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里的“爱情”:儿童的“爱情”与教育_第1页
童书里的“爱情”:儿童的“爱情”与教育_第2页
童书里的“爱情”:儿童的“爱情”与教育_第3页
童书里的“爱情”:儿童的“爱情”与教育_第4页
童书里的“爱情”:儿童的“爱情”与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童书里的“爱情”:儿童的“爱情”与教育摘要:以“爱情”为主题的童书不胜枚举,不免令人困惑:“儿童也有爱情吗”?通过阅读相关童书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儿童爱 情观,结合现实生活中儿童“爱情”的表现,可以发现:儿童的“爱情”虽受成人文化的影响,但与“早恋”、“性”等无关,而是孩子 向他人表达的真诚而美好的善意。所以,当成人面对儿童的“爱情”时,应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可以借助童书,守护儿 童美好的情感;也要身体力行,引导儿童学会爱。关键词:儿童;爱情与教育;童书Love in Children s Books: Children s Love and Educationexample by p

2、ersonally taking part in reading and guideAbstract: There are numerous children s books with the theme of love, which makes people confused and question Do children also have love?By reading children s books on the theme of love, analyzing the view of children s love in the books, and combining the

3、performance of children s love in real life,it can be found that although children s love is influenced by adult culture,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uppy love and sex, but the sincere and nice goodwill that children express to others.Therefore, when adults face children s love, they should change th

4、eir ideas and treat children s love correctly. They can also guard children s nice emotion with the help of Children s books and set an children to learn to love.Key words: children love and education children s books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会将爱情与性混为一谈, 因此,跟儿童谈论“爱情”是非常难以启齿和避讳的。 但其实儿童的“爱情”并不是“早恋”,也不是“郎骑竹 马千里来,绕床弄青梅

5、”,更不是“襁褓之中,指腹为 婚”。儿童在4-6岁时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并 开始对各种组合形式进行探索1。而在儿童的生活 中,爸爸妈妈的“婚姻组合”离他们是最近的,所以,孩 子会从婚姻开始探索。许多教师和家长发现,儿童在 某一段时期会很喜欢玩“结婚游戏”。再观目前的童 书,有诸如黑兔与白兔、鳄鱼爱上长颈鹿、搬过 来,搬过去、天生一对、绿熊与红熊、活了一百万 次的猫、亲爱的小鱼、绯儿、爱的奇妙滋味等 经典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儿童绘本,可见,爱情并不是 成人的特权,儿童同样可以了解爱情、谈论爱情、憧 憬爱情。一、童书里的“爱情”在儿童图书中,“爱情”并没有被“关在门外,相 反,有许多以“爱情”为主

6、题的儿童图书都十分经典和 令人感动。当笔者在阅读几本蕴含爱情元素的童书 时,不由地沉浸于其纯粹、美好、真挚的感情中,为之 动容,而其中所蕴藏的、想要向孩子传递的爱情观也 不会使人觉得“不合时宜”。以下分享及分析三则童 书里的爱情故事。(-)黑兔与白兔的爱情故事黑兔与白兔是美国著名插画师加思威廉斯 (Garth Williams)自写自画的代表作,于1958年出 版,当年就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这是一本笔触细 腻、内容温暖的“爱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两只有 着清澈眼神和温柔心灵的小兔子,半个多世纪以来, 黑兔和白兔纯真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成人与孩子, 这本绘本经彭懿翻译后,2008年由南海出版公

7、司出 版。故事梗概:在森林里住着两只兔子,一只黑兔,一 只白兔。他们住在一片好大好大的森林里,整天一起 快乐地玩耍,跳山羊、找橡果、捉迷藏。可是有一天, 小黑兔跳了一次山羊后就坐着不动了,看起来很忧 伤。小白兔问:“你怎么了 ?”他说:“我在想个事儿。” 在金凤花和雏菊花里捉迷藏的时候,小黑兔又不动 了,看上去很忧伤。小白兔问:“你怎么了 ?”他说:“我 在想个事儿。”接着,在找橡果、喝水、吃蒲公英时,小 黑兔又一次一次地不动了,并且看上去很忧伤。小白 兔问:“你在想什么呢?”小黑兔说:“我在许愿。”“哦? 许了什么愿呢?”“我希望能和你一直在一起,永远不 分开。”小黑兔很认真地说。小白兔瞪大

