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_第1页
2022年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_第2页
2022年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_第3页
2022年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_第4页
2022年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全册书 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 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蒸馏方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

2、,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和提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纯方法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另一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粗盐提纯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 一种能溶于某溶剂,铁圈)、玻璃棒、烧杯分离食盐和沙种则不溶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离心试管,离心机分离泥和水结 晶 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铁架台(带铁圈)、

3、酒精灯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分离油和水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圈)、烧杯用苯提取水溶液中分离的溴蒸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从海水中制取纯水分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瓶、酒精灯、石棉网、铁石油的分离架台、牛角管、温度计升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铁架台(带铁圈)、酒精分离碘和沙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灯、烧杯、圆底烧瓶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干燥管或 U形管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吸 附中的有色杂质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层析纸及层析试剂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色层分析法同颜色的物质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 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

4、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 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待检离子选用试剂反应现象Al3+NaOH 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3+ FeKSCN 出现血红色溶液2+ CaNa2CO3白色沉淀,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HCl ClAgNO3不溶于 HNO 3的白色沉淀HNO2SO4BaCl2或 Ba(NO3)2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HCl 或 HNO2CO3CaCl2 或 BaCl 2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Cl 或 HNO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

5、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 浓) V ( 浓 )=C ( 稀) V ( 稀) (4)溶质质量分数(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注意其中的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单位换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 100 mL、250 mL、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 其是否漏水。(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500 mL 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配制步骤使用仪器注意事项计算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

6、体积。称量量取托盘天平或滴定管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 ,量筒(量筒)、小烧杯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冷却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转移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洗涤洗烧杯和玻璃棒23 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定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 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摇匀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装瓶贴签试剂瓶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 要均匀。(3)误差

7、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 统化, 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8、。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 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3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 和熔融状态下 都不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

9、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 +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 OH- 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离子方程式的

10、书写一般依照“ 写、拆、删、查” 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 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

11、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5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 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 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 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

12、 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 液和胶体。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6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1)Na +: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2)K +: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3)Ag +: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4)Ba 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5)Ca 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Al 3+:加

13、 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7)Fe 2+:加 NaO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加 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8)Fe 3+:加 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加二、知识网络KSCN沉淀,溶液变血红色。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块对比整理。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即按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物、 盐进行分金属活动顺Na Al Fe Cu 序金属原子失 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与空气中氧易被氧化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加热时能被氧化常温时能被氧

14、化气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碱的反应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不与水反应中的氢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再与水反应)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 应置换出氢气)不反应Al 或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不反应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金属氧化物Na2O Na2O2Al 2O3Fe2O3CuO 颜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红棕色黑色与水反应生成 NaOH 生成 NaOH和 O2 不反应生成 CuCl2生成 Na2CO3 和 O2不

15、反应与 CO2反应生成 Na2CO3生成 NaCl 生成 NaCl 生成 AlCl 3生成 FeCl 3与盐酸反应和 H2O 和 H2O2和 H2O 和 H2O 和 O2与 NaOH溶液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生成 NaAlO2 和 H2O 不反应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点燃或加热金属铝的氧化膜或生铁在潮湿空气金属钠直接由金属直接在氧气中点燃金属制得的方式露置在空气中金属钠中缓慢氧化金属铜铝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金属氢氧化物NaOH Al(OH) 3Fe(OH) 2Fe(OH)3Cu(OH)2颜色白色固体白色胶状沉淀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蓝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 NaCl 生成 AlCl3生成 FeCl2生成 Fe

16、Cl3生成 CuCl2加热和 H2O 和 H2O 和 H2O 和 H2O 和 H2O 对热稳定生成 Al 2O3隔绝空气加热生生成 Fe2O3生成 CuO 与 NaOH 和 H2O 成 FeO和 H2O 和 H2O 和 H2O 生成 NaAlO2不反应溶液反应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和 H2O 制备Ca(OH)2 溶液与铝盐与过量硫酸亚铁与氢氧硫酸铁溶液与硫酸铜溶液Na2CO3 溶液反应氨水反应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氯碱工业反应溶液反应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对比整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三、方法整合 类型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题 1电

