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技术基本方法课件_第1页
行为改变技术基本方法课件_第2页
行为改变技术基本方法课件_第3页
行为改变技术基本方法课件_第4页
行为改变技术基本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为改变技术原理与操作主讲人:熊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一、问题行为二、行为改变技术的演变历程三、观察和记录四、实验设计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行为的涵义什么是行为行为的分类问题行为的判断一、问题行为.狭义的行为:是个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既包括有意识活动,也包括无意识的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广义的行为:是指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内隐行为)。 行为改变要研究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和部分内隐行为。 1、什么是行为?.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正常行为:是指那些

2、普通人能做到的,与个人的性别、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体相适应,并与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基本相符合的行为。即相同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具有的行为 异常行为:又称不正常行为或问题行为,指那些和普通人的行为相比,在质和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过度、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如多动、吸吮手指、逃学、撒谎等。 2、行为的分类.异常行为: 不足性行为:指人们期望的且应该发生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过度性行为: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或太激烈 不适当行为:指所期望的行为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发生,但在不适宜的情景下却发生。 . 社会的文化背景 年龄、性别特征 行为出现的频率 行为反应的强度 行为持续的时间 行为

3、的发生数目 行为的意义 符合上述特征一项以上者即可判断为问题行为。 3、问题行为的判断.二、行为改变技术的演变 1、什么是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是应用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系统而客观地处理人类行为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学习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行为原理为策略,来帮助人们解决个人及社会问题,达到增强人类适应功能的目的。它包括通过改变环境影响行为的方法。 .相关名词的辨析行为治疗(1953年提出)行为改变技术(1962年提出)应用行为分析(1968年提出)行为管理(1980年提出)积极行为支持(1990年提出).积极(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

4、S)教育型的行为处理方法强调不是相同的行为问题就都可以使用同样的策略,拟定策略的时候必须考虑行为问题的功能,先进行功能评估,主张尊重、预防、教育、个别化和正常化的原则,并且强调个体在行为处理过程中的参与性,以及运用团队合作发展和执行介入计划。.积极行为支持的反思后果本位非功能性消除型.(一) 定义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就是行为改变过程中要处理的特定行为(问题行为)。1. 目标行为的界定既有依据,又有针对性2. 界定后的目标行为必须是可以观察、可以测量的3. 对目标行为的界定必须使用主动动词对个体所展示的特定行为进行描述4. 对目标行为的表述必须客观、具体而明确 三、行为的观测和记录. 定义目标行为

5、须注意的问题 1. 目标行为的定义不去推断人们的意图,意图无法被观测。2. 类别不能确定个体的行为,类别也不能被用来定义行为。表1:常见问题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名称.行 为 定 义行为类别小刚大哭并躺在地上翻滚,或者使劲把玩具或其他物品摔向地板。发脾气明明认为学习包括阅读课文、在课文中的句子下面画线、完成数学或物理作业册中的练习、阅读课堂笔记和简述课本中的章节要点。学 习对于玲玲而言,口吃被定义为重复词语或词语中的音节,说某个词语的时候延长这个词的发音,或在一句话的两个词语之间或一个词语的两个音节之间停顿2秒以上。 口 吃任何时候龙龙把手指放在嘴里并把牙齿咬合在指甲上、表皮上或指甲周围的皮肤上。咬

6、指甲表1 常见问题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名称.(二)确定观察者、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三)选择记录方法和记录工具1、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1)持续记录法是将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目标行为,从头至尾持续地加以一一观察和记录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持续记录中,观察者在整个观察阶段中对被观察者进行连续的记录,并记录下行为的每一次出现。在持续记录中,观察者能够记录目标行为不同的自然尺度,即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潜伏期。 .频率:在特定的单位时间内,行为平均发生多少次。 持续时间:指一个行为从开始到结束所占用的时间的总量。 强度:指行为中所包含能量的总量。(需借助仪器,测量较难)。 潜伏期:指从某种刺激事件到行为发生之间

7、的时间长度。 .(2)时距记录法是先根据需要选定某一特定时段为观察时间,将其分成几十个相等时距的小时段,然后逐一观察和记录在每一个小时段内目标行为是否发生。如图。凡是发生频率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的目标行为,宜选用小时段,如以10-30秒为一个小时段;凡是发生频率较低而持续时间较长的,则应使用较大的时段,如2-5分钟为一个小时段。 .(3)时间取样记录法这种方法也需要先确定某一特定时段为观察时间,再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时段。时间取样记录法在分割小时段时,既可保持时距相等,也可采用时距不相等的分段法。它只要求在每个小时段的某一固定时机,如开始时刻或终了时刻,观察目标行为是否发生,并作记录即可。如图。时

