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阳江二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阳江二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阳江二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阳江二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阳江二中学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连日月也躲开了,任风云勾勒秋的形容,惴惴地酝酿(ling),不承望竟淅淅沥沥地下起一场秋雨来,雨滴宛若跌落凡尘的精灵,漫舞轻歌,却又缥缈(pio)无着。B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最早的诗歌可追朔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驰骋(chn)于诗的原野,我们可以喜看草长莺飞,可以静听潺潺(chn)流水。C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yn),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jing)挺立的种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札枝。D享受春天,坐在卧室的窗前,听鸟儿第一声腼腆的啼鸣;坐在园圃

3、(p)的栅栏边,看如云般绯红(fi)的樱花:坐在大都市的立交桥上,凝望穿梭人群中神采奕奕的面孔。2下面两副对联,第(1)副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第(2)副是关于杜甫的对联。根据你的积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 到心头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三五里,春水群鸥 心。A欢喜 草堂 野老 B欢喜 陋室 青莲C忧乐 陋室 青莲 D忧乐 草堂 野老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jng) 慰藉(j) 祈祷(q) 莘莘学子(shn)B狡黠(xi) 倔强(ju) 解剖(pu) 骇人听闻(hi)C绰号(chu) 炽痛(zh) 星宿(xi) 迥乎不同(jin

4、g)D顷刻(qng) 羸弱(li) 迸发(bng) 气冲斗牛(du)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苏宁集团成为有着108年历史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使我国球迷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无限的联想。B表面上看,创新是科技人员的事情;但从本质上讲,创新是一个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科研,再到产品市场化、技术产品化的复杂过程。C制作上的硬伤并没有影响欢乐颂收视率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它贴近女性视角、贴近现实和年轻人的生活。D真正的幸福不是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懂得发现生命中的“小美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盛名之下,_。 _,恒兀兀以穷年。窈窕淑女,_。 _

5、,鸡犬相闻。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范仲淹实现“_,_”(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的努力中。6名著阅读。_一进了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晴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只因这一死,有分教:累年蹬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回)(1)这段文字的主人公是_,在书中和他经历最相似的人物是_。(2)关于此人的经历,有人说是喜剧,有人说是悲剧,请结合你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_二、阅读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6、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选文作者是_(朝代)文学家_(姓名)。2翻译下列的句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学”即“求学”“做学问”。B文章开头阐述了“难”与“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C贫僧与富僧的故事

7、是事实论据,二者对比阐明了道理。D作者告诫我们只要有“志”,就能获得成功。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同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8、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乃瞻衡宇,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做,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消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注)衡宇,简陋的房子。三径,院中小路。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审,觉

9、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景,日光。息交,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复驾言兮焉求,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巾车,有车帷的小车。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東。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林尽水,便得一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C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陶后鲜有闻D间遂与外人间隔 又何间焉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语段(一)所展现的桃花源图景。4从语

10、段(一)和语段(二)可以看出作者陶渊明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9文言文阅读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 夕日欲颓B绝巘多生怪 柏哀转久绝C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D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2下列句

11、子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素湍绿潭 战则请从B春冬之时 求之下流C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飞漱其间 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再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夏季水流的湍急。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春冬之时的清幽景色。D最后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三峡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生态系统和

12、生态平衡(节选)侯学煜每一个生态系统总是时刻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因此任何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本身也总是趋向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在动态中维持平衡;即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较长时间地而不是暂时地保持平衡状态时,该生态系统的有机体种类和数量最大,生物量最大,生产力也最大。这就是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结果就会使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从而引起其结构和功能

13、的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最终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靠吸取土壤营养物质生活,而树叶落下后经微生物分解腐烂变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取用,这样物质就可循环不止,森林自己养活自己。但如把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中昆虫数量一般能够维持正常,正是由于有鸟类和其他动物吃它,受到自动控制,才不致繁殖过多而发生灾害。但如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田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自应研究掌握其消长规律,以便控制其数量,不使其过多地增长,危害草原。在一般情况下,因草原上有它的天敌老鹰、

14、黄鼠狼,所以平时田鼠维持一定数量,不致成灾。作为皮毛兽的黄鼠狼就是靠鼠为食料;草原上没有鼠就没有黄鼠狼。鼠还能吃草原上的蝗虫,对某些类型的草原(如羊草草原)还起着松土作用,能促其生长繁茂。在鼠害猖狂时,固然需要消灭,但如用毒药,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吃鼠的老鹰和吃虫的鸟类也会被毒死,有的地方牛羊也有被毒死的,以致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总而言之,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湖泊、沼泽,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而且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系。这是一个生态平衡总体。单独地孤立看一个成分

