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第三轮复习你需要做什么2019年的高考倒计时已经不到一个月了。如同马拉松长跑一样,迎来了最后的冲刺时刻高考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有经历的同学都知道高考第三轮复习其实就是考前热身训练。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在这个阶段,要么就顺其自然,要么就干脆放弃,要么就不知所措,甚至有人觉得这段时间再复习也根本定型了。当然,这段时间总会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许多老师也为许多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彻底“放艇而遗憾万分。其实,这段时间假设合理加以利用,必会事半功倍。那么终究该怎样利用高考第三轮复习呢?一、最后热身考试和战争一样,不到最后时刻是不能下定论的。那些叱咤在体坛上的运动健将们,在比赛之前
2、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热身训练。不必打疲惫战,但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时期的侧重点就是主要调整好高考的生物钟,要更加充分深化的理解高考,如时间的安排,知识点运用,做题的方法,心态的调整,高考的标准。热身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积极对待高考。临近高考,心态决定一切。这个时候就要客观公正的对待自己。平时成绩好的不能骄傲自满,平时成绩不好的也不一定就会在高考上败北。这个时候要学会放松心情,沉着应对。那么该怎样做到良好的心态呢。1、信心十足,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2、放松情绪,闭着眼睛,深呼吸,给大脑一片宁静的天地。3、调整状态,自我减压,生物钟不能紊乱。该睡觉就睡觉,熬得太晚乃冲刺之大忌。
3、4、以考代练,不要再去做那些陌生的题,把曾经做过的做错的再做一遍。5、挖掘潜力,复习上做到“快、准、狠,训练发散性思维,发挥记忆的提取才能。二、智拼高考1、学会“开处方。每次模考之后,要学会“诊断自己,那些出现的问题必需要彻底弄懂,而弄懂的同时还要求助老师,还有可能出现怎样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统统攻克,带着问题“诊断自己,才能不断进步。热身训练看重分数的思想是错误的,问题越多,才会让自己清楚的理解自己的弱势所在,这样所开的“处方才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深化,更加有收获。2、“老题的魅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很多考生都喜欢再去找新题做,试图找到新的信息,导致自己成了无头苍蝇。其实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使
4、得考生无视了根底知识,知识点成网的问题,导致做题无规律无章法。这时候拿出以往几次模考做过的题和近几年高考真题反复的看,总结知识点,这才是上策。高考的规律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掌握你曾经做过的题的精华,必定金石为开。3、把根留住才是硬道理。什么是根?根底知识。要知道,高考并不是才能型的选拔考试,高考命题的难度值是按3:5:2分布的。也就是说,30%的根底题是专门送分给你的,50%的中档题想要得分也并不困难,由此可见根底知识的重要性。做题要学会抓主干,扎实掌握根底知识才是硬道理。4、善抓“必考点。高考的必考点,就是高考里经常出现的知识点。最后冲刺阶段发现的问题,往往就是高考会出现
5、的考点,这个时候有必要把做过的历年真题再次拿出,及时整理,及时与老师沟通,往往是受益匪浅的。5、适当“猜题。高考临近,更要跟着老师根研究高考大纲、样题和历年高考题,结合当前模拟复习题的内容和训练目的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作一些变式和预测,根据高考专家们的建议去适当的猜题,也许就真的猜准了呢。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能,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进步。6、习惯高考“
6、老套路。因人而异,在做好以上几点后,考生就会逐步完善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应对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所以考试应对策略和方法也不尽一样,能根据自身特点自然的进入高考的考试形式那么是迈向高考成功的重中之重。高考的“老套路,无非就是应该知道每一场考试的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外时间,科学、沉着应对考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智力因素非常情况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
7、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最后告诫同学们,最后的二十几天是高考的最后一搏,千万不能产生放弃或满不在乎的念头。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颓废而改变他的无情,这个世界会因你的拼搏而向你敞开怀抱。哈三中网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