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知识产权法_第1页
配套课件-知识产权法_第2页
配套课件-知识产权法_第3页
配套课件-知识产权法_第4页
配套课件-知识产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 容 简 介本书采取总论和分论相结合的体例,完整而系统地阐释了知识产权的一般原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等理论知识。本书力图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公约与国内立法有机结合,同时反映理论界的学术通说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在系统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提供分析与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本书对于法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务界人士和其他知识产权爱好者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一编 总论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二、 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 三、 知识产权的主体 四、 知识产权的客体 五、 知识产权的保护 六、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及地位一、知识产权

2、的概念和范围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又可以分为: 文学产权(literature property),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 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的特征:知识产权的独占性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三、知识产权的主体知识产权权利主体是指各类知识产权

3、的所有人。这里的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非法人单位以至国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知识产权主体的特征: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对外国人的主体资格 四、知识产权的客体(一) 知识产权客体的含义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二) 知识产品的概念(三) 知识产品的类别 创造性成果经营性标记经营性资信(四) 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创造性、非物质性、公开性、社会性。五、 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基本特征 (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四)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救济 六、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及地位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

4、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一般包括:(1)著作权法律制度。(2)专利权法律制度。(3)工业版权法律制度。(4)商标权法律制度。(5)商号权法律制度。(6)地理标记权法律制度。(7)植物新品种权法律制度。(8)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9)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二编 著作权第一章 著作权概述第二章 著作权的主体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第五章 相关权第二编 著作权(续)第六章 著作权的限制第七章 著作权的利用第八章 著作权的管理第九章 著作权的保护第一章 著作权概述第一节 著作权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法及其演进第一节 著作权概念及其特征一、

5、 著作权的定义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二、 著作权的外延三、 著作权的特征内容的双重性 具体化的专有性 著作人身权保护期的无限性 第一节 著作权概念及其特征四、 著作权的取得著作权取得的原则著作权自动取得与作品登记的关系著作权自动取得与作品固定的关系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法及其演进一、 著作权法 二、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 著作权的主体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概述第二节 著作权主体的种类第三节 著作权主体的确定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概述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 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对文学、艺术或者科学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

6、或者其他组织。著作权精神权利不可转让,不能被继承,只能由原始著作权人,终生享有,且其保护期不受限制。 二、著作权主体的产生 原始取得继受取得第二节 著作权主体的种类一、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二、完整主体与不完整主体三、本国主体、外国主体与无国籍主体四、自然人主体、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体与国家第三节 著作权主体的确定一、 确定著作权主体的实质标准(一)作者的确定:著作权法第11条第2款(二)视为作者的情形: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三)合同约定的情形:著作权法第17条二、 确定著作权主体的形式标准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著作权法第11条第4款)第三节 著作权主体的

7、确定三、某些作品著作权主体的确定(一)演绎作品著作权主体(二)合作作品著作权主体(三)汇编作品著作权主体(四)职务作品著作权主体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第一节 著作权客体概述第二节 著作权客体的条件第三节 著作权客体的种类第四节 不受保护的对象第一节 著作权客体概述一、作品的概念作品是文学、艺术或者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二、作品与有关对象的关系(一)作品与外观设计的关系(二)作品与商标图案的关系(三)作品与作品标题的关系(四)作品与角色的关系第二节 著作权客体的条件一、作品条件概述形式条件实质条件 二、作品的实质条件(一)独创性(二)可复制性第三节 著作权客体的种

8、类 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第四节 不受保护的对象 一、超过保护期的作品 二、不适用著作权法的对象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时事新闻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三、违禁作品四、作品所表达的综合理念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第一节 著作权内容概述(略)第二节 著作人身权第三节 著作财产权第四节 著作权保护期第二

9、节 著作人身权一、 著作人身权概述(一) 著作人身权的定义 (二) 关于著作人身权基本问题(三) 著作人身权的特征 无期限性不可分离性 不可剥夺性第二节 著作人身权二、 著作人身权具体权项(一) 发表权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 署名权 署名权,即为表明作者身份而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 修改权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四)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第三节 著作财产权一、 著作财产权概述 二、 著作财产权的具体权项 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10、和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四节 著作权保护期一、著作人身权保护期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 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享有。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一) 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一般原则(二) 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特殊规定 第五章 相关权第一节 相关权概述第二节 出版者权第三节 表演者权第四节 唱片制作者权第五节 广播组织权第一节 相关权概述一、相关权的概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自己在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之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相关权的特点 第二节 出版者权一、出版者权的概念 二、出版者权的权源 著作权人的授权法律的规定 三、出版者权的内容第三节 表

