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_第1页
医学课件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_第2页
医学课件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_第3页
医学课件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_第4页
医学课件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8.1 概论8.2 组织工程化组织简介8.3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8.4 生物降解材料基础8.5 天然组织支架材料8.6 合成组织支架材料8.1 概论相关背景基本概念深远意义组织工程四要素8.1.1相关背景自体移植:添新伤补旧伤异体移植:排斥/供给不足异种移植:排斥人工器官:排斥/功能不足8.1.2 基本概念组织工程学:细胞生物学+工程学生物活体组织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工程的基本方法: 体外培养高浓度组织细胞扩增人工细胞 基质(三维的支架材料)生长,分化生物 活体组织8.1.3 深远意义 新兴学科,带来一场医学革命: 多学科交叉,促进众多学科的交叉、

2、渗透 和发展: 支撑学科:生物材料/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生物力学 其他学科:信息/工程/机械/电子/物理/化学 潜力巨大的高新产业:8.1.4 组织工程四要素种子细胞干细胞组织细胞:可直接移植胚胎干细胞:最理想成体干细胞:便于将来临床应用8.1.4 组织工程四要素支架材料概念: 能与组织活体细胞结台并能植入生物体的材料功能: 为细胞提供获取营养、气体交换、排泄废物和生长发育的场所,也是形成新的具有形态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物质基础 8.1.4 组织工程四要素生长因子概念: 对细胞生长、分化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多肽物质。应用方式: 生长因子+支架材料复合体 支架材料上培养能

3、分泌生长因子的细胞8.1.4 组织工程四要素组织构建路线一: 功能细胞+支架材料体外培养成熟生物组织植入体内路线二: 功能细胞+支架材料体外短期培养植入体内,逐渐发育成形8.2 组织工程化组织简介软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韧带组织工程肌腱组织工程神经组织工程其他组织工程8.2.1 软骨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特点 基本结构简单,只有软骨细胞,无血管、和淋巴组织等软骨组织的现状 可用的支架材料多,成果丰富8.2.2 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 既要有一定的强度,有要有一定的韧性支架材料的热点: 陶瓷材料:成骨细胞与支架材料的三维培养: 材料的理化性能/表面微结构及微环境/新技术8.2.3 皮

4、肤组织工程人工表皮:人工真皮:人工复合8.2.4 韧带组织工程典型的支架材料体系:聚羟基乙酸-涤纶复合物:碳素纤维-聚乳酸复合物:新型支架材料体系:蚕丝纤维8.2.5 肌腱组织工程亚硝酸和戊二醛交联异体胶原纤维:胶原和黏多糖的交联:难点:手指腱损伤的修补8.2.6 神经组织工程神经组织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工程的关键问题: 雪旺细胞的长期存活8.2.7 其他组织工程肝组织工程:肾组织工程:角膜组织工程:胰腺组织工程:8.3 工程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机械性能合适的生物降解性良好的可塑性可行的灭菌、消毒方法8.3.1 良

5、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组成无毒,化学结构稳定降解产物安全良好的血液相容性8.3.2 良好的生物机械性能为体外接种细胞提供扩增和增殖场所阻碍周围组织的生长机械性能要与周围组织匹配8.3.3 合适的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降解速率可调降级过程中,材料与组织有较好的亲和性8.3.4 良好的可塑性高孔隙率:一般90%结构形状复杂8.3.5 可行的灭菌、消毒方法灭菌、消毒不可少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能够经受彻底灭菌过程的考验8.4 生物降解材料基础降解的基本概念与类型降解机制与过程降解与吸收的研究方法生物降解材料的安全评价8.4.1 降解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基本概念:降解:分子量变小的化学过程生物降解:在生物体内的体验

6、、酶和细胞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分子量变小的过程。8.4.1 降解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按降解机制分:生物降解/物理降解/化学降解/机械降解按降解方式和程度分:完全降解材料非完全降解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材料8.4.2 降解机制与过程热降解:解聚:链增长的逆反应无规断链:受热后,分子量迅速下降取代基的脱除:机械降解:外力作用引起的降解 8.4.2 降解机制与过程氧化降解:光解和光氧化:前提:光能化学键的离解能有氧时,可按氧化机制降解,即光降解8.4.2 降解机制与过程化学降解:多指水解反应,即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物降解:酶等作用下,发生的水解8.4.3 降解与吸收的研究方法评价方法体外评价:外形、外观、力

7、学性能、失重和失效等物理变化的程度植入动物体内特定部位评价降解机制的研究物理因素的影响化学因素的影响生物因素的影响8.4.3 降解与吸收的研究方法材料在体内吸收和排泄研究组织和细胞生物学方法 直观方法:光镜或电镜观察 动力学方法:同位素标记8.4.3 降解与吸收的研究方法降解速率的调控亲水性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加工过程8.4.4 生物降解材料的安全评价非植入性材料和制品 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物学性能植入性材料和制品 组织学观察/致突实验/生物学老化实验血液接触性材料和制品 体内外血液相容性实验降解和吸收过程8.5 天然组织支架材料天然蛋白质类材料天然多糖类材料天然无机物8.5.1 天然蛋白质类

