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三部分第十单元第二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_第1页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三部分第十单元第二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_第2页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三部分第十单元第二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_第3页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三部分第十单元第二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_第4页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三部分第十单元第二讲考能检测强化闯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湖滩面积大,水浅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围湖造田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湖区地

2、壳明显抬升解析:第1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条件好(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第2题,“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位降低。答案:1.A2.C3.B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46题。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选B。黄河

3、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耕地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解析:选C。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少,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地下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选D。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

4、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太湖、巢湖、滇池B.巢湖、太湖、滇池C.滇池、太湖、巢湖D.滇池、巢湖、太湖答案:C下列对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三个湿地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三个湿地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为了保持足够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答案:D国家林业局在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宣布,中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四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4块高原湿地(如下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4C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

5、原因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B.受河流影响C.受地形地势影响D.受热带季风影响10.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相对低洼,容易积水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湿地的形成。第9题,图中4C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此处地势较低,温度较高。第10题,此地处于云贵高原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相对低洼易积水,植被较好,能涵养水源。答案:9.C10.D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6、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答案:11.B12.D目前在长江口相继建起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第三产业B.增加入海径流C.

7、丰富旅游资源D.保护河口生态解析:选D。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河口生态,故选项D正确。二、综合题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乙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在缩小,是自然淤积和人类围湖造田而造成的。湖泊在气候、生物方面作用巨大,也可以有生产、航运等经济价值,所以要维护其面积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

8、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15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材料2: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25C0厂;25/)(/(/y动LVo丿青铜峡年蒸发量单位:亳笨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简述银川的气候特征。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分析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较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