17、制法制碱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 Ca 2+、Mg 2+、Fe 3+、SO4 2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 因此必须经过精制。 某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 a 的名称是 _,所用玻璃仪器是_ 。(2)在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沉淀,则试剂甲为 _溶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液。(3)在第步中,加入试剂丁直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提纯中的相关问题。包括分离方法的选择及所用仪器、除杂试剂的选择等等。解析:(1)把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过滤操作中所需玻璃仪器是玻璃 棒、漏

18、斗和烧杯。(2)过入试剂甲后生成两种沉淀,分析杂质离子必然是 NaOH。Mg(OH)2 和 Fe(OH)3,所以甲为(3)液体 F 中有过量的 NaOH和 Na2CO3,应加入盐酸可将其除去。答案:(1)过滤 玻璃棒、漏斗、烧杯(2)NaOH (3)HCl+NaOH=NaCl+H 2O Na 2CO3+2HCl=2NaCl+H2O+CO 2总结升华: 看似比较大的实验题,往往问题都设在一些小的基本操作,所以做好此类题要注意两点:其一要从宏观把握整个实验方案,其二是准确规范地表述基本操作。举一反三: 变式 1 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使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19、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答案 C 变式 2 (1)除去 NaNO 3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 3,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 、蒸发、结晶、 _。(2)除去 KCl 溶液中的 SO4 2 ,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 答案 (1)溶解 过滤 3、HCl (2)BaCl 2 或 Ba(OH)2 、K2CO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类型二:物质的检验题 2有 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 的某一种,为确定各是何种溶液,进行以下实验:Na2CO3、Na2SO4、

20、H2SO4、 BaCl 2中(1)A+B溶液 +气体;( 2) C+D溶液 +沉淀;( 3)B+D溶液 +沉淀( X);(4)A+D溶液( Y) +沉淀;( 5)沉淀( X) +溶液( Y)溶液 +气体。由以上实验可知 A 为_, B为 _,C为_,D为_。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 ( 2)_ ( 4)_ ( 3)_ ( 5)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涉及到 CO3 2、SO4 2与 Ba 2+分别产生 Ba2CO 3、BaSO4的白色沉淀,而 BaCO3可溶于强酸产生气体 CO 2,BaSO4则不能。据此我们即可将四种溶液检验出来。解析:由( 2)( 3)( 4)分析可知,

21、 A、B、C都能与 D反应产生沉淀,所以 D为 BaCl 2溶液;而由(5)可知沉淀 X为 BaCO 3,溶液 Y 为一种酸, 由此产生沉淀 X 的(3)中 B为 Na2CO3,产生溶液 Y的( 4)中 A 为 H2SO4,因此 C为 Na2SO4。答案: H2SO4 Na 2CO3 Na 2SO4 BaCl 2(1)H2SO4+Na2CO3=Na2SO4+CO2 +H2O (3)Na2CO3+BaCl2=BaCO 3 +2NaCl (5)BaCO 3+2HCl=BaCl2+CO2 +H2O (2)Na2SO4+BaCl2=BaSO 4 +2NaCl (4)H2SO4+BaCl2=BaSO 4

22、 +2HCl 总结升华: 解答此类题要善于分析给出物质间的反应,然后对比实验的代号,使其找到一一对应关系。 善于抓特殊现象、 特殊反应等突破口,是迅速解题的关键,但一定不要忙燥,要一一验证清楚,再按题目要求一一作答。举一反三: 变式 3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苯、酒精、四氯化碳B食盐、烧碱、硝酸铵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答案 D 变式 4 有 A、B、C、D、E、F、G 7 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 Na2CO3、Na2SO4、KCl、AgNO 3、MgCl2、Ca(NO3) 2和 B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

23、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 ”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 ”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A 学习好资料C D 欢迎下载F G B E A B C D E F G (1)A 的化学式是 _,G的化学式是 _。判断理由是_。(2)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_, C:_,D:_,E:_。F: _。 答案 (1)KCl AgNO3混合时只生成一种沉淀的KCl,生成的沉淀是AgCl,所以 A 是 KCl,G是 AgNO(2)Na2SO4 MgCl 2 Na 2CO3 Ca(NO3) 2 Ba(OH) 2类型三: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粒的