11、演者权一、表演者权概述(一) 表演者权 (二) 表演者权的权源 (三) 表演者权与表演权的比较 (1)权属不同 (2)主体不同(3)客体不同 (4)内容不同(5)保护期不同 (6)权利来源不同第三节 表演者权二、表演者权的内容(一)表演者人身权 主要为:表明表演者身份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二)表演者财产权对表演的现场直播许可权。 对表演进行录音录像许可权。音像制品复制、发行许可权。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权。 三、表演者权的保护期身份权不受限制,财产权保护期为50年。 第四节 唱片制作者权一、唱片制作者权我国称之为:“录音录像制作者权”二、唱片制作者权的内容 (1)复制、发行音像制品许可

12、权。 (2)出租音像制品许可权。 (3)通过信息网络传播音像制品许可权。 三、唱片制作者权的保护期 (50年) 第五节 广播组织权一、 广播组织权解读 二、 广播组织权的来源三、 广播组织权的内容(1)转播权。(2)录制权。(3)复制权。 四、 广播组织权的保护期第六章 著作权的限制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概述第二节 合理使用第三节 法定许可第四节 著作权穷竭第五节 著作权的其他限制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概述一、 著作权限制概述 二、 著作权限制的缘由 三、 被限制的对象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以及相关权 四、 著作权限制的种类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的限制为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公共秩序保留。 第二节 合

13、理使用一、 合理使用概述 合理使用(fair use或fair dealing),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二、 合理使用的条件使用的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版权作品的性质。 使用者所使用的部分占版权作品的数量和实质性。 使用的效果不得影响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和价值。 第二节 合理使用三、合理使用的种类(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

14、已发表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共集会上发表的讲话。(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发表作品,供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三、合理使用的种类(续)(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发表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发表作品,该表演组织者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对设置或者陈

15、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发表作品改成盲文出版。第三节 法定许可一、 法定许可使用概述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区别:法定许可使用 合理使用 使用者 特定的人 不特定的任何人 被使用的对象 少数种类的作品 任何作品 目的 以营利目的为主 以非营利为目的付费与否 应当支付报酬 不支付报酬 第三节 法定许可二、 法定许可使用的种类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者的法定许可使用。报刊社转载、摘编其他报刊作为文摘、资料刊登的法定许可使用。录音制作者使用

16、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第四节 著作权穷竭一、 著作权穷竭概述 著作权穷竭是主要是针对发行权中的销售权。著作权穷竭不是著作权本身的终止,而是指著作权人对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的再销售权的丧失。二、 对著作权穷竭的限制追续权出租权公共借阅权 第五节 著作权的其他限制一、 公共秩序保留 著作权法第4条 二、 强制许可三、 对精神权利的限制对发表权的限制 对修改权的限制: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 对署名权的限制四、 对相关权的限制第七章 著作权的利用第一节 著

17、作权的转让第二节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第三节 著作权的质押第一节 著作权的转让一、 转让制度的概念 著作权转让,指著作权人通过转让合同将其著作财产权的一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对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见著作权法第10条第3款) 二、 著作权转让合同著作权转让合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作品的名称 (2)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3)转让价金 (4)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5)违约责任 (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第二节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一、 许可使用的概念 二、 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合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2)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非专有使用权。(3)许可使用的

18、地域范围、期间。(4)付酬标准和办法。(5)违约责任。(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第三节 著作权的质押一、 质押 二、 著作权质押 著作权质权的设定应由双方当事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向有关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出质登记。(1)著作权质押合同。(2)质权对著作权的限制。(3)质权的实现。(4)质押关系的终止。 第八章 著作权的管理第一节 著作权管理组织第二节 著作权行政管理第三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第一节 著作权管理组织一、著作权管理概述 二、集体管理组织与作者、表演者等的关系依据授权行为(著作权法第8条第1款 )产生的关系为一种信托关系。以会员身份加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形成的是一种隐名代理关系。三

