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JXHG10001.3-2009 Q/JXHG10001.3-200911- 11- 11 安全与环保11.1 安全11.1.1 安全生产基本准则11.1.1.1 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保证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前提;11.1.1.2 无论何时何地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11.1.1.3 对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尽最大努力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11.1.1.4 危险源必须受到可靠控制,隐患必须及时被发现和消除;11.1.1.5 发现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和处置。11.1.2 区域危险化学品信息变换及冷却装
2、置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是CS2、CO、H2、H2S、SO2,物质具有易燃、易爆和易中毒等特点,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1.1:表11.1 变换及冷却装置危险化学品分布情况序号危险、有害物质名称危险化学品类别主要存在工序主要危险特性1CS2易燃液体变换燃烧,爆炸2CO有毒气体变换及冷却有毒,燃烧,爆炸3H2易燃气体变换及冷却燃烧,爆炸4H2S有毒气体变换及冷却有毒,燃烧,爆炸5SO2有毒气体变换有毒11.1.2 特殊危害变换及装置的特殊危害包括高温烫伤,CS2燃烧,CO、H2、H2S中毒燃烧爆炸,SO2中毒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拒绝“三违”操作,把可能出现的伤害控制
3、在最小范围。本章描述的关于变换及冷却装置的特殊危害性,但这些仅仅是常规工业危险的一般安全规则。本装置以CO、H2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中毒易爆介质及高温、高压气体。在开、停车、检修及生产过程中,务必引起重视以确保生产安全。本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属易燃、易爆、易中毒、有危害的介质有C CS2、CO、H2、H2S、SO2。11.1.3 气体11.1.3.1 气体的危害其危害主要在于:中毒性;急剧燃烧或爆炸性;缺氧。11.1.3.1.1 中毒1) 如果是能引起中毒的气体, 即使其量非常小,也会使人体中毒。2) 中毒可以是因吸入大量的气体快速使人致死亡,也可以是
4、很小的量引起缓慢的伤害作用,即使是一点点眩晕,也应注意。3) 要重视的是其量越多,后果越严重。4) 中毒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气体的吸入数量。5) 无色无味气体的中毒是特别阴险的。6) 绝对有必要对易污染区域的大气进行系统检查。11.1.3.1.2 急剧燃烧或爆炸原因:易燃气体在富氧空气中;含氧量大于21。急剧燃烧的三要素:易燃的物品;助燃气物品;燃烧的能量。如果易燃的气体在大气中,则该气体就是易燃物,而空气中的氧气则为助燃物。如果其百分含量条件成熟,则即使是一点火星,一个火焰,一次撞击,一下磨擦都足以引起燃烧。在富氧的大气中,助燃物是大量的,某些通常认为在空气中是不易燃的物品,都会变成易燃品(脂类
5、、沥青、油)。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火星,一个火焰,一次撞击,一下磨擦都足以起燃烧。这种现象同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比例以及偶然引起点火的事件也有关。被视为是爆炸区域的地方必须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工具、服装、场地的设计都要选择成可预防任何危害型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爆炸每次都是引起严重恶果的可怕现象。11.1.3.1.3 窒息窒息是由于人体内缺氧造成的,当人体吸入的空气被另一种含氧量很低的气体所取代,就会使人发生窒息。窒息有两种类型:突然窒息:含氧量极低(6),受害者会立即裁倒几分钟内就死亡。慢性窒息:含氧量慢慢降低,或受害者处于氧含量稍微不足的环境中,都可产生慢性窒息。这种情况可分为4 类:第一:
6、氧的容积含量在1421,受害者会呼吸加深,心跳加快。此时人很难专心地工作和清楚地思考,进而肌肉协调能力也有所减弱。即使很数小时后,他也不会晕倒但由于错误的判断或肌肉的问题,可能会出事故,这是一种非常难以觉察的伤害。第二:氧容积含量在1014,受害者仍有感觉,但思维变得混乱,并感觉每干一件事都很累。即使受了重伤,也感觉不到疼痛,受害者变得很敏感,或情绪很坏,或心情异常欣快。第三:氧容积含量在810,受害者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不能挪动躯体,可能会有一点恶心,但感觉很好,并且也不会担心。他明白自己将要死了,但并不为此担心。即使受伤很重,他也感觉不到疼痛。此时即使伤员很快得到援救,他的脑子也肯定受到了
7、伤害,其呼吸停止后5分钟就会死亡。停止呼吸的时间约为数分钟(含氧量约8)至半小时(含氧量约10)。第四:含氧量少于8,受害者会出现与第三档一样的现象,但仅需几秒钟,窒息的程度取决于大气的含氧量和其停留的时间以及受害者的敏感程度(健康状态,虚弱程度等)。即使是微小的眩晕,也要引起注意,易遭伤害的身体部位必须定期检查。11.1.3.2 预防措施11.1.3.2.1 安全规则1) 危险环境的测量对任何认为有危险的作业(中毒、爆炸、窒息),安全制度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工作或停留场所的气体组成,因为作业必须在那里进行。测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连续的;定期的;或仅仅是由于其特殊危险才进行的(用便携式分析
8、仪),例如: 氧气 : 氧监测仪氢气 : 可爆测定仪一氧化碳: 毒性探测仪2) 中和危险源应清理掉管道内的污染气体。对毒性和窒息性气体,用空气吹扫,直到每一种气体均达到各自的安全含量。对可燃和助燃气体,用氮气吹扫,直到每一种气体均达到各自的安全含量,然后用空气吹扫,达到可供以呼吸的环境(氧在1723)。经过这些处理后,大气的含量还应该象以上所说的那样进行检查(在作业时连续监测,在吹扫后和进行作业前定期测)。注意:机如果工作仅仅只是装置的一部分这部分要用盲板隔离,或把管道污染的部分拆卸下来。截止阀或控制阀并非绝对安全。3) 配备必须的安全设施(1)安全防护员(要远离危险区域,但又要足以观察作业区
