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地下水情况根据降雨渗入补给量的方法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在100 亿吨 /年左右。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 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 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 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可作为农业、饮用和工业用 水水源。另外, 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 海积沙、砂砾含水层 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 海积砂层孔隙潜水, 水量较大、 水质较好, 地下水埋藏 浅、开采方便, 也可作供水水源。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 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 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一)形成与分布福建省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
2、、补给、循环、 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均受区域地质构 造、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山区地下水本省山地丘陵主要由前震旦系、 下古生界变质岩、 上古生界沉积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系和 燕山期花岗岩类等组成, 多构成中、 低山地形, 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裂隙承 压水。山区地势高,坡度大,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不深、江水面积不大。 大气降水大部分为地表径流流失, 导致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 除石炭系中统 二叠系下 统船山 栖霞灰岩岩组富水程度较强外, 其他均属于富水程度较弱的岩组。 在构造断裂和脉 岩穿插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则形成局部富水带。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3、 动态变化季节性明显, 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 为低矿化度 的重碳酸盐水。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多沿河谷分布, 面积狭小。 盆地内部沉积了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一般 厚度不大,岩层富水程度较弱,但构造盆地富水条件较好。沿海丘陵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类和火山岩所组成, 除局部地区有基岩裸露外, 多为残积层所覆盖, 厚度 各地不一, 地下水储存于残积层的孔隙和风化壳中, 形成孔隙裂隙潜水。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 较大, 岩层风化程度不同, 含水层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 大气降水多成地表径 流流失。岩层透水性差,富水程度微弱,为本省缺水地区。沿海平原地区主要分布于沿海各大河口平原和滨海各港湾地带,
4、 平原范围不大。 但是该区由于新构造 运动的差异,接受了粗细叠置、 厚薄不一、成因不同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它们的沉积规律 是:在水平方向上, 从山区到沿海由河相过渡到河海交互相或海相地层,颗粒由粗变细,厚 度增大。滨海平原除靠海岸和半岛迎风海岸地带上部为风积相外, 大部地区上部为海相沉积, 下部为河相沉积,一般构成两个含水层,除局部地区为孔隙潜水外,大多数为孔隙承压水。全新世时,整个沿海平原曾没入海中,海水甚至伸入河谷数十千 m,形成一系列水质不同、富水程度强弱不均的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由于海水时进时退, 即组成福建沿海独特 的地下水类型, 它的水化学分布规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都有一
