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腹泻160例临床观察(共6页)_第1页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160例临床观察(共6页)_第2页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160例临床观察(共6页)_第3页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160例临床观察(共6页)_第4页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160例临床观察(共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治疗小儿(xio r)腹泻160例临床观察 甘肃庆阳市妇幼保健医院(yyun)小儿科 王筱薇 摘要(zhiyo):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对160例患儿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分为:乳食内伤、风寒外束、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脾肾阳虚五型,应用中药治疗;结果所用160例患儿中,痊愈124例,占77. 5% ;显效9例,占5. 6% ;有效16例,占10% ;无效7 例,占4. 4% ;总有效率95. 6% 。160例患者儿中疗程最短者2 天,最长34天,平均为4天,且未见明显并发症;结果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经济安全、无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泻;中

2、医儿科学;中医药疗法 前言 小儿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泄泻”一病内经以“泄”称之,汉唐方书包括在“下利”之内,唐宋以后方统称“泄泻”,其中“泄”与“泻”含义有别:泄者,漏泄之意,大便稀薄,时作时止,痛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急,然两者虽有缓急之别,临床所见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故统称之“泄泻”1。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秋冬交替季节,严重患儿常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危重患儿常常引起死亡。中医对小儿腹泻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首先是辨证治疗,口服中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

3、型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辨证施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zlio)与方法 11一般(ybn)资料 对本院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小儿科收治(shu zh)的腹泻患儿160例进行辨证施治,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纳入标准,患儿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15月,病程17天,其中轻度脱水者48例,中度7例,重度2例,无明显脱水者103例。 1. 2 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腹泻,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以及先天性疾病患儿,按照临床上通常分的5型。即:乳食内伤、风寒外束、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脾肾

4、阳虚对所有患儿进行辨证施治。 1. 3 辨证施治方略 1. 3. 1 乳食内伤者 小儿之病伤食最多,乳食内伤者尤为常见,其症见胀满腹膨,痛则即泻,泻后即快,粪便臭如败卵,嗳气腐浊,不思食,尿黄浊,治宜消食导滞,分利小便。每治以自拟平苓汤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炙神曲、山楂、麦芽。食积膨胀,泄泻恶食,小便短赤者,服之多效。 1. 3. 2 风寒(fnghn)外束者3 多由脾胃素虚,寒湿之邪侵袭胃肠,脾胃功能失常,升降失司,传导失职,清浊不分,饮食(ynsh)不化,并走大肠所致。症见腹鸣腹泻(fxi),大便清稀,或似水样,或完谷不化,小溲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而细。治宜温中

5、祛寒,益气健脾。 1. 3. 3 湿热内蕴者4 适用于证属热盛于湿的湿热泄泻。证见:泻下水样便,色深黄褐而臭秽,伴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唇红而干,舌红、苔少或苔黄而干,指纹红紫,脉滑数。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山药、乌梅、焦楂、滑石、竹叶。若伴恶心呕吐者,加茯苓、制半夏、生姜、竹茹以止呕降逆;伴腹痛者,加白芍以和中缓急止痛;伴睡卧不安者,加蝉衣以镇惊安神;伴高热者加石膏、山栀,热盛动风者加钩藤、蝉衣以平肝熄风。 1. 3. 4 脾失健运者 泻利清稀,食后即泻,水谷不化,神疲肢倦,不欲饮食;面萎黄,唇舌淡白,指纹淡脉濡,米泔小便。其中有偏脾阳不振,形寒面,手足清冷;有偏脾气下陷,气怯声微,

6、头倾脱肛。治宜升清健脾和胃,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木香、葛根。此方为脾虚久泻伤津,发热烦渴要方。对脾气衰微,食少便溏,体倦面肢浮黄,脉弱舌淡者,可用参苓白术散。 1. 3. 5 脾肾阳虚者 多由脾肾阳气素虚,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虚失运,升降失调,气机阻滞(z zh),清浊不分所致。症见腹胀痛,隐隐作痛,面色(mins)白,四肢发凉,纳差,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一日(y r)数次,反复发作,稍进油腻则胸闷不舒,便次明显增多。久泻不已,脾胃更虚,不生化精微,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微弱。宜温肾阳益中气,健脾强胃。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痊愈:治疗5天内,大便次数

7、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其它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显效:治疗5天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 /3以下) ,性状好转,其它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接近正常;有效:治疗5天内,大便次数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 /2以下) ,性状好转,其它症状体征好转,大便常规好转;无效:治疗5 天内,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大便常规及其他化验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随访1 3 月,对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2. 2 临床疗效 160例,痊愈124例,占77. 5% ;显效9例,占5. 6% ; 有效16例,占10% ; 无效7例,占4. 4% ;总有效率95. 6%。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34天

8、,平均为4天,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3 讨论(toln) 小儿腹泻(fxi)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hun d ni jn)中已有:“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的记载。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立呕吐哕下利病专篇,指出“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论述了虚寒下利的症状与治疗。丹溪心法泄泻在全面论述湿、火、痰、积、气虚等导致泄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湿盛在泄泻发病中的作用,指出了治泄泻分利小便的大法,从而达到利小便而实大便的目的,对指导临床有深刻的意义,中医学认为,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且脏腑娇嫩,易被邪侵,加之小儿“脾常不足”,容易内

9、伤饮食,出现脾胃功能失调,继而发生泄泻,湿滞为泄泻的主要病因,脾与虚盛互为因果,是泄泻发生的关键。中药治疗儿小腹泻前景好,尤其在当今对此病存在滥用抗生素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发挥中医特色,开发中药制剂,针对病因治疗,调理气血,调整小儿脾胃功能,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1 罗云坚 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82 邹慧承,李红燕,陈海燕(hi yn),等 止泻敷贴(f ti)灵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湖北中医(zhngy)杂志,2006,29(3) :19-203 冯守民,丁艳霞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210 例 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10) :93-944 梅晓萍,郭选贤 浅述祛湿诸法在小儿腹泻中的运用 陕西中医,2007,28(11) :1558-1559内容总结(1)中医治疗小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