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4春联_苏教版_第1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4春联_苏教版_第2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4春联_苏教版_第3页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4春联_苏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上语文说课-24春联苏教版一、说教材?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24课,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春联的好处,根据语言课程标准的理念、这篇教材的及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语境理解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打算分2课时来完成。二、说教法1、创设情境法。上课前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对联,让学生被春联的精巧所吸引,然后我就开上课,让

2、学生带着陶冶的心情进入课堂。2、亲身体验法。我让学反复读春联、品春联,尝试着写春联,并且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瑰宝的魅力。三、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打下根底对,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学潮的指导。对于这篇课文,我建议学生运用以下学法:1、朗读感知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春联讲究,讲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运用诵读法是再适宜不过的了。但仅仅是朗读还远远不够,必须边读边思,成为读书的评价,才能读有所得。2、积累内化法。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真正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春

3、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值得学生去传承与发扬,因此运用积累内化法也是学习春联很好的方法。四、说教学程序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打算分以下四个模块来进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春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大红春联。通过营造春节的气氛,勾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从而为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才能。因此提醒课题后,学生饶有兴致地进入文本的朗读,以获取自己想要理解的信息。这个五一节几乎完全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提醒学生通过读文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4、文;2自学本课的生字,联络上下文或查词典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弄清本课介绍了春联的哪些方面。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然后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3、品读感悟,欣赏春联1逐一欣赏文中共引用了5幅春联,我引导学生采用“读、说、赏、背的形式逐一欣赏。“读,即饶有兴趣地市场朗读春联,“说,即说出自己所理解的这幅春联的意思,“赏,即欣赏春联的语言美、声律美,受到美的熏陶,“背,即熟读成诵,积累内化。2交流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以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来交流,“过年了,要是让你从这5幅春联中选择一幅贴在你家门前,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呢?学生在倾诉之中,自然流露出对春联的喜欢之情。3加深感悟文中介绍了春联讲究对仗、有声律美的特点,学生通过逐一欣赏春联、交流体验,已经初步理解了,这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加深学生对这一特点的领悟。4、拓展延伸,展示春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的才能。因此,最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春联,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交流,或朗读,或吟诵,或欣赏,或点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五、说板书作用:欢乐祥和24、春联种类: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特点讲究对仗具有音律美好处: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