5、定的分带现象,从山前到海滨由低矿化度重碳酸钠型水到高矿化度的氯化物型水。岛屿区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类和中生代火山岩系及动力变质岩等组成,一些较大的岛屿还普遍发育着面积不等的第四系海相堆积物及厚度不等的风砂积层。 岛屿面积不大, 多为岩石裸露, 河流短小, 降水后大部排泄入海, 各自形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基岩岛屿地下水主要埋藏 于节理裂隙、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壳中,地下水类型以构造裂隙水为主,泉水出露不多, 含水微弱。 岛屿上的平原和海湾地带地下水主要储存于风积、 海积层中, 为孔隙潜水和局部承压 水,地下水埋藏浅,富水程度强,为岛屿主要含水层。岛屿地下水运动条件良好、循环途径 短,地下水矿化度低
6、,但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地下水 补给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为主。(二)含水岩组福建省含水岩组分布,除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承压水 ) 及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分布面积较小外,碎屑岩类、 岩浆岩类、 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分布最为普遍。以碳酸盐类裂 隙岩溶含水岩组含水程度最好。 松散岩类除零星分布的含水程度中等外, 其他均为富水程度 弱的含水岩组 (见表 3-9)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沿海各大河口滨海平原、岛屿和山间盆地。前者分布面积较大,后者狭小, 呈零散分布。按出露的地貌条件、地质岩性和富水程度,可划分为中等的、弱的、极弱的三 种。(1)第四系砂
7、、砂砾卵石含水岩组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岩组 (510t/h m)分布于较大的岛屿、 滨海地区的迎风海岸及港汊、 现代河谷两侧和沙洲地带, 如海坛岛 芦洋埔、东山岛梧龙、漳浦六鳌半岛、古雷半岛及龙海浮宫、漳浦城关、闽江和晋江下游河谷两岸等。芦洋埔平原含水砂层埋藏较浅,直接出露于地表,含水层厚度1830m,潜水埋藏深度1.420.18m,单位涌水量5.108.1t/h m-,矿化度小于0.25克/升。东山岛梧龙地区, 含水层厚度2.3812.36m,潜水埋藏深度 0.342.13m,单位涌水量6.57.57t/h m,矿化度 小于0.1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闽江河口平原,大部分上覆全
8、新统海积淤泥层和下伏全新统冲积层和更新统冲洪积层,含水岩性为砂、砂砾卵石。如闽江左岸第一含水层厚度 1117m,地下水埋藏深度1.33.0m, 单位涌水量大于8.0t/h m-,矿化度小于1.0克/升。第二含水层为更新统冲洪积层砂、 砂砾石, 含水层厚度 5.617m,单位涌水量 5.0t/h m。本含水岩组含水层埋藏浅、透水性强、地下径流条件好,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化度低,含水丰富。但在滨海港汊地区因受残留咸水和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差,矿化度高。表3-9福建省含水岩组富水程度分级指标表含水岩组富水程度钻孔单位涌水量(t/h m)泉流量(t/h)泉最大流量(t/h
9、)松散岩类含水岩组中等的5106.5 80弱的151.3 4.4极弱的10.05 0.710.05 0.36碳酸盐类含水岩组强的1014.20 68.7836 123911.67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弱的10.039 0.970.036 0.243.6岩浆岩类含水岩组0.18 0.360.036 0.907.2 1.8火山岩类含水岩组0.05 0.360.036 0.725.4 11.0变质岩类含水岩组0.05 0.320.05 0.281.09富水性弱的含水岩组(15t/h m)分布于河口平原和岛屿平原地区,如福州、海坛岛、东山岛等地。含水岩组为全新统海积层、风积层和更新统冲洪积层等,构成孔隙潜水
10、和承压水。岩性为中细砂、粉砂、粘质砂土和含泥质砂砾石等。含水层厚度各地不一,富水程度差异较大。一般含泥量少、颗粒均匀、 结构松散、孔隙率大的,含水层厚、补给范围大、分布面积广、富水程度较好。如:东山岛白埕地区含水层厚度 712m,地下水埋深 0.362.0m,单位涌水量 2.14.4t/h m,矿化度 小于0.2克/升。平潭城关含水层直接出露地表,岩性为中细砂,厚度813m,地下水位埋深0.51.2m,单位涌水量1.31.4t/h m-,矿化度小于 0.5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 钠钙型水。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循环、补给条件较好,水质好。反之,富水程度弱。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岩组(1t/h
