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共8页)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共8页)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共8页)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共8页)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共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念(j nin)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科 目 : 语 文 学 院 : 文学院 班 级 :汉文(hn wn)五班 学 号 :41002251 姓 名 : 陈 晨 记念(j nin)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目录一、教材(jioci)分析2二、学情分析(fnx)2三、教学目标2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2五、教学方法2 1.教法 2.学法六、教学过程2-6 1.第一课时2-4 2.第二课时4-5 3.第三课时5-6七、板书附在每课时之后教材(jioci)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d sn)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写人记

2、事的散文,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字里行间融入作者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文章,揣摩人物的性格情操,通过对文章语句的揣摩,体察作者的情感倾向。 记念刘和珍君,通过(tnggu)对刘和珍的一些事件的叙述,一方面悼念刘和珍及其他“三一八”惨案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控诉了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透过作者的文字,看到“三一八”的影子,体会作者悲哀与愤怒的情感。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已具备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因距鲁迅的时代已远,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也模糊不清,故在理解文章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对远去的历史感悟不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加分析

3、和引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文章背景具备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掌握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的方法,通过人物事迹,能够把握人物的特征,把握作 者情感倾向能够联系背景及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段落大意,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去理解文章,把握人物特征,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悲愤之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刘和珍的爱国热情以及为革命而献身的勇毅,以及鲁迅悲愤的感情!四、教学重难点 把握刘和珍人物形象特征及作者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五、教学方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讲授法学法(xu f)朗读(lngd)法 探究法

4、讨论法六、教学(jio xu)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入鲁迅:神州大地,风雨如磐;镜水稽山,黯然失色。就是在这样一个国运艰难,危机四伏的年代,在被称为“报仇雪耻之国,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山清水秀之乡”的浙江绍兴,一位民族精神领袖诞生了鲁迅!2.指名学生对鲁迅作简单介绍3.老师补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17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其笔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4.学习鲁迅的一首诗自题小像5.鲁迅作品介绍小说集三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杂文集十六部

5、: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 译文:果戈里的死魂灵6.引入叶圣陶、老舍、周海婴对鲁迅的评价,美国作家斯洛写给鲁迅的挽联二、题解1.“记念”表明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2.“记”相当于“纪”,白话文刚刚兴起,人们还不能严格地界定字词。三、刘和珍简介 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南昌人。 出生于贫民,自小吃苦耐劳,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如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

6、,她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 处分。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jin x)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

7、学生自治会主席。四、读课文(kwn),正字音徘( )徊 ( ) 长歌当( )哭 菲( )薄 淋( )漓( ) 踌( )躇( ) 桀( )骜( ) 赁( )屋 黯( )然 不惮( ) 喋( )血 尸骸(shhi)( ) 立仆( ) 攒( )射 屠戮( )惩( )创( ) 浸( )渍( ) 绯( )红 殒( )身不恤( ) 五、介绍写作背景 1926年3月,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遭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 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公开出面,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

8、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3月18日,北京市民、青年学生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然后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命卫兵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47人被枪杀,150余人受伤。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就是在当时遇害的。六、播放有关“三一八”事件的视频板书设计一、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二、关于“记”三、熟悉课文,读准字音四、了解写作背景第二课时一、读课文,熟悉文章脉络1.学生齐读课文,讨论交流段落大意,派代表回答2.师生一起(yq)总结痛悼逝者,交代写作(xizu)缘由交代(jiodi)写作的

9、目的回忆刘和珍写刘和珍遇害,愤怒揭露反动军阀、“学者文人”的卑劣行径追叙刘和珍等遇害的经过,赞扬她们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痛斥反动派的凶残无耻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全文,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鼓舞人们奋勇前进二、找出有关刘和珍的事迹,总结刘和珍的形象特征按文章顺序,刘和珍的事迹包括: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毅然预定莽原学生自治会职员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赁屋授课后,来听讲义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欣然前往,参加请愿,中弹牺牲刘和珍的形象特征: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站在时代前列,有组织号召能力,追求上进,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有责任感,勇毅,爱国。三、合作探究(一)1.提出问题:面对惨案,作者“觉

10、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可是又“实在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谈谈你的看法。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3.老师示范第一段中,作者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思是作者本有意为刘和珍写点什么,在这里,体现出作者对进步青年的爱护,又说道“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学者文人阴险的论调,让作者感到悲哀,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心意。4.学生尝试对找出的句子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我也早觉得有些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纪念烈士,警醒庸人,表达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与上句同,情感加重。第四部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感慨愤懑之情

11、。第五部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作者忍不住揭露真相,记录历史。第七部分,“呜呼,我说不出话来,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哀痛到了极点。板书设计熟悉文章(wnzhng)脉络把握(bw)人物形象特征把握作者(zuzh)情感 悲 愤第三课时一、合作探究(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真的猛士,敢干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问题: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分析: 哀痛者,是因为他们能够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却无力改变;幸福者,是因为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并为之斗争、牺牲,能够为着改变现状这个信念,奋然前行,以为大众谋幸福为自己的幸福。我

12、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有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问题:红色标记的虚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析: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表现作者的诧异,反动政府的出人意料的凶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问题:如何理解这句话?分析:这是一个选择复句,不,就,指出沉默的两条路:“爆发”和“灭亡”。这里既有对反动势力的警告,也有对人类的呼唤和激励!人类的

13、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有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问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内涵?分析:比喻。“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斗争和反抗,“一小块”煤比喻流血斗争换来的小小的进步和影响。其意在说明请愿的收效不大,表明作者不赞从徒手的请愿方式。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人类历史的前进固然需要付出大量牺牲,但为请愿而死是不值得的,更不用说是徒手。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问题:结合这两个句子,谈谈三一八惨案的意义。参考:暂时还未站起来斗争的人,

14、会从这几个女子英勇献身的壮烈事件中看到一些改变现实的希望,吸取到一些教训,学到一些方法;真正的革命斗士(du sh),在先驱壮烈牺牲的精神的鼓舞下,会更加奋然前行。二、合作(hzu)探究(三)联系上下文,结合(jih)语境,回答下列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述烈士遇难的情景?先指名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分析引导是突出事件的真实性的典型性;是为了揭露反动派“虐杀”学生的滔天罪行:枪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这分明是居高临下的射击;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这说明有军官在指挥;杨德群中弹后“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又在她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简直是“虐杀”;是赞扬了被害者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伟大精神。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在强调刘和珍的善良可爱,与她被强拖出校、惨遭杀害形成了强烈对比,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