15、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必须把各种成分联系起来,看作一个综合的整体。如果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必然要受到一系列的惩罚。在自然界中,不论是天然的森林、草原、荒漠、沼泽,还是人工营造的森林、饲料基地、水库,都要注意保持其本身的生态平衡。1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填空。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_;用森林中发生的事,来说明“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输入和输出”的;_;_;我们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2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3生态系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请写出文中的三个例子。4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并不等于说森林不能采伐。如何采伐森林呢?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流凌的黄河单

16、振国(1)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2)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3)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冷流暗卷,冰水回湍。深不可测,清冽无底。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满河的冬天在满

17、河冰凌如朵朵莲花般的簇拥中,仿佛停止了季节呼吸,收敛起三九风霜,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4)啊,雪落黄河静无声。(5)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冬天。唯有流凌的黄河,包容天地,包容山川,

18、包容冷暖,包容这壁立千仞的晋陕峡谷,再一次沉浸在那空悬高天的沉沉静默中。(6)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天幕混沌、天界迷茫、天地一色,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7)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

19、莽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亢的赞美,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微弱、轻如飞羽。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8)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

20、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9)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A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流凌的黄河的形象描绘抒发深沉厚重的情感。B这篇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极具情感张力,富有感染力。C这篇文章仅从视觉感官的角度描绘流凌的黄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D这篇文章以对“彩虹”的描写结尾,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为文章的主题增添了积极意义。2按要求回答问题。(1)第(3)段画线句子“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中加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第(8)段两个“看”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第(3)段至(5)段景物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2、4文章第(8)段作者为什么说“敬仰黄河”并“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请简要分析。5本文的描写对象是“流凌的黄河”,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大雪”?请简要分析。三、应用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也是中国人数千年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研究传统文化,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们小组准备围绕“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开展研究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拟写出具体的研究方向。2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并积累过很多古诗词,请你从九年级语文教材的诸多古诗词中选择两句感受最深的,就创作

23、背景和自己的感受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能说清楚创作背景和自己对这两句诗的感受,不少于200字。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任选一题作文。题目:其实我能行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过去有一个人经常出差,那时火车票还很难买,他经常买不到座票。可是无论车上人多拥挤,他总能找到空座,而不像很多人那样挤着、站着。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一节车厢就会发现空位。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

24、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析】A酿(ning)。B骋(chng)。C晕圈(yn)。2、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知道,上联应该填“忧乐”,因此可以排除AB两项;由杜甫的居住的“草堂”和自号“少陵野老”可知后两空填写“草堂”和“野老”。据此可知,答案为D。3、B【解析】A.藉(ji),祈(q); C.绰(chu),炽(ch); D.顷(qng),斗(du);故选B。4、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句,缺少主语,去掉“

25、随着”或“使”其中一个。B句,语序不当,把“产品市场化”和“技术产品化”位置互换。C句,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D句,没有语病。据此,答案为D。5、 其实难副; 焚膏油以继晷; 君子好逑; 阡陌交通;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5)题为直接默写,难度不大;(5)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难副、膏油、晷、好逑、阡陌、燕归来”等字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

26、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积累理解分析并筛选,就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6、 (1)周进 范进 (2)周进先屡试不中,但后来高中的经历,看似先悲后喜的喜剧一场,但是从儒林外史的主题来看,作者正是通过周进和范进这样的“腐儒”的人物望造,讽刺热衷功名的人,作者通过周进的故事写出了科举时代的社会环境,写出读书人陷入科举迫害无法自拔的悲剧。 【解析】(1)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了一个屡试不中一个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曲辱,精神失常的周进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的情景。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里一阵酸酸的。”这句话着实写活了周进的的内心活动,写出了周进苦读几十年书却毫无用武之地的痛苦。周进、范进这两

27、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2)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小说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8、和嘲讽。实则是一场喜剧外衣下的一场悲剧。二、阅读7、1 清代 彭端淑 2一个人立志为学,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D【解析】1该题考核文学常识。为学,收录于白鹤堂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

29、),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2该题考核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顾”“鄙”、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顾,难道;鄙,边远的地方。3该题考核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D项是错误的。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

30、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告诫我们只有“志”,是不可能成功的,还要有自己的主观努力。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

31、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8、1C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桃花源一派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4(1)没有剥削和战争的和平生活;(2)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解析】1A看到/得,通“德”,感激。B类/同“嘱”,是“嘱咐、吩咐”。C都是“听说”。D隔开/参与。2本题考查文言文

