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1】。岂无安边书,诸将【2】已承恩。惆怅孙吴事【3】,归来独闭门。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注释:【1】翻:反覆,指反叛。【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1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适合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是()A格律精粹B盛唐印象C边塞回响D唐人百首2以下对高适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

2、渴望。B“边城”句融叙事于写景,以眼前萧条昏暗烘托出诗人沉重忧愁的心情。C“岂无”句一句反诘,一句回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讥讽不平之请。D“惆怅”句以典入诗,以景结情,与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的挫折失意。3有人认为“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你是否认同这一评价?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并联系所学,说明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洪与权王令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频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注】洪与权:作者友人。剑气:宝剑光芒。比喻人的声望或才华。卧龙:隐居的俊杰。大道:指治国安民有

3、功天下的心志。奇遇:机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始两句写男儿气概冲天,胸锁日月,入笔挺劲洒落,振响入云。B颔联借用痴虎和卧龙的比喻,既是勉励友人,也是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C诗人对陈涉持不赞同的态度,对这些在野之人发愤一时以追求富贵颇有微词。D本诗主要运用了用典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全诗意气高昂,感情强烈。2这首诗歌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山友长孙栖峤贾岛此时气萧飒,琴院可应关。鹤似君无事,风吹雨遍山。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有径连高顶,心期相与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气候

4、萧条冷落渲染,写诗人猜想友人闭门弹琴,言辞间满含关切之意。B颔联先将友人与清高之鹤相比,然后描写风雨笼罩秋山之景,照应首联。C尾联写盘旋小径可达高山之顶,诗人期望友人能早日从山上返回。D本诗表达思念挚友之情,语言平实,不假雕饰,但语句颇显推敲功力。2本诗颈联写景优美,意蕴丰富,试简要赏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王。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秦栈:由秦(今陕西)入蜀的栈道。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流经成都的都江堰内江。君平:西汉严遵

5、,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力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入题,以饱含强烈激情的写法描画了入蜀之路的崎岖险阻,层峦叠嶂,不易通行。B颔联“起”“生”两字生动地表现了入蜀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境界奇美,气韵飞动。C颈联出句的“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练,生动传神,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D本诗笔力开阖顿挫,描绘了一幅相互映村,风光旖旎,瑰丽奇伟,别有洞天的蜀道山水画。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韦七赞善杜甫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

6、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注】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下列对这样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尾联写“洞庭春色”,借乐景写哀情,表达自己的惜春之情以及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的典故和“忘归”二字,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不得归去的漂泊之悲。2此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史馆赵寺丞出宰咸阳王禹偁县连秦汉旧离宫,分付诗人胜武功。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

7、深入画图中。庭莎晓润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百里封疆三馆客,折腰休叹似陶公。【注】史馆:编修史书的机构。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的合称。陶公: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赵寺丞将要去任职的咸阳,与秦汉皇帝出巡所住的离宫相连,言其历史悠久。B“分付诗人胜武功”,是说赵寺丞既有深厚的史学“文功”,又有封疆的“武功”业绩。C颔联写赵寺丞“远辞书殿”带职赴任,并即将举家搬迁到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D“折腰休叹似陶公”借陶潜的典故意在劝勉赵寺丞要安心为官,不要效仿陶公。2诗歌的颈联写景状物,在结构安排与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作用?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

8、面小题。寄乐天元稹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注】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当时作者被贬为通州司马。髭:嘴唇上边的短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诗人写这首诗给白居易,既有思念,又有同病相怜之感。B颔联回忆同登科后二人成为挚友,当时白居易刚开始做官,还非常年轻。C第六句中“三千里”,写出距离的遥远,“老江城”表达出被贬的无奈。D诗人最后对朋友说前途或许还有,但对人生之路走向何处内心感到迷茫。2元稹与白居易交情深厚,被世人传为佳话。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了

9、二人的友情?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上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

10、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韩愈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诗题可明确,这首诗是韩愈在傍晚时分写给自己的两个好朋友的。B首联紧扣诗题中“晚”字写起,第一句交代时间,第二交代人物行为。C颔联出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苏轼“岭上晴云披絮帽”与之相似。D“田野”指田园,“衣冠”代官场,颈联

