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词作地点考_第1页
岳飞《满江红》词作地点考_第2页
岳飞《满江红》词作地点考_第3页
岳飞《满江红》词作地点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飞满江红写怀写作地点“牛首山”说、“九江”说之反证朱根勋一、“牛首山”说2012年5月27日扬子晚报(A6版)大字标题曰:岳飞满江红写于牛 首山。此文是该报记者蔡震和实习生刘凯对持此论者江宁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郭迺亮采访后写的新闻稿。全文如下:关于岳飞在南京牛首山写下满江红的论证,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价值 和考古意义。郭迺亮经过严谨的考证,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首 先在时间和年代上是相符的,宋高宗建炎四年四月,岳飞率兵自宜兴西进江宁, 这和岳飞写满江红的时间一致;其次在地点上,也和史料记载相契合。宋 史岳飞传载:(岳飞与金兵)“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而景 定建康志牛头山条也

2、有载:建炎四年,岳飞败金人于清水亭。“这绝不是巧合”。郭迺亮认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的“朝 天阙”为双关语,因牛首山又名“天阙山”,故“朝天阙”既可看作岳飞望空敬 拜牛首山“双阙”的具体动作,也可追其更深层次的乃是象征意义,即朝拜皇 帝。“朝天阙”句,正形象地表现了岳飞的这种信念和信心。读到此文时,我的岳飞满江红写怀真伪辨综述及写作时间地点之我见 一文,在江海诗词、中华诗词发表已近两年。因为郭文仅是一则新闻,没有 论证详文,觉得没有分量,可以不必理会。而后,南京有位友人同我说:“郭某的 论点虽不可靠,但扬子晚报发行量大,误传的影响大,应该写篇短文驳斥,并 附原作,以正混淆”。于是

3、,细读郭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我的研究成果,写成 此文,对郭先生的“牛首山之说,进行反证。郭先生所述岳飞自宜兴西进江宁,大捷清水亭,设伏牛首山的时间、地点等事 实,叙述是清楚的,对考证地方历史资料是有价值的;但仅凭这些史实,断定岳飞 满江红写于牛首山,则显得不够慎重。我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之说,而不能成 为有理有据的论证。第一,岳飞设伏牛首山时,军情紧急,任务繁重,夺取军事上的胜利是岳飞当 时的唯一任务,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这首长达近百字的满江红词。据宋史高宗本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等史书记载:建炎 四年春,金兵自临安北撤,三月十日攻陷常州,三月十五日或十八日全镇江府,岳 飞的

4、军队在三月十五日前后与金兵有过激战;四月,岳飞奉命“就复建康”,“拥 铁骑千余,长驱而往”,四月中旬西进江宁,二十五日清水亭激战获胜;五月初设 伏牛首山,五月十日设寨于建康南门新城,后与金军战于龙湾,五月十一日,收复 建康。如此频繁的军事行动,岳飞设伏于牛首山只有数天时间,重任在身,紧张待 敌,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写诗填词的时候吗?显然不是。郭先生说:“建炎四年四 月,岳飞自宜兴率兵西进江宁,这和岳飞写满江红的时间一致.”请问:至今 有何人在何处说过岳飞此词写于建炎四年四月的呢?没有。郭先生还把建炎四月岳 飞败金兵于清水亭,说与岳飞作满江红的地点“相契合”,也只能说是主观设 想,勉强凑合。第二,

5、岳飞设伏牛首山时的职务、官阶以及在南宋军队中的身份和满江红 词中抒发的豪情壮志相距甚远。岳飞驻军宜兴时,他的军队还是一支偏师,岳飞还 是无所归属的“偏裨”将领,受张俊或韩世忠指挥。建炎四年春,金兀术从临安沿 大运河北撤,抵抗金兵的主力仍是韩世忠。清水亭之战的同一天,韩世忠的水军已 在建康江面与金兵激战一月有余,却遭敌人火攻而吃了败仗。岳飞在清水亭大捷后, 几次伏击,连连得手,收复了建康,迫使金军退至江北。从此,岳飞才受到朝野瞩 目,于七月二十一日被朝廷封了武功大夫等职,岳军才列入“王师”,岳飞才跻身 高级将领行列。此后,岳飞在江北与金军交战中,又经历了“承州三战三捷”的喜 悦和楚州战役中张俊拒