11、m)分布于滨海平原、 河口平原、 海湾洼地和沿海丘陵台地及山间盆地等。 含水岩组主要为 全新统海积层、冲积层和更新统冲洪积层、残积层,岩性为中细砂、粉砂、淤泥质砂、砂砾 卵石、粘质砂土和含泥质砂砾卵石等。滨海和河口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由西向东和缓倾斜,海拔在 5m 以上,为全新统海积平 原,上部为海积层,多被粘性土所覆盖、地下水渗漏、补给、排泄条件较差,含水层较薄、 含泥最多、含水微弱。区内因受海水影响,具有残留盐分,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接近海 岸附近的矿化度 38克/升,局部地区可达 10 克/升以上,为高矿化氯化钠型水。靠近山麓 边缘地带,因成陆时间较早、经淡水长期冲洗,地下水有所淡化,矿
12、化度1 3 克/升,为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 如长乐平原全新统海积层, 含水组岩性为淤泥质中细砂。 第一含水层厚 度4.512m,第二承压含水层为更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为含泥质砂、砾卵石,含水层厚度5.0912.68m,地下水埋藏深度 1.01.8m,上下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 0.46t/h m-矿化度1 5克/升,据长乐吴星钻孔资料,上部为13.8克/升,下部为 4.4 克/升。滨海海湾洼地区分布着原生盐渍土,土壤内有氯化钠和可溶盐,主要受海水侵渍之故, 形成高矿化盐水,分布面积狭小,含水层较薄,矿化度较高。如宁德樟港南埕矿化度11.0克/升,福清前垣矿化度 1 2克/升,龙海港尾新厝矿化度 22
13、.6 克/升,惠安山腰矿化度高达 35.29 克/升。平原区含水层较薄, 富水程度极弱, 水质差, 尤其是滨海洼地多为高矿化度咸水, 无供 水意义。丘陵台地广布于闽江以南沿海地区, 海拔 1 5 60 m ,台面略向海倾斜。 沟谷切割成丘陵 状起伏地形,切割深度一般小于10m,为花岗岩类和火山岩风化的残积砂质粘土、粘质砂土所组成。岩层含水微弱,为本省缺水严重地区。厚度变幅大,从几m 至数十 m 不等。通常丘陵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约1030m,并向半风化岩石过渡。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部分为孔隙裂隙水。 由于地形、 风化层厚度和风化程度不同, 导致水文地质条件不一致, 通常为不连续的含水层
14、。地下水位埋藏深度随地形而异,一般为18m,深者可达十余 m。沟谷洼地地下水位较浅, 水量较大; 丘陵台面水位较深, 水量微弱。泉水常见流量一般小于0.050.36t/h ;单位涌水量0.050.72t/hm,矿化度0.20.5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 物或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 补给来源除部分靠基岩裂隙水补给外, 主要为大气降水。 地下 水动态季节变化显著, 雨季时, 地下水位显著升高, 旱季时水位普遍下降。 本区富水程度弱, 地下水埋藏浅、变化大,但水质好。山间河谷盆地数量多,但面积小,多不超过10平方千m,如浦城、建阳、建瓯、邵武、永安、上杭、武平、古田、福安、德化、平和等。盆地内多
15、有溪谷纵贯,自成独立的水文地 质单元。含水岩组为全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为含泥质砾卵石层,多形成一级阶地,常与下伏更新统冲洪积层组成一个含水层。 含水层厚度各地不一, 一般中低山地中的盆地含水层较薄, 低山丘陵区的盆地厚度稍大,但多不超过10m,个别地区大于 60m。从盆地边缘向平原中部厚度变大,富水程度较好,盆地边缘地带富水程度较差。地下水位埋深0.52.6m,单位涌水量0.721.0t/h m。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新第三系富水性弱的砂、砂砾含水岩组(1t/h m)主要分布于闽南漳浦佛昙、 深涂、 十二路、 白塘、 镇海一带。 含水层岩性为半固结状砂、 砂
16、砾所组成、 与玄武岩互层。 上部与第四系松散岩层直接接触的水量稍大, 据漳浦西雄钻孔 资料,上部第四系为泥质砂砾夹薄层粘砂土,含水层厚度13.24m,地下水位埋深 3.24m ,钻孔单位涌水量 3.1t/h nr,矿化度0.1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钠钙型水。碎屑岩类富水性弱的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小于1t/h m)本含水岩组包括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砂岩、 砾岩、 粉砂岩、 石英砂岩及新生界第三系下 统紫红色砂砾岩、 泥质粉砂岩等, 多形成中低山地形。 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 局部层间裂隙水,裂隙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1)白垩系 下第三系砾岩、砂砾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永