11、借这两个意象表明诗人的情感态度。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王文淑,是王安石的大妹,受封长安县君;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辽国。杯盘,代指酒和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其大妹王文淑的深厚感情,两人相见少而离别多,诗人深感伤怀。B首联诗人说自己很重感情,年轻时就把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时离别更引起自己的悲伤。C颈联诗人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

12、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去万里外的辽国。D尾联写大妹挂念地问再相会的日子,而诗人自己其实也难以预料再相会的日子。2有评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叠词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1C2A3同意。蓟中作一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结合“岂无安边书”“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等表述,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抓住朋友飞马越天山的镜头,体现出边塞特有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岑参醉里送装子赴镇西是送别诗,不属于边塞诗范畴,故“边塞

13、回响”不合适。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错。“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意为“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这两句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从中无法得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的结论。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所谓“尚质主理”,即高适多关注边塞的弊病与问题所在,并做出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所谓“尚巧主景”,即岑参着重对边塞自然风光的奇异之景作出描绘,并从中体

14、现作者豪迈乐观的思想感情。蓟中作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

15、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本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却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符合“尚质主理”的特色。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意为“醉倒了没有办法告别,等到醒来后才来送你离开。看着你骑着马疾驰而去,似乎走上了天山的云端”。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却舍弃了送别时一些通常之景与通常之情的描写,只摄取自己久久地望着朋友飞马翻越天山的镜头加以

16、勾勒,既描绘出一个飞马上云端的奇特景象,也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构思新颖,语言通俗,诗味醇厚。符合“尚巧主景”的特色。二、1C2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青年志士既要有“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更要有宽广的心胸。颔联以龙虎借喻,激励友人不要收藏才华等同痴虎,而要召唤风雷行云施雨,同时也在表达自己渴求用世的心愿。颈联表达了诗人不甘贫贱、积极向上、敢于向权贵挑战的气概。尾联表达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为官的原则和气节。全诗以非凡的志操昂扬的气宇、奇伟的物象感情强烈,表达了作者积极争取任世之重的大志和坚持道义的高尚节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诗人对陈涉

17、持不赞同的态度颇有微词”错误,颈联意思是:古人曾说王侯将相本非世代传种,自古多有贫贱者伸志而成富贵的英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未农民起义领袖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此话是反诘,意为王侯将相并非贵种天生。这里用其意。可见应该是赞同、肯定。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大意是说:应如倚天长剑腾光于高寒的暮空,七尺男儿襟怀磊落像抱日月在心胸。剑气:宝剑光芒。比喻人的声望或才华。可见抒发了远大的抱负和宏伟的壮志。诗歌起始两句写男儿气概冲天,胸锁日月,入笔挺劲洒落,振响入云。诗人表示,一个青年志士,要有“倚长剑于天外”的气概,像龙剑那样腾光于

18、高寒的暮空之中;要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把日月的光辉,深锁在自己的怀抱。颔联“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劝慰自己与友人切莫如痴虎那样自藏爪牙丧失威势,努力召唤风雷做有志乘时而起的卧龙。卧龙:隐居的俊杰。痴虎:愚笨之虎。卧龙:汉代末年诸葛亮隐居隆中,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称为卧龙。颔联借用痴虎和卧龙的比喻,既是勉励友人,也是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颈联“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写古人曾说王侯将相本非世代传种,自古多有贫贱者伸志而成富贵的英雄王侯无世种: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未农民起义领袖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此话是反诘,意为王侯将相并非贵种天生。这里用其意。耕佣:耕

19、作的佣人,这里指意为贫贱者。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的话语和友人互相勉励,表示人贵有志,有了大志,方可以成大功立大业。王侯将相并不是世代相传的,力耕的佣工也有取得富贵的机会,这是早已被历史证明了的。这里用其意。尾联“频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写当须胸怀大道去把握展志用世的奇遇,切勿重蹈人间丧志失节的龌龊行踪。尾联表达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为官的原则和气节。三、1C2颈联运用想象、动静结合等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逸趣的松石云泉图。诗人遥想友人居住的山中,苍松生长于青石之上,清泉从白云间洒落,不禁充满向往之情