19、、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著作权行政管理一、 著作权行政管理组织 二、 著作权行政管理组织的职责国家版权局的主要职责地方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第三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一、 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 二、 集体管理组织的性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组织。 三、 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 四、 集体管理组织的义务第九章 著作权的保护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诉讼第三节 著作权仲裁第四节 著作权救济措施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一、著作权侵权行为概述 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须考虑以下要件: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实施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且没有法律依据。(

20、著作权法第46、47条)二、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征侵权对象的多重性行为的违法性行为的作为性行为的多样性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三、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一)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二)不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且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一)仅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侵占合作者著作权的行为非法署名行为 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 剽窃行为 侵犯某些财产权的行为 侵犯获得报酬权的行为 侵犯出租权的行为 侵犯版式设计权的行为 侵犯表演者权的行为 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 (二)承担多种责任的侵权行为侵犯著作权人

21、某些财产权的行为 侵犯图书出版者专有权的行为 侵犯表演者权的行为 侵犯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行为侵犯广播组织权的行为 避开或破坏技术措施的行为 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 侵犯他人免受作品之虚假署名的行为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诉讼一、 受诉法院 一审法院通常是中级人民法院,也有少数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 可以受理。二、 诉前临时禁令及其条件有关人员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该行为,将会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权利人尚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人须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裁定。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诉讼三、诉前财产保

22、全著作权法第49条第1款 四、证据保全著作权法第50条五、举证责任 第三节 著作权仲裁一、 著作权纠纷 二、 仲裁三、 仲裁的效力第四节 著作权救济措施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第三编 专利权第十章 专利制度概述第十一章 我国专利立法及修改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客体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第十四章 专利的申请与审批第十五章 专利的复审、无效及终止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第十章 专利制度概述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专利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专利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专利二、专利法专利法是调整因发明创造的产生、利用与保护等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之法律规范

23、的总称。三、专利权(1)专有性 (2)地域性(3)时间性 (4)法定性第二节 专利法的产生与发展一、专利法的产生二、专利法律制度的普遍建立三、专利制度的作用四、对专利制度的讨论第三节 专利法的基本理论一、自然权利论二、非物质财产论三、专利契约论四、防止不正当竞争论五、利益平衡论六、产业政策论第十一章 我国专利立法及修改 第一节 我国专利法的历史演进及特点第二节 我国专利法的修改第一节 我国专利法的历史演进及特点一、旧中国的专利制度二、新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三、1985年专利法及其特点实行单一专利保护制度 三种专利形式集于一法保护 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和登记制并存 计划许可与强制许可并存 行政执法

24、与司法共同处理专利纠纷 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国际化特点 第二节 我国专利法的修改一、我国专利法第一次修改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专利法第二次修改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节 我国专利法的修改三、专利法第三次修改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专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对我国专利制度的评价(1)立法评价 (

25、2)实施评价 (4)执法评价 (3)应用评价 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客体第一节 专利的种类第二节 授予专利的条件第三节 专利保护的排除客体 第一节 专利的种类一、发明专利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的分类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首创发明、改进发明、组合发明、应用发明与选择发明。第一节 专利的种类二、实用新型专利 定义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特征不能申请实用新型的情形 第一节 专利的种类三、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应具备的

26、条件 第二节 授予专利的条件一、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 (一)新颖性 (二)创造性 (三)实用性 (一)新颖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新颖性的时间标准 :申请日新颖性的地域标准 :分为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其他方式公开和抵触申请四种情形(二)创造性创造性的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三)实用性

27、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具有实用性的条件:工业实用性 重复再现性 有益性 第二节 授予专利的条件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与现有的外观设计不相同。 与现有的外观设计不相近似。 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不得是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第二节 授予专利的条件三、丧失新颖性的例外 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发明创造,在展出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专利的,可认为不丧失新颖性。 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发明创造,在发表后6个月内申请专利的,不丧失新颖性。 他人未经申请人同

28、意而泄露发明创造内容的,申请人于泄露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专利可认为不丧失新颖性。 第三节 专利保护的排除客体 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可分为:有“公共秩序”问题的发明不属于发明的项目 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某些特定技术领域的发明动物和植物品种 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利用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的类型及专利权归属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的类型及专利权归属一、 发明人与设计人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是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其他单位。 发明人或设计

