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语录课件_第1页
先秦诸子语录课件_第2页
先秦诸子语录课件_第3页
先秦诸子语录课件_第4页
先秦诸子语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定城楼咏怀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安 定 城 楼 李商隐 谈到城楼,不禁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在那首诗中,诗人首先写登上城上的高楼,视野开阔,看到了辽阔荒凉的空间。登高可以望远,可以抒怀,柳宗元如是,陈子昂如是。李商隐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登上安定城楼后看到了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2、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李商隐的一生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24岁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33岁,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34岁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一、抒情言志诗二、忧国伤时诗三、咏史、咏物诗四、爱情诗写作背景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茂元的女婿。不久,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楼

3、有感,写此遣怀。据近人张采和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解题: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解题 古往今来,文人总爱登高赋诗。不同遭际诗人,登

4、高望远,总是思绪飞扬,感慨万千。 相似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登楼诗成为中国诗歌里颇有意味,颇有深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的千古名篇。那么,当失意的李商隐站在安定城楼上举目远眺时,他又有什么独特的人生感喟呢?讲解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迢递”:绵长。 “百尺”:高俊 “汀洲”:水边平地。 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 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 之 外是无尽的水边平地。 壮阔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 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

5、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感伤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王粲,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春来更远游”一句是指王粲登楼赋中所言“华实蔽野,黍

6、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田野里万物生发,欣欣向荣,虽然确实很美,但毕竟自己寄居异地,有志难申,不可稍留,而当远游。仔细体味,正与李商隐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泾州盛景、胸怀挫折之情相通。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诗人一般年轻。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第,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一样抑郁愁苦。诗人远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与王粲一样寄人篱下,流落幕府。万般情怀,便由这两个典故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登临纵目,烟波浩渺。壮阔之境,忧愤情怀。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

7、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 诗人以二人来喻自己的不得志。用典、类比、自喻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坚持地向往着 “江湖”:离开朝廷归隐的地方 “扁舟”:小舟 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 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 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坚定典故 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 “欲回天地”说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李唐王朝。 “永忆江湖”强调自己并非贪慕功名利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达的是诗

8、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人强烈的用世之心。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直抒怀抱,渴望功成身退。反映了“隐”与“仕”的矛盾,也反映了诗人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王安石特喜欢此联扭转乾坤的豪迈和归隐江湖的潇洒飘逸)典故 范蠡佐勾践成霸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腐鼠”:朝廷的禄位 “鹓雏”:凤凰之类的神鸟,自比 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被猜疑个不休。 这里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鹓雏抢夺而鹓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析,又

9、是冷峻的讥讽。愤慨典故: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中所用典故,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选,与某中书大人“此人不堪”这一含有道德人品的非议有关。诗中所用典故,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

10、的愤慨。同时,也可能是讽刺那些企图把持利禄、一力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 “腐鼠”喻禄位,“鹓雏”诗人以凤凰自比。以寓言作结,对比了个人崇高怀抱与小人的卑鄙心理,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 安定城楼寓有哪些丰富的旨意?青年人胸襟的自白鞭挞猜忌自己的朋党势力用世的决心功成身退、隐居的向往小结: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全诗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慨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

11、 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李商隐登上安定城楼后看到了什么?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具体分析李商隐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受的?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

1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抱负的?作者的遭遇虽然困踬,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 意为,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之心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尽管诗人有着积极向上的志趣和抱负,但是,目前的处境是受排挤落第回乡,对此作者是如何看待的?

13、最后两句借庄子的寓言表示自己敝屐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雏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的腐鼠当美味。 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思考:安定城楼是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那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全诗最大的特点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

14、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三四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用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典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艺术手法这首诗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1)引用范蠡的典故,生动地表明了自己像范蠡一样既有宏伟的抱负,又有淡泊名利之心。(2)由于王粲、贾谊的身世遭遇与作者

15、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泪,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一契,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3)引用庄子的寓言,不但表露了他不汲汲于名利的品质,又反映了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比喻,对比的手法尾联诗人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说明此次赴学鸿词试,并非恋此区区科第,而是有他自己忧时爱国的高情远志。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食腐鼠的鸟比喻那些利禄小人。通过尖锐讽刺,挞伐那些利禄小人。诗人还用自己的崇高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卑鄙心理所做的泾渭分明的对比,狠狠地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慨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欣赏一下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