8、材料胶原:组成:一级结构:每链1050个氨基酸,富含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二级结构:-螺旋结构高级结构:三条肽链螺旋缠绕成1个胶原分子8.5.1 天然蛋白质类材料胶原:生理作用:结构蛋白:在人体,约占蛋白质总量的1/3主要功能是组织的支持物其他功能:生物的生长、发育/细胞的分化和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8.5.1 天然蛋白质类材料胶原:改性:物理交联:高能辐射/紫外辐射/干热处理化学交联:胶原复合材料:8.5.1 天然蛋白质类材料胶原: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物理交联:高能辐射/紫外辐射/干热处理化学交联:胶原复合材料:8.5.1 天然蛋白质类材料明胶:组成:一级结构:主链富含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制备:

9、 碱法工艺/酶解工艺8.5.1 天然蛋白质类材料纤维蛋白来源:纤维蛋白原(一种血浆蛋白)凝血酶作用凝固而成纤维蛋白亲水基团更多,生理条件下溶解性好化学改性:放射性碘化法/甲基化/接枝/固定酶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概述源自:虾、蟹、昆虫、真菌和藻类简史:1811年被发现1887年确立了基本结构1977年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结构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理化性能甲壳素白色片状或粉状固体,常温时稳定氢键作用强,结晶度高,高度难溶,只溶于浓酸和某些溶剂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理化性能壳聚糖白色片状或粉状固体,

10、常温时稳定可溶于稀酸、甲酸、乙酸,但也不溶于水和绝大多数有机溶剂性能更活泼,可通过氨基和羟基改性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壳聚糖一般只有很小的异物排斥反应不引起慢性反应,无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加速移植物与正常组织融合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降解:甲壳素溶菌酶作用下降解/糖蛋白形式吸收壳聚糖溶菌酶的催化水解速度随脱乙酰化程度增高而降低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的应用:临床可吸收缝线/人工皮肤/软骨组织神经修复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透明质酸:概述透明质酸:动物、人体组织及细胞外基质,眼玻璃体、房水、滑液、皮肤和脐带中含

11、量较高透明质酸钠: 黏弹性外科/黏弹性物补充疗法/黏弹性 分割/黏弹性保护/黏弹性充填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透明质酸结构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透明质酸理化性能白色无定形固体,无臭无味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有极强的吸湿性,可吸收和保持其自身重量上千倍的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透明质酸生物学特性理想的生理填充材料在组织生成、创伤愈合、肿瘤入侵好调节细胞功能等方面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降解:极易发生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透明质酸改性:制不溶性凝胶和膜材料用二乙烯基砜作交联用醛作交联用多官能团的环氧基作交联8.5.2 天然多糖类材料透明质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的应用:眼科手术关节病治

12、疗组织修复8.5.3 天然无机物天然珊瑚概述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类似骨骼的多孔结构种类: 滨珊瑚/角孔珊瑚/角蜂巢珊瑚/叶状珊瑚/石芝珊瑚/鹿角珊瑚8.5.3 天然无机物天然珊瑚组织工程中的应用:骨组织水热法将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珊瑚复合材料: 人骨形成蛋白与珊瑚复合8.6 合成组织支架材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聚酸酐聚羟基丁酸酯聚原酸酯聚膦腈其他合成材料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制备、结构与性能制备直接缩聚法开环缩聚法正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配位聚合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制备、结构与性能制备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制备、结构与性能结构与性

13、能手性结构单体乳酸分子:左旋和右旋二聚体丙交酯:左旋/右旋/外消旋/内消旋聚乳酸:左旋/右旋/外消旋/内消旋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制备、结构与性能结构与性能性能PDLA和PLLA是两种具有光学活性的有规立构聚合物, 熔融或溶液中均可结晶、结晶度可达60 %左右PDLLA是无定形非晶态材料。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制备、结构与性能结构与性能性能力学性能:与结晶性有很大关系降解性能 :本体降解(酶催化/自催化)降解速度的影响因素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改性研究主要问题亲水性不理想,不利于细胞黏附、生长和分化分子链中缺乏活性基团降解产物偏酸性,

14、可导致非特异无菌性炎症反应机械强度不足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改性研究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黏附性物理方法:提高表面粗糙度/涂层化学方法:LA与GA、己内酯等共聚采用亲水性引发剂与功能单体共聚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改性研究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黏附性物理方法:提高表面粗糙度/涂层化学方法:LA与GA、己内酯等共聚采用亲水性引发剂与功能单体共聚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改性研究降低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约有8 %的反应率原因:引起局部组织pH下降加入碱性物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钙和羟基磷灰石等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改性研究

15、提高材料机械强度与羟基磷灰石等复合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多孔支架的构建纤维网状支架结构聚羟基乙酸纤维是最早采用的支架材料优点:比表面积大细胞黏附,养分扩散缺点:稳定性不够,力学性能差改进:纤维固定技术/涂层技术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多孔支架的构建多孔泡沫支架结构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技术气体发泡技术相分离-乳化技术:熔融成形技术高分子微球聚集技术热致凝胶化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多孔支架的构建特定组织支架结构 快速成形技术8.6.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及其共聚物多孔支架的构建软骨和骨组织肝肌腱皮肤管状结构8.6.2 聚酸酐概述:单体通过双酐键相连的高分子双酐键不稳定,可水解:脂肪族类可在几天内水解芳香族类要几年才能水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表面溶蚀性8.6.2 聚酸酐制备:直接缩聚法开环缩聚法熔融缩聚溶液缩聚8.6.3 聚羟基丁酸酯概述:于1964年从细菌中分离而得,系生物合成高分子合成方法:细菌合成基因合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吸收性8.6.3 聚羟基丁酸酯改性:多聚赖氨酸对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