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记承天寺夜游 (4)_第1页
13记承天寺夜游 (4)_第2页
13记承天寺夜游 (4)_第3页
13记承天寺夜游 (4)_第4页
13记承天寺夜游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北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课文2、掌握文中实词意思,梳理脉络3、赏析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理解“闲人”的含义并分析其包含的感情。熟悉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虽然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王安石变法),将他逮捕入狱。经过一百多天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由于其好友范镇、张方平等极力营救,十

2、二月,苏轼终于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篇文章就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写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庭,被捕入狱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听朗读梳理脉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3、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译文梳理脉络 一、交代作者夜游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二、描写月下美景 三、抒发自己情感思考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文本。(

4、试着用原句回答)1、苏轼和张怀民的关系?3、怀民和苏轼同为贬谪之人,有着共同的感慨,面对澄明的月光,他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2、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色?重点探究1、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光比作 “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交横”。形象生动地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之情。全句无一月字却无一不在写月,言简意赅。(侧面衬托)2、品悟“闲人”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指当时作者有职无权的现状,是作者的自嘲。作者以“闲人”自居,全文中包含着复杂的感情。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也有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 概括主旨 文章通过写_,折射出作者_的胸襟。苏轼夜游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