8、眼睛想了又 想,说:“那你要更努力更努力地许愿才行啊。”小黑兔 也瞪大眼睛,用心想了好久说:“我希望你全部属于 我。”白兔很高兴,她说:“那我愿意全部属于你。:永 远?永远?永远?”黑兔激动地问。“永远!永远!永 远! ”白兔坚定地回答。他们摘下蒲公英插在耳边,所 有的兔子都跑过来围着他们跳起了婚礼圆舞曲。他 们仍然像从前一样在草地上跳山羊,找蒲公英,在雏 菊花里捉迷藏,只是小黑兔再也不忧伤了。黑兔与白兔的画风有些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而 一黑一白的两只兔子又易使人联想起中国古代阴阳 相生的哲学。当小黑兔忧伤地看着小白兔时,当他们 握手定情时,当他们戴上蒲公英结婚时,黑兔的眼里 满是温柔和真挚。小

9、白兔在听到小黑兔许了一个要 和自己永远在一起的愿望时,先“瞪大了眼睛”,然后 用心地想了想说:“那你要更努力更努力地许愿才行 啊”。此时小白兔身后是一棵茁壮的大树,这似乎暗 示,小白兔的爱已经很坚定了,而“瞪大眼睛”则像是 知晓对方心意后的喜悦和欣慰。黄色的蒲公英在黑 白水墨中更凸显爱情的色彩,好似他们的生命也因爱 而被点燃。黑兔“一蹬,一蹦,一跃正好从白兔的背上跳过”, 白兔也“一蹬,一蹦,一跃正好从黑兔的背上跳过”。 这“正好”表现出的是他们彼此之间的默契。可是默 契也不足以让彼此互通心意,当黑兔忧伤时,白兔并 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忧伤,所以,一次一次询问,又一次 一次的换新的游戏让黑兔开心起

10、来。沟通在这里就 显得无比重要了,当黑兔说出心意后,白兔予以回应, 他们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了。婚礼当晚,皎洁的满月 与幸福的恋人呼应,爱情的美好再一次打动人心。正 如黑格尔所言:“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 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 优美的心灵”。汕2(二)鳄鱼爱上长颈鹿的爱情故事鳄鱼爱上长颈鹿是德国绘本作家达妮拉库洛 特(DanielaKulot)的作品,与她的搬过来,搬过去和 天生一对两部作品构成“鳄鱼与长颈鹿爱情三部 曲”,详细描绘了鳄鱼与长颈鹿的相遇、相知和相惜。 2007年,这套绘本由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翻译, 并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鳄鱼与长颈鹿是完全

11、不 同的两种动物,他们有许多的差异:鳄鱼是两栖动物, 长颈鹿是哺乳动物;鳄鱼小小矮矮的,长颈鹿挺拔美 丽但是,他们之间居然产生了爱的火花。故事梗概:几天来,鳄鱼先生总是心神不宁、不知 所措,明明是在阳光灿烂的花园里,他却冷得发抖,有 时不开心,有时却觉得很像拥有了全世界一样高兴。 窗外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墙上长颈鹿的画像透露出鳄 鱼先生的秘密:他喜欢长颈鹿。鳄鱼打算勇敢的去追 求长颈鹿,他千方百计试图让长颈鹿看到自己:微笑、 踩高跷、表演特技、弹钢琴可是长颈鹿都没有看 到他。最后,鳄鱼居然想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用 绳子去套住长颈鹿,让她低下头看自己迷人的微笑。 可是不幸的是由于长颈鹿小姐受到惊吓

