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_第1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_第2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_第3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_第4页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历史文献学第六课 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四)壹考证学 贰辨伪学叁辑佚学肆避讳学史源学伍陆思考题和教学实践题肆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避讳学三 避讳的影响与利用 避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文献典籍上的体现。 避讳,是指古代的书籍文献在文字上不得直书君主或尊长的名字,而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回避。 避讳起源于周代,形成于秦汉,盛行于唐宋,而特严于清代,几乎伴随古代文献发展的整个过程。肆避讳学 避讳造成对古书原字的省改,给古代文献的利用带来不便,但由于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避讳字不同,就为后人判断古书的真伪及其时代提供了一项依据。 避讳学,是对古代各个朝代的讳字、避讳的范围以及避讳方法

2、进行系统总结的一门学问,目的在于为历史学、历史考证学提供有效的鉴定古书真伪和时代的手段。肆避讳学肆中国古代的避讳起源很早伴随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而发展变化避讳制度日趋严密避讳的种类亦逐渐增加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1.避讳的源流 避讳起源于周代。 避讳周武王名发,以“某”代之。 汉代,避讳开始形成通例,帝王名字的避讳采用专门的避讳用字。 高祖名邦,代以“国”字; 惠帝名盈,代以“满”字; 文帝名恒,代以“常”字。 秦汉时期的避讳还比较粗疏,魏晋以后,避讳之制渐趋严格。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 唐代,避讳范围扩大,讳字增多。 高宗李治的“治”字,有“理”“持”“调”“化”“政”等20多个

3、讳字。 避讳之制还被列入国家的律令。 宋代,避讳制度严格,官方规定大量同音字要避讳。 宋高宗赵构的“构”字,规定有50多个同音避讳字。 清代避讳,始于康熙汉名玄烨。雍正、乾隆时期,避讳之制严酷。 避讳规定往往不出于礼官的讨论,而听凭君主的意志行事。 在文字狱屡兴的时代,甚至发展到以讳杀人。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2.避讳的种类 避讳的种类主要有帝王讳、圣人讳、官讳和家讳四个方面。 帝王讳:对帝王名字的避讳,进而也延伸到皇后讳、太子讳以及皇族、后族尊长者讳。清雍正帝名胤禛,其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字;清代学者王士禛(王渔洋)改为王士正,又改为王士祯明朝崇祯皇帝改为崇正皇帝宋太祖

4、赵匡胤改为赵匡允真定、真阳、真宁等地名改为正定、正阳、正宁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圣人讳,即为孔子、老子、朱熹等圣贤之人避讳。清叶名沣桥西杂记载:“雍正三年,奉上谕,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嗣后除四书五经外,凡遇此字(按:指孔子名“丘”字),并加阝为邱。”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官讳(或称“宪讳”),是指各级政府官员的名讳及其父祖的名讳,在其所掌辖区域内可以进行避讳,一般只在官员及其下属之间使用。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所载“田登作郡”,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之事,即为官员强制所治地区的百姓为其避官讳,属官讳不当之例。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家讳,即为自己的父祖避讳。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

5、:“郭太,字林宗。”李贤注:“范晔父名泰,故改为此太。”唐代李贺父名晋肃,以“晋”与“进”同音,为避家讳,李贺最终没有参加进士考试。避讳学一 避讳的源流与种类肆1.避讳的规则 较早对避讳规则加以记载的是礼记曲礼,主要有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卒哭乃讳和临文不讳等。“嫌名”指字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不讳嫌名”是说对于字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无须避讳。 晋代以后,嫌名之讳日趋严格。 至宋代,嫌名之讳达到高峰。避讳学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肆避讳学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二名”,即复名,是指人名由二字构成。“二名不偏讳”,即如果人名为两个字,每一个单字分别出现,则无须避讳,只有当两个字连在一起时才须避讳。 唐代,二