17、安、沙县、连城、上杭等山间盆地。岩性为紫红色砂、泥质胶结的砾岩、砂砾岩,组成地形多为陡峻奇峰。裂隙发育,透水性和富水程度极差,泉水出露极少。经三 明、永安、连城等地钻孔揭露,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而定,一般5060m,含水层厚度也不等。泉流量常见值0.0360.14t/h,单位涌水量小于 0.039t/h m,个别钻孔涌水量达每昼夜 400 吨。(2)二叠系下统 侏罗系中统砂岩、粉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含水岩组包括文笔山组、 加福组、 翠屏山组、 大隆组、 溪口组、 安仁组、 大坑组、 文宾山焦坑组、 梨山组、漳平群等地层。主要分布于闽中、闽西南地区,地下水赋存于砂岩、砂砾岩中
18、。地 下水类型为裂隙承压水和风化带裂隙潜水。 由于该含水岩组具有较好的隔水层, 在地形和地 质因素的控制下,普遍为承压水,具有较大的水头压力,但水量较小。如大田上京、永春天 湖山二叠系下统溪口群厚层钙质粉砂岩, 长期受淋滤作用,结构松散, 含水较丰富,泉流量 0.24 3.6t/h。(3)泥盆系中统 石炭系下统石英砂岩、石英砾岩含水岩组 包括南靖群、林地组,主要呈零星状分布于闽西南地区。 组成岩性为石英砾岩、石英砂 岩、砂砾岩等,多为矽质胶结,结构致密,质地坚硬,由此构成高峻、陡峭地形。裂隙不发 育,泉水出露极少,含水微弱,常见流量0.361.09t/h,单位涌水量 0.0250.14t/h
19、m-o个别地区因受构造影响,裂隙发育,在构造断裂带上水量较大,如永安麟厚北60 度东断裂带上出露的裂隙泉流量为3.6t/h,水质好,矿化度低于0.2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或重碳酸氯化物钠钙型水。3富水性强的碳酸盐类型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大于10t/h m)为石炭系中统 二叠系下统 (黄龙、船山、栖霞组 )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零散分布于 闽西南的永安、清流、龙岩、长汀、三明等地。含水岩性为厚层的纯结晶灰岩和含燧石条带 及白云质灰岩。 区内灰岩于地表仅见零星出露, 大部埋伏于第四系和其他地层之下, 属隐伏 岩溶类型地区。由于断裂构造复杂、控制着炭岩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其埋藏深度相差悬殊, 各地不一
20、。 由于构造运动及炎热气候环境作用,岩石受到溶蚀,岩溶发育,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出露地表的,其岩溶形态有溶洞、溶沟、溶槽、孤峰、漏斗等;另一种是地下 溶洞、溶蚀裂隙等各种溶蚀现象。尤以地下溶洞为甚,分布普遍、规模亦大。溶洞高一般1.55m,个别达10m以上,大的溶洞长达 120m以上,洞内充填粘土、碎石、砂等。岩溶 发育规律因各地地质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垂直剖面上一般具有由浅到深, 由多到少, 由 强到弱以致消失的规律。据龙岩、永安、三明等地区勘探资料,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在30200m 内,个别埋深在 200m 以下。岩溶的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形成丰富岩溶裂隙水, 是本省最丰富的含水
21、岩组。 其裸露地区有大量泉水出露, 浅埋区也有不少泉水涌出,岩溶泉水常见流量大于 36t/h,如永安虾蛤27号泉流量为144.0t/h ,龙岩水塘泉群流量 585.2t/h,连 城罗坊泉流量912.7t/h。单位涌水量一般大于10t/h m,如龙岩ZK48孔含水层厚度11.73m,地下水位埋深1.95m,单位涌水量14.20t/h m,龙岩马坑21.6t/h m。永安清水池 ZK4孔含水 层厚度65.0m,单位涌水量17.1t/h m。4.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1)侏罗系上统火山岩类富水性弱的裂隙水含水岩组(小于1t/h m)火山岩分布遍及全省,而主要分布于闽东及闽东南沿海一带。含水岩组由侏罗
22、系上统、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和第三系玄武岩等组成, 主要岩性为巨厚的凝灰熔岩、 凝灰岩、 流纹质 熔岩、安山岩及薄层状凝灰质砂页岩、 砾岩等。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带及浅部的风化 裂隙带, 原生节理不甚发育, 仅石帽山群紫红色熔岩和第三系玄武岩微含裂隙水。 该含水岩 组富水性极弱,泉水常见流量一般介于0.0360.72t/h,多数泉流量为 0.190.72t/h,沿构造断裂出露的泉流量可达 5.411.0t/h。经大量供水勘探钻孔资料查明,涌水量多数在0.180.36t/h m,少数单位涌水量为0.361.0t/h m。位于构造断裂带上水量较大,如福清某医院位于北西张性断裂带上,单位涌水量1