12、,猛一甩头就 把鳄鱼甩进了医院。出院后,鳄鱼先生很灰心,想要 放弃了,可偏偏这时候,他和长颈鹿不期而遇,他们 “撞”在一起,摔倒在地,在满头绕着“小星星”的情况 下,他们终于相望了 ,那一刻,幸福来临,他们决定在 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就和鳄鱼与长颈鹿一样 巨大,人们的外表、性格、爱好、习惯等都会有所不同, 但不同往往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常态,而相同最多是点 缀其中的惊喜罢了。鳄鱼不在意与长颈鹿的不同,勇 敢地向长颈鹿表达自己的爱。可是正因为他们有太 多不同,所以,追求的过程异常波折。爱是需要学习 的,鳄鱼很努力的想要靠近长颈鹿,让她看见自己甜 蜜的微笑,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当要放弃时,却

13、 突然机缘巧合“撞”出爱情。爱情不正是如此忽明忽 暗、忽悲忽喜的吗?也许在成人看来,鳄鱼与长颈鹿 恋爱完全不符合理性,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童书中 的故事原本就是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统一,故事既 源于现实、反映现实,又在人、事、物及他们的联系之 间加以筛选,重新组织以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思维 特点团。所以,鳄鱼与长颈鹿谈恋爱在孩子们天马行 空的想象中,也是可能发生的。通过这既严肃又可爱的故事,孩子心中对爱情、 对于如何爱他人又多了几分认识。德国唯心主义哲 学家谢林把爱情定义为“对利己主义的克服”。雄0俄 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也认为:“人类爱的意义就在 于牺牲利己主义而证明和拯救个性”。闵6鳄鱼

14、为了 追求长颈鹿,面对彼此之间巨大的差异,又是踩高跷 又是表演特技,甘愿付出,甚至最后住进了医院都毫 无怨言,执着地追寻爱,与长颈鹿终成眷属。这体现 出爱情的力量:愿意牺牲利己主义,真心的为“他人” 付出。(三)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爱情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日本绘本作家佐野洋子 (Yoko Sano)的代表作,在日本被赞誉为“大人和孩子 都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是读了 100万次也不会 厌倦的永远的名作”。该作品由唐亚明先生编译, 2004年于接力出版社出版。故事梗概:有一只最喜欢自己的活了 100万年也 不死的漂亮虎皮花猫,它死了 100万次,又活了 100万 次。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

15、并且在它死的时候为它 哭泣,但它从未哭过。猫曾经是国王的猫,但他讨厌 国王总是发动战争;它曾经是水手的猫,但它讨厌大 海;猫还曾经是魔术师的猫、小偷的猫、老太太的猫、 小女孩的猫,它被锯死过、被狗咬死过、老死过,还被 带子勒死过,但它已经不在乎死亡了。后来,猫不是 谁的猫了,它变成了漂亮的野猫。母猫们都想嫁给 它,只有一只美丽的白猫不看它一眼。它好几天都走 到白猫面前说:“我可死过一百万次呢”、你还一次也 没活完吧”但白猫只回一句:“是吗?”它有点生气 了,因为它太喜欢自己了。有一天,它在说“我呀,我 死过100万次”一半的时候,突然问白猫,“我可以 呆在你身边吗? ”白猫答应了,就这样,它一

16、直呆在了 白猫的身边。白猫生了好多可爱的小猫,它比喜欢自 己还要喜欢白猫和小猫们。后来,白猫成了一个老奶 奶了,它对白猫更温柔了,它想和白猫永远地活下 去。有一天,白猫在它身边静静地不动了,它哭了起 来,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哭了有100万次。后来它的哭 声停止了,它在白猫的身边静静地不动了,再也没有 起死回生过。这只漂亮的虎皮花猫活了 100万次,又死了 100 万次,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 知道为什么而活了,它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 死,日本图画书评论家松居直说它成了一只“什么都 厌恶、对所有的一切都漠不关心、都拒绝的猫”。直到 最后一次,它变成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于

