又开发了将乙炔法和二氯乙烷法联合生产氯乙烯的联合法。1960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了乙烯经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方法,并和二氯乙烷法配合,开发成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完整方法,此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乙炔法、混合烯炔法等其他方法由于能耗高而处于逐步被淘汰的地位。生产方法乙烯、乙炔和混合烯烘法的特点如下:乙烯氧氯化法:现在工业生产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第二步二氯乙烷热裂解为氯乙烯及

3、氯化氢;第三步乙烯、氯化氢和氧发生氧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乙烯氯化:乙烯和氯加成反应在液相中进行:CH2=CH2+CI2YH2CICH2CI采用三氯化铁或氯化铜等作催化剂,产品二氯乙烷为反应介质。反应热可通过冷却水或产品二氯乙烷汽化来移出。反应温度40110C,压力0.150.30MPa,乙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在99%以上。二氯乙烷热裂解生成氯乙烯的反应式为:CICH2CH2CI一-CH2-CHCI+HCI反应是强烈的吸热反应,在管式裂解炉中进行,反应温度500550C,压力0615MPa;控制二氯乙烷单程转化率为50%70%,以抑制副反应的进行。主要副反应为:CH2=CHCI-HC=CH+H

4、CICH2=CHCI+HCICICH3CHCICICH2CH2CI2C+H2+2HCI裂解产物进入淬冷塔,用循环的二氯乙烷冷却,以避免继续发生副反应。产物温度冷却到50150C后,进入脱氯化氢塔。塔底为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混合物,通过氯乙烯精馏塔精馏,由塔顶获得高纯度氯乙烯,塔底重组分主要为未反应的粗二氯乙烷,经精馏除去不纯物后,仍作热裂解原料。氧氯化反应以载在Y氧化铝上的氯化铜为催化剂,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为助催化剂。主反应式为:H2C=CH2+2HCL+/O2YLCH2CH2CL+H2O主要副反应为乙烯的深度氧化(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和氯乙烯的氧氯化(生成乙烷的多种氯化物)。反应温度

5、200230C,压力0.21MPa,原料乙烯、氯化氢、氧的摩尔比为1.05:2:0.750.85。反应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形式,固定床常用列管式反应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原料乙烯、氯化氢与空气自上而下通过催化剂床层,管间用加压热水作热载体,以移走反应热,并副产压力1MPa的蒸汽。固定床反应器温度较难控制,为使有较合理的温度分布,常采用大量惰性气体作稀释剂,或在催化剂中掺入固体物质。二氯乙烷的选择性可达98%以上。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乙烯氧氯化反应时,采用细颗粒催化剂,原料乙烯、氯化氢和空气分别由底部进入反应器,充分混合均匀后,通入催化剂层,并使催化剂处于流化状态,床内装有换热器,可有效地

6、引出反应热。这种反应器反应温度均匀而易于控制,适宜于大规模生产,但反应器结构较复杂,催化剂磨损大。由反应器出来的反应产物经水淬冷,再冷凝成液态粗二氯乙烷。冷凝器中未被冷凝的部分二氯乙烷及未转化的乙烯、惰性气体等经溶剂吸收等步骤回收其中二氯乙烷。所得粗二氯乙烷经精制后进入热解炉裂解。乙烯氧氯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利用二氯乙烷热裂解所产生的氯化氢作为氯化剂,从而使氯得到了完全利用。乙炔法:在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乙烘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合成氯乙烯:CH=CH+HCLYH2=CHCL其过程可分为乙烘的制取和精制,氯乙烯的合成以及产物精制三部分。在乙烘发生器中,电石与水反应产生乙烘,经精制并与氯化氢混合、干燥后进

7、入列管式反应器。管内装有以活性炭为载体的氯化汞(含量一般为载体质量的10%)催化剂。反应在常压下进行,管外用加压循环热水(97105C)冷却,以除去反应热,并使床层温度控制在180200C。乙烘转化率达99%,氯乙烯收率在95%以上。副产物是1,1-二氯乙烷(约1%),也有少量乙烯基乙烘、二氯乙烯、三氯乙烷等。此法工艺和设备简单,投资低,收率高;但能耗大,原料成本高,催化剂汞盐毒性大,并受到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条件限制,不宜大规模生产。气相催化脱氯化氢法本工艺是利用特定的催化剂气相催化脱氯化氢,从而制得氯乙烯单体和氯化氢气体。简易工艺流程如下图氧让氢氮乙烯硫化床汽化器冷凝器工西程简介:二氯乙烷

8、经计量泵进入肓化器汽化后,再进入硫化斥进行气相催化裂解脱除氮化氢反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经淬冷塔冷凝成混合液体和副产氯化氢气佈再经精谓塔精谓分离出箱制氮乙烯(氮乙烯的收得率90%),蓿谓塔底部的少量甦液再回送到汽化器再次反应.高温裂解工艺和气相催化裂解工艺比较如下氯乙烯的两种生产工艺成本分析比较反应温度在15Q-25Q|气相催化法消耗/严出名称1,2二氯乙烷催化剂冷拣消耗定颔消耗、HC1转化率京ridr击1分子量99N/AIT/AN/A6236.50.94润产量以及消耗1.6990.003IT/A11/A10.589成本市场价格390T.00142.86500.00500.004800.0058

9、8.T1288.02价格1,2二氯乙烷催化剂冷冻消耗定颔消耗孰乙烯HC1z30050.0005005004.8001.000反应温度在500-55Q1C|高温裂解法消耗一产出名称1,2二氯乙烷冷陈消耗定额消耗氢乙烯HC1转化率毎吨利润分子屋99N/A6236.50.9产量以及消耗1.TT4H/AN/A10.589成本市场价榕4080.65500.00700004800.00588.7186.45价榕1,2二氯乙烷冷冻消耗定额消耗孰乙烯HC12,3005007004,8001,000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1气相催化裂解法可以提高产品转化率,其转化率在95%左右。2:气相催化裂解法可比高温裂解法降低200元/吨左右得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