9、人员的情况)。(2)专用安全物品,各种险情的消防器具(二氧化碳灭火器,水龙头)自动喷浴器,与各有害气体相适应防毒面罩,自供气型防护面罩等4) 通报险情并培训要去污染区域工作的人员;使用专用工具如:防暴灯,清洁无油的铜制工具(防火花)5) 装置的总体情况清楚地标出危险区域。明确禁止事项(禁烟、禁入、禁火)。保持完全清洁(地面无物料、无油罐、无染油抹布)。配备足够救援设施和安全设备。6) 下列区域可认为是危险的区域由于出口太小(如人孔)或出口位置不当(如较高)而造成的通行困难(以至难以逃生)。即使有通风设施的密闭区域,由于有害气体聚积在各个角落,如分析操作盘、小盒子、小孔、下水道、地坑(有害气体比
10、空气重时)或聚积于顶部(有害气体比空气轻时)。盲管部位(下水井、坑、槽、容器)。在开放大气中,气源(再生氮气出口)附近的大气很容易污染。认为没有危险,但通过管道(下水道)与危险区域相联的地方。11.1.3.2.2 预防措施1) 有毒的环境只能使用带有与有害气体相适应的滤芯的防毒面罩(当滤芯受污染时要切记及时更换)或用自供气型面罩 (可补充来自非污染区域的清洁空气)。2) 窒息的环境只能使用自供气型面罩(气体防毒面罩的过滤芯不能补偿所缺的氧气)3) 爆炸的环境保护设施将包括房屋的设计,并且成为预防措施之一。由于爆炸发生的突然性,对人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必须禁止进入易暴区域。为防衣服着火,易身着全
11、棉服装(不能穿合成纤维或羊毛织品,由于会产生静电并且迅速燃烧且粘到皮肤上)。在富氧空气中停留或受液氧喷淋后,淋浴以防静电、火花是绝对必要的,并且 应该使所有的衣物远离热源(例:人员吸烟)。注意:对于任何险情,预防危险的区域是不定的,要确定也是困难的,人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危险意识,并且绝对不要被粗心大意的习惯所趋使,即使采取了所有安全措施,在作业的时候也必须小心、谨慎、认真。为了预防由于处理失误、操作错误或违章引起的事故,要组织:人员的严格培训严格执行“许可证”制度(安全许可证、动火许可证等)11.1.3.3 危险因素11.1.3.3.1 泄漏1) 即使是少量的泄漏,如果有人在附近的户内或户外作业
12、,就会引发险情。2) 即便是被认为安全的地方如果有管道与远处的危险源相连,就会因气体扩散而出现险情。3) 比空气重的气体会在装置的低部位聚积(如地坑、下水道)。例如:一氧化碳等。11.1.3.2事故救护说明注意:不要忘记第一个救护员可能是下一个牺牲者。11.1.3.3.1 有毒气体或窒息气体1)尽可能快地使受害者撤离危险区域(以减小受害程度)。2)不要在没有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去营救别人:对于有毒气体,应使用防毒面罩或自供气型面罩;对于窒息性气体:应使用自供气型面罩。3)急救只能由安全部门的救护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氧气面罩对窒息较好)。4)必须尽快通知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并且使受害者立刻处于他的救护职
13、责之下。11.1.3.3.2 易燃或助燃气体1) 火灾考虑到燃烧气体的种类及起火原因的不同(见附录1)必须使用不同的灭火材料进行灭火。例如,由氧气引起的火灾,建议用喷水灭火器。但如果是电火花引起的或是由爆炸损坏了电器装置而引起的, 则用水灭火是相当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即使效果些。注意:救火的人还必须淋湿全身。2) 衣服着火:此时用水是最好的方法。在每个危险区附近设置自动安全喷水和淋浴装置是非常重要的。注意:如果是氧气引起的着火,用毯子把受害者裹起来是无用的。3) 被烧伤人员的救护:不要给烧伤者脱衣服;不要碰烧伤者;不要在其面前讲话;如果可能,在烧伤的部位裹上无菌的毯子;
14、尽快请来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同中毒或窒息的缓慢过程相反,爆炸是突发现象,具有很大的危险。因此,准备一些很好的预防设施是完全有必要的。11.1.4 常见气体11.1.4.1 氢(H2)氢属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59.2 沸点():-252.8爆炸下限(%):4.1 引燃温度():400爆炸上限(%):74.1 最小点火能(mJ):0.019相对密度(水=1):0.07(-252) 相对密度(空
15、气=1):0.07饱和蒸气压(kPa):13.33(-257.9) 燃烧热(kJ/mol):241.0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g):1.30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在生理学上是情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 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
16、措施: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或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1.1.4.2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属于易燃气体,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
17、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99.l 相对密度(水=l):0.79沸点():-191.4 相对密度(空气=l):0.97闪点():-50 引燃温度():610爆炸上限%(V/V):74.2 爆炸下限%(V/V):12.5最小点火能(mJ): 最大爆炸压力(MPag):0.720饱和蒸气压(kPa): 临界温度():-140.2临界压力(MPag):3.50 允许浓度:30mg/m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一氧化碳在血中
18、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
19、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吸入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