23、2.4t/h m。大部钻孔具有承压性,如莆田长基钻孔裂隙水头高出地面 0.6m,单位涌水量0.12t/h m。岛屿地区富水性更弱,一般单位涌水量小于 0.05t/h m。该含水岩组地下循环条件较好, 水质良好, 矿化度一般小于 0.1 克/升, 水质类型为重碳 酸钠型或碳酸钠镁型水。沿海地区受海水影响,矿化度0.2 0.4 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钠镁型水。各期侵入岩类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岩组(小于1t/h m)侵入岩遍布全省,尤以闽东北及闽东南沿海一带更为集中,约占全省总面积1/3,并多呈北东或北北东方向展布。岩石种类从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碱性等都有出露,且为 多期次侵入而成, 尤以燕山
24、早期及晚期酸性、 中酸性的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最为发育。 主要岩性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正长岩、正长斑岩、花岗斑 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绿岩等。由于受地貌条件与地质构造因素控制, 储水条件差, 泉水出露不多, 且多为季节性泉水, 地下水循环于节理裂隙中,形成裂隙水。含水微弱,泉水常见流量介于0.0360.9t/h,多数在0.190.36t/h。少数构造裂隙泉流量较大,可达5.818t/h,如晋江金井泉流量 18t/h,东山前何泉流量9.1t/h。绝大部分单位涌水量0.180.36t/h m。本含水岩组富水性弱, 而且相当不均一, 原生节理不含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
25、构造断裂 带、浅部风化裂隙带及酸性脉岩密集带中。含水断裂往往与主干断裂所伴生的北西向张性、 张扭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 以及这些构造交截复合部位, 是地下水富集之处。 如漳州许山单 位涌水量 5.25t/h m。由于受构造断裂控制影响, 地下热水出露较多, 尤其是沿海地区分布更多, 是福建省地 下热水分布的重要水文地质特征。 岩浆岩地区地下水循环条件较好, 水质良好, 矿化度一般 小于 0.1 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或重碳酸钠钙型水。(3)岩浆岩风化层及风化壳富水性弱的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小于1t/h m)主要分布于闽江口以南沿海丘陵台地,含水微弱,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1.0t/h m。5变质岩
26、类富水性弱的裂隙水含水岩组(小于1t/h m)本岩组包括下古生界 元古界变质岩, 岩性为变质砂岩、 片岩、板岩、千枚岩、 片麻岩、 矽质岩等,主要分布于闽北和闽西地区。岩石结构致密,不易透水,岩层含水性微弱,地下 水露头甚少, 只有在受构造风化作用, 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才有裂隙下降泉的出露。 裂隙泉流 量常见值0.050.28t/h,大者可达1.09t/h,如建瓯迪口东岩含水层厚度38.57m,地下水埋藏深度5.77m,单位涌水量0.3t/h m。地下水矿化度小于 0.1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硫酸 钠型或重碳酸钠镁型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动态受季节性影响显著。(三)动态特征福建地下
27、水的动态变化与降水多少、 蒸发强度、 地表水升降变化有密切关系。 由于大气 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所以地下水动态变化明显受季节性影响,一般的说,59 月为高水位期, 10 月至翌年 2 月间为低水位期。但由于年降雨量分配不均,高低水位出现时 间略有不同, 其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与大气降雨分配情况是一致的。 丘陵台地残积层地区变幅 较大,可达26m,在干旱季节潜水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枯竭。尤其是岩浆岩裂隙水地区,表现最为明显。雨季时,泉水流量较大,旱季时,泉水甚小,甚至干涸。碎屑岩类地区亦有 同样的规律性。 平原区浅层含水层动态变化也较大。 第二承压含水层因有较好的隔水层, 动 态变化不大。裂隙
