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概 述一、标准 1. 概念标准是标准化概念中最基本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基本术语(GB3935.1-83)中定义为: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2.特性:标准对象的特定性 标准对象的特定性,是指对制定标准的领域和对象所做的特殊规定性。标准制定依据的科学性 标准的概念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是标准产生的基础。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性 标准的本质特征,或者说标准的作用和社会功能,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2、标准的统一性。标准的法规特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标准就是技术经济领域的技术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尤其如此。虽然标准并非由国家立法上机关颁布的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或法规,但是可以认为它在技术经济领域里具有法规特性。 二、劳动卫生标准1.概念: 是以保护职业人群为目的的卫生标准,是对劳动条件的各种卫生要求所做的统一规定。它在控制职业有害因素、预防职业危害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制订劳动卫生法规的基础和贯彻、实施法规的技术规范。2.种类:劳动卫生标准包括化学物、粉尘、物理因素、作业场所气象条件、劳动心理负荷等卫生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凡是保
3、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均是强制性标准。因此,劳动卫生标准属强制性国家标准(GB)。 三、职业卫生标准 我国前几年曾一度将劳动卫生标准称之为职业卫生标准,但依据卫生部发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职业卫生标准包括下列九类: 1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2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3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4职业病诊断标准 5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6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7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8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9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1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职业卫生标准制定规范 GBZ XXX-XXXX现在正在征求意见中,不久将要颁布实施其中包括
4、五个方面内容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8-2003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92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8053GB18083- 2000 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 GB16910199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1989 作业场所超高
5、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198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 3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2002)4职业病诊断标准 (GBZ3-2002GBZ /T1572002)5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略6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651-89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7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没有8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T 1477493 9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WS/T 691996职业卫生标准代码传
6、统意义上的劳动卫生标准,只是职业卫生标准的一部分。例 GB50034 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WS/T 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 GBZ+序号年号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GBZT +序号年号GBZT 1572002(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二节 职业卫生标准的历史回顾 一、
7、国际 劳动卫生标准的历史比其他卫生标准都久远。早在19世纪,德国就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对因职业活动所致健康损害给予赔偿,规定雇主需建立“赔偿基金”,以保证履赔,并提供保护工人健康的措施。1883年制定了第一个关于一氧化碳的职业接触限值1886年,德国学者Lehmann首次采用动式染毒装置研制职业接触限值。1916年,提出了第一个有关矽尘的0EL。进入20世纪30年代,除德国外,前苏联和美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接触限值,即前苏联的最高容许浓度 (MAC)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医师学会 (ACGIH)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TLVTWA)。 二、国内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劳动卫生标准领域一片空白。
8、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翻译出版了苏联国家标准 工厂设计卫生条例。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10154)1963年,由卫生部主编,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国标建(GB J)162,并于1963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与劳动卫生有关的国家标准。 1979年才由卫生部、基本建设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劳动总局联合批准颁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2002年6月1日以后一批新的职业卫生标准相继出台 (共179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职业卫生
9、诊断标准(GBZ3-2002GBZ /T157-200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174-2006) 放射卫生标准(GBZ160-2006GBZ179-2006)第三节 职业接触限值的类别及含义 职业接触限值(0EL):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现介绍如下: 1最高容许浓度(MAC) 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在我国、前苏联国家应用。 2阈限值(TLV)
10、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医师学会(ACGIH)推荐的接触限值,又分为以下三种:(1)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 TWA):按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阈限值。(2)短时间接触阈限值(TLVSTEL): 是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间隔60分钟。同时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亦不得超过。(3)上限值(TLVC):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关于接触限值表中的符号、标记 在各国的化学物接触限值表中,除明确规定限值(mg/m3ppm)外,往往还附有有关的标记符号,如可经皮吸收(皮)、致癌物(往往分级标出,如A1