29、人享有署名权、获得奖励权和获得报酬权。 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的类型及专利权归属二、 专利申请人(一)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 (二)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在的单位。 (三)合作与委托发明创造一般应当在协议中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如果没有约定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即属于对发明创造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一方。(续)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的条件:执行本单位的职务(1)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发明创造。(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

30、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返回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一、 专利权人的权利(一) 独占权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与进口权。(二) 许可实施权(三) 转让权(四) 标记权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二、专利权人的义务缴纳专利费用的义务不得滥用专利权第十四章 专利的申请与审批 第一节 专利申请原则第二节 专利申请前的论证第三节 申请文件的种类及要求第四节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第五节 专利申请的审批第一节 专利申请原则一、书面原则二、先申请原则三、优先权原则四、主题单一性原则第二节 专利申请前的论证一、专利申请的必要性分析二、专利保护形式的选择三、申请时机的选

31、择四、取得专利权可能性的初步判断五、市场预测第三节 申请文件的种类及要求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基本文件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 其他文件第三节 申请文件的种类及要求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基本文件请求书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其他文件三、专利申请文件的提交、修改与撤回第四节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一、权利要求书的撰写以说明书为依据 清楚、完整地表达请求保护的范围遵循独特的撰写方法和步骤起草独立权利要求起草从属权利要求 第四节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二、说明书的撰写所属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创造的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第四节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三、说明书附图和摘要附图摘要四

32、、关于know-how其基本含义是指具有使用价值的没有公开的技术。 我国将其列为商业秘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给予保护。 第五节 专利申请的审批一、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 受理申请初步审查公布申请(自申请日起个月)实质审查(自申请日起年内)授权公告无效请求期及无效审查(自授权后任何时间)专利权终止(自申请日起20年)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受理申请初步审查授权公告 第十五章 专利的复审、无效及终止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复审第二节 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第三节 专利权的终止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复审一、请求复审的程序及审查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

33、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请求复审采取书面原则。提出复审请求形式审查前置审查要么撤销原决定要么由专利复审委员会进行审查做出决定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复审二、复审决定的效力复审请求的理由不成立,驳回复审请求,维持原驳回决定;复审请求理由成立,撤销原驳回决定;若专利申请文件经复审请求人修改,克服了原驳回申请决定所指出的缺陷,则在新的文本基础上撤销原驳回的决定。当事人对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节 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一、无效宣告请求的程序提出无效请求的法定时间是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时间。 无效宣告请求人的资格没有限制,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34、 第二节 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二、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1.不符合专利的条件的“三性”标准;2.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3.权利要求书没有说明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没有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没有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4.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或原图片、照片表示的范围;二、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续)5.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6.不符合在先申请原则;7.不符合单一性原则;8.属于专利法第5条、第25条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 第二节 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三、 无效宣告请求的审理四、 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审理决定的效力

35、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发明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的被告是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第三节 专利权的终止一、专利权终止的概念 二、导致专利权终止的法律事实专利权因期限届满而终止专利权因放弃而终止专利权因欠缴年费而终止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第一节 专利权的内容第二节 专利权的限制第一节 专利权的内容产品专利的专利权人享有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进口权 方法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享有使用该方法的权利,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权利。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人享有制造权、

36、许诺销售权、销售权和进口权。 第一节 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人享有下列权利:制造权使用权许诺销售权销售权进口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标记权第二节 专利权的限制一、专利的计划许可它是国家行政机构在全面考虑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对某些重大发明创造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实施,以迅速推广先进的专利技术。我国专利法第14条对其做出限制必须是重大的发明创造 报经国务院批准 特定的实施的单位实施 有偿使用第二节 专利权的限制二、专利的强制许可(一) 申请强制许可的条件专利权人不履行实施义务的强制许可国家出现紧急情况或非常情况下的强制许可 依存专利的强制许可 反垄断的强制许可 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 (二) 强制许可的效力(三)

