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跟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研究之初探_第1页
教育信息化跟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研究之初探_第2页
教育信息化跟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研究之初探_第3页
教育信息化跟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研究之初探_第4页
教育信息化跟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研究之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研究初探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因此这也必然会促进教育发生巨大的变革,同时随着“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普及,教师们使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主重实效。2014年6月经蚌埠市教科所批准,长公山第一小学邀请禹会区教硏室共同开展的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有效融合的硏究作为市级课题立项并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

2、。课题硏究中,怎样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吏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就结合课题硏究,谈谈我们的做法和感受。(一)课题硏究带来的思考探索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开究如何将各种信息资源有效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昔助英特尔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以网络为平台,提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信息,拓

3、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为学生形成概念、进行统计提供丰富资源。发挥“班班通”中的资源库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的融合。硏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融合的本质在于提高教育的质量,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硏究中我们更是以此为切入口,利用“班班通”等多媒体教育资源,化抽象为直观、将静止变动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及立体图形的形成转换过程直观展示出来。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

4、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展现动态的生成过程,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数理逻辑进行形象化,以具体的物象表述数理逻辑,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条件。运用教育信息化巧设练习,巩固新知。借助电子白板的相关功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以便集思广益,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探索教育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过程中资源库的建立及使用。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让学生能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切美好理念的实施,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人的有效参与与无私付出。为了能将课题的开展更加扎实,我们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备更新,更关注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更好地集中优秀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

5、发展创造条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搜集、整理上传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制作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资料光盘。自主开发,让老师把自己编写的高质量的教案、说课稿、案例、论文、课件、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并及时更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资源库,使资源库真正成为师生交流、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二)日常课堂教学的转变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6、教育信息化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教育信息化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系统化。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学生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

7、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制作,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一开始就出示中外著名的不同的圆形的建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只有书上的几幅图,容量小,学生兴趣不浓。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化的媒体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数学软件的设计和教学中注意更加重视数学定义产生、发展过程,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

8、性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概念更是如此。而小学生的认识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所以,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空间与图形问题,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基本的空间观念。理解概念十分困难。有的学生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会运用。因而,作业时计算面积不会运用公式,填空题总是出错,判断题、选择题完全靠运气,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概念直接从生活中来,产生于具体的事物,教学概念时也应从具体开始。运用多媒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再现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比起看图直观形象多了。这样既加强

9、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运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不要把先进的技术当作成简单的直观演示的工具,而应以它作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更不能以先进的教育技术来不断的加大教学容量,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索时间。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吏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各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突破重难点。运用电脑辅助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画面,让学生在头脑中

10、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以利于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时、适当、适度。适时一一把握特点、有效切入(1)兴趣导入、引发思考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在上课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去主动思考的愿望呢?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课件循环播放各种含有圆形运动轨迹的动态视频,如“行星的运行轨迹”“水滴滴落到湖面上形成的晕圈”等,动态视频配合音频达到了很好的多感官效果让学生看到了这样的圆”形成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很奇妙,圆,真的很美”学生在感受的同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在赞叹声中,教师顺势导

11、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也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这个环节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2)适时展示、提高效率比如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比较“角的度量等在教学这类课的时候,用嘴巴说不明白,在黑板上直接用直尺或量角器又看的不清楚,用课件的话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学生课堂随机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实物展台,直接在实物展台中展示直尺上的刻度,或者角的度量的过程,学生就能看清楚,想的明白了。同时这种方式也比制作课件节约时间,能够提高效率。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我们都知道把学生的作业适时的展示出来,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是按

12、照以前传统的教学手段的话,我们通常是贴在黑板上,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这样的弊端是,看的不够清楚,或者是展示面窄,或是耽误时间,展示效果不够好。那么实物展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导入后,让学生“自主画圆,初步体验圆的特征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了三次画圆的环节:“任意方法画圆”“尝试圆规画圆”以及“画出指定大小的圆”,那么既然画了就要展示,但这三个环节中哪个环节展示比较好呢?我觉得就是在“任意方法画圆”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同时画圆的方法是多样的,可能是瓶盖,可能是双面胶,可能是固定一点去旋转,也可能是利用圆规,这里展示的优势是,可以让全班同学看到画圆