11、A4)、致畸、致敏、致纤维化、刺激作用,主要靶器官;。 在我国目前的卫生标准中,一般只对是否可经皮吸收问题加以标记(皮),其他尚未考虑,对致癌物的卫生标准,虽参考国外职业接触限值,但不作标记。美国ACGIH制订的TLVTWA中,从1997年开始已增加了制订TLV的关键效应,分子量,而德国的标记包括经皮吸收、致敏作用、致癌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等。 第四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一、职业卫生标准的制订原则、依据及保护水平 (一)原则:制订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则:“在保护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即安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属可行性
12、问题,技术上可行是指现有的技术发展成果能达到,经济上可行意味着执行该项标准的工业企业在经济上能负担得起。 (二)依据:制订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要以化学物的理化特性、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依据。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参考国外职业接触限值的制订依据,结合我国劳动卫生现场的实际状况及工人在该劳动卫生状况下长期进行劳动生产所受的健康危害,制订出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接轨的卫生标准。其主要制定依据为接触一反应关系。 (三)保护水平,有毒物质接触限值的保护水平,是指在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不超出该接触限值的环境条件下;持续作
13、业若干年,某种给定的有害效应在接触人群中不致超过某一给定的发生频率而言。简而言之,即指保持在该接触限值条件下,接触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所能达到的程度。实际上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什么样的健康效应,及其容许出现的机率;接触该有害因素的持续时间;被保护者在该职业人群中的比例。 在我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人在该浓度下长期进行生产劳动,不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性危害的浓度。 (四)高危人群:制订毒物接触限值还有一个高危人群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一小部分人在接触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一种或几种个体因素的作用,而使其对毒作 用的反应较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严重,这样的易感人群称为高危
14、人群。制订车间空气中 毒物接触限值时,如以高危人群的反应作为制订依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人的 保护可通过健康监护使其脱离接触。 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一)概述 为了贯彻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于2002年4月8日发布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l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 2002)。这两个标准是由1979年颁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经修订后分为两个标准的。同时GBZ2一2002又是GBZ12002的标准附录。 GBZ 22002是根据职业病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
15、或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本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包含修订和增订两部分。修订的包括TJ 3679表4所列的111项毒物和9项粉尘,以及1981年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及其所属劳动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发布的100多个单项强制性国家标准(GB)和100多项已上报或已由标委会通过的单项标准,同时又在这次修订中新增加了100
16、多项标准。因此,GBZ 22002共有毒物标准330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1项,物理因素9 (8)项。(二)定义新发布的GBZ 22002中则采用三类职业接触限值,即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其定义如下: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 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在GBZ 22002中还对
17、工作地点和工作场所作如下定义: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三)正确使用说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应用: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区域采样),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按下式计算,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者,仍以8小时计: E (CaTa十CbTb十十CnTn)8 式中,E为8小时工作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
18、权平均浓度(mg/m3) 8为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小时) Ca,Cb,Cn为Ta,Tb, 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 Ta,Tb,Tn为Ca,Cb, Cn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时间举例一某喷漆工一天工作6小时,2小时接触苯浓度6mg/m3 ,1小时接苯浓度为8mg/m3 ,3小时接触苯浓度2mg/m3 ,计算该喷漆工接触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是多少? E (2 6+1 8+3 2 )/ 83.25 mg/m3 举例二某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2小时接触正己烷浓度为 80 mg/m3,3小时接触正己烷浓度为 60 mg/m3,2小时接触正己烷浓度为 120 mg/m3 ,1小时接触正己烷浓度为 200m
19、g/m3 , 该工人接触 正己烷的TWA、并判断是否超标?(正己烷TWA为100 mg/m3, STEL为180 mg/m3)E 2 80+360+2 120 +120097.5mg/m3 8 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 (1)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要求在监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行监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分钟的空气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分钟时,以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2)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相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推算出的接触限
20、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对现有毒理学和工业卫生学资料不足以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时,按下表推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值.举例例如,某物质的PCTWA为5 mg/m3,从上表查出超限倍数为2.5,则PCSTEL为12.5 mg/m3。 (4)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该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接触上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用:该职业接触限值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应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
