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QC]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书_ppt_第1页
[PPT][QC]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书_ppt_第2页
[PPT][QC]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书_ppt_第3页
[PPT][QC]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书_ppt_第4页
[PPT][QC]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书_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书 xx铁路xx段经理部xx工程概况 xx铁路扩能提速改造工程(xx管段)xx2#隧道为xx双线铁路隧道,预留电气化条件,净空满足通过双层集装箱。隧道长178m,最大开挖断面宽14m、高13m,采用短台阶法施工。 隧道地质情况:表层为黏土夹碎石,棕黄色棕红色,硬塑半干硬,厚02m,下伏志留系中统叶岩,局部夹薄层砂岩,黄褐色、灰色,强风化,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极破碎,产状20035,地下水不发育。隧道出口为V级围岩,土质或风化破碎、泥质页岩,覆盖层较薄仅06m,且偏压,地质条件差。新xx二号隧道由于工期影响,需在出口设掘进面,为加快施工

2、进度,保证施工安全,决定采用超前大管棚预支护措施。大管棚采用89mm(壁厚5mm)无缝钢管,管棚长度30m。 二号隧道管棚布置见图1“管棚布置横断面图” 一、小组介绍部门 经理部 小组名称 xx郑州经理部极破碎围岩管棚施工QC小组 成立时间 xx课题类型 现场型 注册编号 小组人数 8人 活动时间 xx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组内职务 组内分工 1xx 男 高级工程师 组长 组织策划 2xx 男工程师 副组长 组织实施 3xx男助工 副组长组织实施4xx男助工组员 活动实施 5xx女 助工组员活动实施6xx男试验主管 组员活动实施7xx 男技术员 组员活动实施8xx 女试验员 组员活动实施活动

3、情况 1、每周活动不少于2次; 2、活动期间提出合理化建议2项; 3、每项活动的实施不得少于2名组员。 二、选题理由 xx二号隧道出口地质为级极破碎围岩,隧道为双线大跨度,由于受工期影响,需在二号隧道出口增加一个掘进面,为了保证在施工时能快速安全通过该段围岩,经专家组论证,采用大管棚作为超前预加固,2004年5月1日进行施工,该管棚沿拱部进行布置,钻孔仰角13,管棚间距30Cm,管棚长度30m,采用89(厚5mm)无缝钢管,共计69根管棚。于2004年6月10日施工完。为保证管棚施工质量,我们成立了“极风化破碎围岩隧道进洞大管棚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 三、确定目标 通过参观其它标段管棚施工和

4、学习查阅资料,针对管棚施工主要质量问题,我们制定出本次QC小组活动目标。 QC小组活动目标 序号 项 目 质 量 标 准 1 管棚施钻 无卡钻、掉钻头、塌孔与顶管困难。保证钻孔仰角在13之间,间距均匀。 2压浆效果 压浆后在开挖轮廓线外形成约4m厚的加固圈,稳定围岩。 目标的可行性分析:领导重视:本次施工是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关键,各级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经验:管棚施工工艺在其它隧道施工工程中已经积累部分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技术支持:有强有力的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人员素质:小组成员有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克难攻坚的信心,并具有丰富的QC小组活

5、动经验。结论:目标是可行的! 四、第一次PDCA循环1、原因分析:对管棚施工质量主要因素分析: 从鱼刺图上我们找到影响管棚施工质量问题末端因素并进行原因确认如下表: 原因 确认 结果 施工经验不足 施工队伍施工不熟练,施工经验需不断积累 主 没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岗位责任制,可避免 次 技术交底不明确 加强技术交底,可避免 次机械设备不完善 设备可进行配备,加强 次钻头定位不准确 规范操作,加强检查,可避免 次钻机钻进时钻机摇晃 固定钻进,可减缓 主钻杆钻进时方位未控制好 采取方向定位装置,可避免 主工序衔接不当 需在施工中不断改进 次水泥浆流失 加强施工监督,可避免 次 我们小组成员经过讨论

6、并且深入现场进行分析,调查论证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发现影响管棚施工质量主要因素的是: (1)施工经验不足。 (2)钻机钻进时钻机摇晃。 (3)钻杆钻进时方位未控制好。2、制定对策 序号 主要原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施工经验不足加强对职工的工艺培训,施工工艺交流 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提高新工艺和施工经验,增强规范施工的意识 1、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有关资料,熟练掌握。2、QC小组认真收集有关资料,集合团体智慧克服经验不足。3、组织施工现场工艺交流活动 2004.5.10 xx2钻机钻进时钻机摇晃 对钻机固定 解决钻进时由于钻机摇晃使钻杆偏离方向1、钻机就位后安放平整,增加钻机机架的配

7、重。2、经常检查钻机稳定情况 施工全过程 xx3钻杆钻进时方位未控制好 制定确保方向可控制的措施 解决钻杆偏离方向 1、对钻杆采用定向架来控制方向。2、钻机整体方向与钻进方向保持一致。3、钻机设备加强固定,防止在定位后移动。 施工全过程 xx通过对策的认真执行后QC小组在管棚施工中发现在由于对压浆工艺未采取对策,致使压浆效果不好,不能保证管棚施工质量。压浆过程中,由于围岩极破碎,压浆浆液在山体内及管棚口有流失现象,压浆效果不好,不能起到在开挖拱部形成4m厚的加固圈,为此经过分析决定当长时间压力上不来时,说明浆液顺空隙流出,这时将浆液凝结时间调整至3050s,注浆15min,停40s,待原注入浆

8、液初凝变稠后再注,如此反复,则原先的浆液通道逐渐被堵塞,浆液既在管棚周围达到均匀扩散的目的。 五、第二次PDCA循环重新制定补充对策如下: 主要原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完成时间 负责人压浆未形成加固圈改进压浆工艺压浆饱满稳定围岩1、改变浆液材料2、采用间隔注浆获得注浆加固效果3、采用水泥砂浆封堵管棚口 2004.6.10姚建勇高向阳通过补充对策的执行,经检查管棚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98%,大大提高了预定的目标值。 六、QC活动的效益分析1、隧道施工的超前预支护措施很多,但管棚是最能在围岩很差的条件下起到加固围岩,达到了超前支护及加固效果。2、管棚施工完成后,在该管棚处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保证了施工

9、安全。3、对今后在隧道施工中碰到极破碎围岩施工处理上具有指导意义,降低了工程风险。 七、巩固措施通过我们QC小组的不懈努力,根据资料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施工工艺,制定巩固措施如下:1、施工钻机固定牢固,摆放平整,保证在施工时钻机不移动。2、严格控制钻杆的倾角和间距,并注意钻杆变化情况,随时调整。3、做好现场施工原始记录,并根据钻进、压浆制定一套完整表格。4、加强现场浆液的配比工作,保证压浆质量。压浆后立即堵住管口。 八、总结与下一步打算(一)、经验总结通过QC小组活动效果检查,说明小组活动是有效的,采用对策也是正确合理的,已经达到了活动初期制定的小组活动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本次QC

10、小组活动,取得以下几点经验:1、提高职工的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工种技能水平,是搞好质量的保证。2、加强试验检测,严格把握工序质量关。让数据体现质量水平。3、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生产,是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QC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我经理部的技术攻关工作也上了新一层台阶,并培养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整个经理部员工都增强了学习意识,为我经理部创建学习型企业创造了良好氛围,且小组成员的问题意识、改进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QC小组活动前后自我评价 项目 学习意识 问题意识 改进意识 参与意识 个人能力 QC知识 活动前 4 3 2 2 3 2 活动后 5 4 4 3.5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