37、 对强制许可的救济(四) 关于国家强制性标准与专利权的关系问题第二节 专利权的限制三、专利的合理使用专利权用尽后的使用或者销售先用权人的利用临时过境的外国运输工具的使用非生产经营目的利用医药审批的使用四、其他限制专利权的情形现有技术抗辩善意侵权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第一节 专利权的期限第二节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第三节 专利侵权及其认定第四节 专利的管理 第五节 专利纠纷的处理第一节 专利权的期限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专利权期满,专利权即行终止,专利技术进入公有领域 第二节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一、保护范围确定的依据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38、:权利要求的内容 外观设计 :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三、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 (一) 中心原则(二) 周边原则(三) 折中原则(解释原则)第三节 专利侵权及其认定一、 侵权行为的构成二、 专利侵权的种类(一)直接侵权行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假冒专利(二)间接侵权行为三、 专利侵权认定的适用原则第三节 专利侵权及其认定四、诉前措施(一)诉前禁令(二)诉前证据保全五、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2年)六、专利侵权的责任第四节 专利的管理 一、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设立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职责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专利纠纷的处理第五节 专

39、利纠纷的处理一、专利纠纷的类型专利申请权纠纷专利权归属纠纷专利合同纠纷专利行政纠纷二、专利纠纷的解决方式调解、仲裁、行政处理、诉讼第四编 商标权第十八章 商标及商标法概述第十九章 商标注册第二十章 注册商标无效的裁决第二十一章 商标权的内容、取得与终止第二十二章 商标权的利用第四编 商标权(续)第二十三章 商标权的保护第二十四章 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的限制第二十六章 商标管理第十八章 商标及商标法概述第一节 商标及其功能第二节 商标的分类第三节 商标与商业标记第四节 商标法概述第一节 商标及其功能一、商标的概念和特征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商标是用于商品或服务上的标记

40、。商标的构成要素应具有显著性。二、 商标的沿革三、 商标的功能第二节 商标的分类一、视觉商标、听觉商标和味觉商标二、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三、制造商标和销售商标四、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五、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六、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第三节 商标与商业标记一、 商标与商品名称(1)受保护的前提不同。(2)受到的法律保护不同。二、 商标与商品装潢(1)使用的目的不同。(2)稳定性不同。(3)设计要求不同。(4)受到的法律保护不同。第三节 商标与商业标记三、商标与商号(1)功能不同。 (2)保护的方式不同。(3)法律效力的范围不同。(4)受到的法律保护不同。四、 商标与商务标语(1)稳定性不同。 (2)专有性

41、不同。(3)受到的法律保护不同。五、 商标与特殊标志(1)适用范围不同。 (2)受到的法律保护不同。(3)受保护的期限不同。 第四节 商标法概述一、商标法律制度的沿革(一) 国外商标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 我国商标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 商标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 商标法的概念(二) 商标法的调整对象三、 商标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一) 我国商标法的基本原则(二) 商标法的作用第十九章 商标注册第一节 商标注册的原则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条件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第四节 商标注册的审核第一节 商标注册的原则一、商标注册的概念 二、商标注册的原则 注册原则 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 申请

42、在先和使用在先相结合的原则(商标法第29条)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条件一、商标注册申请人 自然人 法人 其他组织共同申请人(商标法第5条 )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商标法第17、18条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条件二、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符合法定的构成要素 (商标法第8条 ) (二)具有显著性 (三)不得和他人的在先权相冲突 (四)不得使用法律禁止使用的标志 (商标法第10、11条 )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一、申请商标注册的要求按照商品分类表填报,实行“一件商标一份申请”同一申请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同一商标的,应当按商品分类表提出注册申请注册商标需要在同一类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应当

43、另行提出注册申请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注册商标需要变更有关注册事项的,应提出变更申请商标申报的事项和提供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和完整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二、 商标申请的优先权的规定(一) 优先权的概念优先权是指巴黎公约成员国的国民,向一个缔约国首先提出申请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所有其他缔约国申请保护,并以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作为其在后提出申请的日期。申请人第一次提出申请的日期为优先权日。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优先权期限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为6个月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二) 我国商标法关于优先权的规定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24条的规定,商标优先权应当具备下列要件:1.要求优先

44、权的实质要件在优先权期限内提出( 6个月)必须是同一商标使用在相同商品上申请国应为巴黎公约成员国或同中国签订有双边协议2.要求优先权的形式要件书面声明 在3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文件副本 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三、关于国际展览会的商标优先权见:商标法第25条四、 申请商标注册应提交的文件及费用 见:商标法实施条例第13条 第四节 商标注册的审核一、 商标注册的形式审查二、 商标注册的实质审查三、 初步审定并公告四、 异议及异议的复审五、 商标的核准注册第四节 商标注册的审核我国商标注册流程图客户申请代理机构商标局受理初步审定发注册证注册公告初审公告第二十章 注册商标无效的裁决第一节