20、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守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1.1.4.3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属于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56.6(527kPa) 相对密度(水= 1):1.56(-79)沸点():-78.5(升华) 相对密度(空气= 1):1.53饱和
21、蒸气压(kPa):1013.25(-39) 燃烧热( kJ/mol): 临界温度():31 临界压力(MPag):7.39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允许浓度18000mg/m3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
22、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5)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
23、验后再用。11.1.4.4 硫化氢(H2S)硫化氢属易燃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熔点():-85.5 沸点():-60.4爆炸极限(%):4.046.0 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mJ):0.077 最大爆炸压力(MPag):0.490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汽压(kPa):2026.5(25.5) 燃烧热(k/mol): 临界温度():100.4 临界压
24、力(MPag):9.01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允许浓度:10 mg/m3 健康危害:侵人途径为吸入。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病、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限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
25、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
26、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灭火。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服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1.1.4.5 氮(N2)氮气属于第2.2类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
27、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理化特性: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09.8 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l(-196) 相对密度(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147 临界压力(MPag):3.40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进人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
28、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5)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
29、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1.1.4.6 甲烷(CH4)本品易燃,具窒息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82.5 沸点():-161.5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密度(空气=1):0.55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燃烧热(kJ/mol):889.5临界温度():-
30、82.6 临界压力(MPag):4.59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爆炸下限%(V/V):5.3 爆炸上限%(V/V):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
31、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
32、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1.1.4.7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特臭。熔点():-75.5 沸点():-10相对密度(水=1):1.43 相对密度(空气=1):2.26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157.8 临界压力(MPag):7.87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33、):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允许浓度:15mg/m3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和皮肤吸收,接触后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
34、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5)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
35、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11.1.4.8二硫化碳(CS2) 二硫化碳为低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