8、间取样记录法对小时段的划分可以适当延长,一般控制在2-5分钟的范围,或者再长一些。此法须使用一个定时器,以便在每个小时段的开始或终了时刻能及时发出声音信号,以提醒观察者准时观察、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与否。.(4)成果记录法成果记录法又称持久成果记录,是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结果或持久的成果的方法。.2、选择恰当的记录工具被观察者: 龙龙 观察时间:9月15日9时10分到9时50分观 察 者:陈 怡 观察场所:语文课教室 行 为 概 称划 记小 计备 注1、上课时离开座位2、上课时间乱讲话次数/ / / /614常走到后面丢纸屑故意捣乱邻座位同学表1 发生次数记录表(甲式).表2 发生次数记录

9、表(乙式)目 标 行 为:上课时间咬指甲的发生次数被观察者: 小亚 观察场所:教 室观 察 者: 观察时间:自 月 日到 月 日止编号观察开始时间分钟数划 记小 计备 注1 10时 0 分30/ / / / /22上数学课2时 分 3时 分4时 分5时 分6时 分7时 分.被观察者: 年龄: 观察者: 目标行为:上课迟到行为(即上课铃响完后还逗留在教室外) 上午观察时间:月 日 下午节迟到时间节迟到时间上 午第一节5分下 午五15分上 午二8分下 午六3分上 午三8分下 午七2分上 午四10分迟到节数: 节每节平均迟到时间: 分迟到百分率: 表3 持续时间记录表.表4 行为的持续时间记录表姓名

10、:观察者:对所记录行为的定义:日期 持续时间 每日持续时间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 开始 结束.表5 时距记录表格被观察者: 年龄: 观察者:甲 乙 目标行为:观察日期: 年 月 日 开始时间: 时 分,停止时间: 时 分观察环境: 观察者1分234567891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甲乙打号表示目标行为发生摘 要: 发生次数: 发生百分率: 未发生次数: 未发生百分率: 发生持续时间: 发生百分率: .表6 简易时距记录表被观察者:李航 观察者:陈新目标行为:在上课时咬指甲的行为观察时间:10月15日9时10分至9时30分止,共20分

11、 (小计)12345678910411121314151617181920 2212223242526272829305313233343536373839401合 计(12)发生次数(打号数):12次发生百分率:12/40=30% .表7 时间取样记录表(固定时距)被观察者: 观察者: 观察日期: 年 月 日目标行为: 观察时刻发 生未发生观察时间发 生未发生10:0010:2510:0510:3010:1010:3510:1510:4010:2010:45 发生次数: 发生百分率: 记录方法:在观察时刻若目标行为发生,即在发生一栏打 号。 .表8 时间取样记录表(不固定时距)被观察者: 观

12、察者: 目标行为: 观察日期: 年 月 日 情 景: 观察时间发生未发生统 计10:1010:1310:1810:2210:2510:3010:3810:4010:4310:50发生次数: 发生百分率: %未发生次数: 未发生百分率: %注:若到观察时刻,目标行为发生即在发生栏打号;若未发生就不做任何记号。 .(五)图表绘制图表的组成部分及绘制使用行为数据制图不同行为尺度的制图. 图表的组成部分及绘制因为图表显示出一段时间内的行为水平,所以应将时间和行为作为绘制曲线图的两个变量。一张完整的曲线图具有六个组成部分:1、X轴和Y轴 2、X轴和Y轴的标志3、X轴和Y轴上的数字4、数据点5、阶段线6、

13、阶段标志. 该行为记录表记录的是一个人每天吸烟的数量,考虑如何将其用图表表示出来。 使用行为数据绘图 . 不同行为尺度的绘图天开始结束开始结束开始结束每日持续时间1027;007:1515304057:157:2515607*087:007:151597:308:0030107:308:0030116:307:0030126:457:1530137:007:3030146:306:457:007:3045157:007:307:458:0045166:457:157:308:0060. 四、实验(研究)设计实验设计的三个阶段(基线期、处理期、追踪期)倒返实验设计多重基线设计逐变标准设计. 图4

14、-1 行为改变技术实验的三个时期(一) 实验设计的三个阶段 .(二) 倒返实验设计倒返设计:又称还原复制设计或A-B-A-B设计 ,这种实验设计具有两个基线期和两个处理期.具有三种设计模式: 1、A-B 设计 2、A-B-A 设计 3、A-B-A-B 设计 第一个A代表基线期,第一个B代表处理期; 第二个A代表还原期,第二个B代表再处理期。 .倒返实验设计(用功行为的改变).(三) 多重基线设计此设计是指在同一行为改变方案中,必须同时建立和测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行为基线。这些行为基线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或不同的目标行为或不同的实验条件。故此设计又分为多重对象设计、多重行为设计、多重条件设计三种不同