45、 注册不当商标的裁决第二节 已注册的不应注册的商标的撤销第三节 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第四节 注册商标无效的法律后果第一节 注册不当商标的裁决一、注册不当商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使用了不得作为商标的禁用标志。使用了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禁用标志。使用了申请立体商标注册禁用的标志。以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二、 注册不当商标的撤销程序 商标局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的程序 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的程序 第二节 已注册的不应注册的商标的撤销 一、 已注册的不应注册的商标的表现形式1. 已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的驰名商标的行为2. 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未经授权以自己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

46、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的行为3. 已注册的商标使用了误导公众的地理标志的行为4. 已注册的商标损害了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5. 已注册的商标是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第二节 已注册的不应注册的商标的撤销二、 已注册的不应注册的商标的裁定程序申请(该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 )受理 答辩裁定 第三节 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一、 注册商标争议的概念注册商标的争议是指商标注册人之间因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而发生的商标权的争执。二、 提出注册商标争议的条件 1.申请人只能是注册在先的商标权人2.申请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3. 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相同或者相似4.争议的注册商标在同

47、一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三、 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程序第四节 注册商标无效的法律后果一、被撤销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视为自始不存在二、特殊情况下的被撤销的注册商标的决定或裁定不具有追溯力 三、因商标注册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参见: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6条 )第二十一章 商标权的内容、取得与终止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内容及特征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第三节 商标权的期限与注册商标的续展第四节 商标权的终止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内容及特征一、 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商标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区别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商标法的有限保护(

48、第31条、第41条第2款)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内容及特征二、 商标权的内容使用权: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充分支配和完全使用的权利。 禁止权 :商标权人禁止他人未经其许可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内容及特征三、商标权的特征(一)商标权与专利权和著作权的区别(二)商标权的特征(一)商标权与专利权和著作权的区别1.商标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商标权专利权权利授予的机关 国家商标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保护的条件 识别性 首创性 保护的对象 注册商标 发明创造及方法 权利的保护期 10年 20年 与10年(一)商标权与专利权和著作权的区别2.商标权与著作权的区别商标权著作权权利属性

49、 财产权人身权与财产权保护条件识别性独创性权利取得方式申请批准自动取得适用领域工农业和商业文学艺术科学领域保护期限10年终身加死后50年(二)商标权的特征(二)商标权的特征国家授予性。权利内容的单一性。时间的相对永久性。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一、商标权的原始取得 (一)注册原则 (二)使用原则 (三)混合原则二、商标权的继受取得受让人根据商标权转让合同而取得。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而取得。第三节 商标权的期限与注册商标的续展 一、商标权的保护期限 商标法第37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二、商标权的续展(一)商标权续展的规定商标法第38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27条(二

50、) 商标权续展的条件第四节 商标权的终止 一、 商标的注销 注册商标所有人自愿放弃其商标权。商标注册人消亡,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无人要求继承注册商标的,商标局注销其注册商标。 申请注册有效期届满 二、 商标的撤销 违法撤销商标注册不当的撤销 第二十二章 商标权的利用第一节 商标权的使用第二节 商标权的许可第三节 商标权的转让第四节 商标权的投资第五节 商标权的质押第一节 商标权的使用一、 商标权使用的意义 二、 商标权使用的方式第二节 商标权的许可一、 商标权许可的概念 二、 商标权许可的种类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普通使用许可三、 商标权许可人的诉讼地位四、 商标权使用许可合同的内容 五、 商

51、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 第三节 商标权的转让 一、 商标权转让的概念和形式 二、 商标权转让的原则 连同转让原则自由转让原则三、 商标权转让的程序签订注册商标转让协议商标局对转让注册商标的申请进行审查申请人对商标局驳回其注册商标转让申请的复审第三节 商标权的转让四、 商标权转让的限制规定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不得分开转让已经许可他人使用的注册商标不得随意转让集体商标不得转让受让人必须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商标权转让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问题第四节 商标权的投资 一、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投资形式 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二、 商标权投资第五节 商标权的质押 一、商标权