32、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古今异义)。邑人:同乡的人,乡邻。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古今异义)复:再,又。3本题考查描绘句子画面的能力。描绘句子展示的画面时,理解文段的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桃源的“环境、生活状态、人物精神面貌”等特点。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33、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乙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没有剥削和战争的和平生活;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点睛】甲文,(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

34、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

35、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乙文,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

36、,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9、1A2A3B4(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解析】1A项意思同为“太阳”;B项白色的/未加装饰的;C项极/断;D项所以/旧的。2A项意思同为连

37、词“就”;B项助词,的/代词,代石兽;C项连词,如果/介词,从;D项代词,代山峰/表加强诘问语气。3B错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良:实在,的确,确实。【点睛】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到了夏天水涨

38、,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

39、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所以渔夫和船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1 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基本原因 以田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例,说明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某个成分或因素的不可或缺 自然界每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或者“自然界各个成分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 2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在动态中维持平衡(或者“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3例一:把森林中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例二:大

40、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例三:用毒药灭鼠,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以致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或“大量消灭田鼠,也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4示例一:应合理采伐森林(或“择伐”),不要滥砍滥伐。示例二:对采伐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森林不能恢复的不采伐。【解析】1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分析。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第一段说明了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第二段“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从而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说明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基本原因;第四段“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田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1、之一。”说明说明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某个成分或因素的不可或缺;第五段说明“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系”。最后一段呼吁我们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找到相关的段落即第一段,从中梳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作答,“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生态系统本身也总是趋向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3“请写出文中的三个例子”意味着答案在文中,不能另外找,如第三段:如把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42、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第四段:用毒药,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吃鼠的老鹰和吃虫的鸟类也会被毒死,有的地方牛羊也有被毒死的,以致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题目要求合理作答即可。如,严格遵守采伐限额;对采伐后能继续栽种,便于生长的可以合理采伐。森林采伐要与抚育新苗相结合,要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11、1C2(1)运用叠词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河面冰凌的数量之多和覆盖面积之大;朗朗上口,增加了音韵美(2)第一个“看”是用眼睛看,看到的是眼前流凌的黄河的实际景象;第二个“看”是“认识”“感悟”的意思,是作者对黄河象征意义的必然联

43、想。3动静结合,先描写雪落时蛰伏的黄河蓄积力量的景象,再描绘黄河惊心动魄地彻底醒来时的景象,突出了黄河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气势4流凌的黄河让作者获得要看淡荣辱,要往远、往大看的生活启示;黄河象征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深深打动了作者5作者看黄河时正大雪纷飞,雪是眼前实景;大雪与流凌共同点明作者看黄河时的时令,即数九寒天;大雪吞咽天地山川等万物,但吞咽不了黄河,从而突显黄河的连接天地的力量;大雪铺成的雪原、雪峰能把黄河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的理解。这篇文章主要从视觉、听觉和人的感觉方面来描绘黄河的。所以,C项所说的“这篇文章仅

44、从视觉感官的角度描绘流凌的黄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2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可以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能使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语句“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中的“挤挤挨挨、满满当当”,运用了叠词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冰凌的数量之多、覆盖面积之大及声势浩大的特点,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2)考查对语

45、句内容的理解。文章第8段的第一个“看流凌的黄河”的“看”是用眼睛观看流凌的黄河的实际景象;第二个“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中的“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感悟,是作者对流凌的黄河的联想。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文章的35段描绘了流凌的黄河的景色。其中,文章第3段描写了流凌的黄河静态的景色,第5段描写流凌的黄河醒来后动态的惊心动魄的景象,采用了动静结合和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流凌的黄河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浩大气势。据此理解作答。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流凌的黄河的精神品质及对人产生的影响来分析作答。具体可结

46、合文章第8段中的“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等语句概括作答。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材料的安排。本文叙写的主要对象是流

47、凌的黄河,而作者看黄河的时候正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所以雪景下的黄河是真实的情景,点明了作者浏览观看的时间;文章叙写大雪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大雪覆盖了世间的万物,吞噬了大地山川,但却吞咽不了黄河,运用衬托的写法,从而突显黄河的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三、应用12、1示例: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古诗词中的风花雪月、古诗词中的离愁别绪、古诗词中的忧国忧民2能说清楚创作背景,能说清楚自己对这两句诗的感受。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析】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写出如何能了解古诗词的三个角度即可。如,有关的古诗词中的风土人情,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古诗词中的山水风

48、光,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等等。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作背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其实我能行其实我能行,这几个字经常被我挂在嘴边,因为我一直认为我是最棒的的,我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真正让我读懂这几个字的是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