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的影响(共10页)_第1页
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的影响(共10页)_第2页
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的影响(共10页)_第3页
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的影响(共10页)_第4页
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的影响(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zhling)的影响内容摘要全息照相中,物光与参考(cnko)光的光强比一般要控制在1/41/7之间,而在实验光路中,物光经过扩束、漫反射后,比参考光弱很多,两光相干后,不会形成十分(shfn)清晰的条纹,得到的全息图质量不高。由于凸透镜在空气中有汇聚光束的本领,利用这一原理,用透镜对漫反射的物光进行汇聚。将物光与参考光的比分别控制在1/41/5范围,1/21/3范围进行改进后的实验,将所得到的不同光强比的多组全息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发现光强比在1/21/3的实验效果普遍比较好。说明用透镜将两光的光强比调节在这个范围可以较好地提高全息图的质量。【关键词】全息

2、图 物光 参考光 光强比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light intensity ratio on hologramAbstractIn the experiment of Holographic photograph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light intensity ratio of content light and reference ray should be controlled between 1/4 and1/7, but in the optical path, after beam expander and dif

3、fusing, the content light intensity is so weaker than the reference that it wont form very clear stripe when the two lights coherent, finally the hologram quality wont be high. As the convex has ability of gathering beams, we take advantage of the principle to gather content light which is after dif

4、fusing. Controlling the ratio in 1/4-1/5 scope, 1/2-1/3 scope to experiment, we will find the result of 1/2-1/3 scope is the best after observing contrastively and analyzing the hologram. To arrive at a conclusion is that ratio regulation in this range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hologram prefer

5、ably.【Key Words】hologram content light reference ray light intensity ratio目录(ml)一、引言(ynyn) (1)二、实验(shyn)原理 (1) (一)全息图的记录过程 (1) (二)全息图的再现过程 (3)三、实验内容 (4) (一)未改进的实验 (4) (二)改进后的实验 (5)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5)参考文献(6)致谢(zh xi)(6)PAGE 11PAGE 1探讨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zhling)的影响学生(xu sheng)姓名:叶竞汝 指导(zhdo)教师:刘明海一、引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息

6、照相使三维立体像的成功获得成为了现实。在全息照相实验中,全息图可以反映出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但是,由于实验环境和条件要求严格,获得一张清晰的高质量的全息图并不容易。提高全息图质量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从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凸透镜,将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分别控制在1/41/5之间,1/21/3之间进行实验改进,并与原来实验的全息图进行对照,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二、实验原理光的全部信息可以用振幅、位相以及频率来描述。其中,光的强度主要由光波的振幅来决定,而物体的各点在空间上相对位置的描述则通过位相来反映。全息照相就是同时记录了振幅与位相的信息,也就是记录了光

7、波的全部信息。全息照相由于比普通照相多记录了位相的信息,所以得到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像。 全息照相分为两个过程:(1)、利用干涉法记录下光波的全部信息,我们称之为波前记录(拍摄)。(2)、利用衍射原理再现原光波,称之为波前再现。(一)全息图的记录过程(1)物体发出的光照在底片上,对其中任意一点,该点所包含的振幅与位相信息的光可表示为: (1-1) 其中为振幅,为位相。在照相中将这两个特征同时记录下来,就可以实现全息记录。如图1,用相干性很好的HeNe激光器L发出激光,再由分束镜BS将这束光分为两束,透射光线经反射镜M1后经过扩束器C1照在被摄物体上,再由物体表面漫反射照在感光材料P上,将这束光称

8、作物光(O光);另一束光线经反射镜M2反射后,经由扩束器C2直接照在感光材料上。我们把这束光称作参考光(R光)。物光与参考光会在干板P处叠加相干,继而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记录了物光所有的振幅与位相信息,相当于调制过程。物光数学表达式为: (1-2)参考(cnko)光数学表达式为: (1-3)两光相干(xinggn)后总光强为: (1-4)被摄物体扩束镜C2分束镜BSM2HeNe激光器M1图1 全息拍摄光路图(未改进时)全息干板P(2)由于全息照相的记录(jl)过程实际上是物光与参考光两束光的干涉。对于一般的线性元件来说,在双光干涉的时候,根据条纹可见度(条纹可见度是描绘条纹清晰程