52、质押的概念 二、关于商标权质押的法律规定三、商标权质押合同的内容四、申请商标权质押登记应当提交的文件第二十三章 商标权的保护第一节 商标权保护概述第二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种类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一节 商标权保护概述一、 商标权的保护及其意义 二、 商标权的权利范围和保护范围(一) 商标权的权利范围(见:商标法第51条 )(二)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第二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

53、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一、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一)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及其方式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二)商标侵权民事责任的适用(三)人民法院的临时禁令和其他规定(四)商标权纠纷的诉讼时效和管辖地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二、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一)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及其方式责令立即停止侵权。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消除现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视情节处以罚款。 (二) 当事人

54、对行政处理决定的司法救济(三)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三、商标侵权的刑事责任 (一)侵犯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二)侵犯注册商标罪的具体罪名1.假冒注册商标罪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第二十四章 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第一节 驰名商标概述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第一节 驰名商标概述一、 驰名商标的概念(一) 驰名商标的定义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二) 驰名商标的特征驰名商标使用的时间比较长驰名商标在市场上

55、享有较高信誉驰名商标为公众所熟知驰名商标的构成要素更具有显著性驰名商标的保护有其特殊性第一节 驰名商标概述二、 驰名商标保护的意义保护驰名商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保护驰名商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保护驰名商标是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三、 我国关于驰名商标的立法规定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一、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 人民法院二、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三、 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主动认定

56、被动认定 (我国从2003年6月1日起,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主要采用被动认定的方式。)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一、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一)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使用人有禁止他人使用的权利。商标主管机关对抢注的商标可以拒绝或撤销注册。提出撤销注册商标的最低期限。(二)知识产权协定对驰名商标的规定将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到驰名的服务商标。拓展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权利范围。对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作了原则规定。 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二、部分国家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美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法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德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三、我国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对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也给予

57、保护扩大了对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驰名商标所有人享有特殊期限的排他权禁止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使用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四、 企业自身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了解商标法对商标权的保护途径注册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及时行使异议权和撤销权将驰名商标在互联网上登记注册为域名将驰名商标与企业广告用语以及企业名称保持一致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的限制第一节 商标权限制概述第二节 商标合理使用第三节 商标连带使用第四节 商标先用权第五节 商标权的用尽第一节 商标权限制概述商标权的限制是指因商标权和他人的权利及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在某些情形下,法律对商标权人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作出限制的规定。

58、商标权限制的类型大致包括:商标合理使用、商标连带使用、商标先用权以及商标权的用尽等。 第二节 商标合理使用一、 商标合理使用的含义二、 我国关于商标合理使用的规定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 三、 商标合理使用的条件使用者主观上出于善意使用者未将其作为商标使用使用者有自己的商标使用目的不会造成混淆第三节 商标连带使用一、 商标连带使用的表现形式 商标连带使用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者为了说明有关的真实信息,在产品或服务上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 二、 商标连带使用的国外立法及判例德国商标法第23条第3款 欧共体商标一号指令 美国“普里斯特尼茨”案 三、 我国关于商标连带使用的立法及实践第四节 商标先用权一

59、、 商标先用权的含义商标先用权指在他人获得商标权之前已经使用该商标的人,享有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的权利。二、 商标先用权的条件使用在先。连续使用。使用目的正当。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三、 商标先用权的内容和范围我国商标法中没有关于商标先用权的规定。 第五节 商标权的用尽一、 商标权用尽的含义 商标权用尽,是指经商标所有人同意将带有商标的产品首次投放市场后,任何人使用或销售该产品,商标权人无权禁止。 二、 平行进口平行进口,又称“灰色市场”(gray market),是指在国外生产的带有本国商标的商品,未经本国商标权人同意而输入本国的行为。三、 商标权用尽的限制第二十六章 商标管

60、理第一节 商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第二节 商标的使用管理第三节 商标印制的管理第一节 商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一、 商标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商标管理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的注册、使用、转让、印制等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称。 内容主要包括:商标的注册管理、商标的使用管理、商标的印制管理、企业内部的商标管理。 二、 商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商标法第2、45、47、48、53条 第二节 商标的使用管理一、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注册商标所有人是否正确使用和标注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所有人使用商标的行为是否合法对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的管理 对已被撤销或者注销的注册商标的管理 对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的管理 对商标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