20、。苍松、青石象征着坚贞,清泉、白云象征着高洁,诗人撷取这些意象,寓情于景,寄托着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景仰与赞美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C.“诗人期望友人能早日从山上返回”曲解诗意。尾联上句说“有径连高顶”,同时颈联对山景的描绘又极美,可见诗人也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还”山过隐居的生活,而不是希望友人早日返回山下。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颈联“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意思是:苍松生长于青石之上,清泉从白云间洒落。这是作者想象朋友居住的地方,“松生青石上”静景,“泉落白云间”动静,此联运用想象、动静结合等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逸

21、趣的松石云泉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向往之情。颈联虽仅寥寥十字,但意象具足,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品味。诗人选择“松”“泉”“青石”“白云”这些意象,是因为它们寓意深远,可以象征友人高洁美好的品质,从而表达对友人的景仰与赞美之情。四、1A2诗人作送别诗抚慰、鼓励即将入蜀的友人。诗人借用典故婉转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诗人借着对友人的临别赠言,既凝聚了深挚的情谊,又寄寓了诗人对自己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的深层感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能力。A.“饱含强烈激情的写法”错误,诗文开头提出送别意,只是平静地叙述,“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语调

22、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妮娓而谈。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题目是“送友人入蜀”,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故诗人作送别诗抚慰、鼓励即将入蜀的友人。“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

23、深挚的情谊。诗歌最后一联中,诗人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结合历史背景,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故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五、1C2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巧用对比,“北”“南”方向相反,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或“开”“塞”意思相反,“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有写诗人前途困顿之意,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意象典型,描写北方景物时选用“关山”“雨雪”,描写南方景物时选用“花柳”“云烟

24、”,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惜春之情”错,“洞庭”句意为,您即将北归,洞庭湖的山水春色也都在为你的离开而感到悲伤,没有惜春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语言形式看,诗句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修辞手法看,巧用对比,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

25、则写自己困塞,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从选用的意象看,意象典型,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关山”“雨雪”是北方特别的景物,“花柳”“云烟”则是典型的南方景物,这就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对南北方不同景象的充分的想象空间。六、1B2(1)结构安排:承上启下,承接上句,对“画图”作了具体描绘,引出下文的议论。(2)情感表达:寓情于景,展示咸阳环境优美,预示着赵寺丞为官的美好未来,表明作者对赵寺丞未来的祝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是说赵寺丞既有深厚的史学文功,又有封疆的武功业绩”分析错误,应是“胜武功”,即深厚

26、的史学“文功”比封疆的“武功”业绩要更胜一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结构安排:承接上联,上联写到“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深入画图中”,意思是“赵寺丞兼职远辞离开书殿,带着家人深入一幅如画的图景中”,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景?颈联作了具体描述,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图;同时又引出下联的议论,景色虽美,但也不要效仿陶公迷恋田园的闲适,劝勉赵寺丞要安心为官。(2)情感表达:借景抒情,通过庭院中的莎草早晨被被雨滋润,槛竹在微风中摇曳的景色描写,勾勒了一幅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图,诗人借此想表达赵寺丞在这为官,也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抒发了对朋友的祝福之情。七、1B2深深思念

27、。因为思念白居易而坐到天明。回忆交往经历。二人同科考中,而后成为挚友。劝慰朋友,但又感到迷惘,同病相怜;劝慰朋友说彼此前途依旧在,不要灰心失望,但又对前途感到迷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当时白居易刚开始做官,还非常年轻”错,第四句说的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第一次做官时都很年轻,不只是白居易。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由题目“寄乐天”可见二人感情深厚,因为思念、有情而写诗寄语;由首联“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可见深深的思念。元稹因为思念白居易而彻夜难眠,坐到天明,回忆往事悠悠岁月中多少美好的回忆,因着再也回不去的从前而倍加伤感。颔联“

28、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写二人同登科后二人成为挚友,当时刚开始做官,都还非常年轻,回忆交往经历。二人同科考中,而后成为挚友。颈联“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写同病相怜,同样的不谙世故,同样的单纯正直,同样的仕途坎坷,命途多舛,“三千里”,写出距离的遥远,“老江城”表达出被贬的无奈。尾联“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劝慰朋友和自己,彼此前途依旧在,不要灰心失望,但又感到迷惘。八、1A2“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寒”“暗”二字

29、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从时间上”错误,“数年不见”是时间,“山川阻隔”是空间。应是“从时间、空间上”。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阴冷潮湿;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显得更浓更暗。“寒”“暗”两字,渲染伤别的气氛。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寒”“暗”二字表面写灯写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