13、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激发“我也要尝试画圆的热骨同时感受到“为什么有的圆化的好看”呢,也就是体会圆规画圆的规范性,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圆规画圆”打下伏笔。适当结合本质、有效探究合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动静相结合的特点,可以极大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去把握数学的本质。尤其是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一类的知识的时候优势比较明显彳艮多学生空间与图形类的知识掌握的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在脑海中将抽象的图形转化为直观的认识,那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圆的认识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对圆的特征的认识,那么在圆的特征中比较重点的是半径的特征也就是“

14、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并且半径都相等”关于这一点的教学我校杜老师利用课件(如下图)结合“圆的本质”进行了动态演示:对于“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这个难点,老师如上图(左1)的演示中,通过动态的展现从圆心出发与圆上无数个点相连的线段”的过程,学生体会到“因为点是无数个因此半径也有无数条”同时也会思考“为什么有无数个点”,这样就抓住了“圆的本质”,“圆的本质”是什么?“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那么也就是说圆其实是线段旋转形成的轨迹,怎么能给学生渗透这个本质呢,不能用语言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抽象了,这个时候如上图(左1)中课件在设计

15、的时候,设计了圆上出现了无数个点这个小环节,就很好地抓住了“圆的本质”进行渗透。对于“同一个圆里,半径都相等”这个难点,在上图(左2)的演示中则是用一条红色的线段去不断的与其他半径做重合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无数条半径都可以跟这条红色线段“相重合”,进而验证猜想“同一个圆中半径都是相等的”就这样授课老师很好地利用了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抓住圆的本质去突破重难点。适度依据课标、有效使用2011版课标里明确指出:“现代教育信息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绘制合适的

16、统计图表,利用计算机的随机模拟结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随机事件以及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必要地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那么依据课标,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适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课本”的呈现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班班通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畅言软件中的电子课本是老师们利用最高的手段,特别是例题的呈现省去了老师们以前在黑板上抄题的麻烦/旦在听课时我们也发现部分老师电子课本的使用不够合理。比如:目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每道例题下面均有以“小卡通对话”的

17、形式体现的例题的探究结果,以“圆的认识”一题为例(如下两幅图教材中是同一面上下排列的)伍?盘同V同叭审远少潘平陰耶少螯肖止I诳的氏澄利平闽H&JE&ft企芜尋.注曲慮两府录匕文11灯再曲I巧3论1f_1宥什密闿腾-鸟巧1丸隹一恵上旳Ip為不池tt:也褪用刑Him牛同叫?HU.母和同学说说時I好如H|网时塑江尊汁宝B两同时,廿火同总的点昼同心.通常用宁母d.存击示】在接同心和园上任息戚的战再*如7-04A半社.诵常用宇母J蛊示:通迪囲赴井且團站哉亿冏上的纯吐7尼;一祖常怪盘耳一卜国.并-嶄,*-1&.i-t-i-L,I戌阳一牛起置,|耳启蛊:h也爭H4T的贞孫也柏碎IH-ilJL.j.屋科总废雄

18、丰凰柴询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自学如上图(左1)内容也就是认识半径、直径圆心的环节,在第一次设计时,是把电子课本的这一面直接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读一读相互说一说,反馈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只自学了如上图(左1)的内容,而是连同上图(左2)也一起进行了阅读,其结果是下一环节“半径、直径的特点”学生不需要经过探究而直接知道了结果,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因此在教案修订的时候教师将如上电子课本进行了剪切只出示如上图(左1)进行自学,这样就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探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用班班通呈现电子课本的时候,一定要目的明确,同时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考虑教学的整体设计,应有针对性的将电子课本处理后再呈现。(2)不能让教育信息技术代替“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学科有大量的动手操作类的知识点,比如“画三角形的高”,“画平行线”“角的度量”等等。通过听课发现在上课过程很多老师用课件呈现“操作过程”的示范效果不如直接“动手操作”的示范效果,因为“直接动手”的过程更真实,同时出现随机问题后也便于灵活地“纠正”、“强调”建议在探究这类知识的时候对于“动手操作学生可能会看的不够清楚的环节,可采取课件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示范引导。(3)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黑板板书随着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