6、援、刘世光救援不力,以致“楚州沦陷、“泰州失守待罪” 等痛苦。这是岳飞人生道路上一次重大转折。受到朝廷重用后,承担更大责任,实 现报国宏愿,开启新的征程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岳飞利用驻军靖江的数十天时间, 整顿军队,检讨过去,规划未来,并抒发壮怀,写下满江红这一名篇。岳飞从 清水亭之战到驻军靖江,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其思想情感的变化,却是巨大 的。岳词中的激烈情怀,岳飞在牛首山时尚未全部形成,所以我认为郭先生说此词 作于牛首山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第三,郭先生把牛首山又叫天阙山与岳词中的“朝天阙”附会在一起,并说“这 绝不是巧合”,是岳飞“望空敬拜牛首山”,“朝拜皇帝”的具体动作,这似乎想得

7、太离奇、太玄妙了吧!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写词高手,会把一个小小的牛首山, 因名字叫天阙山而作为象征朝廷的具体形象放到词作中去吗?绝对不可能。因此,我认为郭先生所述岳飞满江红写于南京牛首山的三点理由,是不能 成立的。扬子晚报这样有影响的媒体,对于这样重大的事件,发表这样的新闻,混淆视听,实在有点苟且吧!二、“九江”说2010年3月10日,北京鞠盛先生寄来网上下载一文学者推断:岳飞满江 红写于九江,并附言说:“文中所言乏力,其主旨殆为其旅游张目耳。因为岳飞 在九江时,心情较为平静,焉能作此词呢?建议写篇短文一驳。”当时我的关于岳 飞满江红写于靖江的论文正在修改之中,不能分身,乃搁置下来。2012年

8、5月 又读到扬子晚报有写于“牛首山”之说,引起了重视,于是开始对这些说法, 进行研究,准备资料,进行反证。“九江”之说一文的作者叫王波,是九江日报的记者。网文是王波先生采 访原九江市党校副教授、九江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时任九江日报总编郑浪 后写的采访记录。第一,郑浪先生认为,岳飞满江红词作于1133年9月(阴历),写作地点 在九江“岳氏家园”,即现在的赛阳镇。其依据是两个推断:一是“由三十功名尘与土推断”。他说,“岳飞在30岁左右的三年间,有 29个月在九江一带度过”。“1133年9月,赵构命岳飞北伐金军,接到命令的岳飞, 不禁激情涌动,灵感迸发,长期郁积于胸、萦回于脑的万千思绪一涌而出,凝

9、聚笔 端,成就了千古绝唱的满江红”。又说:“1133年9月又逢秋季,九江一带秋雨 绵绵,故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二是“由八千里路云和月推断”。他说,“岳飞自20岁离开河南汤阴,先 到再到再由九江赴杭州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读了上述文字,不难看出,这不是考证,而是臆说。仅从岳词中的一个对句, 就字面解读,作出推断,故鞠盛先生批评他的“文字乏力”是准确的。众所周知,诗词是艺术品。诗词中的数量词,是为表现文美服务的。有的是实 指某数,如“两岸三通”,“一国两制”;有的是夸张形容,如“白发三千丈”、“已 是悬崖百丈冰”;有的是个约数,如“三杯两盏淡酒”,“七八个星天外”;有的只是 个概念,如“

10、万千心事难寄”,“十分卫郎清瘦”;等等。郑先生将岳词中的“三十 功名”、“八千里路”,当作实数,用会计对账、测绘丈量的方法,算出那年岳飞三 十岁,从那里到那里,走了八千里路,证实岳词的写作时间、地点,看似有数字作 证,实则牵合附会,没有说服力。这种治学方法,并不科学。所以,郑先生将岳飞 30岁时的1133年,得赵构令他北伐金兵,诠释为岳飞写“怒发冲冠”词的年代, 是不妥的。依照郭先生描述的岳飞当时的心境、情绪等,若说为是岳飞另一首满江红(北望中原)的写作年代,倒还有些靠近。第二,郑先生对岳飞的考证,发现了许多已经湮没的遗迹,对破解岳飞的历史 谜底是有贡献的,应该肯定,但认定“怒发冲冠”词写于他的家园则没有根据,不 足为凭。第三,郑先生为“促进九江旅游事业的发展”,“丰富庐山文化景观的内容”,“扩 大庐山旅游的范围”,“增加庐山文化的含金量”,可能做了不少事情,提高了九江 的知名度,精神可嘉。但是,作为文化人,为经济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