6、名偏讳的情况变得普遍。 武德九年六月,皇太子李世民下令,重申“二名不偏讳”。肆 “卒哭”,即“卒哭祭”,为古代丧礼中对死者的祭礼,约在死后百日。卒哭祭后,丧家止无时之哭为朝夕一哭。“卒哭乃讳”,是针对死去的人的避讳。 秦代以后,避讳观念发生变化,由“鬼事”转为“生事”,又家讳已经不重其人之生否,国讳的“卒哭乃讳”也没有存在的理由,遂由古礼的死讳而又产生生讳。避讳学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肆 诗书不讳,是说在诵读诗书典籍时,不应因避讳改变诗书原文,而应该保持其原貌而不加避讳。“临文不讳”,为了保持记录事情的真实无误,不用避讳帝王名字。 随着后世君权的强化,避讳制度日趋严格,临文不讳等规则渐渐失去了约

7、束力。避讳学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肆1.常见的避讳方法 古代的避讳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改字、更读(改变读音)、变体(改变字的形体)、缺笔、析言、空字、加字、曲说(不直言而代以迂回曲折的说法)等。 比较常见的三种是改字、空字和缺笔。避讳学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肆改字取意义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讳字。空字即空所讳字不书。不书其字而书“某”字或“讳”字。不书其字而作“”(空围),作用与空字相当。缺笔即仍用原字,但通过省改其笔画以避讳。避讳学二 避讳的规则与方法肆 避讳给古代文献的利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古书中本来的人名、官名、地名、干支名因避讳而被改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古书的原貌,甚至

8、有损于古书内容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由于避讳是一种具有很强时代性的现象,对历史上各时期的避讳现象加以总结,不仅可以较好地了解避讳对古书所造成的影响,还可以利用避讳为鉴别古书的真伪及年代服务。避讳学三 避讳的影响与利用肆1.避讳的影响 避讳行之于本朝,属于一代的典制,但因本朝的避讳而追改前代书中的人名、官名、地名、书名等内容,就会造成“淆乱古书”“因避讳改史实”的严重后果。改人名:古代因避讳而改人名的三种方法:改名、称字 和去其名中一字,追改前代人名亦如此。改官名:因今讳或改前人官名,或以后代官名加诸前人。改地名追改前代年号避讳学三 避讳的影响与利用肆避讳学三 避讳的影响与利用2.避讳的利用用避

9、讳判定古书时代。用避讳判定古书讹误。因避讳而断为伪作。肆避讳学三 避讳的影响与利用避讳的弊:对古书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在利用史料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避讳因素。避讳的利:在版本、校勘和辨伪等工作中,尤其是鉴别与判定史料真伪和史书成书年代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是古文献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伍第五节 史源学史源学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垣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开设了“史源学实习”和“清代史学考证”的课程,训练学生寻考史源和读史之能力,由此开创了文献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史源学。史源学伍 史源学既是一门寻考史料来源的学问,也是一种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 史源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0、,这也是文献学的重要特征。 史源学的训练,首先要选定考证史源的教材或对象,最好是分量不大不小、时代不远不近、范围不广不狭、品格不精不粗。史源学伍考察史源的具体方向:一看其根据是否正确,具体而言有版本异同、记载先后、征引繁简。二看其引证是否充分。三看其叙述有无错误。四看其判断是否准确,主要涉及计算、比例、推理等。史源学伍 史源学的至上原则即陈垣常说的“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也是史源学的核心精神。 史源学就是要质疑旧说,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这种质疑是捣其巢穴,从证据、史源处入手,对旧说做重新审视,了解旧说之所以然,进而推陈出新。顾诚对李岩、沈万三的质疑。徐规对“杯酒释兵权”的新释。辛德勇对印刷术

11、起源的研究。史源学伍 史学是求真务实的学问,任何观点都要有证据做支撑,检验史学观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求其史源。 史源的考察促进学术平等对话,能推动史学研究的进步。 史源学不仅仅是查考证据出处,还要对史源做前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综合考察,涉及版本、目录、校勘、年代、职官等诸多内容。史源学伍 当前的史学研究已处于一个“数字人文”的时代,史源学变得更加重要: 考察史源的第一项是史源之版本,数据库等电子文献只是文献的一种版本,需要进一步寻找该文献的其他版本,综合比较确定真正的史源。 一检而得的史源是孤立的,史料之间的关系不明,不利于进一步考察作者对史料的判断是否准确(计算、比例、推理)。 在“数字人文”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