28、岩溶水泉水流量,丰水期与枯水期变幅可相差210倍。地下水动态变化除受大气降水影响外, 在滨海地区尚与海潮有一定关系, 地下水位随潮 水位 24 小时内有两次周期性变化规律,其水位变化与涨落潮相似。浅层含水层与涨落潮相 似,深层含水层水面波动,迟后于潮水位 12 小时。近海边的影响大, 远离海边的影响小, 一般海水影响范围为 150300m,随地形、岩性的不同各地稍有差异。(四)化学特征福建省地下水化学特征, 山区以低矿化度的重碳酸型水为主, 沿海平原地区以矿化度较 高的氯化钠型水为主。现按不同地区简述如下:1.山 区山区地形变化大, 构造复杂, 地下水补给和循环条件较好, 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性
29、控制。 在大面积广泛出露的岩浆岩地区, 以重碳酸根为主要阴离子形式出现, 矿化度极低, 一般小 于 0.1 克/升,钾、钠、可溶二氧化硅含量较高,这与地下水溶解火山岩中某些矿物有关。变 质岩和碎屑岩类地区亦多出现重碳酸根, 但在少数地区出现硫酸根, 这与某些地层中含有黄 铁矿和其他硫化物矿物分布有关。 在碳酸盐岩地区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水, 矿化度一 般小于 0.2 克/升,总硬度较高,钙镁含量增大,与其他含水岩组有明显差别,这是地下水溶 解了大量钙镁质的结果。2.山间盆地及中上游河谷平原地区地下水形成条件与山区近似, 但排泄条件不如山区。 由于地形低平, 汇集了山区地下水 和地表水, 表
30、现氯离子稍高于山区, 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钠型水或钠钙型水, 矿化度小 于 0.5 克 /升。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地下水运动较缓慢, 排泄条件较差。沿海受海水影响, 水化学类型远比山区 复杂,明显表现出水平分带的特点。河流下游地区沉积物多为海陆交互相, 土壤在海水作用下吸收大量盐分, 或经后期淡水 冲洗,由于时间、空间条件不同,有些地区淡化较快,有些地区缓慢。各河系的近岸矿化度 小于 1.0 克 /升,为淡水。 但在上覆粘土、淤泥的小洼地中仍保持有海积的残留盐分,出现微咸水,矿化度13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或钠镁型水。河口及滨海港汊地区地形低平, 组成物质较细, 地下水径流
31、缓慢, 从地球化学作用来看 属缓慢交替带。 同时,有些地区当受海潮顶托倒流影响, 地下水运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因 此残留盐分淡化缓慢, 多出现高矿化氯化物钠型水。 如九龙江咸水线现在石码, 早期可至江 东桥,地下水咸淡水分界线在刘传 石码 白水营一带, 以东为微咸到咸水, 矿化度 1 19.9 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钠型水,以西为淡水,矿化度小于1.0 克/升。莆田平原由山前到海滨,地下水矿化度为 1.4 3.2 5.6 克/升。垂直分带上, 在沿海及河口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绝大部分地区为上淡下咸, 地下水矿化 度逐渐增高,由 1.0克/升至 10克/升以上。如龙海地区第一含水层矿化度为1.
32、97 克/升,第二含水层为 1 1 .95克/升。下沧一带第一含水层 7.43克/升,第二含水层 15.72克/升。但局部 地区相反,为上咸下淡,如长乐鹤上吴星一带,第一含水层13.8 克/升,第二含水层为 4.4克/升。形成福建省独特的水化学垂直分带, 主要是新构造运动、 海陆变迁以及季风雨水冲淡的 结果。 滨海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上淡下咸现象, 主要是因上部不断冲淡的结果, 下部咸水主要 是上部有较好的隔水层顶板, 使地下水交替缓慢, 同时尚受海水倒灌影响, 一般形成矿化度 较高的咸水。下部淡水体主要是陆相沉积,上部有较好隔水层封闭,形成封闭型的淡水体。(五)地下热水分 布福建省已发现热水 (
33、泉)点计有 198处,分布在 37 个县(市)范围内, 98%的热水点分布在 北纬26 4(以南地区,其中68%又集中分布在闽清、德化、南靖、平和一线以东沿海地区, 尤以南部漳州、南靖、永定一线和漳浦、云霄等地最为密集,与广东饶平、丰顺等热水带相 连,略呈东西向展布。闽西南呈零星出露于永安、清流、连城、长汀、武平等地;闽东北与 闽北地区仅有福鼎、 邵武三处出露, 其他地区极为罕见。 东部沿海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尤以 闽南地区出露最多。福建省热水密集区 (带 )多呈条带状分布,而且有一定方向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西部地区多呈北北东向线状分布,东部地区则密集于漳州附近,呈东西向分布。
34、特 征(1) 温 度根据福建省地下热水温度的特点,将热水大于26 C的分为五类:低温热水 (26 C40C );中温热水(40C60C );中高温热水(60 C80C );高温热水(80C100C ); 过高温热水(大于100C)。福建省地下热水以中温热水居多, 中高温热水和低温热水次之, 高温热水和过高温热水 分布较少。闽东沿海地区岩浆岩发育,动力变质岩(带)普遍分布,地下热水以中温、中高温热水居多,高温和过高温热水均分布在此区,如福州孔口温度97C,孔内温度106 C,漳州孔内温度120 C,安溪龙门实测温度 85C,厦门实测温度 85C,这可能该区地下水与深部 构造断裂连通有关。 闽西南