21、质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对于标以(皮)字的有毒物质,应积极防止皮肤污染。某些化学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在工作场所中经皮肤吸收是重要的侵入途径,应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皮肤的污染。 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资料,应测定各自物质的浓度,并分别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三、关于粉尘卫生标准的应用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BZ-2002工作场所有毒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47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来代替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并对总尘、
22、呼尘和游离SiO2含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关于粉尘卫生标准的应用。 对粉尘制定了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两种接触限值,应尽量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进行评价,尚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条件时,可测定总粉尘浓度进行评价。1.概念:总粉尘(Total dust)简称“总尘”,指用直径为40mm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简称“呼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m粉尘粒子的采
23、样效率为50%。2. PC-STEL和MAC的区别:通过对原来的35项MAC看,其中33项与PC-STEL一致,因此,PC-STEL基本与MAC的水平相当,使人看起来PC-STEL就是MAC,其实不然,从它们的定义分析,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瞬间浓度,不同点是前者是15分钟的PC-TWA,后者则不是。 四、关于噪声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 噪声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目前我国关于噪声的职业卫生标准很不全面,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后,只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对噪声的卫生限值做了规定,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前,现在执行的标准有三个,他们是: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6)、
2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GBJ87-85)和1999年卫生部发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1.关于噪声的卫生限值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并附有对照表,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劳动者接触噪声的时间并不是正好8、4或2小时等,给我们判断和评价带来问题,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例1某厂包装工人白班一个工作日实际接触噪声6小时,声
25、级87 dB(A),请对照职业卫生标准评价该工种是否超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来判断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能量平均的原则,利用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的计算公式进行:LAeq,8=10log100.1LiTi/480式中LAeq,8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Li为需要加权平均的不同噪声声压级;Ti为Li的累积接触时间(分钟)该工种LAeq8=10log100.187360/480=85.7 dB(A),评价结果是超标。 例2某化工厂操作工每天工作8小时,其中2小时接触92 dB(A)噪声,2小时接触82 dB(A)噪声,4小时接触77 dB(A)噪声。请对照职业卫生标准评价该工种是否超标?该
26、操作工工种的等效连续A声级=10log100.192120+100.182120+100.177240=86.6 dB(A) ,评价结果是超标。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 691996)中对噪声按照时间关系特性进行分类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dB的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和脉冲噪声的总称。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dB的噪声。 间歇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的常值的时间为1s或1s以上。 脉冲噪声::由一个或多个猝发声组成的噪声,每次
27、猝发声的持续时间小于1s以内。2.关于噪声的检测标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中规定:测量稳态噪声,可使用声级计A网络“慢档”时间特性,并取5秒内的平均读数为等效连续声级。测量非稳态噪声,应当使用2型以上的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暴露计(剂量计)。对于脉冲噪声的检测目前我国还没有检测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噪声个体采样器在国外已广泛运用,个体采样应为噪声暴露水平检测和评价的趋势。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现状职业卫生标准框架基本形成:2001年10月27日发布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2002年5月12日发布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为适应职业病防治法和入世的要求,对原597项职业卫生标准进行清理修订。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授权,发布了179项新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包括近400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及170多个工业企业设计、职业病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和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卫生部执法监督局为卫生标准工作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疾病控制的贡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备考小贴士试题及答案
- 项目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注会备考步骤的优化与调整试题及答案
- 公民道德建设行动计划
-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证分析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新规实施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AI驱动下的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分析
- 【7生(人)期中】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行业特有问题试题及答案
- 酒店工程部培训课件
- 省级一网统管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手册(含事项清单)
- 知道智慧网课《科技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植物嫁接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工程居间合同范本电子版
- 中医超声雾化疗法临床应用标准
- 8.4 AutoCAD拼画滑动轴承装配图
- QCT265-2023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 成语故事-螳臂当车-守株待兔-历史典故讲解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模板
- 转正合同模板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