17、是,在自 由与孤独之中,它不知不觉爱上了一只恬静不语的白 猫。原本它比谁都喜欢自己,可是后来它比喜欢自己 还要喜欢白猫以及它们的小猫。爱与被爱让它头一 次知道活着的意义。所以,当心爱的白猫死去时,它 也不愿独活,因为没有了白猫,再活100万次又有何意 义呢?索洛维约夫说“一个完整绝对意义上的个体真 正生命,只有在宇宙生命的相应发展中,才能实现、才 能永久存在”。5157索洛维约夫把爱情作为个人自我 完善的伟大力量,同时,还把爱情与人类历史的最终 目的联系起来,把爱情看作是从个人开始,内在地与 他人结合而走向人类统一的历史伟业61o在学会爱 他人之前,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似乎并没有获得生 命的存

18、在感,更不理解生命的意义,白猫没有与其他 猫一样崇拜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而是淡然待之, 以至于野猫在无形中不断自省,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 白猫,体验了爱与被爱。而在社会心理学中,爱 (Love)被解释为:超越了我们日常体验所叙述的爱, 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 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等715。白猫早已看 清,这只野猫即使活了一百万次却并没有真正体验过 生命,没有领悟生命的意义,因此,并不像其它的猫一 样崇拜它。而野猫接近白猫,潜意识中希望获得它的 认同与悦纳,在靠近、想被接纳的互动中,爱上了它。 野猫终于认认真真地活了一次,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如此,一次足矣。以这三

19、本来自不同国家的童书为例,是想表示人 性的基本结构使得即使是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们对 具体的故事,诸如美好的儿童“爱情”,也能够超越文 化边界,保持在理解上的共通性,也许在一些细节上 会有所出入,但是,对于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或含义 却有着一致的认同3。爱情始终是我们人类生命中 一个重要课题,也许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来参悟。三本 童书中所描述的故事都无比的温暖和美好,蕴藏着健 康积极的爱情观:黑兔与白兔之间虽有默契,但也需 沟通来互表心意,爱情在他们的生命里开了一朵灿烂 的蒲公英;鳄鱼明知与长颈鹿属于“两个世界”,但是 选择勇敢闯入她的世界里追寻爱情,可是爱情并不是 一帆风顺的,路途坎坷,需要恒心和毅

20、力,最终得以让 佳人看见自己的甜蜜微笑;虎皮花猫自以为活了一百 万次很了不起,所以非常“自恋”,但是,白猫的表现让 它幡然醒悟,懵懵懂懂间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爱上 了一这只只活了一次的猫,并且从中学会爱他人。 休谟认为两性之间的爱是爱和恨与其它感情的结合 体中最强最猛的一种情感回。他认为这种感情在它 的最自然的状态下是由三种不同的对象或情感的结 合而发生的,“浓厚的好感与善意”便是其中一个9 432 o三本童书中所表达的爱不正是“浓厚的好感与善 意”吗?二、发现儿童的“爱情”蒙台梭利提出敏感期“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限于 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一旦这种品质或特性获得之 后,这种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了”。

21、,0151可见,敏感期是 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蒙台梭利还详细论述了 儿童的“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 等。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在许多书籍、论文和少 儿节目中还提及了 “婚姻敏感期”,例如,2006年9月 CCTV少儿频道的周末七巧板栏目播出的“解读儿 童敏感期”系列片中,第八集就专门介绍了“婚姻敏感 期”。但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并没有找到论述该阶段 的理论依据,有学者指出:“无论是从生理的还是心理 的发展看,说36岁幼儿处于婚姻敏感期是没有科 学依据的,是不符合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婚姻敏 感期是一个伪概念”。11还有学者也认为“幼儿的 婚姻敏感期是一个杜撰的概念”。