36、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和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体,易挥发。熔点() -110.8 沸点() 46.5相对密度(水=1) 1.26相对密度(空气=1) 2.64饱和蒸气压(kPa) 53.32(2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86, 1.93, 2.16燃烧热(Kj/mol) 1030.8临界温度() 279 临界压力(MPag) 7.90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
37、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症,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防护措施:检测方法: 二乙胺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其 它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急救措
38、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5) 消防措施: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5)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
39、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器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1.1.5灭火方法和设施见下表: 11.1表灭火方法和设施种类物品灭火措施方法备注固体着火木头,煤,植物,纸张,丝类棉织品,塑料冷却灭火闷熄灭火抑制灭火闷熄灭火倒水或喷水使用或不用添加剂粉末防护液体泡沫可液化的固体或液体着火特别是易燃液体:炭硫化物,乙烯,丙烷抑制灭火闷熄灭火粉沫二氧化碳甲醇,丙醇,乙醇, 混合别的液体的可燃 水(如乙醚)抑制灭火闷熄灭火粉沫二氧化碳防
40、酒精泡沫在液体流动的情况下要关闭易燃液体:汽车、航空用汽油抑制灭火闷熄灭火粉沫,二氧化碳泡沫水阀门用砂或泥土覆盖较重的易燃液汽油燃油原油冷却灭火抑制灭火闷熄灭火喷无添加剂的水泡沫粉二氧化碳沸点超过100的 易燃液体: 油、沥青,可液化的 固体油脂, 石腊冷却灭火抑制灭火闷熄灭火喷有添加略小或无添加剂的水 泡沫粉二氧化碳气体着火甲烷 乙烷丙烷 乙炔抑制粉沫二氧化碳首先:切断气源金属着火铝镁 钠,钾等闷熄抑制特殊粉沫特殊的液体,干砂, 石墨,重油.11.2 环保11.2.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见表11.2):表11.2 变换及冷却装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类别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途径废气硫化废气
41、H2 CS2 CO H2S CO2 CH4等火炬燃烧再生废气S02 CO2 水蒸气 N2高点放空升温废气N2火炬放空置换废气H2 CO H2S CO2 CH4等火炬燃烧开、停车放空气H2 CO H2S CO2 CH4等火炬燃烧设备管道故障,泄漏有毒有害气体H2 CO H2S CO2 CH4 CS2等无组织排放废水煤气水泄漏煤气水就地排放机泵检修排放的废油废油未按规定回收,就地排放压缩机排放的油水润滑油、甲醇未按规定回收,就地排放废渣废催化剂,包括:钴钼化催化剂、QXB-01CoO、MoO3、QXB-01未按规定回收处理噪音小机泵转动及开停车放空噪音无组织排放11.2.2 相关标准11.2.2.
42、1 废气排放标准(见表11.3):表11.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名称标准值排气筒高度(m)执行标准1催化剂再生SO215kg/h40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11.2.2.2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见表11.3):表11.3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单位:mg/m3)序号化学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P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执行标准1一氧化碳203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2二氧化碳9000180003硫化氢104二硫化碳50105二氧化硫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290-2024木材与木制品生物碳含量计算方法
- 眼部化妆品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石灰制药剂项目营销计划书
- 创意雕塑艺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家用除湿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加油站用汽油泵产品供应链分析
- 化妆用芦荟凝胶产品供应链分析
- 在线出租服装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剥制加工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云身份和访问管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企业合规管理培训课件讲义
- 一年级上学期看图说话写话练习课件
-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课件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人教八年级上册目录 青春期两性关系PPT
- 合同风险防范培训讲义课件
- 杂草识别与防除课件
- 日间手术的麻醉课件
- DB32 4120-2021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1形考任务(单元自测1-8)参考答案-新
- “四风”问题查摆整改台账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