15、的实验设计模式。模式图: 1A B B B 2A A B B 3A A A B A:代表基线期,在1、2、3各项中,基线期的长短不一 B:代表处理期,在1、2、3各项中,处理期的长短不一 1、2、3:可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患者、目标行为或实验条件. 多重基线设计多重对象设计 在具有相同的行为、相同的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受训练者实施行为处理的设计模式。 多重行为设计 在具有同一个(同一组)受训练者,同一种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目标行为实施处理的设计模式。多重条件设计 是在同一个实验对象,同一类行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实验情境实验处理的设计模式。 .多重对象设计(三位对象的成绩变化).(四

16、) 逐变标准设计制定逐变标准设计,应先对所要研究的目标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建立一项总的行为基线,以评量目标行为的真实情况,然后再进入实验处理阶段。在正式介入实验处理策略之前,需将整个处理阶段分割成若干个小阶段,并事先为每个小阶段制定好行为处理的要求标准(即小阶段的终点行为),进而采取逐步实现小阶段终点行为的方式实施一系列的行为处理。这样,每个小阶段的成就就成为下一个小阶段的基线,依序递进,最终完成总的终点行为。此模式即为变动标准设计。.第二部分 操作一、功能性评估二、前事控制三、行为教导四、后果处理.选择目标行为(问题行为)诊断目标行为实施正向行为支持计划评估该计划的效果建立介入目标设计正向

17、行为支持策略规划维持与类化介入效果行为改变技术的实施过程.一、 功能性评估 ABC分析法 行为的前因后果包括三大要项:第一,前提事件(Antecedent )第二,行为反应(Behavior ) 第三,行为后果(Consequences ).前因行为后果 远因近因 问题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所隐藏的个体体内的限制和不足,才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所在。问题行为可能是孩子仅有或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功能分析的内容1、个体和环境的情况个体:生理、能力、认知、需求/情绪和动机等个体的生活状况: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学校、职场)练一练:请观察并分析视频中儿童的个体和环境情况.2、分析造成问题行为的特定

18、前因(1)近因(2)远因3、分析造成问题行为的特定后果(直接后果)案例1案例2.取得内在刺激:获得感觉自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刺激)取得外在刺激:获得关注、物品、活动、对外在环境的控制权等逃避内在刺激:逃避身体不舒服、情绪问题等逃避外在刺激:逃避厌恶的人、物品、注意、不舒服的环境、工作、活动等.A-B-C行为分析法的记录格式观察者: 个案姓名:目标行为:日 期地点前提事件 (A)目前的行为表现(B)行为后果(C)备 注结论性陈述:.小丽的行为观察记录表观察者:王老师 个案姓名:小丽目标行为:吃食异物日 期地 点前提事件(A)目前的行为表现(B)行为后果(C)备 注2/3家里没人注意

19、她吃纽扣引起注意2/3院子里看见了石子吃石子很开心3/3家里看见铁钉,没人注意吃铁钉引起注意结论性陈述:小丽在没人注意她及看见纽扣、石子、铁钉等异物时,会快速吃食异物,以引起他人注意或自我刺激。案例:.前因的管理(防患于未然)调整情境因素:重新安排环境中的人、调整座位、物理环境、活动地点、时间调整课程/工作相关因素:例如指令的发布方式背景因素效果缓和策略反应中断策略讨论:如何对案例中的前因进行调整?二、前事控制.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他人的态度为个体营造温暖与支持的环境改善个体的生活状态案例.三、行为教导策略(一)模仿 模仿是以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的行为为榜样,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弄等过程而改

20、变个体的行为,以期形成与榜样相同的思维、态度、动作或言语表达等特性的过程。 模仿原理就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学习来增进、获得良好行为,减少、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改变原理。.自然示范模拟示范工具示范.(二)提示刺激之内的提示口语提示手势提示视觉提示动作提示身体提示.(三)塑 造 是指在建立一个新行为时,可从起点开始对与该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反应逐个进行强化,连续强化这些不断接近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一直到该新行为建立为止。起点反应终点反应.(四)链 锁 是将一个行为链(系列性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刺激反应链,通过对刺激反应链的正强化来建立终点行为的训练方法。.四、 后果处理策略(一)正强化

2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或为人们所喜欢的,并能产生愉快结果的刺激就叫正强化物。 正强化是指在一定情境或刺激的作用下,某一行为发生后,立即有目的地给予行为者以正强化物,那么在以后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会提高。这种有目的地利用正强化物来提高行为出现率的行为改变原理叫做正强化原理,简称正强化。(SRSR+) .正强化的误用强化时间不当 强化物不受训练者喜爱 . 正确选用正强化物 A、根据内容分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 B、根据性质分类:原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 正强化物的选择可采用正强化物调查问卷或调查表进行。根据儿童的特点来决定是让他们自己来完成这个问题,还是由家长、老师来帮助完成 注意:所选的正强化物须具备易用、耐用、经济、省时、省钱等特点。 .(二)代 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