22、目虽然被知名学者直接批驳,但是,现实中一系列 的实例却让笔者不得不对此进行冷思考。为何如此 一个“杜撰”的概念时至今日还“活跃”于各种“育儿心 经”与电视节目中呢?还有一些期刊论文与硕士论文 中也出现了此概念。因此,我们需要回到现实中去寻 求答案。(-)儿童“爱情”的表现笔者曾看过有关芭学园的一个关于“结婚和离 婚”的真实故事:5岁的佳和睿“相恋”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和双 方父母认真讨论了 “结婚”的问题,然后在双方父母和 李跃儿老师等的支持下,佳和睿便在芭学园认真地举 行了一个西式的婚礼。但是“结婚”后,佳对睿与其他 女孩交往很不高兴,后面便和牧师李娜老师提出要解 除婚姻在观看记录“芭学园生

23、活”的小人国纪录片时, 笔者又注意到了予枫和尹尹的故事:予枫占据滑梯,披上红色长披风扮演起了 “王 子”,并且在大声叫着“尹尹,尹尹”,“我是王子,在王 宫里”,“你来我们的王宫里玩呀”但是尹尹拒绝 了小予枫,小予枫一个人坐在滑梯上,开始啃着指甲, 并流下眼泪。之后,他又尝试了邀请尹尹,不过尹尹 都没有接受,顾着和其他小女孩一起装扮自己,最后, 还是李跃儿老师从中调解了一番,才使得“公主”来到 “王子”的王宫。在幼儿园实习时,笔者偶然听到班上一位叫木木 的小男孩对一个小女孩说“花花,我要做你一辈子的 小可爱”。笔者在惊讶之余,又很疑惑“一个5岁的孩 子知道什么是一辈子吗”?之后笔者找了个机会询

24、问 他理由,结果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花花的脸肉嘟嘟的 很可爱啊”,“扬扬的脸也是这样的,我也想当她的小 可爱”。又有一次,一位叫悦悦的小女孩突然向一位 叫小柱子的男孩“告白”,她捧着男孩的脸说,“小柱 子,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 ”“因为你的头发卷卷的,既 像外国人,又像中国人!”佳和睿“结婚”又“离婚”,予枫扮演王子在“王宫” 里等待着心仪的公主,使我们看到,原来儿童会因为 喜欢另一个儿童而想要与之“结婚”来印证彼此的情 感,或者想要成为对方的王子或公主。原来儿童的 “爱情”没有那么复杂,也不计较什么海誓山盟和心心 相印,只要一方单方面的喜欢另一方的某个特质就可 以说“我喜欢你”。笔者问男孩木

25、木“做一辈子的小可 爱”是什么意思时,木木回答道“就是要当一辈子的好 朋友”。而卷卷的头发也可以成为孩子“爱”的理由, 就因为小柱子的头发是卷卷的,悦悦就向他“告白”, 要和他做好朋友。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观察到幼儿 玩扮演爸爸与妈妈的游戏,不亦乐乎地讨论着谁当爸 爸,谁当妈妈,谁当宝宝,有时还会举行“结婚典礼L”。(二)成人文化对儿童“爱情”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存在一种 “互补”和“互哺”的关系,在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影 响方面,因为儿童不仅生活在儿童文化中,也浸润在 成人文化世界里,所以,“儿童具有这样的一种天然倾 向:他对成人世界是依赖的,他对成人世界是充满好奇 与敬畏

26、的,他渴望成人社会的承认与肯定,渴望快快 长大以便进入成人世界”。儿童与成人在一起,向 成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那么,儿童才能在成人引 导下成长,在成人文化的熏染下逐步成熟”。叫因此, 成人文化中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等或 多或少都会在儿童身上留下印记。在儿童的生活中,家庭是他的第一生长环境,父 母的婚姻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组合方式进入 儿童的生活与观念中,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并且,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或有亲自参加过成人的结婚典 礼或在电视、图书中观看过与结婚、爱情等相关的内 容,这些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元素是无法避开儿童的生 活而存在的。因此,儿童“爱情”的背后,更多的是成