35、地区沉积岩发育, 以中温热水最多,高温热水仅两处, 即大田汤 泉实测温度81 C,清流赖坊实测温度 84C。闽西北地区变质岩发育,热水出露极少,为低 温热水。从总的分布来看,南部水温高于北部,沿海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这种区域性差异与 热水产地的围岩、区域地质构造、地热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同时,热水出露温度亦由于人为因素或出露位置受河流冲刷堵塞影响致使其温度较低,如南安田洋实测温度24C,莆田广化寺实测温度20.5 C。(2)流 量福建省地下热水天然流量以530t/h 者居多,共 77 处;其次为小于 5t/h 的有 55处;大于30t/h的计14处。如南靖汤边坑 65t/h,清流暖水坑、连城汤头、
36、永定汤湖、清流赖坊 和龙海汤兜等,流量均大于 46t/h 以上。从分布地区来看,其地下热水泉流量大于 30t/h 的, 西部地区较东部沿海地区为多。福建省地下热水天然流量,据不完全统计总数约1700t/h。(3)化学特征地下热水的化学成份, 是在长期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等,均有密切关系。福建省热水的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地下热水主要分布的地区,以福清、莆田、同安、漳州、诏安一线为界,线以西地区,为中低山地形,岩浆岩发育,大气降水沿基岩裂 隙下渗,由于花岗岩和火山岩很难分解和溶解,溶滤进行缓慢,热水矿化度较低,大部小于1克/升,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居多
37、,阳离子以钠离子占绝对优势。如闽清汤兜热水矿化度 0.36克/升,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水,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南靖顶上热水矿化度0.15克/升,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水,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三明横坑、连城汤头等,均为矿化度 低的重碳酸盐钠型水, 这与岩浆岩中所含钠长石和热水进行离子交换作用有关。线以东沿海丘陵边缘和平原地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于海水的影响,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残留盐分, 地下水交替缓慢,地下热水溶解浅部海积层中残留盐分和封存咸水,所以地下热水往往具有较高的矿化度,一般大于3克/升,其中大于10克/升以上的咸水大部分密集于同安、厦门以南地区,矿化度最高的为厦门钟宅,高达42.11克/升;同安东山矿化度 20.7克/升;云霄院前矿化度21.34克/升。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参加涉密培训承诺书范文范本
- 2025-2030全球止吠项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车和充电桩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消费后回收 (PCR) 薄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可回收金属瓶盖和封口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平板电动货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制冷空调热力膨胀阀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门遥控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精度事件计时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合同模板家庭装修合同样本范本
- 文档协同编辑-深度研究
- 七年级数学新北师大版(2024)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检测习题(含简单答案)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寒假计划表作息时间安排表
- 四年级上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已排版可直接下载打印)
- 高考日语基础归纳总结与练习(一轮复习)
- 煤场用车辆倒运煤的方案
- 《预防犯罪》课件
- 【企业作业成本在上海汽车集团中的应用研究案例7300字(论文)】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6课巧妙化解冲突
- 化学用语专项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