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材料(共13页)_第1页
冬病夏治材料(共13页)_第2页
冬病夏治材料(共13页)_第3页
冬病夏治材料(共13页)_第4页
冬病夏治材料(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中医(zhngy)原理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根据(gnj)中医“整体观念”、“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贴敷、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rnt)阴阳平衡,扶正袪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治疗某些属于寒证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常

2、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在冬天治疗的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风湿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夏季在采用敷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的治疗后,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彻底根治。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易发、复发疾病的患者体质就偏于虚寒,

3、再加上冬天的环境(hunjng)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此时用药治疗如同“逆水行舟(n shu xng zhu)”,治疗比较困难。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sh hou),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温阳利气、去散伏痰,调节脏腑功能。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如同“顺风使帆”,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冬病夏治”的思想一是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

4、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目的;二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例如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性反应炎症性疾病,简称哮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或气候变更时,易反复发作,日久则正气渐衰,而“宿根”愈盛,缠绵难愈。中医认为本病的发作病理环节在于痰气搏结、气道壅塞、肺失宣降,其病位在于肺,其病根在于痰,其主邪在于寒。若长期发作,则累及脾肾,严重时心阳受累,发生“喘脱”危候。所以,哮喘有邪实正虚之别,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作时以正虚为主,治疗应当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

5、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用冬病夏治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或减轻患者在冬季发作的次数和症状,甚至不发作。 总之(zngzh),“冬病夏治”无论是采用中药内服、穴位(xuwi)贴敷、针灸、艾炙、拔罐、刮痧、药膳等治疗方法,但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与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冬病夏治”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临床上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中焦虚寒、下元亏损、四肢关节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dxi)的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它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

6、,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伤科的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软组织损伤后的关节疼痛,结肠炎,胃痛,慢性腹泻,感冒,虚寒性妇科病,肾虚旨引起的腰痛,冻疮等病,都有“喜暖怕凉”的特点。小儿方面如小儿反复发作的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哮喘、慢性腹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一些过敏体质的患儿,为了预防、治疗这些疾病的发作采用天然辛温走窜,促脾益肾补肺药物,以气相应、以味相感,贴敷相关穴位。通过肌肤、汗孔、卫表吸收,再配以汤药治疗,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历史(lsh)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ts)

7、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q dio)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用中药做成膏药进行穴位贴敷,最早是清代的一个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提出的,他用白芥子、

8、细辛、延胡索、甘遂四味药,磨成细末,然后贴敷,发现一部分病人通过穴位贴敷第二年就治愈了。现在(xinzi)我们所谓中药贴敷疗法,就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对药物进行了研究、加工以后,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面,这样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调整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疗效(lioxio) 这种方法的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是说就治哮喘本身、治疗鼻炎本身,而是夏天贴了以后,来预防冬天的时候不去发作。因为这些病的发作往往跟上呼吸道的感染有关系,而我们用了这种方法以后,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zngqing),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和次数就减少了,或者感染的程度就

9、减轻了。所以我们说他的疗效主要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疗效,就是夏天贴了以后让他冬天的时候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了,所以疾病的发作可能就减少了。 由于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在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冬养三九补

10、品旺,夏治三伏(snf)行针忙。”讲的是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防病、治病的中医养生场景(chng jng)。何谓“冬病夏治”?简单地说,就是在夏天(xitin)的时候治疗冬天易发的疾病,如气管炎、哮喘、风湿、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症状容易加重的疾病。“夏治”则是指选择在炎热的夏季之时,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艾炙、拔罐、刮痧等手段,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及减轻“冬病”的病情,预防、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 冬

11、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

12、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穴位敷贴治哮喘,炙白芥子21克,元胡21克,甘遂12克,细辛12克,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biyng)。用时取姜汁适量(药粉与姜汁的比例大致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约1.3厘米,厚约0.3厘米,置于55厘米的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肺俞、风门、心俞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贴敷时间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tngtng),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

13、,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头伏(tuf)”、“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中午时分为佳,其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此方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寒型支气管哮喘。此方对身冷背寒,经常吐白稀痰等脾肾阳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对于经常吐黄黏痰等实证、热象明显的哮喘患者效果较差,应慎贴。若肺部感染发热、合并支气管扩张、经常咯血的患者,不宜贴敷。此方贴敷于天突、肺俞、风门、灵台穴上可治疗虚寒性支气管炎,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贴敷于大椎、肺俞、风门、膈俞、合谷穴可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具有温阳益气、宣通鼻窍的功效。取大椎、肾俞、命门、涌泉穴贴敷,具有温阳

14、益肾,引火归元的功效,可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发现,凡经过3年或3年以上治疗者,其疗效较断续或只作1疗程治疗者为好。许多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症状明显(mngxin)减轻,发作间隔延长,甚至痊愈。 适应(shyng)证1.呼吸系统(h x x tn)疾病慢性(mn xng)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2.风湿(fn sh)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7

15、.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8.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证药物(yow)穴位帖敷禁忌证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tzh)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f r)、正在咳喘等)的患者。3.孕妇及两岁以下儿童。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2015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头 伏:2015年7月13日-2015年7月22日中 伏:2015年7月23日-2015年8月1日加强:2015年8月2日-2015年8月11日末 伏: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21日2015年“三伏天”共计30天“初伏”和“末伏

16、”都是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个庚日时中伏为天,出现个庚日则为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天,有时为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月日为“初伏”,月日为“中伏”,月日为“末伏”,月日“出伏”,共计天。 专家表示,伏天和整个夏季究竟有多热,是由多种气象因素造成的,因此,天的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天的伏天的夏季要凉爽。“三伏天”的天气特色是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老中医提醒,从夏至到入伏的这段时间内,公众要注意防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要注意及时补水,常饮用凉开水、暑茶、酸梅汤、绿豆汤、饮料等;饮食上多吃一些苦味和酸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背部(bi b),以防感染; 2治疗(zhlio)不宜空腹进行; 3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hixin),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5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shyng)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6成人(chng rn)贴敷时间6-8小时,儿童1-2小时。 7贴敷疗法(lio f),民间又有“发泡疗法”之说。因此,贴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