27、 人文化、成人生活在儿童身上的映射,他们从成人生 活中了解了“爱情”的存在,不过,在成人生活中爱情 可能更多的代表着求偶、情欲等,但由于儿童原本也 是文化的创造者,所以,“爱情”在儿童世界里得以保 留其最纯粹、最单纯的与他人交往的愿望。由此可见,虽然儿童的“婚姻敏感期”尚未有科学 依据支撑,但我们不能否认,在童年时期,孩子们会以 他们特有的方式去体验人间的情感,孩子的“爱情”、 “婚姻”更多地可能只是他们与异性交友的一种美好、 纯洁的方式。三、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一代一 代的年轻人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这一伟大的智慧一 学会爱,不仅个人的幸福取决于这一点,我们整个社 会的美、道

28、德、纯洁和安宁也取决于它如果他没 有学会真正地爱,他依然是一个野人。而一个有教养 的野人,要比一个无教养的野人危险一百倍”。可 见,爱情不会遗传更不能继承,它是需要去创造、去学 习、去培养的。早期的“爱情”教育,并不是真的教儿 童去谈恋爱,而更多的是一种“人格教育”、“人性教 育”和“人际教育”。(-)转变观念,正视儿童的“爱情”即使是3至6岁的儿童,也会对“爱情”感兴趣,他 们突然有一天可能就会郑重其事地告诉家长,他要和 某某结婚,某某是他的女朋友当孩子想和某一个 小伙伴玩、喜欢某一个小伙伴时,他们可能就会说:想 和他结婚。其实,从影视剧、绘本里,甚至单是从爸爸 妈妈身上,儿童们可能就懵懵懂

29、懂的知道有爱情的存 在,并且正如许多家长反馈的,即使给孩子看诸如上 述的几本绘本,孩子也不太懂什么是忧伤,鳄鱼怎么 可以和长颈鹿在一起但是,大多数儿童都莫名喜 欢这些故事。因为这些故事不仅温暖可爱,而且还与 儿童的生活接近,在生活中,儿童要面临着与他人交 往的问题。儿童的“爱情”正是与人交往中的一部分,这是一 个幼稚的孩童萌发了对除了爸爸或妈妈以外的异性 的善良的好感,并且,在儿童的“爱情”里存在着可贵 的情感教育的机会,因为情感教育就存在于普遍的人 际关系之中,而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范式16。作为 教师和家长,当儿童认真的告诉我们他们的“小秘密” 时,我们应该认真的正面审视孩子的这份“爱情”,

30、而 不是“谈爱色变”、漠视或者避讳,更不能“上纲上线” 觉得这是“早恋”。我们要知道,只有对周遭的世界 充满美的感受和爱的同情,才能建立起纯洁真挚的 感情16,儿童在产生“爱情”时,我们要看到这背后是 儿童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的美好情感。儿童表达爱 的方式既简单又美好,只是单纯地表达喜欢,与成人 世界的婚姻观、道德观是两回事。所以,儿童纯洁而 真挚的情感,需要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认真、谨慎地 对待。(二)借助童书,守护儿童美好的情感诗人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其实在儿 童的这种不添加任何功利性的情感里,成人也能再次 体验和感受亲情以外的爱的单纯与美好,学习儿童之 间真情实意,善良美好的交往方式,所以,除了正确看 待儿童所谓的“爱情”以外,成人还应该守护这份情 感,守护需要理解,但是,成人世界是充满理性与现 实、祛魅与功利的,这与儿童世界里充满感性与幻想、 附魅与自由相距甚远,所以,即使成人与儿童共同生 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却难以理解儿童31o不过, 家长和教师可以借助童书的力量去理解儿童的“爱 情”,童书里的故事是作者与读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