24、数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的数,没有单位CH2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 H2的质量之和气体摩尔体积四个概念的D标准状况下,H2的摩尔体积为22.4 L mol1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理解,除对相关概念要深刻理解外,还应特别注意其单位。解析:物质的量是一个物质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单位为摩尔,A 错误;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 12 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其单位为 mol1,B 错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为 gmol1,H2 的质量单位一般用 g,C错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 L mol1,在

25、标准状况下 Vm=22.4 Lmol1,D正确。答案: D 总结升华:对于概念的理解,应抓住处延,认真分析其内涵,要善于辩析概念。举一反三: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变式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2 g O 2占有的体积约为 22.4 L B22.4 L N 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水的质量约为 18 g D22 g CO2 与 11.2 L 标准状况下的 HCl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答案 D 变式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l1A0.012 kg的12C所含的原子数为6.02 1023B1 mol H2O中含有 2 mol H和 1 mol O C2 mol

26、NaOH 溶于 1 L 水中配成溶液的浓度为2 mol D1 L 2 mol L 1 NaOH溶液中含有NaOH 2 mol 答案 C 类型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题 4用 18 mol / L的硫酸溶液配制500 mL 1 mol / L的硫酸溶液,有下列操作步骤:(1)将溶解后的硫酸溶液立即沿玻璃棒转入容量瓶中;(2)将量得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然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 次倒入烧杯中;(3)盖上瓶塞,轻轻摇匀即配制完毕。(4)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 3 次,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5)用量筒量取 27.78 mL 的浓硫酸。

27、先将以上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妥之处。_指出操作中所有的错误和不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基本步骤有: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特别应注意各种仪器的使用要求。500 mL 的容量瓶、胶头滴管。解析: 按照计算、 量取、 溶解、 转移、 洗涤、定容的配制步骤可排列出操作的先后顺序。即:( 5)( 2)( 1)( 4)( 3)。操作中的错误可按操作顺序的先后逐步检查:量筒是粗量器具,只能量准到小数点后一位,量取27.78 mL 是不可能的;溶解浓硫酸一定要将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是错误的

28、;量筒不用洗涤,洗涤量筒是错误的;浓硫酸的溶解要放出大量热,不能立即转入容量瓶中,一定要冷却到室温;洗涤 23 次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要轻轻摇匀容量瓶一次,再注入蒸馏水定容反复摇匀。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答案:(1)应将溶解后的硫酸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中;(2)中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预先加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边加边用玻璃棒 搅拌,并且量筒不需要洗涤;(3)中要反复摇匀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中量筒准确度为 0.1 mL ,量取 27.78 mL 浓硫酸是不可能的。总结升华: 溶液的配制过程步骤较多,及其各项注意事项。举一反三:注意事项很细, 所以要准确掌握配制溶液的

29、步骤 变式 7 用 =1.84 g mL1 98%的硫酸配制 1 mol / L 的稀硫酸 100 mL,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 100 mL 量筒 10 mL 量筒 50 mL 烧杯 托盘天平 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 C 变式 8 判断下列操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1)配制氯化钠溶液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较低,又加水定容一次。(2)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3)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时,称量的NaOH中混有 Na2O。(4)用硫酸钠沉淀法测定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

30、分数,过滤后沉淀未洗涤即烘干称量。 答案 (1)偏低(2)偏高( 3)偏高(4)偏高类型五:金属单质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时,有以下定量规律:(1)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2)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相等;(3)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4)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金属失去 1 mol电子时质量的倒数之比;(5)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的倒数之比;(6)若产生相同量的

31、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比等于其金属失去 1 mol 电子时的质量之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依据以下规律:(1)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列,该金属越活泼;(2)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金属 强。题 5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 VA、VB、VC,已知 VB=2VC,VA=VB+VC,则在 C的生成物中, 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 思路点拨: 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时,金属的化合价之比。生成氢气的体积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解析: 常见的主族金属的化合价为 +1、+2、+3,由题意不难获得:VAVBVC=3VC2VCVC=321,所以 A、B、C三种主族金属的化合价分别为 +3、+2、+1,因此答案为 A。答案: A 总结升华: 金属跟酸反应, 生成氢气的多少取决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而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又取决于参加反应金属的物质的量和反应中金属元素表现的化合价,或者 H +的物质的量; 所以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我们迅速解题。其规律可参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时的定量规律。举一反三: 变式 9 将钠、镁、铝各 0.3 mol 分别放入 100 mL 1 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