9、度的物理量)可以知道:假如,此时条纹会达到最低强度,其值为零,同时干涉条纹的对比度也达到最大,并且在同位相时,条纹的最大强度为4I。但是,在全息照相过程中,记录介质的曝光量H与振幅的透过率的特性曲线却是非线性的。在双光干涉的时候,如图2所示,该曲线的两端会产生畸变,继而形成了较高阶的衍射光,从而会导致衍射的效率变低。所以,我们在实验的时侯应该避免双光干涉发生在非线性区。另外,在全息照相过程中,如果参考光比物光弱,会形成较为显著的斑纹,随之会在零级衍射光的周围产生比较大的晕轮,这会严重影响成像的光通量,使它大大降低,最终使全息照相的效率变低。由此可以看出,在全息照相的过程中,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

10、对全息图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为了保证有较高的成像质量,我们在实验时一定要控制好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一般会选择将其控制在1/21/5之间,此时曝光量通常取在的位置。图2 H曲线图HM1扩束镜C1分束镜BSHeNe激光器被摄物体扩束镜C2M2在全息照相(qunxzhoxing)实验中,为了保证物光与参考(cnko)光之间发生干涉,我们将同一个激光器发出(fch)的同一束激光分为两束,认为两束光的光强相等。但是,其中物光首先经过扩束器投在物体上,然后物体再向四面八方漫反射,将其中一部分漫反射的光照到干板上,这样的过程就使物光光强衰弱得更加严重;而参考光经M2反射后,经扩束镜C2直接投射到干板上,

11、光强比物光要强得多。为了使两光干涉能够得到清晰的条纹,将控制物光与参考光之比在1/21/5之间,在参考光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将光路中增置一个凸透镜,改进后的光路图如图3所示。凸透镜在空气中有聚光的本领,能将物体漫反射的光汇聚起来,从而增大物光的光强,得到一个均匀的、增强了的物光,缩小了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差距,使成像更加清晰。凸透镜全息干板P图3 全息照相拍摄光路图(改进后的)(二)全息图的再现(zixin)过程所谓(suwi)全息图的再现(zixin)过程就是使原来的物体所发出的光波能在全息图中再次出现。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光栅衍射。如图4所示,用一特定方向的激光束或者与原来参考光方向相同的激

12、光束照射全息图,图上的每组干涉条纹都相当于一个光栅,再现光通过它发生衍射。我们透过全息图沿衍射方向朝着原来被拍摄物体方向和位置观察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三维立体图。扩束器LHeNe激光器按照光栅衍射的原理可以知道,在出射的衍射光中,+1级的是发散的,其发散光波与物体在原来的位置所发出来的光波是相同的,它会形成和原来的物体完全相同的虚像,我们称之为真像;而-1级的则是汇聚的,它形成的共轭实像,我们称之为膺像。再现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解调过程。共轭实像物虚像图4 全息再现光路图 三、实验内容准备好防震全息台,HeNe激光器,扩束器,分束镜,凸透镜,被摄物体,调节支架,米尺,全息底片,计时器,冲洗设备等器

13、材,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一)未改进的实验(1)按照图1所示布置好光路,先不加扩束镜C1、C2。(2)关灯,在暗室进行实验。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点燃激光,当激光强度稳定之后调整光路:调整物光、参考光等高,调整各光学元件,使其表面与激光垂直,调整各光学元件的位置,使物光与参考光到全息干板的距离一样(为了弥补时间相干性的不足,应尽量减小两者之间的光程差,使其限制在相干长度之内,等光程光路安排比较好),且物光与参考光夹角约为60度。调节被摄物高度,使物光打到被摄物中心。(3)放上扩束器C1,使物光均匀照亮被摄物调动固定有白屏的全息干板支架,使其法线位于物光与参考光的角平分线上,加上扩束器C2,前后移

14、动,同时调节平面镜M2,使物光与参考光可以均匀照射在白屏上,并且两光在白屏上可以均匀的变化。(4)遮住光源,取掉干板支架上的白屏,换上底片,并将带药的一面朝着能被光照的方向安装在支架上。稳定一两分钟以后开始曝光(bo gung)。进行这一步实验时,应当注意保持安静,减小声音振动对全息图的影响。(5)曝光完毕之后,从支架上取下底片,将底片放入显影液中进行显影。由于我们配置的显影液浓度偏高,所以只将底片在显影液中稍微摇晃(yo hung),然后取出,放在暗绿灯前观察,绿灯变暗,即可进行定影。将底片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约二十多分钟(此时可以开灯),取出底片用水冲洗。(6)将冲洗过的底片放在如图4的

15、光路中,打开该光路的激光,人眼如图四上下左右缓慢移动,即可以观察(gunch)到物体。将此底片记为底片1。(7)重复实验,获得的底片记为底片2。(二)改进后的实验(1)继续保持暗室条件,打开激光,在刚才实验(一)的光路基础上进行改动。在被摄物与干板之间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如图3所示。此时,若用纸板遮住参考光,会发现物光经透镜后被均匀汇聚在白屏上。前后移动该透镜,在紧贴白屏的后方放置一个纸板,发现被汇聚的光斑在纸板这个平面上变大、变小,光强也均匀地变小、变大。去掉对参考光的遮挡,前后移动凸透镜的位置,并适当调节M2、C2,在调节过程中,反复对参考光(或物光)进行遮挡与不遮挡,观察两光

16、在紧贴白屏的纸板上光照的大小,及在白屏上的光强比,经过多次调节与观察,将物光与参考光光强比调节到大约在1/41/5之间时,两光可以均匀照亮白屏,在纸板上大小也适中,此时,不再调节,开始拍摄。之后的步骤与实验(一)中的(4)、(5)、(6)过程相同。将此次底片记为底片3。(2)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替换焦距为10cm的透镜。挡住参考光,前后移动透镜,观察光斑在纸板上变化的过程中,光强普遍更明亮、均匀。选用该透镜调节使光强比在1/21/3之间。调节过程与用10cm焦距的透镜的实验过程类似。经过多次调节、移动,在调节中发现两光在白屏上光强比约为1/21/3之间稍靠近1/2时比较合适,在该位置停止

17、调节,开始拍摄。之后过程与实验(一)中(4)、(5)、(6)相同,将此次实验获得的底片记为底片4。(3)观察底片3、底片4,并与底片1、底片2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分析其原因,再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对照所作分析,对光路重新进行适当调整。之后拍摄,获得的底片分别记为底片5、底片6,然后再做观察、对比。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影响全息图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曝光过程中对系统微小的震动,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的大小,物光与参考光在干板处的光强比,曝光时间的长短,显影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对全息图质量产生影响。在这里,我们只研究考虑物光与参考光的光强比对全息图质量的影响,其余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

18、中已尽量降到最低,并在每组实验中尽量保持一致。认为这几组实验结果中只有两光的光强比产生影响,其余诸因素不予考虑。(一)实验未改进的两张底片进行对比:底片1最不清楚,只能观察到被摄物的一些较大部位。底片2比较清楚,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到各个部位,但是,边缘不是很清楚,是由光打的点组成的。拍摄底片1以前,可能没有完全调平物光、参考光两条光路,将光路重新调整后,拍出的底片2效果比底片1要好。(二)底片3、底片5与底片2对比(dub):底片3上的像没有底片2清楚,边缘也比底片2模糊;底片5与底片2清晰程度相当,但物体要稍亮。将光强比调到1/41/5间拍出的两张底片效果没有底片2好(或与底片2相当),其原

19、因(yunyn)可能是加上透镜后,仍然没有调整好光路。对这个实验过程,仍需对凸透镜的位置进行多次调节(tioji),找出其合适的位置。底片没有漂白好,除了底片4,其余几张底片在显影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黑,经过漂白后,底片仍有不均匀。(三)底片4、底片6与底片2对比:底片4最清晰,观察到的物体凹凸明显,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清楚看到,轮廓分明,与底片2不同,边缘是由光滑的线条组成,而且这张底片上的物体比其余几张要亮。底片6没有底片4清晰,但是比其余几张质量要高。经过对比观察,将光强比控制在1/21/3之间,可以获得清晰的全息图,明显地提高全息图的质量。但是,仔细观察底片4,会发现除被摄物以外,还有透镜的黑边框。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透镜的位置再进行移动,多次实验、摸索,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能使透镜的边框去掉。将透镜的边框上做些装饰,使之成为一个相框,将透镜的位置稍微移动些,令最后所成照片中被摄物位于透镜中央,透镜边缘变成一个漂亮的相框。如果经过的进一步改进,对全息图质量的提高会更加地完美。参考文献:1贺淑莉,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106108页。2高光金,对提高激光全息照片质量的研究,潍坊学院学报,2003,3(4)。3谭佐军、桂容、曹炜、陈建军,对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与改进,大学物理实验,2007,20(2)。4代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